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1语文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 (qīng) 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

B.吐蕃(fān)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

C.请帖(tiě)梵文(fán) 发横财(hang) 按捺不住(nà) ....

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

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

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

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

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

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

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

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

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

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

?且据所载诸文观之,

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 ,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5.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网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6.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殷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

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

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

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

D.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 .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篇二: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 (qīng) 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

B.吐蕃(fān)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

C.请帖(tiě)梵文(fán) 发横财(hang) 按捺不住(nà) ....

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

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

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

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

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

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

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

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

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

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

?且据所载诸文观之,

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 ,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5.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网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6.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殷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

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

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

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

D.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 .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篇三:2009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⒈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

【解析】D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思路分析】信息的筛选,主要是迅速找到信息源,并将其和原文进行仔细比对,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不要是看意思是否吻合。

⒉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的概括

【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高考资源网

【思路分析】现代文小阅读常见的“陷阱”有:偷换概念、轻重混淆(如D项)、随意逆推、源流颠倒或主客倒置、无中生有、以偏槪全或范围失当、时态错置或混淆已然与未然、混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张冠李戴(如A、B两项)、答非所问或游离题干、说法武断、强加因果等。

⒊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答案】B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信息。

【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思路分析】考生要仔细和原文比对。如B项原文说杜甫地位在他“死后数年后才建立”,与“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而不是其诗歌难以流行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薄”应为“迫近”

【思路分析】C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⒌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标签:年高 语文 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