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高中化学竞赛论文范文

时间:2017-03-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中化学论文

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 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①C2H6OC2H4↑+H2O②C2H5OHCH2=CH2↑+H2O③C2H5OH CH2=CH2+H2O④CH3CH2OHCH2=CH2↑+H2O⑤CH3CH2OHCH2=CH2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

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C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c (H+) +3 c(Al3+) + c(K+) =2 c(SO42-)c(K+)=2 c(SO42-)—c (H+) -3 c(Al3+)=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

用大量水冲洗".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图1 图2教师总结,图1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图2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图3 图4 图5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图4,5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篇二: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论文范文

分 解题技能竞赛大纲 第二部分 解题技能竞赛试题样题 第三部分 数学建模论文示范论文

首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

化学学科笔试部分竞赛大纲(2008年试验稿)

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走进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发现创新型人才,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竞赛由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承办。为保证竞赛活动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现将数学学科笔试部分竞赛大纲颁布如下:

1 命题指导思想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及创新能力。命题吸收各地高考和中考的成功经验,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注意数学知识中蕴涵的丰富的思维素材,强调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查数学的通法通则,注重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促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总体难度把握上,要追求“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略高于高考”的原则。并提出以下三个层面上的命题要求:

1)从宏观上看:注意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全面考查,注意对数学基本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的考查,注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方面的考查,注意考查通则通法。

2)从中观上看:注意各个主要知识块的重点考查,注意对主要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3)从微观上看:注意每个题目的基础性(知识点)、技能性(能力点)、能力性(五大基本能力为主)和思想性(四种思想为主),注意考查大的知识块中的重点内容(如:代数中的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注意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交

汇命题,注意每个题目的通则通法使用的同时也适度引进必要的特技,注意题目编拟中一些题目的结构特征对思路形成的影响。

2 命题范围

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初赛和决赛所考查的知识点范围,不超出相关年级在相应的时间段内的普遍教学进度。另外要明确初二年级以上开始,每个年级的命题范围包含下年级的所有的内容。比如:高一的命题范围包括初中所有内容和高中阶段所学的内容。

3 考试形式

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组: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

卷满分为120分。

4 试卷结构

全卷选择题6题,非选择题9题(填空6题、解答题3题)

5 难度系数

1)初赛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左右;

2)决赛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

初中一年级样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若a?5,b?3,那么a?b的值有( )个 【C】 (A)4 (B)3 (C)2 (D)1 2、若

4

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x可取值共有().【D】 x?1

2

2

(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如果代数式4y-2y+5的值为7,则代数式2y-y+1的值等于( )【A】 (A)2 (B)3(C)-2 (D)4

4、已知?A与?B之和的补角等于?A与?B之差的余角,则?B=( )【C】

0000

(A)75 (B)60 (C)45 (D)30

5、如右图所示,在△ABC中,∠ACB是钝角,让点C在射线BD

上向右移动,则( )【D】

(A)△ABC将先变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变成锐角三角形,而不

会再是钝角三角形

(B)△ABC将变成锐角三角形,而不会再是钝角三角形

(C)△ABC将先变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变成锐角三角形,接着又由锐角三角形变为钝角三角形

(D)△ABC先由钝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再变为锐角三角形,接着又变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次变为钝角三角形

6、观察这一列数:?

3591733,, ?, ,?,依此规律下一个数是( )【D】 47101316

45456565(A)(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高中化学竞赛论文范文)(B) (C) (D)

21192119

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已知

3a?4,3b?2,则32a?3b=_________ 【128】

8、甲、乙两打字员,甲每页打500字,乙每页打600字,已知甲每完成8页,乙恰能完成7页。若甲打完2页后,乙开始打字,则当甲、乙打的字数相同时,乙打了 页【35】

a—32004

如果多项式3mxay与—2nx4y是关于x、y的单项式,且他们的和是单项式,则a—1=______ 9、【0】

10、一个盖着瓶盖的瓶子里面装着一些水(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标明的数据,计算瓶子的容积是_________cm3。【60】

11、张、王、李三人预测甲、乙、丙、丁四个队参加足球比赛的结果:王说:"丁队得冠军,乙队得亚军"; 李说:"甲队得亚军,丙队得第四";张说:"丙队得第三,丁队得亚军"。 赛后得知,三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则得冠军的是___________。【丁】 12、如果a、b、c是非零有理数,那么 【3、1、-1、-3】

aa

?

bb

?

cc

的所有可能值是

三、 解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13、计算??

?2001?

2007

????2001

2008

???5????6?

12

13

?1?

????【2007】 ?30?

b

,b的a

12

14、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a?b,a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形式,试求a

2000

?b2001的值

b,a

【解:由于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表示为1,a?b,a的形式,又可以表示为0,

b的形式,也就是说这两个数组的数分别对应相等。

bb

无意义,

aab

∴a?0,只能a?b?0,即a??b,于是??1.只能是b?1,于是a=-1。

a

于是可以判定a?b与a中有一个是0,与b中有一个是1,但若a?0,会使∴原式=2 。】

15、现在由五个福娃带我们去参观国家体育馆“鸟巢”,贵宾门票是每位3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我们一行共有18人(包括福娃),当领队欢欢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18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晶晶喊住了欢欢,提议买20张票,欢欢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18人,买2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1)请你算算,晶晶的提议对不对?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2)当人数少于20人时,至少要有多少人去“鸟巢”,买20张票反而合算呢? 【略】 16、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

篇三:化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毕业论文

题 目 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专 业 化 学/应用化学院 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 号 0610410160

姓 名 学行知

指 导 教 师 解惑者 讲 师

答 辩 时 间 二Ο一三年五月

论文工作时间:2012年12月 至2013年5月

论文题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学 生罗 涛

指导教师XXX

摘 要:为了探究黄酮类化合物与蛋白分子的作用方式,本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水溶

液中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在290 K、298

K时结合常数Ka分别为4.384×103 L·mol-1、0.7032×103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

用力以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为主。另外,获得了芦丁对牛血清白蛋白在波长345 nm内

源荧光下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并根据其不同温度下猝灭作用数据参数得出其机理为

静态猝灭机制。

关键词:芦丁;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

Study on the bi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rutin and BSA

UndergraduateLuo Tao

SupervisorXing Ming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of rut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aqueous solution

(Tris-HCl buffer, pH=7.4) has been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BSA at 345 nm was quenched intensively by rutin. According

to the quenching effect of rutin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BSA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confirmed to be a static one. The binding

constants Ka at 290 K and 298 K were 4.384×103 L·mol-1and 0.7032×103 L·mol-1.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electrostatic action was confirmed to be Vander walls force or

bond.

Keywords:Rutin; Bovine serum album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目 录

前言/引言 ...................................................................................................................... 1

1 芦丁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研究现状 ........................................................................... 1

1.1 芦丁 ................................................................................................................. 1

1.1.1 抗自由基活性 ....................................................................................... 1

1.2.2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2

1.2.3 血管舒张作用 ....................................................................................... 2

1.2.4 抗病毒作用 ........................................................................................... 2

1.2.5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 ................................................................... 3

1.2.6 抗急性胰腺炎(AP) ............................................................................. 3

1.2.7 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 4

1.2 牛血清白蛋白 ................................................................................................. 4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4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1.3.2 本研究意义 ........................................................................................... 5

1.3.3 创新点 ................................................................................................... 5

2 实验原理与理论方法 ............................................................................................... 6

2.1 牛血清蛋白检测原理 ..................................................................................... 6

2.2 荧光检测原理 ................................................................................................. 6

3 实验部分 ................................................................................................................... 8

3.1 仪器 ................................................................................................................. 8

3.2 试剂 ................................................................................................................. 8

3.3 标准溶液配制 ................................................................................................. 8

3.3.1 NaCl水溶液 ........................................................................................... 8

3.3.2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 8

3.3.3 Tris-HCl缓冲溶液配制 ......................................................................... 9

3.3.4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体系的配制 ........................................................... 9

3.4 荧光测量 ......................................................................................................... 9

2.4.1 室温(290 K)下测量 ......................................................................... 9

标签:竞赛 高中化学 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建模论文 化学建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