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障作用。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德育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客观上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在这种新的,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就成了摆在教育界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德育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
  1、政治意识方面
  学生都有很高的爱国热情,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是,在学习上我们却发现,能真正以“勤奋学习,为国成才”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并不多,这说明了很多学生是爱国热情有余而目的不明。
  2、人生价值观方面
  当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人生最重要的七项追求目标中(包括知识、金钱、荣誉、感情、健康、理想、其它),认为理想的是第一位。但我们也应看到认为应把金钱作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学生也占相当一部分,他们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影响自己学业,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另外,很多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他们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盲目追求和祟拜港台歌星、偶像、热衷于谈情说爱的电影、电视和上网,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抛之脑后。
  3、道德观念方面
  学生都具有基本的文明修养,都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诚待人。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市政设施,热心公益、遵守纪律。但是现实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语言文明方面还做得不够,举手投足不够文明雅观,把所谓的“不拘小节”当成优点。时时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私心也较重,总是享乐为先而免谈节俭,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导致我们城镇学生勤俭精神不足,吃要好的,穿要名牌,整天零食不断,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勤俭节约、自我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道德缺失的情况。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
  4、法律意识方面
  当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尤其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处于矛盾状态时,这种自觉性往往大打折扣,个别学生法律意识还是很薄弱的,轻微违法的事还是时有发生的。
  5、心理品质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有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信心,希望能为民族、为国家争光,有较强的成才欲望。但近年来,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学生还存在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有抑郁性症状等问题。他们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沉;他们要求独立,不愿意成人干预,但在经济、生活诸方面对家庭依赖性很大;他们憧憬未来,充满自信,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
  二、青少年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的成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一是长辈有错,身教不正。家庭是人生形成思想和成长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否走好关系着人的一生。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敏感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因此,家庭影响至关重要。 何者应效法、何者应摒弃、何者应追求、何者应批判、何者应继承、何者应淘汰等,都是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家庭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启蒙、定型等决定作用。二是教育失当,宽严无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三是家庭不和,缺少温暖。单亲家庭的日益普遍,也是造成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孩子因缺乏父爱或母爱,得到了不完整甚至是不健康的爱,出现无责任心,浪费、不爱劳动、自我意识强,封闭自私,不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爱护公私财物。四是忙于工作,疏忽家教。
  2、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一是重智轻德。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智育唯一,单纯追求升学率,还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方面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好,整个教育工作就做不好,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有的同志口头上也讲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智育唯一、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一套。有的地方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有的学校按学生考试情况给教师排队,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并张榜公布,有的还根据排队情况施以奖惩,造成极大的“应试”压力,客观上没有给德育、体育、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留下空间和时间。二是师德欠佳。当前教师队伍中也有相当一些人素质较低,无论在师德和教学水平上都不符合要求。有的教师公然在课堂上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言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动辄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而是在家长会上责怪或训斥学生家长,借家长的力量向学生施加压力;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认真讲课,却热衷于有偿补课和家教;个别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比如因某学生成绩不好令班上同学轮流打他耳光,令全班学生集体下跪等等,到了目无法纪的地步。三是施教不利,不善于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志趣特点,处理问题感情用事,宽而不讲原则,严而过激出格,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德育手段方法落后,德育阵地建设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长期说教方法难以抵挡社会负面影响,加之德育工作师资素质不高,教研能力不强,继续教育薄弱,考核量化方案不够完善,奖惩力度不够,很难激励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德育往往是对学校、对教师要求多,对社会、对家庭要求较少,造成学校教育左右为难,事倍功半。
  3、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容易产生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时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新抬头,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社会一些不良习气涌入学校造成影响,黄、赌、毒造成的不劳而获思想,形成信仰空洞、精神颓废、道德失范、校园欺诈、暴力盗窃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有社会上不健康的一文化娱乐设置场如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不规范的管理造成青少年不思进取,荒废学业,信仰动摇。加之社会上个别官场腐败,基层存在的失业,民间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青少年信仰发生动摇,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又加上“哥们儿义气”、“江湖义气”、等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蚀。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为讲“哥们儿义气”而大打出手,为追求精神享乐而铤而走险,直至身陷高墙才恍然大悟,悔之晚矣!
  4、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发展滞后,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的缺乏。校外活动阵地是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战场。几年来,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围绕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我市部分青少年活动阵地被挤占、挪用,青教队伍出现有编无人现象,致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三、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
  1、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离不开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化,尤其强烈呼唤社会行政主体行为的规范、文明、理性。要培养“道德的人”,首先要求有“道德的社会”。学校固然无法独自改变现实社会环境,但却十分有必要创设有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校环境,确保学校竞争环境的公平正义性,避免依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决定其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与竞争地位上的优劣的状况。
  2、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3、让孩子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有一项调查表明: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这说明,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生活技能上及品德上、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少年儿童时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是很重要的。另外,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他们从做家务劳动开始,渐渐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们看来,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就更不重要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却是一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我们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一点: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好。所以,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是我们的教育途径。培养好学生谦虚、自尊、自重、自强、诚信、正直、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要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观点、科学观点,防止伪科学,封建迷信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在实施德育工作中,切忌单一的说教法,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要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违犯犯罪案例的警示作用,成功人事的激励作用进行引导,形成学生的一种向往、追求和警醒。
  4、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首先,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其次,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通过建立青少年自护学校,开展“青春自护行动”等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未成年人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护意识,提高防御能力。第三,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十八岁成人节系列教育、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及新世纪读书计划等活动。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清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继续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同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青少年维权岗”联合行动,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联合公检法、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的“青少年维权岗”,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联合有关部门,组织青年志愿者文化市场监督队,强化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消除精神“污染源”。重点开展好“让青少年远离‘三厅一台’”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电话信息台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和服务网。
  6、加大青教辅导员队伍和活动阵地建设。首先,加强各市(县)区青教辅导员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业务水平的青教辅导员队伍,保证和促进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次,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积极扩建青少年活动场所,对被挤占、挪用的青少年之家,进行限期整顿、收回,通过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7、努力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要进一步发挥青教辅导和“未保委”组织的作用,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对于刑释解教后的青少年,进行接茬帮教,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重新做人,预防重新犯罪。建立失足青少年跟踪帮教档案,对被判管制、缓刑的失足青少年与其学校、居委会、家长签订帮教协议,定期进行回访和跟踪考察。
  8、切实加强社区预防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立足社区,一是大力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做好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开展社区青少年警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监狱、劳教场所、戒毒所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青少年实地参观,听取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教育广大青少年远离犯罪;三是组织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队伍,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基础;四是继续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抓住重点人群的重点地区,利用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拒毒防毒意识。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它却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面配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取得实效性的效果。
  
  

标签:我见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