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哲源 [卦台上寻哲源]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顾伯冲 江苏省海门市人,1962年生。从军近三十年,先后在团、师、军级机关和军区、总部从事过组织、干部、宣传工作,现于总政治部工作,研究生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长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才?转业军官》杂志特邀副主编。著有散文集《心远地自偏》。作品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
  
  哲学是怎么来的?这还用问!还不是那些哲学家折腾出的嘛。
  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天水的卦台山,我的认识可能会永远这么肤浅。其实,往深层次探究,所有哲学思想的后面都有某种生态的条件和诱因,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元素――包括地理、天象、时节、气候、物种等等。这些都是参与了对哲学形成的原始制约和推动。
  天水人有句俗语:不看麦积山,等于没到天水来。麦积山的壁画和雕塑的确诱人,但不去那里的遗憾与无缘结识卦台山相比,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也许人们不愿苟同,可我还是执拗地这样认为。原因很简单,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的精髓。到了卦台山,就找到了这一哲学思想所依附的人文遗迹。
  卦台山位于天水市北30公里处的三阳川境内,山上有伏羲创绘八卦的画卦台。山不甚高,相对高度只有170米,却是一山孤耸,气象不凡,令人有仰止之感。山体虽不大,绕顶层转一周只要10分钟,但是气象万千,仿佛躺在原野静溢的梦中。登顶抬眼,见到的是两山自西北而东南为走势,绵延起伏,始合中分又合,气势雄浑,夹我于中,玄妙莫名,令人浮想联翩。渭水自两山始开处呈S形奔来脚下,逶迤东去,消失于两山终合之处,气韵含秀。远山层峦云雾轻绕,山下村落鸡犬相闻,河畔田畴阡陌交通,田野风生绿浪涌起。
  传说在伏羲生活的洪荒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大自然出现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经常来到卦台,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山川地势,终日苦思冥想。一日,他正在卦台山上凝思了望,忽见对面山洞里云雾滚滚,有一身着花斑、两翼振动的龙马翻腾,与渭河中呈太极图形的分心石相映。于是,他不禁灵机触动,立即在卦台山上创画了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组成了太极八卦图:半黑半白,头尾相抱,阴阳互生,以示阴阳交合孕生万物。
  中国朴素的哲思取源于斯,卦台山由此而得名。
  伏羲用辩证的方式传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朴素理性,使那蒙昧思维天空有了智云的降临。从那时起,人们望着玄青天空中的浩瀚的银河、皎洁的月亮、璀璨的星星,虽然还会胡思乱想,但渐渐地走出了迷信。中华民族从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是以伏羲时代为标志的,或者说他的思想是居主导地位的。
  正值盛夏,晨光流岚,热烘烘的太阳正往上爬,大地开始热焰腾空,阳光洒在满目的庄稼上,洒在行人的身上。庄稼被衬得生机一片,人的心情则是一派清彻。此时,我只觉得山川皆有气脉,灵气涌动,涉立之处,正是气漩的中心,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太极图正中间的那个点,非阴非阳,亦阴亦阳。若稍懂点气功,此时定会意守丹田,极易进入恍兮惚兮,天地混混沌沌,“浑然忘我”的状态。
  那刻,那地,古哲像一双双幽幽的眼睛与自己对视,又似一种摄魂的力量,一种神妙的旋律,令自己不由自主地怦然心跳。这种意境的精义,总算让我刻骨铭心地领会了一次。
  哲理只有打动大众,才能武装大众。在这方面,伏羲是当之无愧的“哲普”大师,不仅创造了这一套符号,还教会百姓去画、去念,讲述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某些关系,帮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部分规律,怎样避开这些自然灾害的危害。当然,在那时的“哲普”过程中,伏羲就因人而异,区分层次了。其中,对于那些悟性较好的“高材生”,通过现场教学,教他们运用八卦原理,推演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后来,周文王把八卦这个当时最重要的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不断往前推进,实现与时俱进,进而得出六十四卦。后人为了加以区别,才把伏羲氏的八卦叫先天卦,周文王的八卦叫后天八卦,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先天八卦只讲自然界变化,不涉及人事,后天八卦专讲社会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先天八卦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后天八卦研究的是社会科学。这些原始哲理通过流逝的岁月,一直濡染着当代。
  人类在文明的征途上,总是不免左顾右盼,寻寻觅觅,瞩望那些最深邃的岁月,那些最宁静的角落,守望人猴作揖相别后的第一缕饮烟,聆听穿越时间隧道的垂训之言,从而感悟历史的启示。对于哲学的起源,人们也不乏如此。
  卦台山原先建有的亭台楼阁、庙宇庭院,飞檐云脊,画柱雕梁,青砖碧瓦,朱牖绣帘,现在除了林木丛生,山洞依旧以外,仅剩下一些残碎裂石。每个现存的曾精雕细刻的柱子、大梁、门窗,仿佛都回荡着哲思的韵味,拾遗起历史长河中的哲源之梦,使这里涂上如月的古色。千百年活着的都已经死去,而眼前没有生命的一切,却又生动地活动着起来。庙堂上古朴的木架,架上木质八卦盘悬。原先宏观世界是一具圆盘,上刻八卦,规整常新。正面黧黑平光,有如古代铜镜,照人见影。用手指轻轻扣击,铮铮如金鸣声,清脆悦耳。据说,那是伏羲当年赠送给大禹的玉质圆盘八卦。可惜,庙宇早已拆毁,玉卦也无处寻找了。现存的残骸,是“文革”动乱之前存放于封台山另一个伏羲庙的,不久前在一个农民家里发现的,虽已被人截为两半,难成完璧,但总算找回来一个幸存的古老八卦了吧。
  古老的一堆残碎裂石,不,应该是一部史书,更准确地说是启迪心智的教科书。
  听着导游娓娓动听的介绍,举目远眺,蓝天无际,碧澈如洗。猛然间,有这样几个文字在脑际里溪水一样蹦跳着奔流而出,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记得我们从上初中时起,就接受了这样的灌输,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哦,在这里,我一下子明白了,唯物基础上的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在我们古老的易文化时期也已经存在着。这并不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易经?系辞上传》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这里的“太极”是什么?思后认为,终点即是起点。这是我们观察事物、观察自然的观察点,是研究事物的出发点、着眼点,或者是坐标原点。后来还有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高境界。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这种了不起的哲学思想!
  站在卦台山,寻找古哲源。这种感觉既是历史的,也是时空的。脚踏大地,仰望天空,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彻底契合在了一起,甚至人的生理与自然的地理也契合在了一起;体内的宇宙与体外的宇宙已融为一体,而体外的宇宙是那样的深邃,玄奥、广袤、无穷……
  天生伏羲,华夏之福。一个没有哲学巨子的民族,是一个精神瘫痪的民族。当民族的哲学巨子仙逝后,他们不仅把超人的哲思作为弥作珍贵的遗产交给了自己的民族,同时也交给了整个世界,引领着社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如果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衰落是从精神层面的崩溃开始的,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无不以民族思想的成熟为先导的,而哲学则是思想大厦的磐石。
  纵览世界哲学史迹,书海里奔涌出的大多阐述得令人慑服的道理,严密无隙的逻辑纹路,几乎百分之百的是经典作家感天悟地找到的这个世界。

标签:台上 寻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