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在界定公平与效率的经济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深化的过程,指出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应该公平与效率并重,并更加注重公平,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公平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一直追求的两大目标,同时也是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然而,要达到两者的协调,可以说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关系到人们之间利益的分配和实现,还受到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制约。这也是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论争主题的原因。
  
  一、公平与效率的经济学含义
  
  效率,通常是指现有的资源得到了最好的利用。经济学家对效率的认识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亚当?斯密认为,投资者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厂商和消费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和最优消费,必然使得其生产会有最大的价值,每一个人必定是用它的最大努力提供社会收入。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为基础,提出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他们认为,资源具有稀缺性,且可用于多种用途的选择,这种选择以个人获取最大利益为惟一标准。人们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会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当资源从较少的用途转到获利较多的用途时,资源配置效率就提高了。当然,最为通用和影响最大的还是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在他的《政治经济学讲义》和《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了如下定义: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是最优的,也是有效率的。帕累托的定义对经济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福利经济学的两个著名定理。庇古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难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所谓边际私人纯产值是指当私人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后,投资者增加的价值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和价格的乘积。所谓边际社会纯产值是指,社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等于社会纯产品乘以价格。在经济学中,主张和赞同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学家认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只有坚持市场经济中的这种自由,资源配置才会有效率。
  公平,是个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几乎可以对它作出任何解释。经济学家有关公平的论述,往往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来阐述的。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把公平与收入分配结果联系起来。阿瑟?奥肯在其《平等与效率》一书中,就是从这种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第二种看法是将公平视为主观的感受,与效用联系起来,将公平视为一种主观的范畴;第三种看法是将护妒忌引入经济分析的范畴,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可以比较的;第四种看法是将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但以效率作为判断公平的主要依据,同时又考虑到每个人对效率的贡献大小。瓦里安认为,如果在一种分配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羡慕另外的一个人,那么,这种分配就称之为公平分配。瓦里安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一种分配既是平等的,又是有效率的,我们就说它是公平的。显然,瓦里安是从效率和分配公平结合的角度来讨论公平范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把公平归结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的均等化,并认为机会均等化才是真正地或根本地体现了公平原则。
  
  二、我国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的转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发展的过程,实践中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消除贫富差距,实行平均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把建立以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人平等当成首要的追求目标。在经济领域内,实行计划经济,消除贫富差距,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而且将公平片面地理解为平均。在这一阶段,我国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国家,但是“大锅饭”式的分配体制也导致效率受到极大损害,那种公平是大家共同贫穷。
  第二阶段(1978年~2001年),强调经济效率,鼓励先富后富。1978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强调经济效率,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从而带动其他人走向富裕,并由此引发和不断深化了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的全面变革。改革开放之后,讲求经济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深入人心。从农村到城市,经济发展非常快,实践证明效率确实得到了迅速的提高。1992年,我们把“兼顾效率和公平”作为经验总结,写进了党的十四大的决议。但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提法上有一个新的变化:即把以前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这两者关系,由效率、公平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为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虽然也很重要,但处于“兼顾”的次要地位。
  第三阶段(2002年以来),更加注重公平,构建和谐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实现社会公平的任务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强调社会公平成为我们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重新思考的课题。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效率、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我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深化,在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公平与效率都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注重公平
  
  目前,在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制度安排不合理,身份歧视严重;政府缺位,未能履行应有职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节兼管不力,在再分配领域扶持救助不够;权力滥用,造成分配不公,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等。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公平,特别是机会的公平。我们国家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具体包括:第一,统一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这将有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减少并消除权力寻租现象,有效整治并严厉打击以权谋私现象,最大限度地惩治腐败。第三,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加快职业类技术院校的建设,取消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学费,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公平权利,提高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保证社会成员的起点和机会公平。第四,加强监管,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竞争的权利。既要保证改革的公平公正,让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成果,又要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取消身份歧视。第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第六,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失业、贫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第七,加紧解决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加快推进电力、石油、铁路、民航、电信等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垄断收益分配管理,调整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垄断超额利润上缴制度,将垄断利润收归国家财政。第八,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加强对高收入群体收入的跟踪和监督,尽力补偿改革中利益受损群体的利益,优先考虑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并重,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
  [2]于祖尧: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王振锋李秀芝:公平与效率: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问题.光明日报,2006-02-20
  [5]瓦里安:《平等,妒忌与效率》,载美国《经济学》杂志,1974年第9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和谐社会 试论 公平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