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张珂侧记】张珂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学时代,张珂曾是颇有名气的校园才子。那时候,中文系被目为优秀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搞研究”的,认真上课,记笔记,考试名列前茅,毕业后读研、读博;另一类是“搞创作”的,不怎么上课,泡图书馆,考试前抄别人笔记,每天也上自习,不过不带书,面前放一叠稿纸,点一支烟,在那里喷云吐雾,冥思苦想。张珂自然属于“搞创作”的人,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我有些促狭的想法,张珂那时候的名气小半因为他写诗、写小说,大半因为他长得像个诗人。他的诗和小说写得并不见得多好,但是那时候他很瘦,也许是营养不良吧,反正一张清癯的脸,天生的鬈发,有时迷离有时又略显忧郁的一双眼睛,让他看上去特别符合一般人心目中对于诗人的想象。
  不幸的是,毕业以后他就慢慢胖了,他一胖就不再长得像个诗人了。我还是暗暗替他生过一点儿杞人之忧:长胖了的张珂,还像个“搞创作”的吗?不过,毕业后天各一方,每人都有脱不开的俗务要打理,久疏音问,曾经有过的忧喜也就都渐渐淡忘了。张珂当不当作家,谁会介意呢?
  毕业十周年时,他回校参加聚会,匆匆一晤,不及详谈,不过他回西安后我们又渐渐地有了联系。有一次他在电话里说他在“写字”,我还纳闷他不是一直在写字吗?他说不是原来的写字,现在写的是“大字”,就是在练书法。这也许是已经不“搞创作”的他塑造崭新自我的一种尝试吧。不过说实在的,我并不觉得这种选择有什么高明之处。练字要花太多时间,修身养性的玩艺儿,对年轻人来说却有些太奢侈了。所以他说的虽然很认真,我听着真没当回事儿。
  也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抛”,一转眼就是一年多过去了。张珂再打电话,又提到了写字的事情,真是他不提我都忘记了。他还有些忸怩地说,人家都说他现在字写得不错。这在我看来有些不太可能,他不是刚刚开始练吗?人家写上三四十年也不见得就能怎么样。我相信,书法这种东西需要有感觉,花了时间不一定就能练得出来,但是,光有感觉,没花时间也肯定出不来,还得有功力才行啊。
  我也不知道是我的怀疑令张珂很不甘心,还是他真的很看重我的意见,总之他坚持要我去西安看一看他的字。于是我专程跑了一趟西安,就为了看看张珂那一笔练了不久的字。张珂也好像特地为他书法的亮相烘托了一番气氛,先让我参观他的收藏,都是些我很喜欢的青花瓷什么的,门厅的墙上挂的字画据说也是出自挺有名的书画家之手,可是我并不觉得好。
  我研究的是近代文人,常看到他们的条幅、楹联之类的手迹或照片。我觉得跟那时候那些有经史子集传统学问修养的文人比起来,现代人的字不论工拙,绝大多数好像都显得没文化。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其实就是说不是文人字吧。而传统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一直都是以文人、文人画为上的,当然这一点也可以见仁见智,书法我本来就是外行,“人微言轻”,所以才敢这么放言高论。
  再三要求看一看他的字,这时候张珂才拿出他的得意之作,在我面前徐徐展开。那是一个六字横幅:“文武艺能逸气”。当时的感觉,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我情不自禁,发自内心地赞叹:“啊,你居然能写这么好呀。”张珂面露得意之色,附和说:“是不是还不错?我说你还不信。”我不得不承认:“岂止是不错,很不错啊”。那幅字真的有一种秀逸之气迎面而来,虽然还不是特别老到,但清姿俊骨,顾盼有神,尤其是带着一种明显的书卷气,单这一点,就比得墙上的字黯然失色了。
  对我还是搞不懂,张珂字里那份书卷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敢肯定这个家伙没有“读书破万卷”。看他装修、打理的又舒适又雅致的家里,竟然就没有留出一间做书房。而且,练的时间并不长,怎么能如此“下笔如有神”呢?但张珂却反诘说,书这东西是要看到脑子里的,没必要摆出来“扎势”。况且,写字很要紧的是心境,很大程度心境缘于修养,修养直接缘于读书,以及更要紧的感悟。但我还是觉得,这种事情多少会让人觉得不合情理。在我的概念中,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就是说,不论什么事情,要做得好,背后都会藏着三个字:“不容易”。可张珂让我觉得不是这样,如果他把一件事做得挺像那么回事,我会觉得在他背后藏着另外两个字:“不难”。
  我的确是惊讶,所以当时还提出一个“不情之请”:请张珂当面写几个字给我看。不知道是练字涵养了性情,还是我的反应让他很开心,张珂竟然就毫无芥蒂地伸纸濡墨,让我当场验明正身,尽管嘴里也一直在嘟囔着:“你在这儿一看我就紧张。”
  看张珂写字感觉不错,笔是又软又长的羊毫,写出来的字,却透着一股挺拔的秀气,颇有晋人风神。也许秀逸如竹、淡雅如兰正是他所追求的吧。下笔纯用中锋,所以能力透纸背,而且笔画圆润,神气饱满。
  念大学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总爱抬杠。我又总是说不过他,他太伶牙俐齿了。多年不见,这回刚开始还都客客气气的,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都故态复萌了。我窃喜找到了可以对他评头品足,大放厥词而他既不会着恼也不会反击的把柄――他的字,这可真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更难得的是,这让我们有机会重温大学时代的种种,唤醒记忆中早已如云烟过眼的前尘往事。在一些茗畔倾谈的刹那,我还是依稀看到从前那个很有诗人气质的张珂,只是他没了锋芒毕露的小才气,多了许多温润从容和宽厚。

标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