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广东高考文综政治提纲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广东高考文综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卓越个性化教案 GFJW0901

广东高考文综地理专题复习资料(一)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

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

积物;

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 ③

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河流径流量小;(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4、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滨 滨海平原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2)、问题: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水资源短缺

?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

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③地质结构不结实 ②实行雨季回灌 危害: ①地面下沉

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 ②静水;静风; 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8、咸潮

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

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

10、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分布: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和汽车尾气排放多的大城市。

危害和: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损害植物和人体健康。 对策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 11、沼泽的保护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 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二、 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水文灾害4.生物灾害)

例如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

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 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

弱:南涝

北旱);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⑤

台风的影响;

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2②围湖造田;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流量大

(2)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①冷锋天气影响;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控制载畜量;

③春季大风日数多③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④地表植被稀少 ④退耕还林、还牧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

②过度樵采; ⑥推广轮牧

③过度开垦 ⑦禁止采伐等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台风

受台风影响的风向 ①气旋辐合 ②反气旋散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及时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4、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8-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①冻杀害虫;②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③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

5、地震: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短;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

6、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三、 农业及其区位分析

高原-畜牧)

交通 交通便利

政策 国家农业政策

科技 科技水平高(生物技术、生产工具)

工业化程度高机械水平程度

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我国: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

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

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篇二:2014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I.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题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II.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政治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 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广东高考文综政治提纲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篇三:2012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考试大纲

2011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考试大纲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Ⅰ. 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Ⅲ.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Ⅳ. 试卷结构

选择题 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

1-11题 地理 11题 44分

12-23题 历史 12题 48分

24-35题 政治 12题 48分

非选择题

36-37题 政治 2题 52分 共6题,满分160分。

38-39题 历史 2题 52分

40-41题 地理 2题 56分

全卷 共41题,地理、历史、政治各100分,满分300分。

Ⅴ. 内容比例

政治

经济生活 约27% 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

政治生活 约27% 文化生活 约18%

生活与哲学 约28%

历史

古代 约23%

近代 约39%

现代 约38%

地理

自然地理 约32%

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 约68%

Ⅵ.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011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文综)-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 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标签:高考 提纲 广东 2013广东高考文综政治 2016高考文综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