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格言 > 正文

格言联璧·国学经典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国学经典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泛爱众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圣人训 首孝弟 而亲仁 有余力 入 则 孝

应勿缓 父母命 须敬听 父母责 夏则凊 晨则省 反必面 居有常 勿擅为 苟擅为 勿私藏 苟私藏 力为具 亲所恶 贻亲忧 德有伤 孝何难 亲憎我 次谨信 则学文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丧尽礼 兄道友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 称尊长 路遇长 骑下马 长者立 尊长前 常悲咽 居处变 祭尽诚 事死者 出 则 弟

弟道恭 兄弟睦 怨何生 言语忍 或坐走 长者先 即代叫 人不在 勿呼名 对尊长 疾趋揖 长无言 乘下车 过犹待 幼勿坐 长者坐 声要低 低不闻 酒肉绝 如事生

孝在中 忿自泯 幼者后 己即到 勿见能 退恭立 百步余 命乃坐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夜眠迟兼漱口纽必结有定位不贵华勿拣择勿饮酒立端正勿跛倚勿有声如执盈忙多错老易至 便溺回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勿箕踞 宽转弯 入虚室 勿畏难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借人物 凡出言 话说多 奸巧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 彼说长 见人善 见人恶 须明求 倘不问 及时还 后有急 信

信为先 诈与妄 不如少 惟其是 秽污词 市井气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诺 苟轻诺 重且舒 勿急疾 此说短 不关己 即思齐 纵去远 即内省 有则改 即为偷 借不难

奚可焉 勿佞巧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以渐跻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无心非 过能改 凡是人 行高者 才大者 己有能 勿谄富 人不闲 人有短 道人善 闻过欣 直谅士 名为错 有心非 归于无 倘掩饰 泛 爱 众

皆须爱 天同覆 名自高 人所重 望自大 人所服 勿自私 人所能 勿骄贫 勿厌故 勿事搅 人不安 切莫揭 人有私 即是善 人知之 渐相亲 名为恶 增一辜

地同载 非貌高 非言大 勿轻訾 勿喜新 勿话扰 切莫说 愈思勉

篇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

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太上感应篇

篇三:国学入门1-12

小学生 国学入门读物

序言

1.1 《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1.2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

1.3 《千字文》:宇宙洪荒,不过是千字文章 1.4 《周易》:看破表象才能接近真理

1.5 《尚书》:美德照耀历史长空1.6 《诗经》:诗化的历史,淳朴的浪漫

1.7 三礼:用仪式来表达情绪1.8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

1.9 《论语》:遇见温柔敦厚的孔子 1.10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

1.11 《孝经》:孝顺的孩子有出息 1.12 《尔雅》:古代的百科全书

2.1 历史,一部大写的“人”字书 2.2 司马迁:正直人写正直事

2.3 班固:一丝不苟还不够 2.4 前四史:华丽的史书序曲

2.5 两本《五代史》:用心深浅见高下 2.6 二十四史:在回旋中上升

2.7 《洛阳伽蓝记》:书林中的高塔 2.8 《贞观政要》:以人为镜明得失

2.9 《资治通鉴》:把古人的经验用在今天 2.10 三通:政治并不是抽象的事

3.1 好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3.2 老子:中国的“哲学之父”

3.3 庄子:生命有限,精神永恒 3.4 墨家:爱人类 爱和平 爱贤者

3.5 荀子:终身学习的老师 3.6 法家:用法律来保护正义

3.7 名家:逻辑世界的舞蹈者 3.8 阴阳家:传达自然的声音

3.9 纵横家:推销自己的谋略 3.10 兵家:智慧是最好的武器

4.1 神农尝百草,文明从此始4.2 农业的进步:痛并快乐地前行

4.3 《黄帝内经》:从内在找原因4.4 《周髀算经》:数学亦是哲学

4.5 《水经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6 《天工开物》:人生也需要协调

4.7 《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4.8 《齐民要术》: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

4.9 《本草纲目》:敢与前人论真假

5.1 集:出生早,成名晚 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

5.3 《淮南子》:刘安已去,空余《淮南》 5.4 《文选》:艳而不妖的庄重之花

5.5 《诗品》:品出诗真味5.6 《人间词话》: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5.7 《说苑》:古老的小品文 5.8 《抱朴子》:不死的唯有精神

5.9 《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5.10 《小窗幽记》:小窗之下话人生

5.11 《围炉夜话》:炉火旁边悟真情

6.1 真实无须雕饰6.2 生活是最好的诗歌

6.3 唐诗的风骨 6.4 宋词的雅趣

6.5 元曲的畅达 6.6 明清小说的灵动

6.7 韩柳文章,回到淳朴的文风中 6.8 白居易,名声在外的唐代诗人

6.9 临川四梦,人生悲欢尽在梦中 6.10 《山海经》,让想象的力量无穷

6.11 《世说新语》:还你一个生动的古人

7.1 书法:文字的形体,书画的线条 7.2 国画:留一份空白给想象

7.3 国乐:古乐奏给有心人 7.4 京剧:表里如一

7.5 昆曲:唱不厌精 7.6 评剧:谈笑生活

7.7 皮影戏:黑白光影的游戏 7.8 木偶戏:掌握每一个关节

7.9 黄梅戏:方言唱腔 7.10 评弹:弹唱悲欢离合

7.11 川剧:喜形于色7.12 秦腔:高原天籁

7.13 豫剧:假声真情7.14 越剧:吟诵诗词

8.1 印度的和尚会念经 8.2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

8.3 《六祖坛经》:本土的佛经书 8.4 唐三藏:取回真经留人间

8.5 鉴真:中日文化的纽带 8.6 土生土长的道教

8.7 五术是巫术,还是道术 8.8 道教,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8.9 张三丰:说不清的邋遢真人 9.1 建筑,无声的语言 9.2 紫禁城,不怒自威的气派

9.3 四合院,团团圆圆才是家 9.4 苏州园林:处处有景,面面生诗

9.5 烟:自然之象,神在八荒 9.6 酒:灵感的泉眼

9.7 茶:抚慰精神的良药9.8 八大菜系: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

9.9 太极拳:柔如水,韧如丝 9.10 八卦掌:人生的脚步不断变化

9.11 气功:动静相宜 轻重自如9.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9.13 棋:智力与耐力的较量 10.1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10.2 成年礼:成年就意味着责任

10.3 婚礼:有祝福才有幸福10.4 士相见礼:在重复中表达诚意

10.5 乡饮酒礼:年高德劭者的荣誉 10.6 射礼:发展体育保家卫国

10.7 丧服:把悲哀穿在身上10.8 十义:道义不分年代

10.9 书信:看不见的礼仪 11.1 秦始皇:剑扫六和,一统天下11.2 董仲舒:待价而沽的“推销家”

11.3 魏孝文帝:学习是最好的姿态11.4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

11.5 苏东坡:历尽劫波仍风流 11.6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

11.7 朱熹: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1.8 王阳明:智者也会读心术

11.9 李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11.10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11 曾国藩:历代文人的处世楷模 11.12 梁启超:男儿志兮天下事

最新发布的名著声律启蒙全文

菜根谭 弟子规 了凡四训 幼学琼林 龙文鞭影 训蒙骈句 笠翁对韵 格言联璧 幼学琼林注解

图书分类经典网络小说 外国文学名著 中国现代名著 中国古代名著 中国作家列表 中国散文合集 中国诗歌合集 励志书籍大全 经典儿童读物 名人传记大全 古龙武侠全集 金庸武侠全集

唐诗 宋词 元曲

随便看看吧内容丰富多彩,含散文、诗歌、影评、日记、名著、名家散文诗歌等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学网站。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sbkk8.cn

[随便看看吧].源网址是:/retype/zoom/ad503d0150e2524de4187e2f?pn=3&x=0&y=0&raww=40&rawh=27&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27&md5sum=74256a5da631e6118f1579057de2a50d&sign=1ad0f17d67&zoom=&png=405-656&jpg=0-981"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王应麟的学者编写的,共一千多字,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三字经名句】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不知义。

▲解读: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事理。玉石原本包裹在其貌不扬的岩石里,只有经过打磨、雕刻、抛光、镶嵌等工序,才能变成无价之宝。人要成为有用之才,也要经过勤学苦练、承受各种考验和压力,才能明白什么是美好的品德。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读: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贩,这合称“四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有人写文章说中国是“四民社会”,这就是四民的具体含义。在古代,读书人做官,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商贩买卖,构成了一个繁荣的社会。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读: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其次才是增加见闻。知道十百千这些数,认识一些文字。为什么古人把品德看得比才能更重要?我们想,如果一个人精通电脑,但是他道德败坏,就会成为一个破坏网络的黑客;如果他道德良好,就能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电脑问题。道德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的好坏。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解读:天下的学问很多很广,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很难下手。但如果能够提纲挈领地学习,就能明白学问的根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一个大学问家也不是一天学成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学习也要从根本开始。《三字经》就是一本“略说”形式的书,读完它,就能开始阅读其他的国学经典了。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读:阅读历史书和历朝的实录,就能博古通今,好像亲眼看到过历史一样。读书能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扩大我们的视野。虽然没有去过汉唐,但是读古人的书,就像亲眼看到过汉唐的盛世一样。因此古代有很多饱学之士,都能对历史了如指掌。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读:蚕吐丝可以织成绸缎,蜜蜂酿蜜可以食用,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没有能力,这样还不如蚕和蜜蜂。一个人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有立身之本。学习,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的一个途径。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

▲解读:只要勤学肯定能有收获,只知道游戏是没有益处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好好学习。读书和学习需要恒心,也要有清醒的认识,随时勉励,随时反省,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三字经故事】

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

格言联璧·国学经典

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进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1.2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

【百家姓其书】我们的姓根据父母而来,那父母的父母的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为什么要重视姓氏?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读《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记载着我国大部分姓氏的一本书,但并不是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姓氏。这本书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百家姓名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解读:这是《百家姓》中的八大姓,为什么要以“赵”姓开头?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

【百家姓故事】 赵 根据《姓纂》记载,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音专)顼(音需)帝的子孙造父。他善于驾驭,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作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繁衍到今甘肃、河南、江苏一带。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就是赵家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诸侯。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陽,大致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赵姓人来说,如果认真地推溯,恐怕不止是五百年。

姓氏的由来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是女字旁,如:姬、

标签:联璧 格言 国学 格言联璧全文 格言联璧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