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高原,在冥想中抵达_中西伯利亚高原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原,这一原始生命图腾的景象,在古今中外的诗卷中不乏精彩呈现,而高凯的《高原上》这组诗,以其独特的构思、新奇而大胆的想象给予心灵的震撼!难怪波德莱尔在《一八五九年的沙龙》中,把想象力誉为“各种官能的皇后”,艾青也曾断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高凯的诗歌,充分展示了想象力上的优势。《大雪》一诗,虽不足十行,却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奇妙之作。诗人静卧于高原雪夜,梦成了作者惟一的伴侣,但又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又从哪里被放回大地,这是一种幻觉想象,是诗人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凭借幻想的翅膀在翱游。这种想象看似虚幻,但我们又亲身经历过,这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心灵的真实。又如《我的纽扣》,纽扣本来是衣服上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缀饰之物,作者却采用类比想象,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将太阳、月亮、星星,分别想象成一枚枚纽扣,尤其是最后一枚纽扣,它被诗人类比想象成了一颗难解之心。想象常常是沟通两个或多个不相关事物的桥梁,这里因纽扣而引发的类比想象,以及因大雪而产生的幻觉想象,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都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改造、扭曲、夸大某一表象,从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张皮匠小传》则是一首再造性想象的佳作。它抒写了经常出没于高原上一个普通皮匠一生的“传记”,作者通过对特有形象、情结或理念的感知,张皮匠从屠夫、伙夫到裁缝等角色的转换,逐一打开了想象空间,最后的皮匠只剩下一张苍凉的人皮,令人触目惊心!想象可以是外在刻划,也可以是内心的深度活动,诗人进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想象,进而塑造出血肉丰满的诗意形象。
  想象力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丰厚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厚、广博的生活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想象,更不可能在诗的沃土上盛开想象的绚烂之花。高凯长期生活在西部,在陇东那片厚土上生活、工作30余载,黄土地特有的博大与苍凉早已潜移默化于血液中,使他对高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独有情怀,并由此成为一位在创造想象中纵横驰骋的西部诗人。《大槐树下是怎么成为故乡的》,就是作者直接从老家的黄土高坡上获得感知后点燃的情感想象。情感想象需要生活来牵引,“就在她紧抱的怀里
  而我,就是大槐树怀里的人”,作者获得了对高原、对故乡、对母亲、对大槐树感知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找到了打开诗人创造性想象灵感的钥匙。此外,在《奇石记》中,作者靠想象的铺垫,对原型小白羊加以缩小,构成空间的距离感和感情的深邃感,使全诗蕴含着说不清道不尽的韵味。而《抚摸一把刀子》,仿佛抚摸锋刃上的人生,可以说它既是一把看得见的刀子,又是一道道心灵的创伤,因为从锃亮的刀子里“看见了自己狰狞的面孔”,寓意深刻的想象,内心复杂感觉的直观显现,无不深化着全诗的意境与主旨。
  抵达高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想象是诗的一对孪生翅膀,飞完整个创作过程,诗人才能立体的、多向度的完成心灵的抵达。让我们借助《高原上》这对想象的翅膀,面对生命中一座座魂牵梦绕的高原,或是在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冥想中抵达,或是在一次次奇思远足中返回,这,也许说是诗人的宿命吧。

标签:冥想 高原 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