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正文

怀念狼|贾平凹怀念狼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对于狼,我最初的印象,来自于电视机。   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曾一度沉迷于《动物世界》中狼威猛的形象。它那飘逸的毛发,雄浑壮阔的长啸,轻捷的步伐与锐利的目光虽然会给我带来一丝恐惧,但更多的是强有力的震撼,就像呼贝伦草原上吹来的风。我陶醉在内心那一片世界中,充满了心仪与神往。它是我的神。
  我的童年回忆中也保留了一些与狼有关的故事。那时候,我晚上很喜欢出去走走,一个小毛孩三更半夜地跑出去干什么,大人自然不放心,然后他们就会用很担心的口吻对我说:“不要去呀,晚上会有狼跑出来的。专吃小孩子的。是不是很可怕呀,宝贝?”
  这个时候我一般就不说话了,因为就算再怎么哭呀闹呀,他们也不会来理我。父母看我安静下来后,一般就会喜笑颜开地说:“宝宝真乖,宝宝听话,所以妈妈(爸爸)喜欢宝宝。”其实这并没有大人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一般还会再用我简单的头脑思考一会儿,比如说:我对狼这么好狼为什么要吃我?为什么是狼而不是蛇来咬我等等,一系列很幼稚的问题。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从此知道大人们是很讨厌狼的。因为它残忍凶狠没人性。
  后来等我逐渐长大后,尽管《动物世界》是不看了,但对狼的崇敬有增无减,而且还多了一些新的认识。
  狼这种动物其实是很讲团结的,关系协调得非常好。基本上是群居的。这一点我们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那篇《狼》中可以看出来。只不过他在最后写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尔”。又是把狼的脸给搞脏了。
  狼还非常重感情。不管是一个团队或是一对夫妇都很讲义气。这点我同样举出一个例子,在邓一光的《双狼成行》中,公狼在白雪纷飞的冬天掉进了井里,母狼很焦急,就守候在井边侍候公狼的饮食,因为它没法帮公狼走出这口井。于是它就一天一天地守候,直到公狼死去。这篇故事曾赚掉我不少眼泪,因为它表现出狼的形象中光辉、美好的一面。它隐隐地让我感动。
  狼的死对头是羊,这谁都知道,因为大家都学过《小羊喝水》这篇文章。在人们心目中羊一直是比较懦弱的,其实并非如此。《斑羚飞渡》中斑羚们所表现出的胆识与气魄让所有人都感到鼓舞。
  其实对于狼和羊的关系是完全可以扯到教育上来的。中国孩子所接受的很明显是“羊式的教育”,为人要低调、谦逊、厚道、朴实。于是一颗颗明明是渴望去跳跃,去奔腾,去飞越的心变成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展示着他们所渭的成熟与大气,更有甚者是在展示着伤痕与刀疤。而那些强国,如美国、日本、英国呢,它们的孩子们有如此温顺的脾气与仁慈的心吗?他们学习狼,而蔑视羊。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的小学老师正站在台上授课。课上了一半,老师突然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苹果来说:“同学们,你们看我手里这只鲜红的苹果,想不想吃呀?”“想吃。”几乎每个人都把手举了起来。“你们想吃,是吧。”老师却收回手中的苹果说“到中国去拿吧。”这个故事一度让我们无比愤恨。虽然现在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东亚病夫”的名号也早已摘去。可中国人在发达国家依然被瞧不起。为什么?是我们扪惹他们了叫?不,因为骨子里的懦弱。
  进行“狼式教育”的重要对象应该是青少年。在我居住的H城里有许多外国人,每年冬天你如果孩在跑步,看上去没有丝毫寒冷或者要退缩的样子。中国的小孩有这个勇气吗?就算有,他们有这份毅力吗?或者说他们的父母舍得吗?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小时候我的父母同样也在误导我,他们不该以不安全或其他理由来否定孩子一些比较有个性有特色的想法,而让他们流连于温暖踏实的家,从而埋没了他们的进取心或是野心、雄心。
  是啊,我们做了太久的羊,我们懦弱了太久,撕掉身上的那层羊皮,新的转机正在召唤着我们。就像母亲召唤着她的儿女,大地召唤着黎明的来临。
  (指导老师:吾斌)
  评委点评:
  一篇不错的议论文。这样的文章,最好不要走向社会评论,而应该保留一些哲理色彩。如能对狼有一种悲象化的质感描写,当然更好。
  ――余秋雨
  视野开阔,议论也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但不够简练,个别字句琢磨得更有力度,才有“文眼”。
  ――谢有顺
  写得较大气,但稍有些零乱。
  ――贾平凹
  渐进的铺叙方式,将思路拓宽,灵动的语言,给人以厚重的感受。
  ――张可伦
  丰富、充实,思路宽,意境深,语言流畅。一些地方准确性不够。
  ――高经纬
  初中生能写出这样的议论文实属不易。全文思路开阔,议论具体。缺点是不够精要。
  ――顾振彪
  思路开阔,意境深广,议论有度,实属不易。
  ――吴克敬
  观点基本能成立,行文也流畅。
  ――程永新

标签: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