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6年重庆高考作文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权威解析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

s="txt">【全国新课标Ⅰ卷】(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肖 刚)

解读二

唯分论英雄 功利何其重

——2016年高考作文点评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崔矿山)

解读三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由第一个孩子的“遭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收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其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夸赞。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面的启示。 (肖 畬)

【全国新课标Ⅱ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重庆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权威解析】

解读一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如果说2015年的试题指向是社会生活,关注法规与情感,谁最有风采;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其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是一道真正具有浓郁的语文味的题目。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平常很多人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思过自己的语文学习,并且要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无疑是会让考生终身难忘的。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特点,要求的任务明确,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 (李 松)

解读二

考生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即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考生的实力水平在思维方面会极大“暴露”。这一点展开后所发散到的点和面有多种可能,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考生可深可广,可古今可中外,可现实可未来;还可以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穿插综合。而语文能力相对弱的考生则可能陷入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似乎什么都可以说,但又什么都说不清、讲不透。

如果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甚至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已。

整体而言,关于语文素养的题目,考生在题目的引导提示下,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关注到课堂内与课堂外;这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这需要考生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抬眼看天下。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考生能有话可说,让少数优生能说出精彩。 (童朝阳)

解读三

今年的作文题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而从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他会感到有话可写。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今年有一个全民阅读,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而材料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阅读,这是切合当今的社会大主题的。从题目阐述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个人价值,也是回答对整个社会对国家的执行力等内容,题目切合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应该是不难,因为题目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写作便不容易偏题。学生在写的时候,他可以写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写比较的过程。所以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语文素养,而是只片面地谈那三条途径,这样他就肯定偏题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说法跟以前稍微有点变化。比如说“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这个是以前没有过的。立意方面,以前是自主确定立意,今年是“明确立意”,这就强调了立意的明确性。这也是人物驱动型作文要求的一个特点。(李淑兰)

解读四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作文题 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王兆林)

【北京卷】

2016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权威解析】

1.《“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说。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肖 刚)

2.《神奇的书签》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由于书签高科技含量体现了“神奇”,而“书签”不过是外观相似罢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有更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

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的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肖 刚)

今年北京的两道大作文试题出得很好,大体沿袭了去年的路数,显得也比较平和。

两道题一考议论文,一考记叙文;一道考察认识力和思辨力,一道考察想象力和创造力。两道选作一道,适当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常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要以题目中的“老腔”为主。

第二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

第一题考察认识力,类似去年的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爱”,只不过去年是让写具象的器物,今年让写的是抽象的戏曲形式。第二题类似去年的第一题“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考查的都是想象力。 (王德山 矫雪莲)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权威解析】

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基于此,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以此来审视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首先,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积

篇二:2016年高考时新作文素材: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奖词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

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 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2016年重庆高考作文)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篇三: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展望

xt">一、2015年课标区高考语文试题特点之分析

2015年课标区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试题一样,同样具有稳定性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语文试题的共同特点。

稳定性表现其一就是试题结构形式稳定。这属于老生常谈了。课标区语文试题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延续“两卷”“六部分”“18小题”的基本模式特点。“两卷”即就是整个试题由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部分组成,而阅读又分为甲乙两类,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六部分”即就是整套试题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阅读、实用类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六大部分组成。“18小题”就是整个试题由18个小题组成,其中1—3题为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三道客观性题目,赋分9分;4—7题为文言文(史传文)阅读,为3道选择题加上一道主观性题目(翻译)的“3+1”的命题模式,赋分19分;8—9题为古代诗歌鉴赏,是主观性题目,赋分11分;10小题是名句填空,有6个空,赋分6分;11、12题分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各设置四道题,其中第一道是多项选择题,选说法正确的两项,赋分5分,其余三道小题分别是问答形式的主观性题目,赋分依次是6分、6分、8分,整个大题总计赋分25分。13—17为语言文字运用题,其中13—15分别为成语、病句和衔接的考查,是三道选择题,赋分共9分;16—17题为语言运用的两道主观性题目,分值一般分别是5分和6分,合计11分。18题为作文,赋分60分。

稳定性表现其二就是2015年试题与2014年试题比较,稳定性较为突出。2014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一年。比如:论述类有一道题设问方式有新变化、文言文增加断句、名句考查以理解形式命题、成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语言运用强化衔接知识点的考查、图表进入语言运用题等等,可谓变化多多。而2015年课标区语文试题相比较2014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就相当稳定:一是继续考查文言断句;二是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三是名句默写仍然以理解性的形式来考查;四是图表题仍然出现在语言表达的题目中;五是继续强化考查填空式的衔接。以上种种都是对2014年课标区试题的延续。

但我们看到,在新的考试方案公布后,2015年试题可以说在不少方面还有“出新”的地方。主要有:一是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去掉单纯实词的考查;二是作文材料都是现实性的时评类材料,卷一对作文的文体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写书信;三是鉴赏古诗题与课本紧密结合,命题思路由技巧到感情,技巧暗示得更加明晰,题目难度适宜;四是选考内容有意从艺术手法角度设置了一道题,克服了过去这类题目实用类文本单纯重点考查筛选整合以及文学类文本仅仅以人物和情节命题的弊端;五是衔接一改过去的形式,以一个短语嵌入——语句复位的方式来考查,很有新意。

从2015年试题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更强化了语文的现实性、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学性,有意倡导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学素质去学习语文。这足以看出命题者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的诸多良苦用心。

二、2016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展望

2016年课标区高考题命题的趋势特点应该还是这八个字:突出稳定,彰显创新。 从2015年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就是这样在稳中出新的。那么,2016

年试题将会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呢?笔者认为,简单地说就是,2016年课标区语文试题仍然是稳中有变,稳中出新。那试题中“稳定的”有哪些?“出新的”又将有哪些呢?

根据高考这几年试题的走向和近年来高考复课的经验,除了2015年较2014年稳定的方面之外,我认为2016试题稳定性应该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作文命题形式稳定。

作文仍然为新材料作文,继续会以时评类材料为主,旨在引导学生亲近现实、反映现实,体现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至于文体,课标1和课标2(甲卷)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课标1(乙卷)会继续限定文体,至于会不会继续让学生写书信,我想已经不很可能,书信之外的其他实用类文体如果出现,最大可能是读后感或演讲稿等。因为过去高考出现过读后感这种文体,而且读后感这种文体也是很常用的,也很实用,利于命题,也可以防止抄袭、套作。一种仍然会给定材料,材料是现实类材料,让考生写成多种文体,这体现出课标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

二是衔接中的语句复位、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等考查方式稳定。

我认为衔接这种考查最少可持续两三年的时间。从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是2015高考衔接试题的新特点,这种考查形式会继续,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也很有难度。至于文化常识考查,从2015题目看,它已经与过去的实词的考查融合了,因此文化常识既是考查文化常识,实际也在考实词。这种形式彰显了时代特色,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下来。

三是选考两类考查题目难度对等。

2016年试题会继续在选考文本中注重写作艺术方法的考查,实现选考两类题目难度的对等,体现公平、公正。课标区考试说明中对“艺术手法”是有所体现的,而近几年试题对此体现不足,2015年试题对此有所体现。考纲对艺术手法是这样具体表述的:(文学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用类)“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如2015年课标1这样体现的:(文学类文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实用类)“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课标2这样体现的: (文学类)⑶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实用类)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 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这两道题与过去题目是不一样的。看来,课标卷强化艺术手法的考查是很明显、很新颖的,而课标1比课标2难度显然要大一些的,课表卷文学类试题显然也在降低难度,进而实现与实用类试题难度的对等。

四是成语、名句考查稳定。

成语继续考查同义成语辨析。名句继续以理解形式考查,并且高中四句,初中两句,其中高中古文与古诗各占两句,名句继续突出“名”的特点,主要考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句、议论句、修辞句、抒情句等。不过,随着考试的延续,题目的暗示性可能要弱一些,这无疑会增加题目的难度。

五是诗歌鉴赏继续强化回归课本。

古诗鉴赏会以对比的形式来考查,或者以暗合课本上的古代诗歌的方式进行考查。一方面直接以对比形式实现试题与课本的有机对接。比如课标1鉴赏题第一小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有意引导师生要培养真正的迁移能力。我还发现课标卷2在文学类阅读考查中也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最后一道探究题:“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这也在引导同学培养迁移能力。我在2009年写过文章说,过去大纲卷在亲近课本,现在看来,课标卷也在亲近课本。迁移能力的考查也让我们想起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课本就是例子”。我们要牢记这句话啊。至于课标卷2的鉴赏好像又回到高考最初考查诗歌鉴赏的形式上去了。给出观点(古人评价),要求同学分析。这点使我忽然觉得,应该说所有题目都可能有意无意地靠近课本。因此,注意挖潜课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鉴赏文本中故意出现课本古诗中的有关词语,暗合课本内容。2014年课标卷1鉴赏的是宋词《阮郎归》,词中的“渌”“帘半卷”“整顿”“沉吟”等都分别出出自选修和必修课本中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李清照的《醉花阴》(必修4:“帘卷西风”)和白居易《琵琶行》(必修3),语句意思与课本几乎没有差别,这些显然在告诉考生,高考应考时必须抓住课本,潜移默化。我在高三应考的始终,总是要强调,背古诗词最少有两个目的:一是答对名句中的有关句子;二是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形成能力。是不是还应该有第三个目的呢?那就是,在作文时,能恰当用一两句,无形点亮你的考场作文。如此看来,背诵课本古代诗歌,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啊。

从2015年试题分析来看,我认为,2016年试题彰显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语言文字运用中主观题的创新力度。

2016年可能会强化16—17小题高考试题的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其“高考试验田”的基本作用,命制一道能体现考查多种考点的题目,体现高考语文知识点相融合的显著特点。因为2015年高考的16小题与15小题有重复考查衔接这个考点之嫌,假如将其与仿句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我觉得这样似乎会更好一些,更合理一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高考专家有时候也很任性,人家可能觉得衔接的突出考查在强化大家缜密思维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如果这样的话,创新点只能体现在图表题的创新上了。大胆预测一下,16小题可能将图表与微评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这样可以使命题更有新意,更有语文味。我多年前预测这道题会考对联评析,因为对联高考曾经考过,后来想,这类题目开放意识太浓,不好操作,因为毕竟高考主观题,特别是语言运用中的主观性题目有客观化的特点,有时候答案比较唯一,这就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善于挖潜,把人家给的潜在的信息点挖出来,与材料和命题者来一场亲切而和谐的对话,这样的话,你不得高分才怪呢?

二是作文命题继续出新。

作文出新应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时评材料的内涵。2016年作文可能会增加作文材料的意蕴性和哲理性,引导考生思辨,从生活小角度,从国家和文化角度来诠释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回归教育的本质。比如:直接扣住焦点热点话题,围绕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等范围命题;暗合核心价值观,抓住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等话题命题,其中关注自我成长是常考常新的命题范围。不管怎样命题,2016年高考作文应该突出材料的多维思辨的特性,体现作文的生活化、现实性、人文性,做到作文命

题现实性、人文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另一个方面,命题形式会出新。命题基本为课标卷2(甲卷)的那种形式,如是课标卷1(乙卷)的那种形式,绝对不会再让考生写书信了,最可能写的是读后感,这种文体过去高考考过,当然演讲稿、改写也是实用性很强的写作形式。从最新公布的消息看,我们陕西考卷应该是去年全国卷2的形式,不会是我们过去使用的卷1的形式。因为陕西、重庆、四川和广西用丙卷,丙卷命题与去年卷2(2016年甲卷)的形式、难度相当。应该肯定地说,我们陕西用的全国丙卷,与其他卷相比,难度应该是最小的,因为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四个省份中陕西语文试题用全国卷时间最长,广西仅仅用过一年,重庆和四川今年才开始使用,这对陕西考生应考来说是最有利的了。

三是实用类阅读可能会“变脸”。

新闻材料可能会正式进入高考试题,这已经是2015考试说明的一个新的变化,在2016年高考中可能会得到验证。这里,重点说一下新闻类材料。考试说明给的样卷中的新闻类材料很有特点,那就是:四则材料各有特点,四个题目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材料内容多,信息量大,前两则侧重客观报道,后两则属于评述。四个题目都是主观性题目,一改过去“3+1”的形式,三道主观题加上一道多项选择题。前两道都是比较概括,第三道属于纯粹概括说明,即与文本作者对话。最后一道先比较,再谈看法,属于探究分析。不过,我认为,考试说明给的样题难度大了些,主要是文字信息量大,难度不小,给考生答题带来诸多不便。 我觉得即使实用类考新闻,应该说难度不会很大,过渡一定会相当平稳。大家只要认真复习,选答这道题也不会吃亏的。我去年原创的模拟题,我觉得比较适合学生。我在这简单展现一下,希望对大家冲刺应考有点启发和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

材料一: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于3月2日、3日、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黄金时间与全国观众见面。体验智慧比拼,共享文化盛宴;古谜、今谜异彩纷呈;八个代表队,角逐金银铜奖;亿万观众,将通过手机、网络,同时参与,争夺百万大奖。

2015《中国谜语大会》的出题人有:文艺界“定海神针”闫肃、“戏骨级女演员”斯琴高娃、“歌神女王”李谷一、“敬业女神”李冰冰等。参赛队伍有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陕西师大附中、合肥市四十二中学、石狮华侨中学、汕头龙湖实验中学、宁德一中、常熟市中专学校。

记者获悉,这场谜语大会将进行有奖猜谜:根据猜谜用时长短和答题正确率综合评分随机抽取,猜谜时间越短,获奖机会越多。节目播出时公布获奖名单。每场第一轮抽取的5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1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第二轮抽取的6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1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第三轮抽取的8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2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节目最后会从参与的网友中抽取2名幸运大奖,奖品是价值10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上传全家猜谜照片,会在第二场、第三场直播期间选出优秀照片在电视上展示。

据悉,2014年元宵节期间,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连续三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共吸引3亿电视观众和新媒体受众收看并参与互动,创五年来央视一套语言类节目收视新高。直播过程首次实现PC、手机和电视三

屏互动,吸引206万网友成功参与实时互动猜谜,创出央视互动节目的新纪录。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普通百姓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张春铭)

材料二:

【新华网】3月2日至4日,由央视科教频道创作的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连续三天在CCTV-1直播,掀起了全民猜谜的文化热潮。全国观众一边看电视直播,一边用手机、电脑同步猜谜和上传“全家猜谜照片”,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联动,演播室现场与家庭客厅的气氛同样热烈,许多观众全家总动员,有人猜谜、有人发送答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春节的热闹在猜谜中得以延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谜语大会》的盛宴中得以继承。

3月2日,《中国谜语大会》首场直播,通过PC、手机H5页面和央视悦动参与有奖互动猜谜的新媒体用户数突破1740万。3月3日第二场直播,用户数量继续飙升至2750万,比首场新增1000多万人,再创三屏互动新纪录。伴随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的热播,央视悦动、央视新闻和央视影音三大客户端启动次数超过440万,比第一场增加47%。央视网科教台独立访问人数超过430万,比谜语大会开始前增长120%。参与中国谜语大会微话题讨论人数超过480万,比第一场增加60%。

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植根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了新媒体传播的元素,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亦比第一季有大的创新。首先是谜题内容更加凸显多元性:一是聚焦传统经典,用雅俗共赏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谜面“汤药”打四字《诗 经》中的一句“在水一方”,谜面“中药丸”打五言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二是紧扣中国梦主题,用趣味化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谜面“一生义字贯日月”打二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文明”;三是中外结合,吸引更多高学历的年轻受众参与,如谜面“Not enough”打《桃花源记》中的七字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四是古今结合,突出时尚性和当下的时代特征,如谜面“冷不丁”打二字网络热词“暖男”。节目贯穿古今,融汇中外的谜题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趣味,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大众群体踊跃参与。 在嘉宾阵容上,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亦更胜去年,涵盖了文化学者、一线明星、文艺大师、道德模范、最美村官等各界人士,让观众大饱眼福。

节目直播过程中,猜谜的大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实时直观地呈现,互动参与人数、地区分布、答题正确率、谜语难易度等数据,随时在直播中展示,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期待度。

网友纷纷称:“谜题难易兼顾,名人出题,观众想要猜对谜语,既要了解生活,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联想,活跃的思维,真好!”、“听了专家对谜题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没想到中国特有的猜灯谜活动这么好玩!”

材料三:

【本报讯(记者赵映光)】连续3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本月4日晚落下帷幕,以广东唯一一支代表队身份参赛的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获得第三。

据了解,这也是继汕头市私立广厦学校参加2014《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汕头选手又一次亮相《中国谜语大会》,并取得第三名的最好成绩。

2015中国谜语大会参赛队共8支,每支由3名选手组成。汕头代表队3名选手

标签:重庆 高考作文 2016重庆高考作文范文 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