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公民高中作文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公民公共素养 国家形象 时评作文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新华时评:莫忘小事小节中的文明恪守

知名景区前脱鞋泡脚,雕塑上攀爬拍照、游览时上演“全武行”、历史建筑上刻“到此一游”??近年来,旅游过程中频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引发各界关注。五一小长假是旅游出行高峰期,出游的人们应谨记:旅游中能否恪守文明底线,不仅关乎个人形象,也关乎国家形象。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旅游人数达36.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内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市场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同时,人们也清醒地注意到旅游文明短板:旅游不文明行为易发频发,公众反响强烈;文明旅游工作逐步推进,但仍存不少薄弱环节。

“旅游大国”,尚待转向“旅游强国”;匡正风气,尤须从小事小节抓起。无论是不遵礼仪、不讲卫生,还是乱涂乱画、大声喧哗,无不影响并损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提升公民的文明旅游素养,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进步日益实现,“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当着力强化。

从中央文明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见》,到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两项旅游业行业标准的发布,到被称作“黑名单”制度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应该看到,相关规章制度正在完善。执行成效如何,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文明旅游禁令免于沦为“空文”,须以严格落实为基础。这离不开及时的教育、宣传、引导工作,离不开细致的执行、监督、管理,同样离不开有效的惩处、问责、整改。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之际,相关规范、约束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变化与新需求。文明旅游无“小事”,旅游文明重“小节”。文明旅游,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抓起,形成旅游者、旅行社、监管部门多方参与、主动参与的合力,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塑造中国游客的新风貌,建构文明旅游大国的新形象。

出境旅游者要有维护国家形象意识《光明日报》

中国已是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818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破亿。国人走出国门,领略的是异域风光,展示的也是中国形象。然而近年来,中国旅游者的形象却不那么尽如人意。一则则报道国人不文明行为的新闻传回国内,勾勒出了一幅国人在境外失态的“浮世绘”:国内一演员在太平洋潜水捞出了“中华”烟盒、埃及的历史古迹上出现了汉字的“到此一游”、中国旅客在国际航班上斗殴导致飞机返航等等。这些行为,让每个看到报道的国人都感到尴尬汗颜。

一两个个体行为,聚合起来容易被人贴上群体的标签。因为个体的表现,让“中国游客”似乎成了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私人定制”的服务:有的地方竖起了中文的“请勿喧哗”标语,一些场所的工作人员用汉语喊出了“请排队”,某些酒店也划出了中国游客特定的用餐区域等。这些情形有些属于境外居民对中国游客进行类型化看待的误解,但国人更该反思的是,中国游客为何容易给人一种礼仪欠缺的直面观感?中国游客对异域风俗的漠视和对自身习惯的坚持,为何到哪都能“惊起一滩鸥鹭”? 不可否认,国人旅游文明素质的提升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仍不相称,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的是内化于心的坚持和外化于行的践行。2013年付诸实施的旅游法,对文明旅游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如何制定更加严格、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来约束不文明行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相比韩国等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出境旅游者进行礼仪培训,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出境游教育培训规划。

更关键的是,由于多数旅游行为并不触犯强制性规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觉自律。因此,除了普遍提高公民素养,出境旅游者更应有作为“中国形象大使”的意识和担当,要意识到“小我”之外还有一个“大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礼貌的言行举止去收获真诚的欢迎,而不是靠一掷千金的阔气,来博取国外商家表面的喜爱。 每一个中国人在境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国民在境外是否受人尊敬,决定着旅游商务等活动是否顺利,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

也事关国家软实力的强弱。每个出境旅游者都应该是中国形象大使,要用

“软实力”实质上是国家实力的博弈,这种博弈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许多方面和领域,包罗万象,实现方式十分丰富,但主要是通过某种思想碰撞、观念再造、价值互动、人文交流、文化消费和行为塑造来实现,最终反映为一定的国民素养水平。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国民素养是国家战略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既是国家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软实力”的重要输出渠道。经由国民素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可望形成广泛群体对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感召和精神认同,从而完成对特定思想观

公民高中作文

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的传播与塑造,促成境外消费者对该国产品产生广泛的兴趣和消费习惯。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进程中往往伴随着一次深刻的文化启蒙,随着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进程的日益深入,通过国民素养建设输出软实力,传播文化影响力,在未来全球格局中注入来自中国的人文印记和文化元素,对于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国民素养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形成明确的国家安全心理结构、稳健的战略安全环境,从根本上抵消来自境外软实力的某种攻势,围绕国民素养建设能够生成若干富有个性的、不可复制的、规模庞大且生生不息的“小我”,由此交汇为一个民族的“大我”。有了强健的“大我”,才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对外贸易输出。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国民素养是民族传统、文明程度、文化资源交相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和急剧变化的现实之中长期确立的道德信誉、礼仪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总和,沧海桑田、大浪淘沙,来之不易。尤其是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政治影响力关系密切的包涵道德、精神、礼仪为一体的国民形象,已经成为大国崛起的新内涵。也正是从这个尺度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向全世界展示了重诺守信、不懈追求光明的华人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热情真诚的精神面貌。政治的目的、文化的目的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人与社会的至善至美。

近些年来,中国发展脚步之快固然令人欣喜,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负重之难更值得深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对人本身的价值塑造、人文洗礼和文化供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时代创痛。一战、二战向世人表明,沧海桑田之后,大炮和大厦都不再那么显要,拨去历史云烟,长久令人震撼的是永不熄灭的思想文化之火。文化发展不争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朴素地表达了历史运行和国家发展中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经验,就是在崭新的时代格局面前,任何国家都勿唯利是图,而应坚持与时俱进,勇于传承文明和创新发展模式,脚踏实地担当起繁荣文化、造福民生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愈加多元化的时代格局中探寻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道,在“软实力”和国民素养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尤其应当重视在实体经济和国际交往之中,软实力元素的介入程度、深度、水准和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和平崛起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的形象输在国民素质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境游在中国老百姓中流行起来,在给世界带去强大的购物、消费的同时,一些缺乏素质的行为,如不排队、大声喧哗、在风景名胜区乱刻乱画、甚至随地大小便,都令当地人反感。针对这种现象,日前,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保中心主任翟雷鸣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的游客在国外到处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等行为,既给同胞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国家形象。他认为,“离开了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全部。外国人会觉得你就是中国,就代表中国。你的不文明行为,会对中国形象和国家资源带来损害。”

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这些倡议都没有错。不过,把中国人的形象归结于海外游客的行为,甚至把个人行为拔高到国家形象层面,并不合理。

这种以国家立场为发出点的诉求的重点,不在于这些缺乏素质的行为本身,而在于这些行为发生在境外。正如中国一句俗话,家丑不可外扬,在家里可以,但却万万不可被外人看到。当一件事情与外国人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变得特别敏感、重要。于是,当群众有委屈的时候,找外国人;当官方需要表扬的时候,找外国人;在境外的行为也就关乎全体中国人的面子。顺着这个思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媒体告诫国人:“这不是一个人的羞耻。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甚至于上纲上线为:“不但丢国家的脸,还丢华人文明的脸。”

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并非仅仅由几个中国游客而产生,而是源于历史的、当下的、政治的、经济的综合印象。飞速发展的经济,白宫上的喊冤,都实实在在地塑造着中国的形象。正如大英博物馆陈放着众多抢来的文化,也仍不影响英国当下的国家形象,而朝鲜哪怕没有一个出国游客,每个出国的人员都紧紧绷着国家形象的弦,但朝鲜仍然被称为“流氓国家”。显然,这并非因为其出国人员素质低下,而是因为其“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因为其国内糟糕的经济与民生状况。

更何况,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小到一个地球村,中国人在国内与国外的行为,甚至可以说并无影响力上的差别。世界看中国,并不仅仅在国境线之外看。外滩的睡衣、马路上的痰迹,早已被外媒反复报道。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游客的行为,之所以能代表中国形象,是因为这些行为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典型行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人在国内是怎么样做的,已经塑造起了中国形象的基本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个英国人在长城上撒尿,就不会被归结为英国人的形象,英国人在世界上公认的形象仍然是英国绅士。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国家归咎于个体,甚至海外游客。具体个人并不能为国家形象负责。

实际上,在这种归因的模式中,不经意间,历史遗留给中国人的个人与国家关系模式,重新浮现出来。在这种模式中,个人肩负国家责任,为整个国家的形象负责,不过,当国家绑定个人的时候,个人也反过来绑定了国家。

随着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在境外旅游、生活、投资,可能会遇上战争、政变、瘟疫等突发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为当地的中国公民提供帮助,当然属于一国外交的应尽之责。但是,这个责任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最近的事情告诉我们,中国公民对国家的期待很高,不但要安全,还要免费与舒适。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如此高的期待呢?这正是因为当国家要求公民甚多,公民自然也要求国家甚多;当国家抱怨公民的时候,公民自然也会抱怨国家。归根到底,这是不正常的公民与国家关系在境外的特殊场景下被凸显了出来:当国家绑定了公民的同时,公民也就反过来绑定了国家。

更糟糕的是,这种不正常的公民与国家相互绑定,不仅体现在对政府的过度期待,更多时候,它甚至会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当时的座谈会上,翟雷鸣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现象,“一些中国公民在境外不知道规避风险,违反当地法律”。例如,有的广西同胞到加纳淘金不守规则,加纳官员指责中国人在祸害当地环境,引起该国打击和国际舆论炒作;在非洲,有人非法走私象牙和犀牛角;在禁酒的穆斯林国家,有人在行李里强行带酒;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太皇逝世后,有成衣厂工头撕毁其画像阻止工人怠工。最终,这些行为在当地遭到强烈反弹,被当地法律制裁。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会求助于当地领事馆。领事保护,当然是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维护国家利益。但是,根据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领事保护,要依法行事,保护的是在法律框架内持中国护照的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不能代替当地行政和司法部门进行仲裁,不能干预其他国家的司法独立。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对于中国人在他国的非法行为,领事馆也不得不出面加以维护。虽然在国内舆论中,中国赢了,但在国际形象上,却输得很惨,代价很大。

正如翟雷鸣指出:“任何一次领事保护都会付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这付出的是国家的外交资源,牺牲的是双边关系,甚至是众多外交官多年来在该国培育的人脉和关系。这些资源不是这些违法公民的,而是全体国民的。如果这样纵容这些不法国民,不但不能搞好双边关系,也输了国际形象。”

所以,国内舆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公民在他国的违法行为,不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依据当地法律办事。那些为获取非法利益而违反当地法律的海外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上,不得不维护中国公民在他国的非法行为与指责中国公民的行为损害了国家的面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正因为中国的国家关系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与人民相互绑定,国家要求人民为国家形象负责,所以,人民也会要求国家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篇二:高考作文名人名言

高考作文名人名言

【社会】

■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雨果《悲剧世界》)

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天堂,就降生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泰戈尔评传》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人心的冷酷比黑冷更厉害。因为人心的冷酷是出自人们的意志的。——雨果《笑面人》

人造的风暴比海洋上的风暴更厉害。——雨果《笑面人》

让一切偏见、成见和旧习都见鬼去!——它们像有粘性的蜘蛛网一样缠住人们的头脑和生活,它妨碍生活,强奸人们的意志??——高尔基《人》

那是谣言,它的锋刃比刀剑更锐利,它的长舌比尼罗河中所有的毒蛇更毒,它的呼吸驾着疾风,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播它的恶意的诽谤;宫廷之内、政府之中、少女和妇人的心头,以至于幽暗的坟墓,都是这恶毒的谣言伸展它的势力的所在。——莎士比亚《辛白林》

■人世间的一切黑暗都是社会制度造成的。(狄更斯《圣诞故事》)

得志的蠢才受宠,而有才华的人倒下,人们竟无动于衷,这就是我们倒霉的教育和风气所造成的结果。它逼得聪明人玩世不恭,天才走向绝望??——巴尔扎克《公务员》

他见的越多,怀疑的东西也就越多。对各种人进行考察时,他常常发现,勇敢无非就是大胆一点,谨慎其实是一种胆怯,豪爽则是狡黠,公理实际上是罪行,文雅那是愚蠢,诚实只有某种素质。奇怪的是,好像这是命运安排好了似的,他又发现,真正诚实、文雅、正直、豪爽、谨慎和勇敢的人,是得不到任何尊敬的。——巴尔扎克《家族复仇》

有思想的人很少用这样的短语:幸福的和不幸的人。这个世界显然是另一个世界的厅堂,这儿没有幸福的人。

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女人们害怕被视为轻浮,男人们害怕降低身份。大伙儿都竭力做庸人,礼貌周全,趣味低下。——普希金《宾客坐车聚集别墅》

世界上的事安排得真叫人纳闷:凡是见不得人的事反而都是甜蜜的。——高尔基《玛丽娃》

1 / 25

整个宇宙,尽管布满了亿万颗久远运行中的星辰,却也永远能得到久恒的安宁;只有人世的喧嚷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泰戈尔《沉船》

老实告诉你,一个人越是一无所知,他说越是有名气,薪金也越拿得多。——马克·吐温《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有日出才有白昼,有法律都有和平。(《雨果传》)

法律的胳膊是强大而长长的。这就是胸的看法。一只强大而长长的胳膊。——狄更斯《德鲁德疑案》

不管怎么样,也不要跟大法官打交道。那就像在一个慢慢转动的磨子里被碾成齑粉;就像在用文火烤东西;就像被一只只蜜蜂螯死;就像被一滴滴的水淹死;就像常年累月一点一点地发疯。——狄更斯《荒凉山庄》

法律要跟一个伤心的人找多少麻烦,真是想象不到的。那简直要教人恨文明而觉得野蛮人的风俗可爱了。——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窃贼活到这般年纪,说明了司法机关的无能!——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宽恕触犯人类法律和神圣法律的最可怕的罪犯,并以善行回报他们的恶行,在很多人看来,充其量是理想主义或极其愚蠢的行为,有些人会把这个劝告当作恶意的标志。——《托尔斯泰传》

凡有法律的地方,就有不公道的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常言道,法律是匹马,要到哪儿就把马头往哪儿拨。——高尔基《奥科罗夫镇》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惩罚,严厉的惩罚,永久的惩罚总是落到不该惩罚的人的身上。——《马克·吐温自传》

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莎士比亚《麦克白》

罪过,有时是在于环境的丑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创作过程》

诱惑必须进入尘世,但是诱惑经由他而进入尘世的那个人是有祸的??——托尔斯泰《谢尔盖神父》

断头台可能变成上天堂的梯子,但是放风的院子都是集地上耻辱之大成的死胡同。——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恶习是瞬息的结局,宗教是毕生的苦楚。(巴尔扎克《玛拉娜母女》)

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2 / 25

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教会就是一连串的谎言、残忍和欺骗。——《托尔斯泰论集》

圣徒祷告,只为钱钞。——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阶级】

■任何形式的君主政权的本性都是对人类的侮辱。(《马克·吐温评传》)

在宫廷里,亲信意味着阴谋,阴谋意味着升官。——雨果《笑面人》

任何宫廷阴谋都像一把人字梯。一边上来的是双手反绑、脸色阴沉、眼色模糊的犯人,另外一边上来的是刽子手。——《雨果戏剧选》

社会生活的悲剧和惨祸,是在人们被划分为主人和奴隶的时候才出现的。——《高尔基和电影》

宁愿做个牧人,吃着家常的乳酪,喝着葫芦里的淡酒,睡在树荫底下,清清闲闲,无忧无虑,也不愿当那国王,他虽然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玉液琼浆,盖的是锦衾级绣被,可是担心受怕,片刻不得安宁。——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下篇》

只要暴君还能呼吸,自由就要窒息。——雨果《九三年》

只有贵族才欣赏基督在十字架上呻吟的情景。——高尔基《母亲》

想要同时当国王和革新家,这等于把火和火药混合在起。——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能够引国王发笑的人,就能够使其余的人发抖。——雨果《笑面人》

■每个社会等级都有自己的荣誉。(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人吃人并不是从原始森林里开始,而是在各部会、各衙门里开始的。——托尔斯泰《复活》

人欺压人比起世上一切残酷行为不知要可怕多少倍,这种残酷行为,受到社会和政府力量的联合支持,变得普通和无法忍受呀!——泰戈尔《戈拉》

老虎并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来养肥自己。——泰戈尔《红夹竹桃》

3 / 25

人的地位越显赫,行为越惹人注意——或使他受到尊敬,或给他招来怨隙;最大的耻辱总是伴着最高的品级。——莎士比亚《爱克丽丝受辱记》

权力要证实自己的力量,就只有滥加使用,在蔑视天才的同时,给荒谬绝伦的人戴上成功的桂冠,这就是极权能拥有的唯一力量。——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当权的人不喜欢争论。——普希金《我的家世》

荣华会变得一钱不值,好像从身上脱落下去的碎布片那样。——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

【贫富】

■富人总是少于穷人;所以,斗争一旦变成了人力物力的较量,胜利问题属于穷人的。(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有钱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会有一天变成穷人,那么即使他有无限的资源,实际上也像冬天一样贫困。——莎士比亚《奥赛罗》

自愿的贫困胜如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无厌,比最贫困而知足的人更要不幸得多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大人物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小人物能干什么才干什么。——雨果《笑面人》

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尊的人,可以永远抱着希冀而无所恐惧;从最高的地位上跌下来,那变化是可悲的,对于穷困的人,命运的转机能使他欢笑。——莎士比亚《李尔王》

富人的穷奢极欲,导致了穷人的嫉妒和憎恨。——高尔基《同志》

一个人到了困穷无告的时候,微贱的东西竟也会变成无价之宝。——莎士比亚《李尔王》

在贫困笼罩着的地方,就谈不上贞操和罪行,也谈不上道德和智慧了。——巴尔扎克《驴皮记》

贫穷能使人沉沦,也能使人升华。——高尔基《苏联游记》

人类生活的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贫穷。这是明白的。因为贫穷,所以才有嫉妒、怨恨、残暴;因为贫穷,所以才有贪欲,才有一切穷人共同的对生活的恐怖和相互的疑惧。——高尔基《没用人的一生》

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巴尔扎克《贝姨》

名誉只是有钱人的奢侈品,那些有钱的畜牧进了坟墓还要留下墓志铭。——罗曼·罗兰

4 / 25

《哥拉·布勒尼翁》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的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惟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巴尔扎克《高老头》

金钱只是在数量失去均衡时,才是一种权力。——巴尔扎克《纽沁根银行》

没有金钱更能腐蚀人心的了。——雨果《吕意·布拉斯》

背信弃义,欺骗,阴谋;为了想得宠于我,对一切实在的或想象中的竞争者都憎恨;卑鄙,虚伪,下流,奴颜婢膝;或者??几乎比这一切更坏的是:装出一副诚实独立的样子——这些就是我的财产所揭露出来的美德了。互相仇视的兄弟,互相倾轧的父子,互相践踏的朋友,这些就是我我人生路途上的旅伴。——《狄更斯评传》

财富本身就是危险。那会招引虚伪的朋友来到你的身旁,贫穷就可能使虚伪有朋友离开,使你安静下来。——雨果《海上劳工》

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国家】

■人类保护了爱情与信仰之灯,这灯是任何飓风也吹不灭的。(《泰戈尔评传》)

伦理的法规是为整个人类设立的,不是为了某一些人。——《泰戈尔评传》

人类的历史是随着它的遭遇的困难而形成的。——泰戈尔《民族主义》

人类一向有这个独特之处:它保留了两套道德法则——一套私下的,一套公开的;一套真正的,一套矫揉造作的。——《马克·吐温自传》

当我们最有权利期望这世界尽可能称心如意时,这是多么苦恼的一个世界哟!——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个把一个装进肚里,配烂便是营养。这真是地球上的残酷的大扫除。肉食者就是埋葬者。它们的死,即是我们的生。使人恐怖的规律就是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坟墓。——雨果《海上劳工》

5 / 25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集锦

1. 扎克伯格“豪捐”,不只是慈善

朱昌俊

美国时间1日,初为人父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脸谱”上深情更新状态,“麦克斯,我和妈妈都很爱你,也希望能尽力将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你,也为其他的孩子。我们希望你的生活充满了爱、希望以及快乐,就像你的降生给我们带来美好一样,我们也期待看到你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除了宣布女儿出生的消息外,这对夫妇还承诺将他们持有的“脸谱”99%股份(约450亿美元)捐出,用于慈善。(12月2日中新网)

这是一封美国人写给自己孩子的信,即便他所创造的产品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未能使用,却并不妨碍他的这封信和其在信中所作出的捐款决定,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的社交网络中被刷屏。尽管对于豪捐举动,也仍不乏动机上的猜测,但他这封写给女儿的信中所透露出的父爱和责任,已经冲破国界和文化背景差异让无数人动容,这也正是引发共鸣和刷屏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信中,扎克伯格不仅对社会进步抱以乐观的肯定,更从疾病、教育、环保、企业家精神等方方面面,指出了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做的更多更好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我们感动的是其中流露出的父爱与责任自觉,不如说是它启发了我们如何从“让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现进步,看待责任。

“我们会尽我们所能让这一切发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所有孩子都有一种道德责任感”;我们能否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让你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明今天无法想象的东西呢;我们是否可以培养出企业家精神,让你们能够创建各种企业、迎接各种挑战,以醋精和平和繁荣呢??这些问题相信不只是一位父亲所关注的事,更可能是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从社会到个体都义不容辞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这一点其实在所有的进步文化中应该都是相通的。如鲁迅曾就在谈论“如何做父亲”的文章中写道,“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在扎克伯格这里,它表现出了更多的超出个人层面的“父爱”——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下一代”,不只是某个区域,还是整个世界。这样的超脱和情怀,或许与其所从事的互联网工作有着很大的理念亲近性。然而对于再平凡的普通人而言,这一观念也未尝不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它可以是让自己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个体之于社会的责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由这封信所引发的公共围观,也让一向在职场之外低调的扎克伯格更深入的被外界所了解。如他很少对外披露自己的家庭信息,注重个人隐私,简约的着装,“保守”的消费??与我们一般所认定的富豪生活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反差。虽然不必去刻板的比较这两种生活方式上的优劣,但扎克伯格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旨趣,对于目前规模不算小的中国中产阶层而言,其实已构成一种文化上的审美。或许没有人能够轻易的模仿扎克伯格,然而其所展示出的财富理念,家庭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则很难不让人进行比较并反思。

一封信被围观,引发共鸣也好,单纯的审美也好,都应该是击中了不少人心中最柔软之处。它可以是NBA球星科比退役信中诠释出的对梦想的执着,也可以是扎克伯格对如何做

父亲、父亲的责任何在的阐述。

要解释“扎克伯格”是如何诞生的,人们可能立即会想到社会文化层面,职业层面的种种原因,但今天“扎克伯格”的流行,已经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证明,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跨越国度和文化的界限,而这归结到一点,或就是对于人类进步价值的共同拥抱。正如这位新晋父亲在信中所指出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正义或是慈善,而更是为了伟大的人类进步。”

2. 比“脱岗追星”更可怕的是侵犯隐私

陈广江

北京纪委官方网站2日通报数起“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典型案件。其中北京市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多名工作人员遇到娱乐明星王某办理住房权属登记业务,丢下工作和大量排队办理业务群众,忙着追星拍照索要签名,该中心主任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3名当事工作人员被行政警告。(12月2日新华社)

追星有代价,公职人员需谨慎。只是因为在上班时多看了你一眼,就引发了一场公共事件,结果被处分并通报,但一点都不冤。不过,此事的真正“看点”,不是公职人员“脱岗追星”及其恶劣社会影响,而是公民个人隐私的泄露以及社会法治意识的淡薄。

王菲是大明星,但也是一个公民,其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根据相关规定,房地产登记权属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除公安等部门办理案件调阅证据外,只能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才能查询。王菲去办理房产业务,结果遭到多名公职人员的围观,个人隐私由此泄露,这恰恰说明公民的隐私保护堪忧。

无疑,王菲个人隐私泄露的“罪魁祸首”是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的若干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他们的“失态”,此事根本不会发生,而这恰恰是最可怕的。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上,连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法治意识都如此淡薄,岂能奢望全社会形成保护个人隐私的氛围?

处理个人房产属于极度隐私的个人事务,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公开传播,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早在今年4月,围观事件发生后,王菲经纪人陈家瑛就通过微博发布声明,斥责相关媒体不顾职业操守,侵犯王菲个人隐私,并表示已委托律师收集相关证据,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所以,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相关人员被处分只是一个方面,若王菲方面提出民事诉讼,他们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围观王菲事件是一堂法治课,给相关部门、媒体和社会提了个醒:追星可以,但不能逾越法治底线。

王菲隐私被泄露是我国公民隐私保护的一个缩影。现实中,公民的一些重要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当成明码标价的商品,给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在信息时代公民隐私保护的短板亟待弥补。

3. “抽好烟证明经济好”背后的诡异逻辑

邓子庆

日前,湖北省纪委网站推出专栏剖析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原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邓交

生,如何从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沦为奢靡贪官。据报道,随着权力越来越大,邓交生也越来越“任性”,抽烟要抽高档烟。面对干部群众的微词,他辩称:“我没有抽好烟,说明招商引资工作没做好,龙感湖经济就发展不起来。”(12月3日《湖北日报》)

这些年来,为了给自己的贪腐行为做辩解,一些贪官随口抛出各种奇葩理由。有贪官说受贿为了情人,有贪官说老板逼着收钱,也有贪官说受贿为了病重的母亲,甚至还有官员拿工作做借口。比如黄冈市这位叫邓交生的贪官,就拿工作做借口为自己抽高档烟辩解——这帽子还扣得够大,居然将高档烟与招商引资以及地方经济形象联系了起来。

按照邓交生的意思,如果烟抽得太差,外界会认为这地方经济发展不咋地,由此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老板不愿意到当地投资。但问题是,那些老板难道会被一包高档香烟给迷住,幼稚简单地以烟出考量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实力?如果说这个条件成立,那些不抽烟的官员恐怕都不用出去搞招商引资了。也许有人会说,或许正是邓交生弄不明白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面对自己的奢靡生活,面对干部群众的微词,他才没有及时警醒、反思并改过,而是为自己找高大上的理由,继续自我麻醉。

在我看来,与其说邓交生是幼稚,不如说是狡猾。这是因为,以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理由为自己抽高档烟辩解,实则试图为自己主观层面的奢靡意识扯一块遮羞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靡生活的背后,是畸形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作祟。事实上,邓交生在后来的忏悔中倒是有讲到,“腐朽生活方式成为我新的追求,名车、豪宅、高尔夫、私人会所等所谓的“高尚生活”元素诱惑着我,我对金钱的态度开始发生大变化,最后是来者不拒。”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邓交生对自己奢靡生活的真正原因是有清醒认识的。

值得一提的是,奢靡腐朽的生活需要建立在相当优越的物质基础之上,作为农村里走出来的官员,邓交生自然难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收入实现这一点。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讲,“奢靡”不仅是一个官员三观扭曲的表征,更可能是诱导官员腐败或已经陷入腐败的重要参数。这一点,从很多出身一般的官员后来走上腐败深渊,得到了一再印证。

此外,一个官员即便没有腐败,用自己合法收入满足其奢靡物欲,也是不宜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前不久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谈时也明确表示,(官员)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生活消费水平,也破坏了群众心目中党员应当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践行者的良好形象。对这样处理私生活的党员,党组织不能不管、不能不予过问。很明显,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大肆挥霍尚不许,遑论用贪污腐败来的钱满足一己之私了。

4. “抓鸟入刑十年”,到底冤不冤

高亚洲

近日,“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获悉,河南省高院已经介入此案,对其判决正在进行专题研究。(12月3日《法制晚报》)

掏鸟窝+获刑十年半,如此组合,话题性自然可想而知。有人很自然地搬出了那些动辄

贪污上千万,却只获刑数年或是十余年的情况来加以类比,于是得出了人不如鸟、法院小题大做的结论,更有“情怀者”认为,因为几只鸟毁掉几个年轻人的前途,自然是不值得的。

事实上,如果撇开当事人大学生身份,类似的“鸟不如人”的判例并不少见,比如河南耍猴艺人被判刑、常州男子抓百只青蛙被起诉、温州民工抓三百只麻雀被刑拘。无论是学生也好,艺人也罢,或是民工,之所以会种下如此苦果,至少在法律上是有根有据的。在我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是能够为这些判例找到法理基础的。

事实上,拿贪官获刑来类比,是很好辩驳的,贪官获刑起点设置,本身就备受诟病,是亟需修正,拿一个本身就存在病态的事物来类比,这不是要比坏吗?更值得关注的是,法理依据念兹在兹,为何还会有人对这些判例觉得错愕甚至不能接受呢?以此事件为例,正如有论者所言,对公众来说,抓到十几只鸟卖出一千多块钱,就要入狱十年半?这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落差是寻常观念所难以接受的。

而之所以心生如此疑虑,原因又在于二:首先是对案情的有偏向地获取,比如简单地理解为“抓了几只鸟”,然后再在先入为主的影响下,搬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认可度并不高”的托词。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大学生并非一时顽劣,而是对所抓的鸟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参与到捕猎、收购、倒卖整个环节中,据说他还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的一员。换句话说,这个大学生的“抓鸟”行为,从最朴素的原始情感出发,这至少不是值得原谅的无心之举。

而再回到现代法治社会的语境之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或许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当我们以立法之名,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时,无论是从法律实施目标,还是从法律精神的层面来讲,所要恪守的应该是严厉的“罪刑法定”原则。既然刑法中已经对破坏野生动物做出了罪行设置,那么刑法的威严就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用法律专业术语说,也就是刑罚的确定性。

当然,当我们热烈地强调让“道德归道德,法律归法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法律宽严相济和谦抑性的热忱欢迎。事实上,“一律入刑”,并非不容分说的一刀切,它可以在法定刑责的基础上,根据事实和证据,讲梯度、分轻重、论区别,真正实现罪行责的相适应。

如果大学生“抓鸟入刑十年”,这种抓到一个算一个的威慑建构,在现阶段让人难以接受,那也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普法之重。在法律之威严面前,断然是不能以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心理上难以接受来“法外开恩”。它最终不仅无益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更是对法治文明的亵渎。

5. 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低不容轻视

何勇海

健康数据发布会2日在京召开,通过对今日头条3.3亿用户的健康资讯阅读行为进行分析,解读了公众的健康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的仅为9.48%。(12月4日《京

华时报》)

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用一个公众不太熟知的名词来说,就叫“健康素养”。卫计委发布的

9.48%这个健康数据,至少表明,我国公民个人的健康素养实在较低。这从2014年12月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也可找到印证: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15至69岁人群中,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属于较低水平。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容轻视。这种较低水平,反映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普遍存在较大缺失,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普遍做得远远不够,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就拿安全用药来说,不少老百姓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误区普遍存在。中国科协也曾对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曾有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表示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这都是健康素养欠缺的外显。

然而健康素养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每个个体健康与否,虽然有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却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有专家研究发现,健康素养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力占到60%,一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多半还是因为他的生活比较规律,平时生活比较健康养成的。而一些老年人病多,要吃的药特别多,不合理用药反而诱发其他疾病。可见,健康素养对每个人何等重要。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能否普遍提高,还涉及全民身体素质能否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增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从百年前旧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被称为“东亚病夫”,而今已脱胎换骨,就可感知一二。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世界很多国家都将健康素养作为衡量民众健康状况、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们,也必须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

卫计委去年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这是官方首次发布国民健康素养促进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该指标现仅为9.48%,五年后能否翻倍,取决于各级相关部门能否大力推进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公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如今虽多,但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掌握健康技能、急救知识的渠道更是匮乏,不合理用药也几乎受不到干预,如何提升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6. 快车道化雪,为何不见“未雪绸缪”

斯涵涵

近日,不断有郑州市民反映,一些环卫工将雪重新撒到了马路中间。11月30日,郑州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应急服务处冯处长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最主要是因为目前郑州清运积雪的能力弱。另外,还存在对《郑州市清除冰雪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执行难的情况。(12月4日《北京晨报》)

标签:作文 公民 高中 高中作文我是守法公民 文明公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