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工作计划 > 正文

[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性思考]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时间:2019-03-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循环经济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词] 循环经济困境思考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谓“再利用”,是指产品多次使用和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所谓“资源化”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走的是传统经济发展之路,资源、能源消耗大,效益低,而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本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出来。据统计: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高出2.4倍,我们每制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经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近几年我国每年由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必将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遭受更加严重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我国选择建立循环经济。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从多层次统筹规划,如国家层次、区域层次、企业层次等等,但最终将现实地落实到企业层面。因此,我们主要从企业层面入手,对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矛盾与困境进行分析。在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可能存在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和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
  首先是价格障碍。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不占优势,价格上往往也不占优势。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如在矿业生产中矿藏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相当于廉价侵吞了公共资源;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高,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这样,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价格扭曲,直接导致资源整体配置不经济。在现实经济中,环境资源的价格未能正确地反映其供求关系,低价甚至免费的资源使用使人们产生了资源丰富的错觉,导致人们对有关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缺乏价格这只手的有效调节,企业很难产生对自身的传统经济模式进行调整的动力。
  其次是成本障碍。环境容量资源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显著不同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和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没有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如果不能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循环型生产环节一个重要的效益来源就不能显现,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就很难收回。以污染治理为例,过去我们主要从技术角度看待污染问题,认为污染治理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对污染的经济学特征重视不够,这是一个误区。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在利润的驱使下,企业往往选择污染而不是治理。
  
  三、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定位和作用
  
  从以上分析看,市场机制并不能直接引领企业自发地发展循环经济,直接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一种成本―效益型驱动机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缺失:包括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生产、采购、消费等规范性制度;财政、金融和投资等鼓励性制度;国民经济核算、审计等考核性制度的缺失。不解决制度问题,仍然按照传统认识,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排除在宏观经济要素之外去管理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实现。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政府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制定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动互补、共生共利的关系。(2)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一方面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3)对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兴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要在征地、审批和投资环境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政策,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树立模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

标签:发展循环经济 理性 思考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