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追求汉语表达的极致之美:汉语字典大全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周闻道本名周仲明,现供职于四川眉山市发改委。文学硕士,四川省作协会员、委员,“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首席版主。出版散文集《夏天的感觉》、《点击心灵》、《对岸》,报告文学集《悲剧,本可以避免》,杂文集《主权回归前的香港》,随笔集《家的前世今生》等。
  什么是散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散文和诗歌都是几乎与人类的话语同时产生的最早文体,但相对于诗歌的特色鲜明而言,散文的定义似乎要复杂得多。过去,文论家们曾将散文定义为“铺陈其事直言之”,大概是指直白的言说吧。这表明,广义的散文,其实就是一种随意言说式的文体,无拘无束,恣意自在。即便没有读过书,不会写文章,甚至目不识丁者,也可能天天在说散文。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喜剧《中产阶级的绅士》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散文的有趣故事:中产阶级绅士嘉坦先生,是一位十分追求绅士内涵的人,他想让自己的家庭成员都很有文化修养。于是,他请来老师给他们讲诗歌和散文。听了老师长篇大论的讲课后,嘉坦先生激动万分。他发现,原来自己过去说过的话,竟然全都是散文。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散文的原初性和随意性。
  古今中外的散文创作和散文研究的大家们,虽然在散文的创作实践上颇有成就,但在回答散文是什么上,却也是形形色色,莫衷一是。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一种是形散神不散说,认为散文应当是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开阔舒展、不拘形式,但需有一个内在的精神贯穿始终。“刻意的追求,无法抓住散文的灵魂”;一种是心灵感应说,认为散文是作家长期生活体验在瞬间的爆发,是不可复现的灵光闪耀。萧风认为,“散文,应该是散文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不像小说,可以铺陈渲染、环环渐进,囿于散文的篇幅,它只能是浓缩的。”曾卓也认为,作家应“以诚恳、炽热的心感受生活,以亲切朴质的风格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一种是情感珍藏说,认为散文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情感的一次渲泄,而是情感的一次珍藏。”(章品生)“而心迹的表述就是情的表述”(王乐);一种是内心体验说,认为散文是作家对物象的内心体验,反映的是作家对外部事件的认识和情感。文艺理论家周伦佑主张散文应当表现作家对事物最真实独特的体验;作家王乐认为,“散文与歌唱十分接近,都是自我感悟,自我聆听,自我抒发的东西……是一种不拘一格的自我体验的表述”;还有一种是近几年出现的所谓“新散文”,尚未形成统一的散文理念,表现出一种纷乱庞杂。但是,从积极方面看,它反映了散文意识的某种觉醒和对既有文本意识的突破,表现出对传统载道观的释负,以及对传统叙述方式的解构;不足之处是,觉醒中的定位迷茫、文本的残缺不全、思想丢失的轻浮和叙述解构的支离。但作为一种探索和改革,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认识散文呢?最近,我们在“天涯社区?散文天下”搞了一个征文活动,投石问路式地提出了我的散文观,包括八个字:在场,思想,诗意,发现。虽不一定准确,却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们对散文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也许是一己的、不全面的、粗浅的,但作为一种探索,应该是有益的。
  在场 这里的在场,是一种哲学范畴的存在方式,是散文创作的一种姿态,而不是理性思维的时空概念,不仅仅是作家对对象的物理走近,更是心理走近。正如萨特所说,“人们也可以意识到不在场,但这个不在场,必然是作为在场的先决条件显现的。”散文创作中的在场,就是作家在创作散文时,要最大限度地用心灵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命,贴近灵魂,在贴近中与物象用灵魂沟通,以心灵对话,他体现的是散文的时代美。散文创作必须有在场的姿态,而不是疏离。如果一个作家要么高高在上,脱离物象,要么蜻蜓点水,若即若离,要么心猿意马,貌合神离,是很难写出具有深刻社会现实意义的作品的。
  思想 思想是散文的灵魂。综观古今中外的散文,没有哪一个流传下来的名篇,是苍白虚空,消解思想的。古人说的“道”,道学家的“文以载道”,其实就是思想。荀子最早提出的文章应表达“心”中之“道”,与圣约翰《福音书》中的“太初有道”,都是指精神或思想。但是,长期以来,对道的理解却形形色色,有时失之偏颇,甚至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即消解思想,消解价值,认为散文应当反映生活的无序、虚妄和无意义,主张“逃避知识,逃避思想,逃避意义”,还原语言原初的直接性,以“零度的语言”,作为价值创造的基点,实际上是无病呻吟地渲染作者内心的个人情绪。任何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没有思想就没有了灵魂,无异于一具干尸。当然,我们所说的思想,是一个广义的词,不是简单的政治承载,它反映的是作家对整个自然、社会、灵魂等方面的本质感受,是一种贴近本原的生命认知,它体现的是散文的内涵美。可以说,一篇散文,只要有了深邃的思想,语言即便有些瑕疵,也是可以医治的“外伤”;而思想的空泛与欠缺,则是难以医治的“内伤”了。
  诗意所谓诗意,是指散文的结构、语言、叙述方式等,要有诗一般的意韵,体现的是散文的艺术美。诗意更侧重的是指散文的表现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了好的思想作为内涵,再有好的形式来表达,就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是好散文。有位外国作家曾说,“我们的作品不是写给哑巴的。每句语法上的形式,同时也是音乐上的句子。我们写作,同时我们也想,也听。语调,这就是旋律。旋律不是诗的专有品。旋律是散文的基础。”这可以说是对散文诗意美的生动注脚。
  在具体创作中,如何达到诗意的境界呢?窃以为,诗意不是华美词藻的堆砌,不是游离于思想之外虚妄之美,也不是过犹不及的语言构造,而是一种与思想水乳交融的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诗意的最高境界是“辞达”。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和苏轼的“言止于意达……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说的都是这种境界。在平淡中出奇,在辞达中实现思想与诗意的融合,才是散文的真正佳构。
  发现散文写作是一种创作,创作就不是走老路,炒陈饭,发旧叹。任何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创作,都是一次新发现,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灵魂、对生命本质的独特的发现。如果说被别人发现过了你再去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当然,既然是发现,就是痛苦的,就像一片荆棘,趟出一条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创作是一种痛苦的营生:是在不断发现中探索,是对难度的挑战。
  散文是开放的,开阔的,自由的,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散文又是有其自身内在规律,万变不离其宗的。散文就是散文,不是其它。在场,思想,诗意,发现,也只是相对的。任何绝对的范式,都是散文的大敌。
  我们之所以强调散文是汉语本我表达的极致之美,是相对于其它文学样式而言,散文更接近于母语表达的本我纯真。它不像诗歌那样以激情和情感扩张和变形本我,也不像小说那样以故事和情节淹没本我的真实。它是以最原初的语言对本我的最真实表达。我们由此判定,汉语本我表达的极致之美,是散文最本然的特征。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只能由读者来评判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散文写作的优美时间中,我们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已经足够了。

标签:汉语 之美 极致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