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44个汉字“整形”作文导练】 汉字导图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本栏目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中高考作文命题动向,在总结回顾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多年教学辅导的经验之谈,精心编选最新中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为中学生的临场作文打好基础。欢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踊跃赐稿!
  投稿邮箱:pangjie0932@163.com
  
  【原创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新华社报道,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
  这件事在网上产生热烈争议。在网上调查中,多数网民认为此举是“瞎折腾”;有的网民认为要改就要统一改,不要“一些改一些不改”;也有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希望汉字的“整形”要慎行。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限定探讨角度的材料,要求考生从作文所提供的汉字整形材料中吸纳、整合信息,分析、评价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它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一般材料作文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多个观点,然后选择自己熟悉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悟或体会。而这道作文题考生如果不是就汉字整形事件谈看法,而是另设观点,就颠倒了试题中设定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另外在考场上要单就汉字整形材料进行议论,往往很难完篇,因此运用题外材料议论在所难免,考生若引用题外材料,必须与汉字整形相类比、相对比,这才是有效文字;若舍此,而为另设的观点服务,那就是无效文字了。尽管如此,这道题还是有不小的写作空间的。你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对汉字整形。比如从汉字整形的代价谈起,文字的改变,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它可能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微调,只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比如从文字的使用功能说起,文字只是一种工具,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只要当前的汉字写法没有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就应该维持现状,不改为妙。再如从汉字的美观与实用的关系说起,现在通行汉字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如果以书法界、美术界的意见来修改44个汉字的写法,我们只能说一句话:汉字要美,更要实用!等等。你也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赞成汉字整形。比如从实用美观的角度谈起,据专家解释,经过深入地研究并广泛地征求各学术界的意见,这次主要是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微妙地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使字形更加美观,更加富于艺术性,并且使其更加接近于宋体,达到便于印刷等目的;又如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从文化生命力的角度、从儿童识字教学的角度等等。此外,还可对汉字整形这一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从而写成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只要考生读懂材料内容,审清写作要求,确保自己的观点是对汉字整形的评价,对材料的分析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体裁是议论文,就能写出一篇较有质量的作文来。
  
  【学生佳作1】
  谈汉字的“变脸”
  河北辛集中学400班王涵
  
  近期,教育部提出的对44个汉字的整改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就我看来,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坦然接受这次汉字的“变脸”。
  回望历史,我们的文字由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篆书、楷体,一路走来,经过无数次的“变脸”,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文字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尘沙中,而是以其巨大而独特的生命力,以其美丽大方的字体及意味深长的字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语言文字之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坦然而从容的心态欣欣然地接受这次小小的文字“变脸”呢?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汉字也是如此。汉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以一成不变。若是汉字不变,那么它就会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不断枯萎,逐渐呈现病态并最终走向衰亡。如果这样,又何谈汉字的生命力?又何谈文化的生命力?相反,我认为此次汉字的“变脸”恰恰如同向汉字的海洋中注入了一柱清新的溪流,使其充满活力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从这一点来看,这次汉字的“变脸”不但没有对文化生态造成破坏,反而很好地保持了文化生态的平衡。
  其次,汉字作为一种负载信息的符号和文化交流的工具,应以更加美观和简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据专家解释,经过深入地研究并广泛地征求各学术界的意见,这次主要是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微妙地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使字形更加美观,更加富于艺术性,并且使其更加接近于宋体,达到便于印刷等目的。既然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臆造,不是荒诞古怪的扭曲拼凑;既然经过此次“变脸”之后,44个汉字呈现给我们的将是全新美丽的面孔,带给我们的将是简洁与方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以宽广的胸怀接受容纳这次“变脸”呢?
  有人将这次文字的“变脸”上升为文化流失的问题,未免有些小题大作。是的,当灾难来临我们自己的文化将遭到侵犯时,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理所应当毫不犹豫地竭尽全力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用铜墙铁壁为我们的文化筑起一座坚实的堡垒。我们应当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害怕失去而拒绝改变,更何况我们的44汉字只是表变而本却不变,只是叶变而根却不变。我们汉字的灵魂不曾动摇,我们汉字所传达出的深长意咏与文化内涵不曾改变,又怎能谈得上文化流失呢?我们又害怕什么呢?
  汉字是一段锦绸,我们需要使它锦上添花;汉字是一条河流,我们需要使它碧水长流;汉字是一株树木,我们需要使它万古长青。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面对并接受它的“变脸”吧!
  
  【点评】
  这篇议论文写得入情入理,令人折服。文章一开始即紧扣材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坦然接受这次汉字的‘变脸’”的观点,接着从汉字生命力的角度、从汉字作为符号和工具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最后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紧扣题目,呼应开头。从文章对事件的深刻分析来看,作者有较好的思维品质和与之同步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可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曹保顺点评)
  
  【学生佳作2】
  改变,才会发展
  河北辛集中学400班邸赏
  
  我们爱春的嫩绿、生机,但夏来了,她不得不逝去;我们爱夏的鲜艳、热烈,但秋来了,她不得不离开;我们爱秋的金黄、清爽,但冬来了,她不得不退出舞台……
  我们爱祖国流传五千年的汉字文化。她,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的瑰宝,是古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硕果,是祖国积淀下来留给我们的精华;她,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
  但是,这样一份精美而宏伟的礼物,在时代面前,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当她止步不前时,我们是固守、看着她老去消逝,还是发展、为她注入新的血液活力,让她更完美?改变、发展当然是我们的最佳答案!正如“亲、杂、琴”等字的改变,虽然仅是一点小小的变动,却是文化长河中一个耀眼的标志。那是进步的印证,是发展的体现。
  改变,有何不对?发展,为何不可?
  我们中国人似乎很不喜欢改变,总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就够了。我们不喜欢去冒险、去尝试,因为害怕失去。中国的文字自仓颉创造出来后,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一次又一次的变动、精简,每一次都是巨大的变革,都是历史的突破,都是新鲜活力的注入,都是汉字文化的薪火传承。现在仅是一次44个汉字的小小变形,我们怕失去什么?我们会失去什么?失去的是五千年所淘汰的过去,我们却得到了汉字海洋的又一次微波荡漾,我们看到的是永不倒塌的巍巍青山。改变,意味着传承与弘扬发展,意味着生机与希望。改变,有何不对?发展,为何不可?
  改变、发展汉字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等到一千年以后,世界上不会再有你和我,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并不仅仅是固守住这五千年的汉字文化,而传扬和发展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去改革,否则,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一次44个汉字的变形,并不会带来坏处,相反,这正是一次小小的进步,我们为何要反对?只是因为不习惯?那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改革汉字时,会有多少人不习惯?是因为我们脑海中根本没有过要改革发展汉字文化的意识,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
  44个汉字的改变,是春的第一颗嫩芽,是夏的第一声蝉鸣,是秋的第一片红叶,是冬的第一朵飘雪。44个汉字的改变,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点评】
  这篇文章开篇从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写起,很自然地引到关于汉字整形的现象,入题巧妙而自然。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分析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汉字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责任,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改变,才会发展”。文章的结尾形象生动,并且灵活地对应开头部分,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曹保顺点评)
  
  【学生佳作3】
  汉字,你该何去何从?
  河北辛集中学400班韩玖
  
  徜徉于汉字海洋之中,仿佛嗅到了她的芬芳,聆听到了她的心跳,她就如身边的朋友,带给人们美的意境。然而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熟悉的面孔变得有些陌生,你是否会赞成她的“变形”?
  如果我回答,我会毫不犹豫地反对她的“变形”。
  熟悉的汉字早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我们了解她,我们熟悉她,我们欣赏她,我们习惯她……如果突然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怎么能够适应呢?针对近日提出的可能对“亲、杂、琴”等44个字的改动,又怎能让大众所接受呢?这些字本身笔画并不复杂,又常被人们运用于各种场合,稍微的改动不仅会造成我们视觉上的不适,而且还面临着改前改后汉字使用的困扰。原本改变汉字的本意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的生活,然而当她的改变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时,我们就不得不反对这一改变。
  有人说改动后的文字吸收了美术书法界的有关观点使得文字更加美观,也许在专家看来会是这样,但对广大的人民来说有多少能像书法家、美术家那样对这些许的微调感受到的呢?我想大众更注重她的实用价值吧。
  并且,汉字的这些改变会对一些在校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当今面临中考、高考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很大的挑战。中考、高考中每一分都是宝贵的,因为错别字而导致的失分更是令人痛心的。如果考生因为这些稍微变革的文字的不熟悉或习惯性地按照原来的写法写,而恰恰因为不合规范而失分,岂不是太不公平了?一分之差有可能改变命运,那将会有多少学子改变前途、改变命运呢?这对社会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还有其他职业的人员也会被这样的改动所困扰。国家多次对汉字的微调方案已经把大家搞得无所适从,到底孰对孰错,心里都很为难。报社的编辑等工作人员更是压力重重,可能因为字形而影响工作,甚至造成更大的影响。
  汉字要跟随时代的变化,不能一味故步自封,这句话没有错,关键是看怎样改变,如果做出的改变收效甚微或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问题,那这种改变就不能真正推动汉字的发展。我们都希望汉字越来越发展,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应该建立在大众都接受、被社会所认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专家们根据什么所提出而改变的。
  飘逸灵动的汉字,雄浑刚劲的撇捺,温婉典雅的转提,都永远融入华夏炎黄子孙的身体之中,流淌,漫延。
  
  【点评】
  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批驳色彩。文章开始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将汉字比为生活中的朋友,进而提出问题,从而得出文章的观点“反对汉字的这一变化”。接着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使用状况,从改变对学生和编辑工作等的影响及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较为严密,论证较为充分。另外文章语言也具有灵动的色彩,显示了作者的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
  (曹保顺点评)
  
  【学生佳作4】
  汉字“整形”有必要吗?
  河北辛集中学401班赵明伟
  
  当今,就连小学生都知道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但要写好规范字,谈何容易!
  教育部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对于44个汉字的“动刀整形”,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无形的文化遗产,能说改就改吗?汉字演变千年,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这一由繁到简的过程,也正体现着中国人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但这一变化过程并不是有谁刻意造成的,而是任其自由发展的。所以刻意更改汉字是对文化发展的一种干扰。
  汉语言文化属于基础性知识类别,加之天然的大众属性、民族属性,对汉字“动刀整形”必将引起大范围激烈的民间情绪反弹。虽然说是“历时八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出”的局部性汉字“技术改良”,但汉字是供大家使用的,所以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下如何使用汉字,应该成为汉字规范化的标准,并不是几个专家研究研究就可以更改的,况且汉字规范涉及面太广,一个小小的字形的调整也会引出许多麻烦。所以,我认为还是不改动为好,否则得不偿失。
  其次,就算是给汉字“整形”这项研究真的通过了,那人们在书写时就一定能改过来吗?站在高中生的角度上,我们以后还要面临高考,高考作文可是错一字扣一分。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汉字,那44个汉字的写法在我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很难再改过来了。让我们来假设一个情境:假如有一个高考考生在高考作文时恰好全部用到了那44个字,而他恰好又全部用了原来的写法,那他岂不要白白丢掉44分?他的一生,也就因此改变了。虽说这样的事不太可能,但也足见汉字“整形”带给我们学习的影响。
  这44个汉字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街道上的广告牌、商店里的招牌随处可见,这些都能及时改过来吗?如果不能及时更改,岂不是将造成用字混乱?还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他们学习汉语,主要是感慨于汉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果他们知道44个汉字被“整形”了,那汉字在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必将大打折扣,这也不利于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完全没有必要,就像人追求自然美,也千万不可给汉字“整形”,请还原汉字以最真实、最自然的美!
  
  【点评】
  这篇文章的“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完全没有必要”的观点鲜明,立意突出,并且能够结合这一观点,紧扣材料,从汉字改变给文化所带来的干扰、从汉字调整所带来的麻烦、从汉字整形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分析较为合理,结构层次分明。尽管作者在有些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时有些不太充分甚至牵强附会,如关于外国人学习汉字的理由等,但仍然不失为一篇较为优秀的作文。
  (曹保顺点评)

标签:汉字 作文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