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论高考英语改革

时间:2017-06-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最新方案

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最新方案

——权威解读高考英语改革

一、政策变化

2014年9月4日,国新办举行高考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高考招生改革实施意见。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有如下变化:

1、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主要由"全国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成绩组成。

2、"全国统一高考"包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科总分150分不变,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现在的高中会考,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考生在报考时,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4、上海、浙江被选作高考改革的先锋队,于2015年开始实行"高考新政",其它全国大部分省市于2017年开始实行"高考新政"。

5、2015年,增加"全国卷"使用省市的数量,减少独立命题省市数量。

二、英语改革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英语实行一年两考",表明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高中阶段有多次机会刷新高考英语分数。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学习压力,注重平时积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击英语;二是分散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多次挑战自我,从头再来。

可以预见,这个政策的转变将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将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日常学校教学所关注的"课本主线",一条是从高一便开始发力冲刺高考的"应试主线"。前者是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的,即学校老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任务;后者是由高考新政策决定的--既然国家允许学生"一年两考",那么肯定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利用每一次机会来"刷分",正如许多准备托福、雅思等出国考试的学生一样,"即使前几次成绩考得不理想,也要先体验几次,积累考场经验"。于是,在日常学校英语学习之外,由于迫切的"刷分"需要,学生很可能愿意跟

着应试经验丰富、提分效果明显、教学针对性强的机构和老师进行大量课外英语补习,以巩固和提高考试成绩,应对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语应试机会。

三、备考建议

2014年是"高考英语改革元年",虽然"政策改革"尚未实行,但各省都已经进行了重要的题型改革。各省的题型改革纷纷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号: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你赢得高考。如山东卷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完型",全国卷删掉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代之以一篇对语境感知力要求极强的"语法填空"题,都体现了新高考英语对于"语言生命力"的要求。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删掉了一篇华而不实的"看图议论文",代之以一篇朴素务实的"应用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此外,各省试卷中的三大传统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书面变动不大,相当于告诉我们:高考英语难度也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未来考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容松懈。今年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本省历年真题外,也要认真研读上海、浙江以及全国新课标I卷II卷的题型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2017年高考改革英语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加强对听说的考量

改革后英语是否会削弱?

专家称,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

按照《意见》规定,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全国统考,分值不变,但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北京中考[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从150分拟降至100分。

【解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参与过上海一家外国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他们曾在两个月前撰写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相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提倡将英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规定按照分值计算,且分值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文秋芳认为,首先,外语分值不变;其次,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微博]、雅思[微博]一年都组织多次考试,但需要确保两次考试难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前行的考虑。

由于今年北京中考、高考在题型上有所变化,语文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核,英语加强对听、说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学期开学,不少学校根据考试改革风向标的变化,适当地调整了日常教学内容。记者了解到,国学、曲剧、太极等传统文化课程新学期走进“课表”。此外,英语课堂上,听、说训练占据半壁江山。

英语和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增加机会

《意见》指出,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而对于学业水平考试,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这意味着,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六门科目中,将有四门有两次考试机会。

阳江一中英语老师黄老师认为,英语有两次考试,增加了学生们的考试机会,“如果学生能够在高二考一次,高三再考一次,就分散了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心理素质不太好、但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这对他们是个好消息。”今年高中毕业的卢俊宇十分赞同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今年高考我英语考得不理想,平时都有110分左右,这次不知是不是答题卡填错了,只有66分。如果有两次机会,我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卢俊宇觉得自己没有遇到改革,十分遗憾。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有利于高考公平

“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是一大亮点,对大多数考生更加公平。”程老师说,阳江是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加分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所以这一改革对阳江等偏远地区来说更加公平。

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师,被访的老师普遍表示,阳江很少有学生高考时享受体育、艺术加分项,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而不少家长也认为,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存在不少猫腻,“一些家里比较有钱有门路的学生,有的会利用这一点想办法实现加分。”陈姓家长说。

■担忧

英语两考英语两考重要性提高,

将弱化语数地位

“凭什么英语可以考两次,而语文数学只有一次机会?这对语文数学不公平。”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陈老师认为,对于国人来说,语文数学也同样重要,特别是语文,走上工作岗位后,语文对一个

论高考英语改革

人的影响更加明显。

学生程小源说道:“语文若学不好,也影响了对其他科目的理解。”他认为,英语考两次,将增加老师和学生在这一科目的投入时间,对其他科目会造成不少影响。

考试压力提前,

14门科目都不可轻视

“如果文理不分科,女儿还要兼顾学习理综三科,分散精力,学习压力大。”林女士庆幸女儿没有赶上此次改革。她认为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14个科目,实行“学完即考”、“一门一清”,不在高考时统一考,相当于考试压力提前,从高一开始就要谋划,“本来高三的压力大,现在从高一开始就要紧绷神经。”林女士说。

篇二:浅谈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作者:吴春花

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6期

据现有消息,英语考试将降低高考分值。不管高中英语改革的方向如何,我们都应该从语言工具的本质出发,外语是一种工具性语言,学习英语目的在于学习者能用英语和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因此,掌握英语就是掌握一门语言、掌握一种工具。

以此为依据,我们要进行创新性、

研究性的学习与教学,讲究的是听、说、

读、写。而“说”到目前为止还较难考查,比较缺乏公信力的水平认证,所以考试的重点应该是听、读、写。这样有利于英语学习抛弃功利式应试学习,真正贴近其交流工具的本质,也让中学生英语学习向着自主、所需的方向发展,避免强制性学习和人为划定时间表。英语的学习与教学应该从死记硬背向语言工具的应用转型,了解西方文化思想,从而具备英语交流能力。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是难以应付真实情景中英语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运用。学生要能根据真实的情景具体灵活、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所学英语,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实现英语语言工具的性质,主要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提高听力,促进交际有效性

听力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交际技能之一,听不懂就无从交流,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关系密切,即要想说好英语,务必要先听好英语。可以说听力占据着我们日常交流时间的近50%。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具体做到:选材要讲究,听力材料要求语言地道、文笔优美,内容涉及中外传统文化背景、英语国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和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教育、历史、地理知识、日常生活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中学生的视野。同时控制听力理解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另外让学生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听英文歌曲以及收听网上、电视英语新闻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不同场合,不同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从而能听懂广播、电视、收音机、录像中的语言材料,实现语言交际功能。

二、加强阅读理解,落实交际实践性

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与文章作者进行思想沟通;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从而实现书面文字交际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各种体裁来传递西方文化。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

篇三: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今天看到了高考改革拿英语开刀的新闻,有感而发,决定发一些对高考英语的看法和建议。看到新闻报导的高考英语改革,愚人之见,实际作用甚小。既然给病人做手术,就要精益求精,把手术给做到位。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真正用得上英语的在大学毕业后能占多少比例,枉费无数同学十几年的精力。当然,并不是绝对的,毕竟英语是一门能够接触世界向发达国家学习的语言工具,不一定非要定的这么死板。许多同学可能从小有英语天赋,喜学乐学,学习英语得心应手,但对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而言,就不一定是这样了。

再者就教育水平而言,东中西部的差距怎一个“惊”字了得。同是东部地区,同一城市其教育质量相差甚大,中西部地区亦是如此。同一地区,重点和非重点有差距,公办和非公办有差距,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经济发展较次的城市教育发展有差距,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政策的倾向因素,师质因素,硬件因素等等等等。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教育质量优者更优,次者参差不齐,差者更差。地区和地区有差别,城市与城市有差距,重点与非重点有差距,公办与非公办有差距,农村与城镇有差距.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尤为突出,城市的孩子较农村的孩子有着先天的优势,譬如受教育环境,城市里的学校教育水平,从硬件到软件,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推测),无一不优越于农村和不发达地区。譬如;家庭的经济收入亦决定其受教育质量,城市里经济富裕的家庭,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受到各种“优质培养”,各种专长各种培训,经济有压力的家庭,为了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亦是如此。

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呢?绝大多数的父母和家庭都是有心无力,为什么?家庭收入所致,农村家庭的收入,除了种地卖粮的收入(受粮价因素入不敷出者有之),绝大部分收入要考各种打工吧,有时辛苦的体力劳动的都不一定能够拿到手,殊不知有些家庭的开支,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这一个人去生活。就这样,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有好的未来,有更好的出路,亦是尽其可能,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无私的哺育着我们,在对于子女的期望和付出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我们子女的发展各尽所能,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

孩子呢?(乐学否?)乐不乐学,我们都必须咬紧了牙根去学,为什么?为了能够应对社会的各种考试,为了满足各种几近苛刻选拔条件;为了亲人父母对我们的殷殷期待,为了报答父母为了我们儿女的成长成人,无私无畏的付出;为了能在社会立足,为了生存,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后代过得更好,为了我们能够比别人更优秀,为了我们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其所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小升初要考试,初升高要考试,高中到大学要考试,尤其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上了大学我们要考试,各种资格证,大学毕业了我们要考试。为什么?因为我们找工作的时候,需要这些各种证。资格证更有点像通行证,无资格者禁止通行。

关键是我们的毕业证,每当找工作,填报各种职位和应聘的时候,毕业证的成色亦甚是关键。第一学历985,211者优先,只要985与211,其次,一本优先二本优先,三本不包括在内。三本成二本c了,仅限2 a与2b,没2c的事情了。再者,条件宽松的职位,仅限本科,专科又没望了,最次专科。

我们的大学,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使得我们很大一部分学子圆了大学梦,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我们的大学选拔考试分数论,或者各种推荐和综合评价,我们的大学分类就像是在分三六九等一般。考试成绩优先,有似精英教育,精英选拔。

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大学扩招使得升学比例增加,但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难?难在哪里?就是上述这些门槛。这样的条件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其职位特殊的技术条件?于是,输在了高考上的,读了专科的使劲考专升本,读了三本的,尽其所能通过各种辛苦的努力,要考得更好的二本一本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硕士读完,目标又可能会盯着博士,尽其所能满足这些条件和要求。

我们这样走下去,得到的又会是什么呢?甚至在考研的时候,有些名校不排除会有歧视,直接把三本或者普通二本的学子给拒之门外(免试推荐的优秀生除外)。或者,重点大学的学生如果进入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大学的研究生,还会有优待,这算不算特权呢?有待商榷。

1

为什么一定是这样呢?或者是为了适应,“优胜劣汰”和“人尽其才”的原则?既然都这样选拔优秀人才了,为什么会有钱老关于人才的三问呢?难道我们这么多重点大学里没有培养出人才或大师?不是人才是什么呢?难道培养出来的是精英?精英和人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可我们的父母亲人,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都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国家的人才啊。对于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子而言,进入大学好像已经不是,首先在考虑我该如何认真研究学问,成为怎样的人才的问题,而是在想我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什么样的工作赚钱?什么样的工作通过努力,能争取到。专业不需要对口语,只要能够挣钱,只要能够安稳的挣钱。

为什么?很现实的问题,毕业后要成家,成家需要有家,我需要买房,这些都需要稳定的经济来源来解决。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让我有底气有能力买房子呢?公务员,各种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挣钱多外企?外企就另当别论吧。总之不是给人在流水线上打工,在私企单位工作的基层员工能够买得起的。或许连按揭贷款的资格都达不到。

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房子,何来成家的底气,关于女方在此毋庸多言(针对大学生而言),有背景有家世,有稳定工作和高收入的学子一定不愁成家,剩下的绝大部分,用时髦的称谓,屌丝男,受到的压力冷遇和白眼一定是比较多的。这就是为什么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吧,或多或少总归有些许关联。因为谁都不希望读了这么多年书,我们还是在流水线上,我们还是买不起房,不敢成家,或者靠着家里生活的啃老祖。对于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吗?置之死地一定能够后生吗?不尽然,或许有更好的办法。我们面对学习,有疑难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可以下定决心,问题不解决绝不睡觉或者绝不吃饭,直到问题被我们解决。学习,我们可以强迫自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稳一稳静一静,寻根尊律,我们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和民生,则不是这样吧。

对于人民,所期望的,应该是有一个安稳的大本营,有家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然后再继续向更好的生活奋发。就像我们孩童时的梦想一样,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军人保家卫国,我要做诗人,我要做老师教书育人,我要做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我们孩童时代回答的那么的斩钉截铁,因为那时我们坚信有家的后盾,所以我们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而不是绝望。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在此不妄言。言归正传,继续说高考改革拿英语开刀这件事,高考改革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里不多妄言。

任何改革都会有反对和赞成的两派这是肯定的,为什么?这就像两家争地一样,有一块公有的荒田,而这方数圆百里之内没有苹果,我家看到了商机,把没有人用的荒地开垦了,我们花钱买果苗植果树,施肥浇水精心呵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果树长大了结果了,到丰收的时候了,眼看着要有收入的时候了。这时候我的邻居说,这是公共的地,必须把果园分他们一半。试想我能不气愤,能不反对吗?我家付出了那么多,他家什么都没做,凭什么一句公共的土地,就分占我一半的辛勤劳动呢?凭什么得到和我一样的收获呢?不恰当的比喻,只是想以此来描述下为英语付出过的学子面对拿英语开刀到心境。这有点像是像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利益于民一样。

但是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整体去思维,高考英语相对于我们如上述所讲的,如此不均衡的的受教育资源大环境来讲,首拿英语开刀,一点不为过。为什么?我们要考虑做一件事情,是否对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民有益。正所谓,少数服从多数,得民心者的天下,肯定不能为少数人而对绝大多数人不公。那么高考英语改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是英语减分其他科目加分呢?肯定有而且方法很多,几乎我们个人都能够想到一套方案。关键在于什么方案是最可行的,是我们都能够接受的,因为曾经对英语付出过得学子也应该收益。高考英语改革应该怎么改革呢?现就将我对于英语改革的建议说下。

建议;将英语科目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基础上,成立英语专业班,就像艺术特长类班级一样,但又不完全同于艺术类学习方式。严格的讲是建立在文理分科基础上的英语科,把英语当成一种专业来学习,文化课辅之。为什么?因为社会中需要英语专业的职位有限,何不把有限的职位放给这些专业的人士呢?成立英语专业科,正好对接大学的英语系,根基扎实极具专业性,还可以给英语强项和向往英语的同学更好的发展。对于普通文理的学生,更应该在高中阶段,有针对性的把英语设置成语言类型重要的辅修课程,可以学口语语法,强化对应于词汇量的掌握,实用性更好一点。为什么?因为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终 2

归该了解熟悉英语。我们可以重视英语,但不一定在高考中必考。这样既可以减轻文理生高考的负担,又可以让英语特长生充分的发挥其特长。

譬如,英语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拔考核可以分成口语考试听力测试和笔试,文化课测评辅之。(具体怎么样选拔在此不作妄论,肯定是需要度和量的控制,超出度和量我们英语专业的考生,剩余出来的将无学可上)。

相反地,在大学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课程的比例和存在性,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有四六级等等。就对四六级而言,在大学阶段加强英语课程的存在和必要性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还可以针对四六级,专门开设一些辅导课程。如果在大学也存在三年,每个学校四六级的通过率,一定会很高会事半功倍(没有四六级没有考研英语的因素,其实把英语在大学贯穿三年当做语言培训课程更好,留学暂不论)。

任何好的制度和措施,都需要自觉且严格遵守制度的执行者,容不得半点含糊作假(肯定不能在做成第二个艺考)。我们的高考考试改革,为什么不能这样试点,如果可以,在加以推广呢?教育部领导和主管上级,为什么不肯提出来呢?征求一下民愿也好啊。如果这样试着试点,又有何不可呢?

【外语“退场”是好是坏?】

支持多数学生学而无用

“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需要就学,考试的改变不会影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丁爱军给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表示,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多年来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在进行学习和教学,而口语运用的能力却很差。“改革后,可以把侧重点从应试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上来,按需去学。”

扬大附中学工处主任赵红兵也表示,很多学生学英语很多年,最后却学而无用,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资源。“重视英语教学,本身并没有错,但学生从小就学习英语,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汉语,这就有点过了。”赵红兵说,很多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后,学了十多年的英语毫无用武之地,不免有些遗憾。

“这样的改革我是比较赞同的,对待英语回归到了正常的态度,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朱季康向记者表示,语言类的学科,有应用地去学效果才会好,强制学习应对考试实际是浪费时间。朱季康说,语言的学习需要天赋和兴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好,“不是说不学习英语,而是有需要、有兴趣地去学,就像考驾照一样。”

质疑

或成第二个“小高考”

对于这一改革,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英语一年多考制度并不是取消英语成绩考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不管是采取达线合格制度、还是划分等级制度,都会像“小高考”一样,给学生带来不小压力。

“如果每年统一考试两次,均要给学生安排复习、准备的时间,应对考试,要花费不少的精力。”邗江中学副校长徐广卫说出了他的担忧,倘若每年考2次,学生除了准备统考、会考、高考外,还要抽出时间来准备英语考试,“打破了以往的学习规律,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会小。”

赵红兵也表示,虽然不应将英语看得过重,但今后的高校录取机制将何去何从,现在还不明朗。“如果英语采取划等级的制度,有些学生可能会栽在上面。”赵红兵举例说,如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是太好,但通过其他的科目拉分,可以上一所一本学校,但英语不计入总分而采取等级划分来考核,这所一本高校很有可能会采取将英语等级要求“钉死”的方式,如果该生达不到这一等级,反而会因英语被卡在门外。“如果英语成了这样的"否决性条件",对一部分英语不好的考生来讲是很不利的。”

“英语其实就是一门工具,现在的高考改革是一个指挥棒,把对待英语的态度拉回正常。”昨日,针对教育部公布的改革方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知名教育专家查有粱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查有粱说,自从把英语纳入高考的重要学科后,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去学习。“事实上,世界范围内都承认的三门核心课程是语文、数学和科学。”查有粱表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大众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行,如果因为学科或工作需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即可。“我的英语知识就只来源于在石室中学学习的 3

高中3年,但现在有那么多语言工具,跟外国人写信都完全没问题。”曾在哈佛大学做过高级访问学者的查有粱说,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院对硕士博士的外语能力都没有要求,只有特定学科才会要求。

北京市教委10月21日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可以一年两次考试,如果你高一的时候就考到了100分,那么高二高三的时候就可以不学英语了(10月21日央视)。

近日,多省都在酝酿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要么是取消听力要么是不计入总分,虽然尚未尘埃落定,但“弱化英语”的态势已经很明显。如今,北京则率先出台方案,规定从2016年起,中高考中英语的分值将有所降低,而语文的分值则相对地有所提升,这必然会对其他地区的高考英语改革做出示范,“弱化英语”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京的规定一出,网友便开始议论纷纷,尽管各种观点都有,但好评率还是占了多数。客观来说,“弱化英语”固然是一种理性回归,但也不可过于拔高。毕竟,高考改革的步伐,远不止英语这一环节。过分地关注“弱化英语”,很可能遮蔽了高考改革的真问题。在“弱化英语”之外,高考改革的拼图还有不少。如异地高考,尽管各地的方案大多出来了,但“门槛高”的规定,无疑消解了这项制度的善意初衷;再如高校去行政化,但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真正的行动的确不多;又如多元评价体系,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单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搞多元评价才更加妥当,但制度方面的努力,仍然十分鲜见。

简言之,高考改革绝不可能只是单一的改革,那无论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取消高考加分制度”,还是如今“弱化英语”的举措,都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拼图。完成了一块拼图,固然值得高兴,因为这也是一种进步,但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推进高考改革向深水更深处迈进。毕竟,公平与科学才是高考改革

的最终旨归,那就需要无限的努力。所谓公平,便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均等的机会;所谓科学,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中肯,不能厚此薄彼。(龙敏飞)

2016年北京市高考英语满分10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30分,阅读写作等占70分。我们认为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考试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主要是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而降分不等于不重视,而是希望用考试推动教育改革。

一、“费时甚巨,收效甚微”

几十年来,中国的外语教育投入之大。我们从国人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难以用英语与外国人流利交谈,即使能流利交谈,也难以做到深入。 “费时甚巨,收效甚微”的责难甚嚣尘上。收益为何不尽如人意呢?由于英语考试,国家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浪费学生学习英语的大量时间应付考试,使中国现在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日俱下。曾出现过高考状元,研究生听不懂外国人讲什么,更别谈与外国人对话了,在外企应聘面试答非所问,搞得老外直摇头。

“全民英语过热”,把英语放置在一个不应该放置的重要地位。这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把学生家长老师都逼疯了。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发挥到作用。所以,这个状况是必须扭转的。要扭转这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状,使英语成为国人交际的工具,英语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应重点落在交际应用上。任何语言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自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教材和选择学习材料应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殊爱好的不同,寻找适合他们的英语故事、科普文章等内容,甚至是角色扮演、自编自导等手段,发挥指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注重听说教学,提高学生能用英语口头交流的能力头围绕基础核心词汇相关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以培养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全民英语过热”要回归自然

我们认为英语教学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能无障碍沟通,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让英语成为国人与外国人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绝不是培养考试工具。

我们认为降分是为了把“全民英语过热”降下来,使其回归自然,回归到语言学习应以运用为目的的轨道上来。突出了英语作为工具学科的特性,找准了工具学科应有的学习地位。作为工具,首先,学了英语后就应该能说英语,能在工作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其次,减轻了学生负担,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能专心专注做每个学生擅长做的事。以前的英语教学被抬得太高,要求所有的学生学英语,对于相当一部 4

分学生来说,成了捆绑他们手脚和心灵的枷锁。对于那部分学英语异常吃力的学生,英语学习不但成了他们接受更高等教学的拦路虎,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因一而费全,是极大的浪费。

1978年到1993年高考英语就是100分。1994年到2013年高考英语改为150分。现在又要改为100分。我认为考试和招生必须分离,否则只是变着法子折腾学生家长老师,被逼疯的还是疯。改革的力度还可加大,使英语成为选修课,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爱学不学。就像国外学生英语那样。我去冰岛讲学听课发现我听的那节英语课,课堂上本来应该有学生15人听课。上课时只就9人,中间走了4人,下课时教室里仅有5人。我们英语教学要“教学用合一”,学以致用。对我来说我认为学习英语有用我就选修,你认为无用你可以不学。

三、个人看法与建议

考试和招生必须分离,否则只是变着法子折腾学生家长老师,被逼疯的他们还得疯。改革的力度还可加大,使英语成为选修课。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就像国外学生汉语那样,爱学不学。我去冰岛讲学发现我听的那节英语课,课堂上本来应该有学生15人听课,上课时只有9人,下课时教室里仅有5人。我们英语教学要“教学用合一”,学以致用。对我来说学习英语有用,我就选修。你认为无用,你可以不学。

英语社会化考试以后,不要再以百分制让学生纠结在95分还是96分上,而应该分成等级,比如

95——100分为A+,90-95为A;85-90为B+;80-85为B......依次类推,而相应的大学录取学生按学校等级或专业需求度,分别要求学生要拿到哪个级别的英语证书。

四、英语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素养

以后的英语教学主要是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英语听说素养就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要做到无障碍流利交流,就要进一步研究听说能力的教学,包括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技巧等。“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英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对于学习英语,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曾提到,在20世纪4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课本是英文原版教材。不掌握英文就无法上课,留洋归国的教师和外籍教授多会用英文授课,学生们要听得懂英文,看得懂课本才能上课,记笔记也是用英文。英语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 英语除了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更能让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感悟异国语言之美。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大学生却很少有机会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校园里,英语意味着考试,意味着四、六级证书。在教学训练服务于考试的教育范式主导下,学生们既无法把英语作为工具掌握,以英文为媒介了解其他国家的技术文明与思想精神,也难以深入阅读经典,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因此,英语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然而,呼吁高考改革,不等于取消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类似于江苏“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的传言,极容易被误读为“高考不考英语”,进而放大成“英语教育没有必要”。我们不能走向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高考和教育改革,其重点应当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让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的工具,而非参加考试的技能。

高考是保障公平合理的选拔考试。形式的合理,不代表内容的合理。“不考英语”不是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的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让语言教育回归本位。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诟病,并不少于对英语教育的指责。该改的,不单单是英语。因此,我们在不断改进高考制度的时候,也应当考虑语言教学的改革。

【弱化英语谁最受伤?】

疑问 不考英语还学不学?

“可以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来培养其他的兴趣特长或者准备高考其他科目,高考的压力也会相对小点。”对于外语退出高考,市民林女士表示赞同。她觉得,去掉英语最大的好处是给高考减压,“这样孩子学不学英语就看他的兴趣了,这个兴趣和琴棋书画不一样。”

5

标签:高考英语 改革 2017高考英语改革 上海高考英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