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吕?理学思想诌议] 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什么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吕?(1479-1542),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县人,是著名的理学大师,其讲席,简直可与阳明子“中分其盛”,其门生,几乎遍及关中与东南。吕?年幼好学,后问学于渭南薛敬之,薛敬之受业于兰州周小泉,而周小泉又曾听学于段坚和受学于李咏,此两人前者直接受学于薛?门人阎禹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师事渭南薛敬之,其学以薛?为宗。”年轻时,因其“勤学”、“笃行”而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撰,后因“以气节著”,在腐败的官场两度引退,去官还乡,居家读书专心讲学。综观吕?所走的学术道路,因“学”而“官”,就不能不受其他学派的影响,特别是占据支配地位的朱王思想,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属其学统。对于吕?的理学思想,历来有不同的争论,但基本上都认可吕?之学远接孔孟,近承濂洛关闽,但是在具体的师承宗派上至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从吕?的著作可以看到他对朱子多有微词,对二程多有指责,他不是独守程朱理学,而是蕴涵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路径,以躬行实践、践履笃实著称,学术主旨就是“尚行”。
  一、吕?理学流派
  对于吕?的理学思想,有学者认为吕?是继承了程朱理学,与王阳明没有什么关联,这一点可以在《明史?吕?传》中找到记载,大意是指在当时儒学之人要么服从王阳明,要么依从湛若水,而只有吕?坚守朱程理学;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吕?表面上是继承朱程理学,实际上是自成一系;吕?哲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会知新、明体适用,语出吕?的好友马理,同时,吕?的学生章诏也说吕?的儒学思想是激浊扬清,绝不是哪一派理学能包容和概括的。
  那么,吕?的理学思想到底应该归于哪一类呢?对于独守程朱理学说,看起来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程朱理学是当时的正统之学,而吕?也强调过自己继承朱程一脉,说过朱程之学最接近孔子学说,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学者依托门下的托词。从吕?的著作可以看到他对朱子多有微词,对二程多有指责。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吕?的哲学思想是不独守朱程理学,而是融会各家学说,以融会贯通、兼容并包为主的新派理学。
  吕?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理学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人性追求解放、启蒙的时代。朱程理学因为在人性的束缚上过于残忍,而受到许多追求自由的人的唾弃,再加上朱、程理学的僵化,让许多儒家学子感到厌倦,不再满足于朱、程理学的空洞说教和脱离实际,开始选择新的理学思想;而王阳明因为功业卓著,他的哲学思想开始横扫理学论坛,开一派风气,天下学者无不归心。在这样情形之下,吕?开始致力于纠正朱子后学的弊端,通过力行实践来纠正当时学风空疏之弊。
  吕?的理学思想是对朱、程学说的各取所是、融会知新,对王阳明叙说批判吸收、综合创新。这样的兼容并包,使得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成为与王阳明抗衡的理学大师。
  在学术观点上,针对格物穷理的观点,吕?认为,所谓“格物”的“物”并不是“泛然不切于身”的东西,即所谓读书、究心草木鸟兽等客观事物,而是“凡身之所到,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皆是物”。 这样,吕?就把当时普遍认定的“格物”的范围从书本和草木鸟兽等客观之物扩大到日用、人事甚至人的思维念虑上,范围扩大了,认知的难度自然也会增加了。而且在吕?看来,人也不可能格尽天下之物,读尽天下之书,他认为如果世上的每一件事情都穷尽物理,那么永远都完成不了。所以,万事的思索,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刻警醒自身。可以看出,吕?讲的“格物穷理”的重点已逐渐由读书、客观之物转向到日用人事和思维念虑上,这就为改变当时学术风气,注重躬行实践和身心修养奠定了基础。
  吕?的包容和融会知新还体现在他对朱程理学的态度上。他多次告诫自己的弟子不可拘泥于某一派的学说,甚至是自己的学说也不可盲目推崇,要多听听天下人是怎么说的,对于儒家经典,吕?评论说:“《大学》乃是立定规矩条目,使人有所持循;《论语》则多因门人弟子问答及君臣相与之言,,《语》、《孟》不必同于《中庸》;《中庸》不必同于《语》、《孟》。拘拘执一者非也。”这等于明白无误地告诉弟子不要固执已见,不要拘泥于旧说,而要耳听八方言论;在儒家道统的继承问题上,吕?也主张儒家道统继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否定单一性和绝对性。在吕?看来,包括朱程等大儒,都只不过是道统之传,只有学术深浅之分,哪里有什么嫡庶的概念呢?
  二、吕?理学思想
  1.主张实践
  吕?反对一味地死读书,他认为书上讲的知识道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之所以会忘记,如果只知道读尽天下书,却不知道亲身体验和实行,那么对身心是无益的,对于世道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读书既要认真体认玩味,以得之于心,又必须将书中所讲的道理见之于行,否则,虽读尽天下之书,格尽天下之物,又有何用,不过只成就一口耳记诵之学。这是吕?所不认可的。
  从着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吕?之学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强调只有躬行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天理,使占据理学多年的程朱理学中的“天理”成为生活中可以掌握的、让人身心真实受用,终身由之的东西,而不只是一个客观静止的认识对象和超越性的存在,在虚妄中认为是拯救世道人心的依据。
  2.以天为学
  吕?明确指出为学只有“学仁学天”,才能“无有不足”,而宋明理学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也在于此。但吕?的“天”是指人的天性,每个人的资质和学力都有所不同,那么接受道理的程度和取向也有不同,不能执定一家之言,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因此,吕?提出的要以天为学,就是兼收并蓄之意。所以,在吕?的思想中有通过回归先秦孔子思想来应对中晚明当时那种多元学术思想纷争的意图。
  3.以仁为心
  吕?的理学思想中,依然强调要以“仁”为主,他认为“仁”是儒家学说的第一教义,凡是学儒的人必须先学“人”,但他的“仁”又不是局限于个体自我的修养,满足于一时一事,而是要体现的是先秦儒家博施济众的仁之精神。在吕?看来,仁心也是人的本质,是与天地同体的根据。如果心中仁常常流动不息,无有窒碍,那么就能够体会到宋明理学家所津津乐道的那种鸢飞鱼跃的快乐。而且,仁心的有无不是只停留在口头言语上,仁的境界也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实际见得其中的妙处
  在吕?的思想中,仁心不仅是人的本质,而且也是为学、为政的基础。仁的第一要素便是“克己”,要首先去除自身的私念;然后要行孝悌,吕?认为学仁与为仁的功夫是一种向内、向外同时用力的过程。
  刘宗周说:“关学世有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而泾野先生实集其大成。”(刘宗周《师说》,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关学作为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关学的集大成者吕?,继承了以礼为教、重躬实践的关学特色,与异军突起的“阳明学”对衡,为关学振兴开辟了一条坦途。甚至王阳明也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土,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吕?在当时可谓是求真务实的学者代表,为寻求解救时代危机之根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吕?的理学思想依然没有逃脱朱程的理学范围,但是,他确实继承了关学以礼为教、重躬行实践的特色,并吸收了阳明心学注重内在心性修养的特点,以此来纠正当时空疏的学风。这种“心事合一”为理想目标的躬行实学,既不同于朱、程,也和王阳明的思想不尽相同,而是理学向实学的转变的标志,是理学思想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黄宗羲.明儒学案(修订本)[M].北京:中华,2008.
  [2]张廷玉 《明史》[M].北京:中华,1974.
  [3]吕?.泾野子内篇[M].北京:中华,1992.
  [4]吕?.四书因问[M].四库全书本.

标签:理学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