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高考作文素材ppt

时间:2017-06-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最新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积累精华版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积累精华版

一、责任:

名言: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钱学森:

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他为了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返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种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最终钱学森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他不怕敌人的毒打,没有被巨大的财富诱惑,为了报效伟大的祖国,他义无返顾回国了。钱学森曾对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相反,像秦桧这种人呢?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害死了对祖国有功的爱国名将岳飞,至今仍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陶行知曾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那秦桧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呢?其实,爱国主义原本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就是因为秦桧抵挡不住权利的诱惑,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是无法用金钱,用权利来收买的的。华罗庚曾说过:“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这句话用来形容钱学森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令人心中涌出一种敬意。

二、毅力:

名言: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

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

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车尔尼雪夫斯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茨威格

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斯大林(可以写

在最后部分:层进)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张学良戒毒

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公子的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毒瘾。在日本入侵东三省、国难当头的时候,少帅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奋起救国,并决定首先从戒毒开始。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就一枪把他打死。”张学良成功了。

议论:

这是凤凰涅槃以后的重生,是要经受烈火的考验的。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在顽强的抵抗,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成功的背后是毅力: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大英图书馆马克思常坐的座位底下留下了清晰的脚印;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翻遍悬崖,尝尽百草;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历时20年,随贝葛尔号在大海上颠簸航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完成对生命起源的真正的探索??(适用“时间与不朽”、“人生需要恒心”“忍受成功前的寂寞”) 议论:

恐惧、害怕,崎岖、艰难,厌倦、懈怠,困惑、迷茫,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矢志不渝,这里有什么?一分信念和热爱,再加上九十九分的毅力和勇气。

三、坚持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英】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中国】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池田大作【日本】

成语:铁杵成针、滴水穿石

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做事要有长性,要坚持到底。小山羊种菜,先种菠菜,菠菜没有长成就不耐烦了,改种萝卜;萝卜刚长出两片叶子,又改种其它??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成。

杰克·伦敦 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在广袤的荒原上。他没有食物,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人与海》 海明威 :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老人于海》硬汉子精神,与自然、与命运作斗争,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倒。

议论:

春种夏实秋收冬藏,自然界的孕育有一个过程;同样的,在生活中,要想成就某一件事情,同样需要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没有耐性,急功近利,不是导致失败,就是造成隐患。最终都会自食苦果。喂人工饲料、打生长素的鸡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任何事情的达成都需要等待,等待需要坚持。

坚持是意志与挫败之间的对抗,尤其在对抗性强的竞争中,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坚持到底的一方。《群鸟学艺》,所有的鸟都向凤凰学搭窝,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小燕子,因此,只有“燕窝”成了品牌。

四、意志:(有信念而产生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

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大门前,有一行字,刻在大理石廊柱上:“石头啊,你要像人一样坚强!”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彼得堡被整整围困了三年,仅饿死的人,就有一百万!可德国人却一直未能打进这座城市。 “石头啊,你要像人一样坚强”。这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意志,让任何坚硬的东西臣服、弯腰。

五、个性:

名言:1、所谓个性,就是一套掌握牢靠的见解,就是一部别出心裁的辞典。——高尔基

2、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那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3、个性乃是精神优越的要素。谁要是完全陷于、完全同意和模仿别人,谁也就不能具有多大的思想能力和思想的正确性。——葛德文

庄子:

楚王许诺将一个楚国的治理大权委派给庄子,请庄子出来做官。庄子说自己不愿意做一只被楚王供奉起来的乌龟,而愿意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的乌龟。庄子不受束缚的个性使得他的思想得以天马行空,扶摇万里;使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有人对庄子作了这样经典的比喻:“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其实,庄子的确孤独但不是绝唱。高尚的精神是会辐射和传承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个性的体现。(寒韩、比尔·盖茨放弃读名校,因为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有什么,自己更需要什么)

篇二: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

整理:杨新蕾 审核:

高考作文要求“材料鲜活”,于是最新的社会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宠,但这种“鲜活”素材的定向聚焦,必然导致“撞衫”,使文章失去特色。其实鲜活固然指“新”,但用少有人知或少有人用的历史人物、事件关照现实,同样是新,而且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既避免“撞衫”,又翻出了新意,还展现了个性,肯定独树一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史海钩沉, “民国学人”逸事,从备考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素材积累,以求推陈出新,考场制胜。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

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素材二】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

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高考作文素材ppt)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素材三】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

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多维解读

1.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 快乐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

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

【素材四】

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

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抗辩函的执笔者即冯友兰先生,冯教授说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视高等

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 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雄文,为学者立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冯友兰的这篇雄文,则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其另一雄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被公认为最能彰显西南联大的精神及其特殊历史意义。碑文有言:“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 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学术自由精神在当今学术界却日渐消逝了。

然而,在20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批判最多的也是冯友兰;谈起20世纪的中国哲学,唯一绕不过去的人还是冯友兰。一个事实是,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李慎之曾经评价说,冯友兰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就如坎坷动荡的近代中国的命运一样,冯友兰的一生,坎坷与矛盾并生,苦难与责任共存。冯友兰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已80多岁,年老多病,“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150多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全由老人口述,助手笔录而成。他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写作中间多次生病住院,他甚至说,“现在治病,是因为书未写完。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冯友兰是拼着性命在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果然书成后4个月,他安然而去。 ●多维解读

1.人生的作业

古代先哲庄子曾经发出过“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形容人生短暂。但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则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完成好人生的作业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拼着性命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实现了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作业,含笑九泉。

2. 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

学术自由是学者治学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提倡学者治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者要以怀疑的精神建立学术批评的民间立场,要敢于对行政干预说“不”。面对国民政府的三度训令,冯友兰慷慨陈词,执笔抗辩,其抗辩雄文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为学术自由树立了典范。

【适用话题】

典范、精神自由、学术自由、老当益壮、站在巨人的肩上、活着的意义、人生的作业、要勇于说“不”??

【素材五】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

2013年作文素材

一 关键词】正能量

【作文题干】

在地铁站口,在城市街头我们都曾遇到过拾捡废纸的老人,他们为补贴家用拾捡废品变卖,不过北京地铁站口一名自称为“四惠大爷”的老人却很特别,他为了感谢平日递送给他报纸的陌生人,便亲手制作了一些卡片,发放给进入地铁的市民。路人每给这位“四惠大爷”送一份看过的报纸,大爷都会深深鞠一躬,双手接过报纸,说声谢谢,并递上这样一个感恩卡。“再怎么着急,也别忘了吃早饭”“大家每天都给我报纸,感谢您”??卡片上朴素的语言,令许多网友感动得“泪奔”,有网友评论说:“这寻常的感恩和热心,这么简单而强烈”,“拿到卡片心里暖暖的”。这种来自普通人细致入微的温情语言再次将路人感动。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题理由】

“正能量”,在2012年是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我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材料中一张张温情卡片传递着的是正能量。因为有了路人对收报老人的关爱,才令老人心生感恩,因为有了老人对路人的关爱,才有了这一张张承载着温情与感动的卡片,这正是爱的循环,也是和谐的基础,这和当下中国倡导和谐,倡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极为吻合的。

【构思点拨】

一、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这就是正能量传递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确立“爱心传递,促生和谐”“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等这样的主题。

二、双手接过报纸,向对方深鞠躬,并真诚地说声“谢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恰恰体现了老人良好的道德修养。由此,在审题立意上我们还可以确立“学会感恩”“重拾传统美德”“细微之处见真情”等立意。

【素材举例】

1、勇于担当的高中生。扬大附中徐砺寒同学骑车撞了宝马车,急着上学的他在车上贴了字条并留下自己电话。车主凌先生说:孩子,谢谢你,你让被尘俗污染太久的大人的心灵好好清洁一回。并且表示不会追究孩子的责任,“修理的费用跟他的品质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扬子晚报》

2、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陈斌强,以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也以他的实际行动向自己的学生们阐释了什么是感恩。

3、楚庄王在一次宴请群臣时忽然灯火全灭,爱妃告诉他有人非礼自己,非礼者的帽缨被拽了下来,要求楚庄王点灯察看,但楚庄王阻止了她,让所有的大臣都离开了。后来在一次恶战中,楚国惨败,仅一员虎将单枪匹马舍命护救楚庄王突围。经询问,楚庄王才知道那个舍生忘死救自己的人竞是那次宴会中自己宽恕善待的人。楚庄王宽恕善待了臣子,换来了臣子的感恩戴德,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这个事例不正说明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吗?

二 二代

从前有位老人,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雏鹰,这只鹰长大后,在老人一次喂食的时候逃走了。几天后,老人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老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竞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

“二代”是中国当前转型期的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等含“二代”热词词汇的简称,尤其是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问题层出不穷,使中国二代现象成为公众关注话题。在二代标签的背后,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的进一步放大。作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在作文备考中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尤其是最近的李天一事件,再度把二代现象推到了时论的风口浪尖。

【思路点拨】

1、从材料中的鹰,社会上的富二代、官二代角度,可以从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自强不息、服务社会等角度立意。

2、从父母的角度,可以从孩子的教育问题,爱的方式等方面立意。

【素材举例】

1、诸葛亮教子。诸葛瞻八岁便通晓诗文礼仪,聪慧可爱。诸葛亮担心他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名为 “思远”,希望他能够“志存高远”。他教育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2、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天资聪慧的他出乎寻常地利用了良好的条件,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增广见闻。纳兰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虽锦衣玉食,却无损于他的上进之心,终成大清朝第一词人而留名青史。

3、爱心明星时浩然。2007年,年仅7岁的大连小朋友时浩然在家人、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了“红领巾爱心基金”,把压岁钱、零用钱全放到里面。他的妈妈为了支持儿子,一次性为基金捐款2万元。在时浩然的带动下,全校学生行动起来,将用过的旧书本、喝过水的瓶子等废品收集起来卖钱,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学生。截至目前,“红领巾爱心基金”已经资助了16个贫困学生。关于对小浩然将来的期望,妈妈说,孩子能成为一个善良、有能力、有爱心、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被别人所接受的人就可以了。

三生活中的浮躁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上面的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生活中的浮躁

1、热衷与人攀比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2、爱钻牛角尖

对任何细节都不肯放过,只会让自己深陷纠结、痛苦之中。不如换种解决思路、或者干脆把它暂时放到一边,先做一些能释放压力的活动,回头再看棘手的事,也许根本不是问题。

3、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4、总是追求完美

超人的标准、高高的期望值,会让幸福变得可望不可及。想想“完美”所要付出的代价,及时告诉自己,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总觉得别人针对自己,会让你变得畏首畏尾。其实别人真的不太在乎你做了什么,将注意力转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才能提高自尊心、轻松生活。

5、负面环境的影响

如果交往的人、听到看到的消息都是悲观的,消极的环境会让你的生活也充满痛苦、限制。不如多花点时间与“阳光”的人聊聊天,看看振奋人心的书籍,让自己心情舒畅。

6、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7、沉浸于往昔或未来

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或不断为将来担忧,只会错失眼前的美好。最好专注于那些眼前的事情,比如每一项工作、每一顿晚餐等,如果走神了就深呼吸几次,把自己拉回来。

8、习惯快节奏静不下来

快节奏的生活,让你像陀螺样不敢停歇。试着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只把最重要的2—3件事列入任务清单,少些猜疑。简单的习惯,会让生活简约自由。

9、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解决之道】

(一)、信念支撑

1.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刘心武

4.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5.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于丹

6.知足,是多么难得的品质。淡定,是多么高深的境界。—— 何炅

7.淡定是一种人生涵养,纯真是一种性格使然。

8.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9.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陶潜

10.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三毛

二)、找准根源

浮躁,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并非与生俱来。浮躁的产生必有其滋生的土壤。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里,当各种各样的诱惑扑面而来而又缺乏足够的约束的时候,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所特有的贪婪与盲从,必然导致心态难平。

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是心理失衡在作祟;欲望是浮躁的动力。 浮躁实质上就是一种焦虑的心态,是急功近利的态度统治了人的思想。人如果没有定见,没有定力,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何来独具慧眼?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振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过多的浮躁、焦虑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按捺住自己一颗驿动的心,守住自己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变得越发盲目、急躁,和一定程度上的急功近利。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说,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气死人”。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从文化的角度看,畸形的快餐文化也是让人浮躁的诱因。动不动是畅销读物、排行榜,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来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的注意力。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地接受。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都在劝诫人们戒骄戒躁,所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宜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看看身边,好像人人都如此,于是,便不由自主浮躁起来了。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状态中,长久下来,脾气暴躁,神经紧绷,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凡成事者,既要脚踏实地,更要心存高远。

浮躁从何而来?起因于欲望,欲望大了,脑子发懵,心里起火,手足无措,于是浮躁的所有生成条件顿时全部具备,有如电脑病毒一样瞬间爆发。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包含了对现有目标的专注度不够,对现有目标的耐心度不足,以及现有的目标不切实际。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中国自主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后,人们发现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中的许多细节被我们忽视了。譬如,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会停在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一号线近乎完美的设计,正是基于德国设计人员的细心观察,科学计算,周密推理,尤其是对于细节与全局关系准确把握的一种理性和自觉,最终才能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

请以“细节与全局”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细节与全局”是一个双概念关系型的话题,它体现了哲学上讨论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着眼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考生写作时,应该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细节与全局”的关系,细节虽小,却不可忽视,生活中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和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每个细节我们都做得好,那么就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全局;如果关键的细节我们没有注意到,就可能带来全局性的失误,如前苏联的联盟一号飞船的悲剧就是由于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造成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许多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个人做其中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歌德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罗曼·罗兰

一粒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标签:高考作文 素材 ppt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作文素材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