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自己的最深处] 海底最深处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前不久,我曾在回忆与著名画家林墉交往的一篇随笔《林墉的智慧》中谈到,30多年前,自己在一家省报负责文艺副刊工作,常到林墉家茶叙。那时,他的爱女林蓝常出现在眼前。后来,她长大了,进了广州美院国画系;再后来,到北京中国工艺美院和清华大学美院深造,取得博士学位。那一年,她还将自己刚出版的毕业论文《公共艺术的历史观――广东地域公共艺术研究》送我。我读后颇为吃惊,曾对林墉说:“林蓝真幸福。她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我们这一代受‘文革’的影响,普遍读书不足,得的文化贫血症,从事文化的人缺文化。今天,林蓝这一代能读饱书再当画家,视野不同了。”
  如今,我们在评判林蓝的创作之前之所以提起这一点,是要我们重视林蓝的这一段成长经历,重视系统的美术教育对画家创作的作用。
  是的,林蓝是广东画界少见的连续读了3间重点美术院校的年轻学者,是一个有追求的画家。她的美术理论的建树,她的眼光,她的视野,以及她突破国画领域所从事的装帧工艺及公共艺术的研究和收获,都深深地积淀在她近年来苦心经营的画幅里。她在艺术的大海里畅游,从而了解这大海的深广。她明白,要在这人类文明积淀的深广的艺术之海有作为,在这澎湃之海留下一丝自己的印记自己的声音,唯一重要的是“走向自己的深处”,是以时代的世界的眼光去整体考量,看清“自己的深处”的内涵的意义。这就是追求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个性的、极致的”艺术,这才能在这深广的美术之海里留下自己的东西。
  这种理性自觉,一以贯之成为林蓝从艺的追求和宗旨。自美院国画系三年级始,她选择了花鸟画,她突破了中国画千人一面过于模仿的窠臼,从采用的材料到制作工艺、画法,都追求自己的风格。她强调“每个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了解同把握了这个宗旨,再读林蓝的画,才能理解其高贵之处和苦心追求。
  林蓝的作品来源于宋画传统又突破了宋画传统,采用日本金箔材料,突显其高贵典雅的风格;撞粉撞水和色彩反复渲染的画法比传统线描更具现代感;筒洁、大气的结构富有装饰美。一枝一叶都关连着画家情感的流动,带着自己深情的诉说,给人以沉静简练、高雅圣洁的美的享受。
  她重视艺术的独创性,明白作品的价值在于追求“自己的、个性的、极致的”境界。这是她的学识、眼光和她个人情感趣味在艺术实践中得到的独特的感受,是在心灵深处发酵而得到的独特的醇酒。林蓝自小喜爱花鸟,长大后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及广泛涉猎后钟情宋画。她敬畏传统、吸收传统宋画精华,在采用材料和制作手法上大胆革新,在水粉的流动中,发挥着自由的想象,注入其深厚的感情。作品个性鲜明,有浓郁的装饰味,透发出时代的极致的美。
  林蓝成长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可以说,著名人物画家林墉在气质上和艺术眼光上影响了林蓝,但在艺术道路的选择上没有规定林蓝。她自小喜爱潮州金木雕及各种传统工艺:潮雕的繁复富丽,明式家具线条的舒适流畅,以及那些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民间工艺,给她耳濡目染的熏陶,最终成为艺术基因渗透进她创造的思维中。在艺术家眼里,一切形式的美感都是共通的,尽管它们有材质、工艺和风格的区别。林蓝以其高屋建瓴的眼光,从这些传统工艺中吸收精华,挖掘其特质,并融进自己的画幅里。在这里,我想起了林风眠,想起在上世纪初将东方水墨和西方色彩结合,从而推进传统创新的林风眠。1921年,林风眠留学于法国国立第戌美术学院,当时,校长耶西斯力荐他同李金发进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进入“最学院派画家”哥罗蒙画室学习写实自然主义的画风。不久,老校长、现代派与“东方艺术”浮雕艺术家耶西斯来看望他,检查他的作业后提醒道:“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良传统。你应该走出学院大门,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研究去学习,尤其要去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不要光学绘画,美术部门的雕塑、陶瓷、木刻等工艺都要学。像蜜蜂采了各种花,才能酿出甜蜜来。”
  这段话启发成全了林风眠。同样,对于林蓝的成长,林蓝创作个性创作气质也是一个最好的诠释。林蓝在采集了人类文明和艺术世界的各种成果之后,用自己激情的眼光沉静地看世界,并用“自己的、个性的、极致的”思考和手法去表现这个世界,去追求自己独一无二的诉说。她喜爱大自然的花卉静物,对红棉、玉兰、荷花的形态有她动人的描绘,作品中灌注了一种充满生命和诗意的美。这种诗意美来自于画家情绪的审美观照,植根于画家的气质、性格、人文素养和人生价值取向。
  对于一位画家来说,40岁正年轻。林蓝今日的追求,也许仅仅是一段人生从艺的试笔。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坚持朝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走进自己的深处”,在艺术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声音。
  
  
   林蓝今日的追求,也许仅仅是一段人生从艺的试笔。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坚持朝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走进自己的深处”,在艺术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声音。

标签:自己的 走入 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