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为什么要高考英语改革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今天看到了高考改革拿英语开刀的新闻,有感而发,决定发一些对高考英语的看法和建议。看到新闻报导的高考英语改革,愚人之见,实际作用甚小。既然给病人做手术,就要精益求精,把手术给做到位。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真正用得上英语的在大学毕业后能占多少比例,枉费无数同学十几年的精力。当然,并不是绝对的,毕竟英语是一门能够接触世界向发达国家学习的语言工具,不一定非要定的这么死板。许多同学可能从小有英语天赋,喜学乐学,学习英语得心应手,但对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而言,就不一定是这样了。

再者就教育水平而言,东中西部的差距怎一个“惊”字了得。同是东部地区,同一城市其教育质量相差甚大,中西部地区亦是如此。同一地区,重点和非重点有差距,公办和非公办有差距,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经济发展较次的城市教育发展有差距,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政策的倾向因素,师质因素,硬件因素等等等等。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教育质量优者更优,次者参差不齐,差者更差。地区和地区有差别,城市与城市有差距,重点与非重点有差距,公办与非公办有差距,农村与城镇有差距.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尤为突出,城市的孩子较农村的孩子有着先天的优势,譬如受教育环境,城市里的学校教育水平,从硬件到软件,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推测),无一不优越于农村和不发达地区。譬如;家庭的经济收入亦决定其受教育质量,城市里经济富裕的家庭,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受到各种“优质培养”,各种专长各种培训,经济有压力的家庭,为了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亦是如此。

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呢?绝大多数的父母和家庭都是有心无力,为什么?家庭收入所致,农村家庭的收入,除了种地卖粮的收入(受粮价因素入不敷出者有之),绝大部分收入要考各种打工吧,有时辛苦的体力劳动的都不一定能够拿到手,殊不知有些家庭的开支,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这一个人去生活。就这样,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有好的未来,有更好的出路,亦是尽其可能,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无私的哺育着我们,在对于子女的期望和付出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我们子女的发展各尽所能,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

孩子呢?(乐学否?)乐不乐学,我们都必须咬紧了牙根去学,为什么?为了能够应对社会的各种考试,为了满足各种几近苛刻选拔条件;为了亲人父母对我们的殷殷期待,为了报答父母为了我们儿女的成长成人,无私无畏的付出;为了能在社会立足,为了生存,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后代过得更好,为了我们能够比别人更优秀,为了我们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其所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小升初要考试,初升高要考试,高中到大学要考试,尤其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上了大学我们要考试,各种资格证,大学毕业了我们要考试。为什么?因为我们找工作的时候,需要这些各种证。资格证更有点像通行证,无资格者禁止通行。

关键是我们的毕业证,每当找工作,填报各种职位和应聘的时候,毕业证的成色亦甚是关键。第一学历985,211者优先,只要985与211,其次,一本优先二本优先,三本不包括在内。三本成二本c了,仅限2 a与2b,没2c的事情了。再者,条件宽松的职位,仅限本科,专科又没望了,最次专科。

我们的大学,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使得我们很大一部分学子圆了大学梦,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我们的大学选拔考试分数论,或者各种推荐和综合评价,我们的大学分类就像是在分三六九等一般。考试成绩优先,有似精英教育,精英选拔。

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大学扩招使得升学比例增加,但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难?难在哪里?就是上述这些门槛。这样的条件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其职位特殊的技术条件?于是,输在了高考上的,读了专科的使劲考专升本,读了三本的,尽其所能通过各种辛苦的努力,要考得更好的二本一本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硕士读完,目标又可能会盯着博士,尽其所能满足这些条件和要求。

我们这样走下去,得到的又会是什么呢?甚至在考研的时候,有些名校不排除会有歧视,直接把三本或者普通二本的学子给拒之门外(免试推荐的优秀生除外)。或者,重点大学的学生如果进入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大学的研究生,还会有优待,这算不算特权呢?有待商榷。

1

为什么一定是这样呢?或者是为了适应,“优胜劣汰”和“人尽其才”的原则?既然都这样选拔优秀人才了,为什么会有钱老关于人才的三问呢?难道我们这么多重点大学里没有培养出人才或大师?不是人才是什么呢?难道培养出来的是精英?精英和人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可我们的父母亲人,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都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国家的人才啊。对于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子而言,进入大学好像已经不是,首先在考虑我该如何认真研究学问,成为怎样的人才的问题,而是在想我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什么样的工作赚钱?什么样的工作通过努力,能争取到。专业不需要对口语,只要能够挣钱,只要能够安稳的挣钱。

为什么?很现实的问题,毕业后要成家,成家需要有家,我需要买房,这些都需要稳定的经济来源来解决。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让我有底气有能力买房子呢?公务员,各种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挣钱多外企?外企就另当别论吧。总之不是给人在流水线上打工,在私企单位工作的基层员工能够买得起的。或许连按揭贷款的资格都达不到。

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房子,何来成家的底气,关于女方在此毋庸多言(针对大学生而言),有背景有家世,有稳定工作和高收入的学子一定不愁成家,剩下的绝大部分,用时髦的称谓,屌丝男,受到的压力冷遇和白眼一定是比较多的。这就是为什么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吧,或多或少总归有些许关联。因为谁都不希望读了这么多年书,我们还是在流水线上,我们还是买不起房,不敢成家,或者靠着家里生活的啃老祖。对于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吗?置之死地一定能够后生吗?不尽然,或许有更好的办法。我们面对学习,有疑难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可以下定决心,问题不解决绝不睡觉或者绝不吃饭,直到问题被我们解决。学习,我们可以强迫自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稳一稳静一静,寻根尊律,我们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和民生,则不是这样吧。

对于人民,所期望的,应该是有一个安稳的大本营,有家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然后再继续向更好的生活奋发。就像我们孩童时的梦想一样,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军人保家卫国,我要做诗人,我要做老师教书育人,我要做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我们孩童时代回答的那么的斩钉截铁,因为那时我们坚信有家的后盾,所以我们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而不是绝望。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在此不妄言。言归正传,继续说高考改革拿英语开刀这件事,高考改革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里不多妄言。

任何改革都会有反对和赞成的两派这是肯定的,为什么?这就像两家争地一样,有一块公有的荒田,而这方数圆百里之内没有苹果,我家看到了商机,把没有人用的荒地开垦了,我们花钱买果苗植果树,施肥浇水精心呵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果树长大了结果了,到丰收的时候了,眼看着要有收入的时候了。这时候我的邻居说,这是公共的地,必须把果园分他们一半。试想我能不气愤,能不反对吗?我家付出了那么多,他家什么都没做,凭什么一句公共的土地,就分占我一半的辛勤劳动呢?凭什么得到和我一样的收获呢?不恰当的比喻,只是想以此来描述下为英语付出过的学子面对拿英语开刀到心境。这有点像是像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利益于民一样。

但是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整体去思维,高考英语相对于我们如上述所讲的,如此不均衡的的受教育资源大环境来讲,首拿英语开刀,一点不为过。为什么?我们要考虑做一件事情,是否对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民有益。正所谓,少数服从多数,得民心者的天下,肯定不能为少数人而对绝大多数人不公。那么高考英语改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是英语减分其他科目加分呢?肯定有而且方法很多,几乎我们个人都能够想到一套方案。关键在于什么方案是最可行的,是我们都能够接受的,因为曾经对英语付出过得学子也应该收益。高考英语改革应该怎么改革呢?现就将我对于英语改革的建议说下。

建议;将英语科目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基础上,成立英语专业班,就像艺术特长类班级一样,但又不完全同于艺术类学习方式。严格的讲是建立在文理分科基础上的英语科,把英语当成一种专业来学习,文化课辅之。为什么?因为社会中需要英语专业的职位有限,何不把有限的职位放给这些专业的人士呢?成立英语专业科,正好对接大学的英语系,根基扎实极具专业性,还可以给英语强项和向往英语的同学更好的发展。对于普通文理的学生,更应该在高中阶段,有针对性的把英语设置成语言类型重要的辅修课程,可以学口语语法,强化对应于词汇量的掌握,实用性更好一点。为什么?因为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终 2

归该了解熟悉英语。我们可以重视英语,但不一定在高考中必考。这样既可以减轻文理生高考的负担,又可以让英语特长生充分的发挥其特长。

譬如,英语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拔考核可以分成口语考试听力测试和笔试,文化课测评辅之。(具体怎么样选拔在此不作妄论,肯定是需要度和量的控制,超出度和量我们英语专业的考生,剩余出来的将无学可上)。

相反地,在大学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课程的比例和存在性,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有四六级等等。就对四六级而言,在大学阶段加强英语课程的存在和必要性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还可以针对四六级,专门开设一些辅导课程。如果在大学也存在三年,每个学校四六级的通过率,一定会很高会事半功倍(没有四六级没有考研英语的因素,其实把英语在大学贯穿三年当做语言培训课程更好,留学暂不论)。

任何好的制度和措施,都需要自觉且严格遵守制度的执行者,容不得半点含糊作假(肯定不能在做成第二个艺考)。我们的高考考试改革,为什么不能这样试点,如果可以,在加以推广呢?教育部领导和主管上级,为什么不肯提出来呢?征求一下民愿也好啊。如果这样试着试点,又有何不可呢?

【外语“退场”是好是坏?】

支持多数学生学而无用

“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需要就学,考试的改变不会影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丁爱军给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表示,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多年来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在进行学习和教学,而口语运用的能力却很差。“改革后,可以把侧重点从应试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上来,按需去学。”

扬大附中学工处主任赵红兵也表示,很多学生学英语很多年,最后却学而无用,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资源。“重视英语教学,本身并没有错,但学生从小就学习英语,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汉语,这就有点过了。”赵红兵说,很多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后,学了十多年的英语毫无用武之地,不免有些遗憾。

“这样的改革我是比较赞同的,对待英语回归到了正常的态度,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朱季康向记者表示,语言类的学科,有应用地去学效果才会好,强制学习应对考试实际是浪费时间。朱季康说,语言的学习需要天赋和兴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好,“不是说不学习英语,而是有需要、有兴趣地去学,就像考驾照一样。”

质疑

或成第二个“小高考”

对于这一改革,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英语一年多考制度并不是取消英语成绩考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不管是采取达线合格制度、还是划分等级制度,都会像“小高考”一样,给学生带来不小压力。

“如果每年统一考试两次,均要给学生安排复习、准备的时间,应对考试,要花费不少的精力。”邗江中学副校长徐广卫说出了他的担忧,倘若每年考2次,学生除了准备统考、会考、高考外,还要抽出时间来准备英语考试,“打破了以往的学习规律,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会小。”

赵红兵也表示,虽然不应将英语看得过重,但今后的高校录取机制将何去何从,现在还不明朗。“如果英语采取划等级的制度,有些学生可能会栽在上面。”赵红兵举例说,如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是太好,但通过其他的科目拉分,可以上一所一本学校,但英语不计入总分而采取等级划分来考核,这所一本高校很有可能会采取将英语等级要求“钉死”的方式,如果该生达不到这一等级,反而会因英语被卡在门外。“如果英语成了这样的"否决性条件",对一部分英语不好的考生来讲是很不利的。”

“英语其实就是一门工具,现在的高考改革是一个指挥棒,把对待英语的态度拉回正常。”昨日,针对教育部公布的改革方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知名教育专家查有粱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查有粱说,自从把英语纳入高考的重要学科后,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去学习。“事实上,世界范围内都承认的三门核心课程是语文、数学和科学。”查有粱表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大众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行,如果因为学科或工作需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即可。“我的英语知识就只来源于在石室中学学习的 3

高中3年,但现在有那么多语言工具,跟外国人写信都完全没问题。”曾在哈佛大学做过高级访问学者的查有粱说,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院对硕士博士的外语能力都没有要求,只有特定学科才会要求。

北京市教委10月21日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可以一年两次考试,如果你高一的时候就考到了100分,那么高二高三的时候就可以不学英语了(10月21日央视)。

近日,多省都在酝酿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要么是取消听力要么是不计入总分,虽然尚未尘埃落定,但“弱化英语”的态势已经很明显。如今,北京则率先出台方案,规定从2016年起,中高考中英语的分值将有所降低,而语文的分值则相对地有所提升,这必然会对其他地区的高考英语改革做出示范,“弱化英语”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京的规定一出,网友便开始议论纷纷,尽管各种观点都有,但好评率还是占了多数。客观来说,“弱化英语”固然是一种理性回归,但也不可过于拔高。毕竟,高考改革的步伐,远不止英语这一环节。过分地关注“弱化英语”,很可能遮蔽了高考改革的真问题。在“弱化英语”之外,高考改革的拼图还有不少。如异地高考,尽管各地的方案大多出来了,但“门槛高”的规定,无疑消解了这项制度的善意初衷;再如高校去行政化,但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真正的行动的确不多;又如多元评价体系,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单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搞多元评价才更加妥当,但制度方面的努力,仍然十分鲜见。

简言之,高考改革绝不可能只是单一的改革,那无论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取消高考加分制度”,还是如今“弱化英语”的举措,都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拼图。完成了一块拼图,固然值得高兴,因为这也是一种进步,但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推进高考改革向深水更深处迈进。毕竟,公平与科学才是高考改革

的最终旨归,那就需要无限的努力。所谓公平,便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均等的机会;所谓科学,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中肯,不能厚此薄彼。(龙敏飞)

2016年北京市高考英语满分10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30分,阅读写作等占70分。我们认为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考试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主要是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而降分不等于不重视,而是希望用考试推动教育改革。

一、“费时甚巨,收效甚微”

几十年来,中国的外语教育投入之大。我们从国人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难以用英语与外国人流利交谈,即使能流利交谈,也难以做到深入。 “费时甚巨,收效甚微”的责难甚嚣尘上。收益为何不尽如人意呢?由于英语考试,国家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浪费学生学习英语的大量时间应付考试,使中国现在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日俱下。曾出现过高考状元,研究生听不懂外国人讲什么,更别谈与外国人对话了,在外企应聘面试答非所问,搞得老外直摇头。

“全民英语过热”,把英语放置在一个不应该放置的重要地位。这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把学生家长老师都逼疯了。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发挥到作用。所以,这个状况是必须扭转的。要扭转这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状,使英语成为国人交际的工具,英语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应重点落在交际应用上。任何语言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自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教材和选择学习材料应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殊爱好的不同,寻找适合他们的英语故事、科普文章等内容,甚至是角色扮演、自编自导等手段,发挥指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注重听说教学,提高学生能用英语口头交流的能力头围绕基础核心词汇相关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以培养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全民英语过热”要回归自然

我们认为英语教学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能无障碍沟通,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让英语成为国人与外国人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绝不是培养考试工具。

我们认为降分是为了把“全民英语过热”降下来,使其回归自然,回归到语言学习应以运用为目的的轨道上来。突出了英语作为工具学科的特性,找准了工具学科应有的学习地位。作为工具,首先,学了英语后就应该能说英语,能在工作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其次,减轻了学生负担,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能专心专注做每个学生擅长做的事。以前的英语教学被抬得太高,要求所有的学生学英语,对于相当一部 4

分学生来说,成了捆绑他们手脚和心灵的枷锁。对于那部分学英语异常吃力的学生,英语学习不但成了他们接受更高等教学的拦路虎,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因一而费全,是极大的浪费。

1978年到1993年高考英语就是100分。1994年到2013年高考英语改为150分。现在又要改为100分。我认为考试和招生必须分离,否则只是变着法子折腾学生家长老师,被逼疯的还是疯。改革的力度还可加大,使英语成为选修课,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爱学不学。就像国外学生英语那样。我去冰岛讲学听课发现我听的那节英语课,课堂上本来应该有学生15人听课。上课时只就9人,中间走了4人,下课时教室里仅有5人。我们英语教学要“教学用合一”,学以致用。对我来说我认为学习英语有用我就选修,你认为无用你可以不学。

三、个人看法与建议

考试和招生必须分离,否则只是变着法子折腾学生家长老师,被逼疯的他们还得疯。改革的力度还可加大,使英语成为选修课。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就像国外学生汉语那样,爱学不学。我去冰岛讲学发现我听的那节英语课,课堂上本来应该有学生15人听课,上课时只有9人,下课时教室里仅有5人。我们英语教学要“教学用合一”,学以致用。对我来说学习英语有用,我就选修。你认为无用,你可以不学。

英语社会化考试以后,不要再以百分制让学生纠结在95分还是96分上,而应该分成等级,比如

95——100分为A+,90-95为A;85-90为B+;80-85为B......依次类推,而相应的大学录取学生按学校等级或专业需求度,分别要求学生要拿到哪个级别的英语证书。

四、英语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素养

以后的英语教学主要是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英语听说素养就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要做到无障碍流利交流,就要进一步研究听说能力的教学,包括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技巧等。“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英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对于学习英语,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曾提到,在20世纪4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课本是英文原版教材。不掌握英文就无法上课,留洋归国的教师和外籍教授多会用英文授课,学生们要听得懂英(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为什么要高考英语改革)文,看得懂课本才能上课,记笔记也是用英文。英语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 英语除了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更能让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感悟异国语言之美。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大学生却很少有机会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校园里,英语意味着考试,意味着四、六级证书。在教学训练服务于考试的教育范式主导下,学生们既无法把英语作为工具掌握,以英文为媒介了解其他国家的技术文明与思想精神,也难以深入阅读经典,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因此,英语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然而,呼吁高考改革,不等于取消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类似于江苏“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的传言,极容易被误读为“高考不考英语”,进而放大成“英语教育没有必要”。我们不能走向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高考和教育改革,其重点应当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让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的工具,而非参加考试的技能。

高考是保障公平合理的选拔考试。形式的合理,不代表内容的合理。“不考英语”不是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的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让语言教育回归本位。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诟病,并不少于对英语教育的指责。该改的,不单单是英语。因此,我们在不断改进高考制度的时候,也应当考虑语言教学的改革。

【弱化英语谁最受伤?】

疑问 不考英语还学不学?

“可以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来培养其他的兴趣特长或者准备高考其他科目,高考的压力也会相对小点。”对于外语退出高考,市民林女士表示赞同。她觉得,去掉英语最大的好处是给高考减压,“这样孩子学不学英语就看他的兴趣了,这个兴趣和琴棋书画不一样。”

5

篇二:高考改革,英语将何去何从

高考改革,英语将何去何从

——RE002小分队

队员:纪极强

众所周知,现今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化语言。然而,高考英语改革的政策却很少为人所知。值此之际,我们REOO2小分队便肩负起此重任,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高考英语改革这一趋势,并从他们的口中得出他们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为此,我们对社会各界人士展开了充分的调查,通过五天的时间,我们分别对中学生、中学生家长、中学老师、大学生、大学老师以及培训机构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以及走访。

作为一名大二学长的我,理应主动承担带队外出的重任。第一天,我带领三名队员来到了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十七中。在这,我们对这里的学生作了充分的调查,他们都十分细心并耐心地填写了我们的问卷,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学生的单纯,宛如看到了中学时代的我们。学生填完问卷之后,我们又对这里的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老师作了一个简短的采访,从采访中,我们得知,她对高考英语改革这一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并且表示,她不希望高考英语改革,因为这样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第二天,我们的任务是采访中学生及其家长,由于此时中学已经放假,我们选择来到了人流量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光谷,在光谷,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很配合,真的很感恩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有些人自始至终都对我们的工作存在怀疑,觉得我们是盈利的骗人的,当时有点小气愤,但队员们马上就调整过来了,因为我们意识到,别人之所以不相信我们,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给他们足够信任我们的理由,我们的沟通能力还可以做得更好。第三天,由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进行了一半,我们的任务也就相应艰巨起来。今天我们不仅要继续走访中学生及其家长,还要采访大学老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上午采访大学老师,下午外出走访中学生及其家长。经过大家的研究以及我们指导老师袁老师的推荐,我们最终决定来到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采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振老师。来到办公室,刘振老师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而且非常认真耐心的填写了我们的问卷。之后,我们还对刘振老师作了一个深入的访谈,对此,刘振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意见。 刘振老师表示,他从网上对高考英语改革作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指出,高考英语改革之后,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会只增不减。高考英语改革之后,大学的英语教育也会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说,就经济学院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会由两年变为一年,剩下的由学生自己选修专业英语。当问及刘振老师怎么样真正纠正自己的发音,怎么样才能讲一口地地道道的美式英语的时候,刘振老师说了两个字——模仿(Imitate),并补充说,“当你模仿美剧台词或者

一段文章的时候,要达到一个标准,那就是你说出来的要跟原文中的一模一样,这就好比你去KTV唱歌,你想关掉原唱之后还能够跟原唱唱的一模一样,这就是你的目标”。下午,我们的任务是继续采访中学生及其家长。我们分批行动,我带领另外两名队员来到了省重点高中--华师一附中。然而,结果却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的美好。我们今天主要走访的对象是中学生家长,兼顾中学生。每当我们拿着问卷靠近家长时,他们还没等我们开口,便让我们吃了闭门羹。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非常耐心的帮助我们填写了问卷。 第四天,我们主要的任务便是采访培训机构。上午,我们来到了光谷,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英语培训学校,然而,结果却不如我们所愿,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新动态国际英语,在这里,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前台客服,我们一进去便吃了闭门羹,她说这边是他们的校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和调查,于是我们转战成熙、韦博等培训学校,也是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人总是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我们开始总结经验、调整战略,准备下午一举拿下总部。下午,在我们带队老师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中南路。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新航道。由于我们外语系有一位学长在那工作,所以我们进去就稍显容易些。进去我们采访了那儿的几位老师以及几位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他们主要是出国留学的,所以提出了一些跟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接下来来到的是启德留学,在袁老师跟他们市场部负责人陈老师大约20分钟的交流之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通过这一天的外出走访,我们认识到了,人际沟通技巧真的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亟待提高的一项技能。时间飞逝,为其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接近尾声了。第五天我们的主要工作便是整理和分析数据。同时,我们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我们还可以去采访经济学院的另外两名院长--外国语学院院长何明霞教授以及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邓俊教授。与两位教授的沟通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共性的东西,也是之前跟刘振老师沟通中得到的结论相一致的东西,那便是,高考英语改革之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将有增无减。

为其五天的社会实践,我们学到了不少,与这个课题相关的我们学到了许多,其中也包括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沟通技巧。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我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专业学习上来,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篇三:家长必须了解英语高考的改革方向!

《无论考试怎么改 英语都要好好学》

10月21日,北京市向社会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2016年高考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这一条最为引人注目,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在各路专家学者就考试新政发表意见的同时,各种情绪也在家长圈中发酵:“英语课外班还要继续吗?”“会不会换教材?”“学校不重视英语了,是不是要到课外班去补呀?”“有专门练听力的培训机构吗?”??

虽然家长们所焦虑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迷茫、观望、不知所措成了多数家长共同的心态。 鉴于此,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育专家,请他们就“改革后还要不要重视英语学习”、“新政策下该怎么学英语”等问题给广大家长和学生提出建议,帮助大家找到科学的英语学习路径。

英语很重要还要好好学

方案中英语分值的下降,以及最近其他省份陆续出现“高考取消英语科目”的传言,都会让一些家长产生这样的揣测:对于今后的中小学生而言,英语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降低了,而一些不喜欢学英语或者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则欢呼雀跃,认为可以不用学英语了。 显然,这种想法是对改革的错误理解,降低高考英语分值并非弱化其重要性。

“当今世界变化之快,发展之多极化,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错综复杂。因此,从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态势出发,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出发,从国家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出发来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北京教育学院督导室专家、曾担任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的袁昌寰教授说,有的家长从高考英语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权重判断英语的重要性,认为英语不重要了,这种想法显得比较片面。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改革信息时也强调:“现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信息、材料都是英文的,学生要有这个能力。”

2011年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开设英语课程不仅仅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少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的最快时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和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相对成年人而言,学习外语的心理负担轻,思维活跃,敢于开口,不怕犯错,乐于表现,记忆力好,这都是学习外语的有利条件。因此,为8~15岁的学生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丰富认知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包括升学、接受职业教育以及就业等奠定有利的发展基础。

学英语的方法要改改了

其实,很多理性的家长也在自己的微信圈里表示,孩子今后要在越来越国际化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管考试怎么改,英语都是必须好好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事实上,考试改革针对的是“英语怎么学”的问题。

这些年,中国孩子和家长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远超其他学科,有人说,中国的培训市场外语培训占了半壁江山。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全球最大私人英语教育机构英孚教育2012年发布的一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有10万英语母语者现在在中国教学,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培训市场之一。

但是,如此庞大的英语培训市场并没有培训出一流的英语水平。这份报告历时三年对全球170万名18岁以上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测试成绩进行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

语国家和地区中,瑞典以68.91分高居第一,中国大陆地区以49.00分全球排名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

有人说,学校英语之所以不令人满意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其实,培训市场也没能幸免。 一位多年搞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的教授告诉记者,前两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帮忙评判一下家里请的外教,“我跟外教谈了几句就惊呆了。”这位外教来自美国,在中国的英语培训机构工作了两三年,教授简单询问了一下这个外教的教学方法,外教的回答是“先教单词,然后讲句型和语法。”

“我首先惊讶于外教竟然要使用这么落后的方法,我同样惊讶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如此强大的强化作用,连外国人都很快学会了。”

归根到底,还是国内的英语教学有问题。

“目前在社会培训机构中,外语培训机构确实是最多的。这些年来,外语培训市场确实良莠不齐,有的培训机构所设置的外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也有不少培训机构是专门针对各种外语考试的。”袁昌寰教授说。

“我这么多年无论是在公办学校还是在民办机构教英语,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英语从应试的泥潭中拉出来。”在公办学校教了几十年的高三英语、退休后在民办机构教英语的聂家明说,“那时候,我带高三,即使是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我一年也要教学生几十首英文歌曲。”其实,并不是人们不知道什么方法最好,只是在整个社会都越来越浮躁的情况下,家长和培训机构变得越来越功利了。

曾经开办过英语培训机构的郭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搞英语的都知道怎么教英语才正确,但是,一旦进入市场后有时候真的很难不随波逐流,”郭先生介绍,做英语培训班要想做好就要立品牌,而品牌靠的是质量,这首先要能聘到好的教师,“真正到培训市场来就业的优秀人才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培训机构通常都是晚上或双休日工作,不少机构用的是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 还有一个树立品牌的途径是开发优秀的教材,“投入的成本就更大了。”郭先生说。

聂家明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花大力、用几年时间引进开发我们认为更适合孩子的教材,虽然花钱不少,但家长还不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机构就会转向见效更快也更能吸引家长的考试培训。“做考试培训、讲考试技巧,一个教室里坐几百个人都没有问题,一期下来每个人收几千块钱,学生见效快,机构见效同样也快。”

就这样,不仅学校英语在应试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培训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也高效率地向“考试”靠拢了。

改革其实是一次契机,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解释“本次改革就是从考试的角度切入,来治疗英语教学的痼疾”。

对于家长来说,这意味着不能再沿着应试的思路为孩子选择英语学习机构了,否则无疑是死路一条。

回归英语学习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英语的学习说起来也不难,”聂家明说,“只要你选准了一套不错的教材,认认真真学下来,英语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现在的问题是,家长今天看着“剑桥”有用就带着孩子学“剑桥”,明天听说“三一口语”的成绩被有些学校看重了,就带着孩子去学“三一口语”,又听说“想学语法就去学新概念”就又给孩子报一个新概念的班。

这么一圈折腾下来,孩子的知识不仅支离破碎,而且能力也没能得到系统的提高。

现在确实有一批外语研究者和培训机构一直在给中国孩子寻找好的英语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会让孩子的英语水平马上出现一个飞跃,但是,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聂家明说。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听、说、读、写,只要不是以考试、考级为目的的教材,其实都是强调各种能力齐头并进的。

“语言能力的真正形成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积累、练习、实践和运用的过程。现代语言学习理念强调了语言学习不仅应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袁昌寰教授说,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也就决定了语言学习不应是一个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不应是靠单纯的讲解和机械的记忆、背诵进行学习的。因为这样的学习不仅单调乏味,也收效甚微,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也让很多学生失去了信心,对学习英语望而却步。所以,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家长和教师要坚持 “做中学”原则, 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用英语,从而使他们逐步建构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的年代,各种尝试、创新可能会经常出现,家长们只有把孩子引上一条按照学科规律学习的道路,才能减少变化带来的影响。

“英语是一门与世界人民交流的工具,学会后受益匪浅,希望家长和学生要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英语考试的变化,不要由于考试的变化影响自己对于外语的学习!”袁昌寰教授说。

标签:高考英语 改革 2017高考英语改革 上海高考英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