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课堂上的逾越节] 逾越节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何杰,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1996年至1998年赴拉脱维亚大学任教、讲学,1999年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
  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研究,出版语言学专著《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修订版)》。出版量词词典1部;主编教材1部。合著教材2部;合著《观代汉语常用量词词典》1部,发表及入选国内外项级学术会议论文30余篇。
  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女性。
  
  快期中了,来了个插班生。她叫拉利波尼?伊妮(Ldipenin Yini),很少的以色列学生,很少比我年岁大的学生。
  上课了,她一进屋站定,盯着我。接着就“啊!啊!”起来。她揪起一绺头发,翻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要说的词:“头发、头发(一样)。”我笑了。我俩都是满头白发了。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但那原因还有特殊的一层。她的母亲竟是拉脱维亚人,父亲是以色列人。她就出生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童年也在那里度过。我曾在里加生活了两年。因此我们一提到那里,就感到格外亲切,话题也多。可是,我的年轻弟子们更感兴趣的却是中东。于是,我们课后常常又有一课,不过那时的主角是伊妮,而且更像答记者问。也是那时,我发现,我的这些貌似什么都无所谓的外国弟子,其实心里都挂着一张世界地图,而且对某些事情仿佛还有一筒随时点燃的炮火。有一次,对以色列建隔离墙的火竟冲向了伊妮。
  没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的人不知道,一个人有时就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他的祖国。在国外,我就深有感触。
  当教室里硝烟四起的时候,老太太歪着头,撇着嘴,耸着肩,一脸无可奈何之相。她把脸转向我求救,我立即扯东拉西地转移视线。赶上下课,立即宣布吃饭。以示救驾。大家也立刻想起以色列是以色列,伊妮是伊妮。于是大家又一通:
  “对不起,对不起。”
  
  一
  
  有一次,伊妮迟到了。伊妮又高又壮,穿着一个像大褥单中间挖个洞的披风。她提着一个大包,谁都没有注意。下课了,伊妮却要求发表讲话。她说:
  “我给大家介绍逾越节。我们国家的节不叫节日,叫节期。以色列有三个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逾越节是最重要的节,从每年4月16日晚上到23日晚上。这个节也是犹太民族的宗教节。”
  新鲜极啦!我和学生都对中东非常感兴趣。但又了解甚少。伊妮站在讲台上,首先为我们展现的是历史上非常久远的画面,那些真是我们日常难以知晓的:
  古时候,以色列人的祖先(扰太人)给埃及人当奴隶,为埃及国王法老建金字塔。茫茫沙海里。骄阳烈日之下。犹太人受尽了苦役。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月,终于建好了金字塔,他们希望吲到自己的家园。犹太民族的领袖摩西就去请求埃及法老。法老拒绝了摩西的请求。于是犹太人就去请求上帝施以公平,帮助他们离开埃及。上帝答应了犹太人的请求。上帝说如果埃及人不放犹太人回家,他就将给埃及十个灾难。第一个是山灾,就是如果埃及人要喝水时,水就变成了鲜血。埃及法老非常害怕,慌忙跑来求摩两:
  “如果你能叫上帝取消给埃及的灾难。我就放你的民族回家。”
  摩西转告了上帝,上帝同意了,但法老却屡屡背弃诺言。这样反复了九次,埃及法老总是说话不算数。第十次,上帝决定使用最严厉的惩罚。上帝要当夜杀死埃及人家庭的长子。他告诉摩西叫犹太人今晚都要呆在家里,不要出门,而且要杀一只羔羊,把羊血抹在门框上。以示和埃及人家门的区别。摩西立即照办。同时告诉犹太人准备好逃出埃及的行囊和食品(烤肉、饼和苦菜)。
  那天夜里,上帝果然来了。他看到凡是门上有羊血的家,就跨越过去而只惩罚了埃及人。犹太人趁埃及人一片大乱,自顾不暇时,逃离了埃及。因为上帝在降临灾难时,逾越了犹太人的家,让他们免除了灾难,得以逃回自己的家园。犹太人便世世代代传诵这个奇妙的拯救。从此他们也定下了这个逾越节。
  这样,每逢这个节期,以色列的所有男子,连同散居在国外的犹太人,都要到耶路撒冷朝拜上帝。人们到耶路撒冷路途遥远,一路非常艰辛,有的需要走几天的路程,可是人们忘餐忘饮,忘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向耶路撒冷涌来。这就是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如海如涛奔涌的朝拜潮。他们边走还边唱歌赞美上帝。当耶路撒冷城堡在望时,人们就同声高唱:
  “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终于走进你的门内。
  ……
  上帝啊,愿你保佑我们平安,愿你赐给我们幸福。”
  每年,犹太人都要过逾越节。都要讲逾越节的来历。每年,人们也都要听新的教义。教义总是关于家庭、民族、上帝、自由、解放、正义和尊重。然而,每年,也都有人在那神往之中。在那如涛如潮般地涌向耶路撒冷之城的朝拜之中,走上不归之路。
  我很惊奇伊妮的语言能力。我也相信她花了不少时阆准备她的讲话稿。她原是数学教授。退休了却要研究中国绘画。她是中国著名画家范曾的博士生。她说,她喜欢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反映这些思想的中国绘画。她喜欢那些画所创造的平和、幽雅的意境。在讲到以色列现在的逾越节时,她又特别提到了中国国画。她说:
  “现在,我们大多以色列入的逾越节,已不仅是纪念祖先,而最主要的是庆祝春天的到来和第一次收获。我们希望_上帝赐给我们平安,希望生活像中国山水画那样的恬淡、安宁。”她告诉我们:“逾越节的第一个晚上,全家人围坐一桌。唱传统歌,诵读一本传统的书,教孩子们了解历史。吃传统食品――烤羔羊肉,无酵饼和刚熟的果子、苦菜。如果有贫穷的人、寂寞的人,都请到家中来和他们一起过节。这天晚上最小的孩子可以提4个问题,由最年长的人回答。这个规定原本是想借孩子问,今晚为什么和其他的夜晚不一榉啊?为什么吃特别的食品啊?由此。来告诉他们逾越节的历史。可是孩子们问的,却是什么时候给我买玩具小熊々有时,大孩子也偷偷扯着小孩子的耳朵叫他问:‘什么时候能去巴勒斯坦的外婆家玩?’“什么时候上街不用担心打枪?’……孩子们只对他们的自由玩耍感兴趣。”
  伊妮说到这儿,嘎然停止。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像是卸去什么重负。很快地,她翻了翻眼睛,脸上忽然掠过一抹调皮的微笑。她走下讲台,又把我拉回台上,接着从她的大包里掏出一个盒子,双手送到我面前。我晕头胀脑。伊妮大声说:
  “下面是最重要的讲话:这是伊妮的逾越节!我逾越桌子。我爱爱好和平的中国人。”
  说完,她从讲台的那一边,探过身来把一个滚烫的亲吻送到我的面颊。我的心一下掀起一阵热的风暴,这才一下明白了她的苦心。
  是啊,和平无价!那支付了许多生命和鲜血都难以换来的和平啊!伊妮,这个来自动荡国家的老人,有多少无法言尽的感受啊!人们拥有的,常常不去珍惜;失去了,才知它的宝贵。
  那天,我也有一个临时发言。我说了我的一件小 糗事。
  
  二
  
  那是伊妮请我上街帮她退换一件她买的皮衣。她说。冬天,她的husband(丈夫)要来看她。说什么“小别胜新婚”,什么她要“老来俏”呀,要给她买一个大礼物(不知从哪学来这么多新鲜词)。我看那皮衣挺雅的,深紫色。她非要换玫瑰红色,她说她要像站在她hus-band面前的一支红玫瑰。哎呦,天啊。我心里说,要是玫瑰,也是一支缺水的老玫瑰。没办法,去吧。我这个教师的辅导内容从来都是五花八门的:解决女学生想家问题;给男学生找对象;老学生省点事吧,还得陪着上街。我这个人也有意思:我看书、写东西一整宿也不头痛。一上街,进商场,立马头就大了。
  那天,我们到了服装街。伊妮老太太怎么也认不出她是在哪个商店买的了。下午3点多了,一家家地找吧。正想问问人,迎面却来一个人问我――他也是留学生,北语的,和同学来食品街过生日。饭吃了,出来却走散了。他要坐晚七点回去的火车。小男生一脸不安,一嘴半通不通的汉语。他打听天津东站,还一定要坐公交车。我立即知道这是零起点的进修生,从发展中国家来,钱包不大。聊吧,呀!他竟是巴勒斯坦人。我从来都没有教过巴勒斯坦学生。可不。浓重的黑色卷发,山岭一样的高鼻梁和一双大大的黑眼睛。伊妮是以色列的。中东的两个死对头居然都立在我身边。我赶紧叫他走。说吧,可坐什么车,我自己还迷糊呢。热心的伊妮来帮忙。他们俩一通叽里咕噜,什么语我分不清了,但巴勒斯坦,我听出了。俩人似乎一下像冰冻了一样,僵立一秒,对视,无语。接着又是一通叽噜咕噜,叽噜咕噜的什么,我听不懂。我想一定是:
  “你是Israelite(以色列人)!”
  “你是Palestine(巴勒斯坦人)!”
  (我:哇!冤家路窄。)
  “你们犹太人为什么总打我们?”
  “那你们巴勒斯坦为什么总骚扰我们?”
  “三次中东战争,你们几乎占领了我们全部国土。现在我们也只有26%的地方,而人越来越多。我们也要生存发展啊。”
  “谁叫你们不计划生育。”
  “穆斯林尊重生命。再说,我们也不能总是难民。”
  “上帝呀――”
  (我:天呀,如果有上帝,他好糊涂呀。一共只有三万多平方米的地方,还有许多重叠所属,却立了两个历经苦难的国家,又都定都耶路撒冷,却有完全不同的宗教,迥异的文化习俗……上帝呀――)
  我看着他们叽噜咕噜地对话,心里真是“旱鸭子落水――光扑腾了。”!
  一通叽噜咕噜之后,小男生说着就去抢老太太的衣服包。老太太躲闪。好哇!在我们中国的大地上,你们还要打?我立即挤在了他们中间。六目圆睁,片刻,一老一少都笑了。最后我也笑了。伊妮告诉我,小男生要帮她拿包,和她一道去换皮衣。之后。伊妮打一辆的士,两人一块去车站。她正好有事去办,俩人可还要一块吃天津包子。吃了,也差不多到点了,再去上车。
  真不好意思。我翻译的那一大串话,显然是“猴吃麻花――满拧”。我也知道伊妮去车站根本就没事。我也知道小男生是绝不接受车钱的。
  换了皮衣,以色列老太和巴勒斯坦小男生高高兴兴,掺掺扶扶,挤挤挨挨地走了。那天,我还有事,要不,我也跟他们一块去吃包子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真是无限感慨,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觉得心里阵阵发热,阵阵发酸。
  人的心啊……
  
  三
  
  讲完这件尴尬的事,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给伊娓鼓掌。老太太不好意思地扭动着身子,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又接着“逾越”了许多桌子,亲吻了韩国学生,日本学生,苏格兰学生、德国学生……班里的每个人。我的班没有巴勒斯坦学生,如果有,我相信她也一定会逾越过去。她已经做过了。
  刚才,我们教室还是一片静悄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伊妮的故事。听我的故事。此刻,教室里一下如明星歌会散场,“水珠掉在油锅里”,群情鼎沸。学生们和我一样,此刻只有感动上又加了,感动。伊妮的心啊……我们一直给伊妮鼓掌。我看她的脸颊泛出两片红云。这会儿,还真像一支红玫瑰。
  伊妮高兴地也给了学生每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她叫我们打开,那是一个个大蜜枣。她告诉我们,那是叫他husband(丈夫)寄来的,真正的以色列甜枣。她又自制了包装盒。
  好家伙!这“逾越”了多少山、多少海、多少国家,才送到我们这里,又花费了多少时间包装好!怎样的心意啊!友情无价!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又都逾越过自己的课桌拥抱伊妮,接着都兴高采烈,张牙舞爪吃开了蜜枣。真甜呀!
  伊妮的逾越节让我幻想,让我期盼人类能有更多的逾越。逾越语言,逾越肤色,逾越宗教信仰,逾越文化意识,逾越一切沟壑……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记住那一年的4月16日,都会记住伊妮的逾越节。

标签:逾越 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