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如何创设情景教学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于学生想象和智慧的课程,而语文知识则是学生进行一切想象、创造活动的前提。“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书有所思,方能有所得”。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出发,学着创设适合学生知识能力相应的教学场景,采用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议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知识教学接受的瞬间,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欲望,让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真正被激发出来,思维的认知也会被不断刷新。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每堂课都存在着个体认知领域的新发现,因此,学生在发现中就潜藏着创新的可能,而教师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投之一石,溅出一池涟漪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语文课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开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变色龙》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二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那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变色龙?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适时提出让他们找找我们今天所学的文章中有没有类似于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变色龙”?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授名著专题《水浒传》时,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刘欢唱的主题曲《好汉歌》,随着高亢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学生们情绪激昂,有的甚至跟着“吼”起来,显然他们已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思绪已飞向那充满侠肝义胆的剧情当中,这就创造了一种情境。播放之后,我故意问: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它出自哪里?谁唱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淹没了课堂,显然他们已被带入情境当中了。这样就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气氛的活跃就可想而知了。
  二、倾之声情,感动几多情愫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教《三峡》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三峡的记录片,直观感受三峡的壮美风光,使他们产生一种心灵的愉悦和自豪。再通过与学生课前搜集的一首郭沫若的诗《蜀道奇》相对比:“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让学生更深切领会到课文中有关三峡绵长、陡峭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这样一来,学生由对三峡壮美风光的喜爱、向往进而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相对于一上来就由教师来对文段进行泛泛的串讲、分析而言要好得多。
  又如教《听潮》,预习前,我让学生请教音乐老师,搜集以大海为主题的音乐资料,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海之恋》;在教《狼》这一课时,我叫了几位学生在教室里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愚公移山》时,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编写一个课本剧,同样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携之试水,徜徉无边学海
  师生换位,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其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种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怎么谈得上学习有兴趣呢?
  在学习《白鹭》一文时,我准备一幅白鹭图,先让学生欣赏白鹭图,并说说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兴趣来了,七嘴八舌地在下面说开了,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郭沫若笔下白鹭的美。优美的散文自然要多读,学生深情地朗读,用心品读,找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推荐给同学的优美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让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白鹭“被人忘却的美”。教师引领学生的灵魂沉浮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思路与情感,让心灵浸染墨韵书香,与作者互动,激起学生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激发学习的欲望与热情。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抢读,好不热闹。再让学生分成小组互动品析课文,从不同角度赏析,探寻美在哪里?这样,整个课堂始终把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仅做课堂的驾驭者,一切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敢试牛刀,享受创新快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绿》等写景优美的文章时,我让学生动手画出文章中所描写的“春”,学生有些画的是草,有些画的是花……有些学生就从网上搜集符合文章描写的优美图画,再配上文字,真可谓“春意盎然”。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现有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抽象美,又可以通过图片欣赏来领略直观美,这样就使文章内容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对有些“电脑小高手”,鼓励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在学习《都市精灵》这一课时,我让班级中的一位学生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在班上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学生反响热烈,且都跃跃欲试。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为语文教学烘托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学生的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现代教育涌现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享受在愉快教学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也使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着师生和谐教学交流带来的充实人生。
  参考文献
  [1]丁俊强.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10(28).
  [2]向丽.促进教学创新 激活语文课堂[J].新课程(中学版),2009(6).

标签:创设 语文教学 情景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