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经济全球化下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_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从现代意义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之中。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加剧了各种不同社会理论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日益凸现了马克思思想的伟大独特之处。文章正是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了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了批判价值、实践价值和伦理价值。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马克思思想;批判价值;实践价值;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31-04
  用一句流行的话语来说,我们当今正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亦即马克思视域下的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经济全球化作为资本主义运作模式的必然结果,既带来了无坚不摧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也造成了人在物中的空场。经济全球化采用的是资本的逻辑,使用资本的语言进行交往,因而这世界又是一个普遍物化的地球村。资本的语言,资本的交往,资本无限积累的神话却使人的存在受遮蔽。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体验,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背后的各种非人性的现象,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与批判,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形态,它承接了以往的思想,但开创、启迪了新的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恰恰是物化的社会,因而马克思批判的是物化社会的事实,解决的是一个人类如何回归到本真的人的状态中的实践问题,并将博士论文时期的人道主义情怀贯穿到一生的理论发展中。所以,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思想内含着批判价值、实践价值和伦理价值这三种价值。
  一、批判价值:展开现代性批判的先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洞见是极其精细与深刻的,他从机器大生产的不断扩张中,看到了资本的爆炸性增殖,这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离,而且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而加剧,这种现象跟宇宙大爆炸后的时空膨胀率越来越快很类似。社会物化的结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碎片化。马克思思想是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蓄水池,它不仅拓宽了资本主义批判的领域和深度,而且流出以后蔚为壮观的社会批判理论潮流。
  (一)批判碎片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弗洛姆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结合起来,提出社会病的思想,但这个社会病确实源自马克思笔下的商品拜物教,这种盲从的社会力量让社会整体陷入一种心安理得地接受物的统治的状态中,人们缺乏创新和必要的努力,人实际上被资本控制着。但资本是不会灭亡的,它不停流转、增殖着,而人则产生了对自身有限性与人的潜能的无限性的矛盾,使人重视片刻的物欲体验,所以金钱或者消费享乐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马克思之所以花费了四十年的时间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它是反动的、否定的社会形式。而共产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亡,就来源于这种资本自我矛盾的内在逻辑,因为资本能够不断增殖自身力量,就连它的创造者资产阶级都无法控制,资本使世界不断物化,并趋于分裂、破碎,人也一样的处于精神分裂和破碎中,因此马克思说:“工业所造成的后果在后面这些人面前以更发达和更充满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支离破碎的工业现实不仅没有推翻,相反,却证实了他们的自身支离破碎的原则。他们的原则本来就是这种支离破碎状态的原则。”正因为此,人类必然会否定这种社会形态,将它炸毁并重新建构另一个属人的新社会。这正是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内含应有之义。
  (二)批判机器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金钱与权力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我们就已经处在一个普遍异化的世界中了。工人被贬低为机器后,在其他领域的机器化也随之铺展开来。人功能化后,必须相互依赖在大机器生产中才能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确证,这种依赖显然是基于对物的依附之上的。因此,社会机器化是资本作用的使然,而人自我的迷失与降格,也是必然的现实,因为个人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才能适合机器大生产。异化的人,是一种走向自我覆灭的工具理性。人们痛苦地知道回不到自身,因此填补欲望,压抑自我的空虚感,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从另一个方面上看,机器本身是作为人的能力的延伸,现在却取代了人,成为了人的本质属性,人反倒成为了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很小的零件。社会系统的运作,是按照牛顿力学原理安排和进行的,机器的逻辑无处不在,人根本抵抗不了机器力量,并被迫卷入机器化的浪潮中,贬值为机器的手段,与机器一样变成冷冰冰的存在物。机器生产碾碎一切道德伦理法律,将人的本质表达成一种工具存在物。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产生大量的“病人”。总之,马克思看到一个对抗的、破裂的、碎片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因而人与人的分裂全面化了,不可避免。这种分裂首先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而世界性的分裂可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等来代替,因此,革命一解放的批判向度就成为了马克思思想的第二个重要的实践价值之核心。
  二、实践价值:提出革命――解放的实践主题
  实践的维度是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从莱茵报时期开始,就已经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一方面是要为指导实践服务,另一方面,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的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广度,也从德意志贫苦农民的解放,扩展到了全人类的解放,并认为,思想解放是不能代替现实的解放的,因此要联合广大工人阶级,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取得最终的伟大胜利。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革命与解放的内容无处不在。所以说,革命一解放是马克思提出的又一个思想主题,这也正是马克思思想的实践价值所在。正如马克思强调的那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变革旧社会、创造新社会,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革命
  对革命的热情激昂地颂扬,并找寻到革命的担负者,是马克思思想的一大特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来的那样:“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反对改变现存事物。”反抗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并力图对其进行理性主义改造,使美好社会能够成为现实,是马克思一生的伟大事业。对马克思来说,革命,首先意味着阶级需要进行划分,但总的趋势是:“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对抗,是促进革命全面爆发的基础。其次,革命,就是不对资产阶级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软弱派妥协,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要达到自己的最终胜利,首先还必须靠他们(指无产阶级――笔者注)自己努力,他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尽快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能因为听信民主派小资产者的花言巧语而动摇对无产阶级政党独立组织的信念。他们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最后,革命的物质承担者是革命欲望强烈的无产阶级。要加速资本主义的死亡时间,需要一种烈性催化剂,即革命的无产阶级,他们是社会的革命力量,革命欲望强烈,随时会爆发革命。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新 社会的产生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二)解放
  在找到革命的主体物质力量之后,马克思将理论视角转向了解放。革命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全人类得到解放,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平台。哲学不仅是解释世界,也是改造世界。解放的目的有三个,分别是扬弃物化、消灭分工和解放个性、实现自由王国,马克思最终得到一个结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首先,要打碎异化的世界生产、发展模式,扬起普遍物化,破解“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的统治”。人在思想和现实中的矛盾,源自人变成商品的事实:“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物的膨胀与人的萎缩的对立,根植于资本主义的片面化生产方式,它致力于扩展资本流通和增殖的领域,打破地域性限制,将世界联结成整体的历史,但资产阶级万万没有想到,资本也起着隔离的作用,它消灭人类的情感纽带,将人束缚在物的世界中,用物来填补、缝合社会的各种裂缝与创伤。同时,私有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公有制中寻得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依据,而公有制,也恰恰能够重新将分散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在私有制状态下,处于相互分离,它们属于不同的资本家――联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完善性。
  其次,要消灭分工,因为正是分工造成了人的功能化和片面化,使社会趋向于工具理性的单向度增长。人的贬值以及单面化,都是因为分工的结果,分工也造成了人受到物的统治,并且不断丧失自己的全部个性,使劳动变成一种谋生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一种体现人的本质的快乐方式,所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能够实现劳动方式的转变,使劳动成为人的快乐活动。因而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应该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能力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最后,要解放个性、实现一个美好的自由王国。因为人的本质是寓于实践之中,实践是指向着人、实现着人、体现着人的,所以,解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马克思要重塑时代精神的内涵,将古典哲学的美好理想注入到自由王国之中。因为物的统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因而解放的人应该得到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将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根据偶然性因素来决定自己的个性,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总之,马克思要寻找一个完满的、永恒的属人王国,其目标是终结资本这个罪恶之源,逃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命运决定论的牢笼,实现“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终结私有制”,保证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实现。
  三、伦理价值: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由于社会的普遍物化,物的东西取代了人的东西,成为了控制人的新主人,社会经济的快速流转,制造了同样快速流转的人,每个人都被置身于社会流水线上,时刻得不到肉体上,乃至精神上的安息。因此,马克思说:“他们头脑的产物不受他们支配。他们这些创造者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我们要解放这种状况,反抗这种非人的统治。”重新将人的本真状态恢复,实现人的多元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恢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马克思思想的伦理价值目标。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能够消灭了一切物的依赖关系,重新将以人的交往方式复归到人类之中,实现按人的方式来安排社会生产、生活。
  (一)重新还原人的真实本质
  随着社会交换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和加快,“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偿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或者商品成为了人类活动的中心,物的价值与人类价值等同,于是人类成为了在物占统治地位下的异化了的人,人的本质仍然迷失在物欲之中。人的本质是实践性存在,重新还原人的真实本质,在于将人的实践性主体力量凸现出来。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者,不是物的奴隶。所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人的真实本质的回归:“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历史本身的发展应合乎人性、归于人性,这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是一种“必然性”。
  (二)实现人的多元发展
  人的贬值以及单面化,都是因为分工的结果,分工也造成了人受到物的统治,并且不断丧失自己的全部个性,使劳动变成一种谋生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一种体现人的本质的快乐方式,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在分工的过程中,劳动者不能按照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因此分工的结果对他来说,不是自愿的结果,而是受到他物选择的结果。因而要想实现人从单向度到多元发展,就要消灭分工,因为正是分工造成了人的功能化和片面化,使人的发展趋向于单向度。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能够实现对自发性因素的消除,它将突破了资产阶级和物的双重束缚,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自由。没有了分工所带来的对个性发展的摧残,那么人及其活动也不会是工具、手段,人将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使自身成为自己的目的,他的活动也直接体现为自己的目的,因为人获得了控制自己个性发展的力量。对此,马克思深刻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三)在更高层次上重新恢复人的价值和尊严
  从资本运作的方式上看,资本处于生成与增殖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交往方式、言语方式和表达方式是资本,即金钱和商品,人只是这些金钱和商品的代理人。社会普遍物化的结果是把人同自身分割,人不再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是被阉割了,物的方面得到发展,而人的方面受到压抑,并且,物的增殖远远超过人的增殖。所以资本主义的社会规划,是按照物的方式进行设计的,为人们而不是人。所以,马克思提出要“按人的方式来组织世界”,因为属人的社会应该用本真的人的存在来进行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与人应该直接交往,而不是异化成物与物的交易。因此马克思致力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来建构一个自由全面发展的属人王国,这个王国不仅能够彻底将物的殖民统治清除出去,治愈实存迷失、精神残缺的各种社会疾病,还能够实现从物的语言回归到人的语言,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到真是共同体,这不仅仅是对过去各种人的形式的扬弃,也是对人的主体力量的颂扬,这必将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恢复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当下和未来价值,赋予人完满发展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白云]

标签:马克思 经济全球化 当代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