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广东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全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全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基础等级 :

一类文(20—17分)二类文(16—12分)三类文(11—7分)四类文(6—0分)

内容

20分 ①切合题意 ①符合题意 ①基本符合题意①偏离题意

②中心突出 ②中心明确 ②中心基本明确 ②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③内容充实 ③内容较充实③内容单薄 ③没有什么内容

④感情真挚④感情真实 ④感情基本真实 ④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①符合文体要求 ①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①大体符合文体要求①不符合文体要求

②结构严谨 ②结构完整②结构基本完整②结构混乱

③语言流畅 ③语言通顺③语言基本通顺 ③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④字体工整④字体较工整④字迹清楚 ④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①深刻 ①较深刻 ①略显深刻①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②丰富 ②较丰富 ②略显丰富②个别语句例子较好

③有文采 ③较有文采③略显文采③个别语句较精彩

④有创意④较有创意 ④略显创意④略显个性

评分说明: 一类文 二类文 三类文 四类文

内容20分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通顺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字迹潦草难辩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丰富 文中能找到一二句深刻 或精彩的句子或细节即可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有创意 较有创意略有创意

评分说明:1、关于基础等级评分的说明

① 容:20分 一类文(20—17)

切合题意:凡是在整体上围绕主题行文,既写出明显的反差又显示内在联系的可视为“切

合题意”。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可视为“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

二类文(16—12分)

符合题意:凡是在整体上围绕主题,可视为“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凡是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可视为“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凡是所选材料基本能够表达主题的可视为“内容较充实”。

1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自然不造作的可视为“感情真实”。 三类文(11—7分) 基本符合题意:在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上有偏差的,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的,视为“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虽有一些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的痕迹,但总体尚自然的,可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四类文(6—0分) 偏离题意:凡是只有只言片语涉及到主题的,可视为“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一个明确主题或脱离规定话题选材立意的。 没有什么内容:凡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的。感情虚假:凡行文矫揉造作的。 ②表达:20分 一类文(20—17分) 符合文体要求:凡文体特征鲜明的。 结构严谨: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前后一致,首尾呼应,段落划分恰当的。 语言流畅:凡是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合理,句意准确连贯,句式选择得当的。 字体工整:凡是字体书写美观的。 二类文(16—12分)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凡是文体特征明显的。结构完整:凡是有头有尾,分段合理的。

语言通顺:凡是文从字顺,有1至2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的。

字体较工整:凡是字体规范的。

三类文(11—7分)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尚能分辩出文体类型的。结构基本通顺:段落划分及文章脉络有一些缺欠的。 语言基本通顺:有3至4处语病但对语言表达并无很大影响的。字迹清楚:凡字迹容易辨认的。

四类文(6—0分)

不符合文体要求:凡杂乱无章不成文体的。

结构混乱:凡段落划分以及文章脉络有严重缺陷的。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凡语病达5外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的。

字迹潦草难辩:凡字迹潦草难以辩认影响评阅的。

2、关于发展等级评分的说明

一类文(20—17分)

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含意蕴。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二类文(16—12分)

较有文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

三类文(11—7分)

略显文采:词语使用较恰当,能够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略有创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的个性。

四类文(6—0分)

文中能找到一二句深刻或精彩的句子或细节即可。

具体操作时,四项不求全面,“有文采”和“有创意”是重点,另两项作参照。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都在四类的,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类。

2

美丽的灵魂

成熟是一种优秀的灵魂,是灵魂深处的独语。

成熟是春天破土而萌的小草,袭一身绿面对荒凉;成熟是夏日亭亭玉立的野荷,静思无人观赏的寂寞;成熟是晚秋暗香浮动的金菊,为凋零的季节挽住缕缕清香;成熟是冬末倏忽而逝的残雪,以冷寂的姿态体现高洁。

成熟是一种心境,一种品格,成熟中蕴藏思索;成熟中储藏坚毅。成熟造就了哲人的深邃,孔子成熟,孕育了万古不易的思想;成熟中迸发出诗人的激情,苏轼成熟,创作了诗情不朽的篇章。

少年因走向成熟而懂事,青年因走向成熟而稳重,中年因走向成熟而舒心,老年因走向成熟而淡定。

成功者走向成熟,能在反思中抑制狂热;失败者走向成熟,能在反思中充满信心。成熟使人走出浅薄,学会深刻。成熟让光辉明亮而不刺眼,让音响圆润而不腻耳。成熟是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成熟是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洗刷偏激的淡漠;成熟是无须声张的厚实,并不陡峭的高度。

成熟不是空虚,成熟与空虚联姻,使人意志消沉,无所作为。成熟不是孤僻,成熟与孤僻结邻,就会离群索居,郁郁寡欢。成熟也不是孤芳自赏,孤芳自赏者没有朋友,成熟更不是故作深沉,故作深沉者令人乏味。

成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期待成熟,成熟如萧瑟秋风,有人说其潇洒,也有人谓之悲凉。

我不期待成熟,但我必须成熟,因为成熟像是一面旗帜,它会给你的理想指明方向;成熟又像是一根马鞭,它会鞭笞你奋勇前进;成熟又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你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去掉盲目和浮躁,给你智慧的光芒。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美丽的灵魂。

3

练习:

1.将下段化为生活细节。

幼稚的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天真的少年时代也快结束了。当我临近高 考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开始走向青年。

2.根据提示,将“亲情”用自然景观和比喻使之形象化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

是 , , ;

亲情是 , , 。

3.将你对“亲情”的理解借历史事件表达出来。

4.将你对“骨气”的理解借古典诗词或历史事件表达出来。

5.请以“风度”为话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4

篇二: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篇三:陈妙云解读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含评分细则)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解读和评分细则

主讲/陈妙云 整理/梁圣东

笔者按:本文根据陈妙云教授2013年6月12日上午在华南师范大学高考评卷培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陈妙云教授,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学教研室主任。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于题型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采用了“材料引写作要求”的作文题型,与去年相比,稍微有些变化。去年是“材料引写作范围”,今年是“材料引写作要求”。具体的变化,有些什么细微变化的地方,我稍后会具体提到。

这条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关于富翁资助了三个贫困家庭的事件性材料,由这么多个材料构成了一个事件,把它看作为一个事件来整体阅读就好了。

这条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引出的写作要求有四个:第一个是自选角度(还是“自选角度”,没有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第二个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句话跟以往的“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表达是不同的了,今年不是“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今年要求的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句话跟全国的材料作文题的提法完全一致,就是往国家的出题的要求靠拢了,这个变化就直接影响到我们评卷时候关于这个范围大小的一个把握的问题,所以要注意这个变化。今年第二个要求提出的不是写一个材料引起你的什么感悟有什么体验,不是这个要求,今年的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第三,不少于800字;第四,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些都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要认真地、仔细地去领会和把握这道新材料作文所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

刚才说过,题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那首先我们就应该准确地把握好这个材料的内容究竟包含了什么范围。经过试评认真的讨论,基本上我们确定了这个材料的内容包括了下面这些:

首先是整体理解这个材料,主要的内容是捐助与接受捐助,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捐助”与“受助”。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具体可以梳理出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二,家庭一感激地高兴地接受捐助;第三,家庭二犹豫地接受捐助,但声明偿还;第四,家庭三谢富翁好意,拒绝了施舍。这直接影响到评分标准的把握,一定要把它记好,我们对这个材料内容的梳理,整体就是在“捐助受助”这四个字里头。

三、关于材料的含意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它这里用的“含意”,不是“主义”的“义”,而是“意思”的“意”,此“含意”和彼“含义”是有区别的。现在这个“含意”,按词典的解释,指的是“含有的意

思”,而不是“引申的意义”。注意它们的区别,这个“含意”,词典说指的就是它本身所含有的意思。那这个材料,它含有了哪些意思呢?这个也是我们要统一去把握的。经过试评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这个材料含有下面这些意思:

第一个,是含有了慈善的意思。

含有慈善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范围呢,就可以在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扩大,扩大到怎样的一个程度呢?就是你围绕着“慈善”这个意思来进行作文,也属于是材料的含意,因为它含有了这个意思。所以考生他可以贴紧材料对富翁的捐助发议论,但是议论一定是对这个富翁(的行为)认定为是一种善举,材料里富翁的捐助是没有嗟来之意的,没有任何的恶意。尽管家庭三把它理解为一种施舍,但是材料客观上的这位富翁只能做正面评价。不过,考生是可以对别的富翁不慈善做对比的,可以围绕慈善来进行议论,那范围就大一些了。关于慈善,考生还可以围绕着慈善去论慈善的意义、慈善的本质、慈善的模式等等,这个范围就可以扩得更大。

关于慈善的本质,有不少考生围绕着慈善(写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物质上的扶贫,更重要的是它的本质在于传递一种爱心,所以捐助和慈善它应该是有一个升华。也有考生认为接受慈善,它不仅仅是接受了捐助,更重要的是他在接受一份爱意。还有更深邃的考生他就会围绕着感激慈善,前提是三个家庭都感激。第四,聪明的学生他可以围绕对感激慈善去认定和议论。感激慈善比接受慈善,应该是扩大了慈善的本质,感激慈善,本身就是一种释放爱意的行为,不但尊严没有受损,他已经对对方的爱意进行了接收,“我愿意接收你的爱意”,这是一个爱心释放的表现,回报慈善更是进一步地扩大和传递了爱,所以这个慈善它的本质就是传播爱,最终达到消灭贫穷,彰显了强大的社会力量,那它的范围可以获得比较深比较大,这是允许的。甚至他可以就材料中的那个富翁来发议论,也可以不就一个富翁来发议论,而对整一个框架的慈善行为发议论,都是可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广东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的。所以含意,就是允许考生离开材料中的一个富翁来谈抽象的慈善行为,它的范围就可以扩大。

还有一些比较深邃的考生,他就会就富翁与家庭三所出现的预料不到的慈善的结果来探究更现代的一种慈善的模式。现在材料中的这个富翁,他采用的是直接捐助给他知道的三个贫困的家庭,这种直接捐赠的模式就有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效果,第三种效果是他预料不到的,那么考生就有可能从两方面来分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他可能从捐助这个富翁为什么要直接捐给这个家庭呢,说到底就是对现在的慈善机构的不信任,怕钱在中间环节受到了挪用,甚至是被腐败掉,被郭美美这一类的人去买LV去了,所以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就希望这个钱能够直接地捐助给那些需要受助的家庭和个人,但是这样一种直接捐助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解,譬如在芦山,由于沟通不是很畅通,他就会误解这是一种施舍,他就会不接受。不接受也罢,他还会感觉到尊严受到了损害,所以就要鉴定国际化的一种资金和慈善的机构,让这种慈善的事业更社会化,更正规化,更人性化,那这个都可以让考生写出浅的文章或深的文章来,这个题还是能让考生有发挥空间的地方,这是第一个含意。

第二个含意,是关于接受慈善的心态。这个材料,呈现了目前社会最常见的三种接受捐助的心态。

第一种心态,就是受资无报。比如家庭一,就是这种心态的代表,那么考生他就可以根据家庭一接受捐助的这种心态去推理,推测这种受资无报的心态是源自于对慈善的一种怎样的认识,这是材料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但是考生是可以进行他自己的推断,那这个范围也就自然可以扩大了。有的考生认为家庭一很高兴地就接受了捐助,但是没考虑,这个心态就源自于这部分的人认为捐助本身就是无偿的,捐助是不用回报的,感激一下就可以了,考生就可以从这种心态去生发议论。甚至考生也可以根据家庭一推断有的人基于捐赠是无偿的,所以就存在一种“不要白不要”的心态,连感激都不可能有,材料没有说这一类人,但是他可以沿着家庭一可以扩大去探究这种受助无偿的社会现象来谈,甚至更恶劣的是有些人要了这些无偿的捐助以后,不好好地去脱贫,而去非脱,甚至去做了不好的事情,都有。所以这种无偿的捐助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如懒惰,不努力,不自重。这个范围都允许考生去

进行扩大。

这个材料所呈现的第二种比较普遍的比较现代的接受捐助的心态,那就是家庭二的心态,那就是受资必还。为什么说家庭二是一种现代的接受捐助的心态呢?因为他很自觉地在经济的头脑指导下他把捐助看成是有偿的,即是在他们认为无论捐助者有没有提出偿还的要求,作为受助的人都应该偿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考生可以这样操作的心态。再深层地去推断的话,受捐助者只要还了,他就会要得心安理得了:我之后是要还你的,我只是暂时借来用用。那是这样一种经济上的借贷关系,还达不到回报的一种程度,只是我要还你,算不算利息也没说,那么这种人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不贪,不懒,所以他把偿还看作是接受捐赠的一种心理平衡,所以他是受资必还。当然考生也可以去推断家庭二是属于知恩图报的一类人,他还可以去推断别的原因,就跟现代社会的这种烦恼,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态,那么考生他关注社会还可以写出很多东西来,这个圆圈还可以由考生来进行扩大。

这个材料所呈现的心态三就是以家庭三为代表的只谢不受,即感谢你的好意,我不要。那么他这种决定的心态很可能是源自于内心的自尊,在他们的内心认为,从古至今人们就懂,如果接受了就是丢掉了尊严。但也包括了拒绝的有一部分人他是不依赖别人的,他相信自立终究会自强,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渡过难关。

那么在接受捐助的这些诸如此类的心态都是一个很大胆的含意,考生可以把这个材料驳倒它,这个意思这样来引申去写作文,也可以浅的写,也可以深的写。

第三个含意,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关系。这个材料在富人与穷人的关系上给了我们许多方面意思的联想。

其一,从数量关系来看,这个材料里边,是一个富人捐三个家庭,那就不是一对三的比,而是一对N倍的比,每个家庭算四个人,三个家庭起码十二个人,一比十二。那么,有些考生他很可能就会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这种富人少穷人多中产阶级不壮大(的现象),这就是一个不理想的社会结构,这样的一头尖,一头大,中间扁扁的结构,它是不能奔小康的,所以对这种社会经济学有关注的学生,他就可以去分析这种社会经济结构,这是这方面的意思。

其二,从捐与受捐的关系来看,捐助的富人少,需要受助的穷人多,那么捐助这种扶贫的方式,就显得车水杯薪。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捐助只能帮助一些人,解决他们暂时的困难,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能使整个社会脱贫致富的。

其三,从富人的行为明明是一个善举,但是家庭三却又把它理解为一种施舍而拒收,就可以透射出目前社会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

诸如此类,围绕着“穷与富”,量也罢,关系也罢,等等,都是属于这个材料含意的范围。总一个原则,凡是属于含意角度的考生,他就可以不仅仅写材料的那个富翁,他可以抽象地写一个富翁,他也不仅仅具体地写材料中的家庭一、家庭二、家庭三,他可以就这个抽象的穷人来发议论,就抽象的受助心态来发议论,那就是含意和内容之间的一个写法上和议论方面的区别。这个方面是关于这个材料的含意有多大,能够扩大到多大,我们也讲完了,这是我们把握评分标准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四、关于自选角度

这个材料提供给考生自选的角度是蛮多的,如果考生从材料的内容去选角度的话,至少有七个角度是可以选的:第一,是富翁的角度。论他的慈善,论他的爱心,论他慈善的模式,论他的被误解,论他为什么不交给红十字会,等等,都可以;第二个角度,是家庭一的角度;第三个角度,是家庭二的角度;第四个角度,是家庭三的角度。考生对这三个家庭肯定的也行,否定的也行,只要他说出道理来就OK了,允许考生做肯定的议论和否定的议论,只要言之有理,这个理是符合公共大众的道理就OK了,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认为行的就行,而是大家都认同的公共道理,符合普世的价值观这样一个道理就OK了。第五个角度,是把一二三概括起来归纳出接受捐助的这样一个角度,那是考生自己作出处理,自己来归纳出的一种角度。六是家庭一与家庭二进行比较的角度,聪明的考生他就会觉得家庭二比家庭一更进步了,起

码他偿还了,回报了,这比家庭一进步了,他可以对比着来写作,这种角度也是可以的。第七个角度,是把三个家庭对比着进行议论,把三个家庭都说一遍,第一个怎么对,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第二个他比第一个进步,第三个最有骨气,或者说大可不必,你应该向第二个家庭学习,等等,考生就可以对比着进行议论,都可以算它是其中一个角度,不要说他写了三个家庭就不集中了,主要是看他全文的中心是不是集中在某一点上来进行对三个家庭的对比,不要说人家写了三个家庭三个角度就不集中了,这样就打分是不对的,还是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角度,主要看他文章有没有处理好就可以了。

第二方面,假如考生是从材料的含意去选角度的话,那他也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以自选的:第一,就是慈善的角度。慈善这个话题作为一个角度的话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的,最简单的就是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是中西方人性所追求的这种善的一种表现,慈善的本质就是要传递爱意,让社会消灭贫困,慈善的方式怎样才现代,怎么才规范,等等,他有很多话要说,这就是慈善的话题角度。第二个含意就是接受捐助这个角度,考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话题来展开很多角度,比如说,他可以把“论应该接受捐助”作为一个观点来写完全篇,或者他以知恩图报作为一个观点来议论写完全篇,或者他可以论不应该接受捐助赞拒绝,也可以成为他的文章的全部内容,或者由此赞扬自强自立,等等,都属于接受捐助的话题底下引申出来的角度。第三个含意角度,就是贫富这种话题。由贫富的话题可以引申出很多角度,比如,论富人应该怎么做,富人你应该怎么捐,富人你为什么要捐,穷人你应该怎么做,穷人你应该怎样接受捐,穷人你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富人的关系,等等,他都可以引出相关的角度出来。那么角度是不能穷尽的,只要考生围绕着这个材料他可以自己选出许多许多不同的角度,但必须服从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必须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满足了这个内容和范围的要求,那角度就没有优劣之别了,都属于符合题意的角度。

五、关于作文要求二的评判细则

今年作文要求的第二条,明文规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那么如何判断它是在这个范围内还是在范围外(写作)呢?经过试评反复而认真的讨论,我们制订了对“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五条评分细则:

第一,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自选角度,判符合题意。这个评分细则应该说清楚了,因为上面已经对这个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的含意已经作出了具体的界定了,那我们就按照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所讲的、大家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它究竟属于内容范围还是含意范围,它是在范围内还是在范围外,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了。这是第一个评分细则。

第二,在材料范围内的其它内容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怎么去理解呢?我有必要进一步去阐发。刚才的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角度,这一条是在材料的范围内。不是在内容和含意内,只是在材料范围内的其它内容,那就是材料内容和含意以外的其它内容,就是刚才没讲到的那些内容和含意你去自选角度的话,那就判基本符合题意。比如,这个考生离开了捐助和受捐助这样一个核心的主要内容去选了一个白手起家的角度来作文,那这个角度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但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判断了,如果人家说这个富翁捐出去的钱是干净的,它不算黑钱,不是脏钱,他是靠白手起家得来的钱,那就是基于捐助范围内白手起家的,和离开了捐助的那种核心主题去空谈扯出一个白手起家的问题,这种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非主流地提出了。又比如,假如他从材料里边就挑出了“慷慨”这两个字来写作,离开了这个富翁捐助的慷慨来写,而是抽象地论做人要慷慨大方,这个也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的角度。还有一个更难区别的,那就是离开了捐助的意思去泛泛地写帮助的这种角度,也属于基本符合题意。有些考生水平比较低的,他连这么浅显易懂的材料都读不懂,很简单地就抽出了“帮助”这两个字来写,于是在他的作文里边完全没有“捐”和“助”这个意思的帮助,而是写了我很喜欢帮助他做数学题啊,我的一个好朋友他的脾气很臭,我常常帮助他,让他改变啊,这种非物质,最起码连物质的意思都没有的、只是很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帮助,显然这个圆圈就有点过大了,如果这样都算范围内的话,那就回到了话题作文没有限制的这样一个现象里面去。这个问题我们在试评时讨论了很久,为了对有水平这部分考生的负责,

所以对没有水平的这部分考生,这么容易把握的捐助不等于帮助都分不清楚的这样的考生还是要有一个区别的,等会在标杆卷里我们进一步讲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在材料范围内的其它内容自选角度的判基本符合题意。

第三,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判基本符合题意。第一段大概用了150个字把材料复述了一遍,作为一个由头,然后就根据他的需要来引出一个话题,然后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去作文,这种也判基本符合题意。举个例子,比如他对家庭一二三罗列了一通以后,就从家庭三引伸出一个“骨气”,于是剩下700字的文字就论这个骨气,说闻一多怎么有骨气,朱自清怎么有骨气,这种就是他自己引申半天以后就把材料扔到亚马逊河去了,然后他自己就很随意地走到尼罗河去了,这样一种论述是不允许的,抽象地自己爱引伸出一个什么话题然后就把他准备好的文章套进去,很多时候出现这种套作和仿写。这种就是判基本符合题意。

第四,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的作文,判偏离题意。小心,你要判它偏离题意,你就要回头读它两遍以上。试评的时候推出了两篇完全离题的(文章),后来大家一讨论,哎,这句话有啊,暗合了啊,另外一篇又有啊,你看明合啊,(只要)有一句话,你都不能判它完全离题,你只能判它基本符合题意。

第五,暗合的写法不能判为偏离题意。他没有把材料引到文章里面去,你不要说他整篇文章找不到一句材料的原话,你就判人家偏离题意,人家可以暗合。他的意思是可以跟文章的材料暗合的,他可以整篇文章不提这个材料,但他可以围绕“慈善”这个话题来写,他就是暗合的,你就不能判它偏离题意了,这个一定要注意的,暗合写法是可以的,就是说考生可以把材料写进文章,也可以不写进文章,就看他有没有符合的地方,就OK了。

六、关于执行等级评分标准的解释

请大家看国家发下来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今年我们仍然实行分项分等评分,依然是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

那么现在要说明的第一个问题是内容项。内容项一共有四条具体的评分细则,第一条是符合题意,第二条是中心突出,第三条是内容充实,第四条是感情真挚。这四条的标准,我们要把它理解为内容项的评分。既要看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也要看看具体文章的水平。就是看内容项的时候,不能仅仅说它是符合题意的,它就在二等以上去考虑,它是基本符合题意的,就闭起眼睛不看考生的作文水平如何就所有都判它到三等那里去,如果这样操作那就是很简单的一种操作方法,那是不准确的。内容项要看两方面:第一,看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是属于符合题意的等级,还是基本符合题意的等级,还是偏离题意的等级;第二,还要看考生本身文章内容的水平等级,判考生文章内容的主要依据有两个,第一,看他的文章全文的中心是否突出,还是明确,还是基本明确,还是不明确,这是有等级区别。第二,是看他用材料的情况,看他的材料写得是否具体,论得是否透彻,不是把一个材料堆在那里就叫内容充实,是看他所用的材料是否能够说明它的中心,这样来判断考生的作文水平。总而言之,内容分要看两方面,既要看他对材料理解的水平,还要看他作文本身的水平,缺一都是不准确的。

同时,我们对考生的内容分要做一个综合的考量来打分。比如说,这个考生他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是属于符合题意,但是他的文章本身写得很糟糕,中心基本明确。那中心基本明确是三等,但是又符合题意,那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在二等下或者是三等上之间去打分,或者给他16分,或者给他15分,或者17分都可以,就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判他的等级,那是不准确的,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个要说明的是表达项。表达项也是有四条评分细则: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看文体、看结构、看语言、看书写,这四条。值得注意的是,把文体的评判放在了表达项的第一个评分标准里去,所以针对现在的考生文体不限等于文体不理这样一种混乱的现象,现在我们评分的时候,还是要看这个考生的文体感强不强,评他表达水平的时候要强调这个文体感,如果他写的是议论文的话,我们就用议论文的文体要求去评他的表达分,如果他写的是散文的话,我们就按散文的文体要求去评他的结构、他的语言,如果

标签:广东 细则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