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工作计划 > 正文

[2010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高三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4-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0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 :
1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 ( 飞机场、疗养院 ) 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 、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
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3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海地、智利、****地震,西南干旱,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等问题。

4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随着过程性、条件性开放题的出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显得日趋重要。

5 、加强图文题解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近年来,学生在图文题失分较多,追究其原因大多学生是由于不会提取、加工、整合图中有效的信息。因此加强图文题材的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6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本图表进行提问;
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
进行假设性提问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爱问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7 、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历届高考及最近消息给我们重要启示,自然地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深化、活化,将初、高中地理有机结合。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以点带面、以线穿点,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能力。

?8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上学期,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抓基础,准确练习为主,并注重知识迁移,抓好基本概念,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②下学期的专题复习训练,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高考大纲》,用其精神指导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进行学科内综合,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

?③通过综合训练 (每周一考 ) ,补缺补漏;
引申迁移;
适度提高;
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注意解题技巧;
学生非智力因素,应试心态的适应性训练。

? 二、给下届高三地理教师的建议:
高考备考中的复习是一项极富挑战意义的学习活动,是对高三师生心智的考验。面对8本地理书,面对杂乱无章的地理知识,如何在紧张的地理复习中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思考,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以本为本,注重围绕课本,通过复习全面深入掌握课本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形成记忆,为高考时准确表述,合理答题提供知识基础、理论依据、技能准备。认真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以区域为范围整合知识,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争取既能把书从厚读到薄,又能把书从薄读到厚。

以纲为纲是要深入分析地理考试大纲,把握高考的出题动向,重点研究考纲的要求和变化情况,这样复习才有针对性。这往往也是高考体现的考点。研究考纲不但要注重对考点增减的研究,更要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题型示例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教学与考试的辩证关系,沟通命题、考试、教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寻找试题的生长方向。

2、着眼于知识重组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知识以及恰当的方法和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将知识进行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最终加以运用解题。教师在复习策略的把握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是这一阶段复习的目标。教师应选择高考实战题进行评析讲解,力求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

3、构建心理地图 在心中构建必要的经纬网图,以实现在心中准确定位世界、中国某区域的目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的形成从地理学习的一开始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专题复习要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结构化的空间概念。地理学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即由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
在自然地理的研究中,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姿态成为影响地球表面自然地理事物成因的关键,此时地球模型不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而是运行在一定的系统中的天体;
对地球**陆的分布和各个圈层的认识,要促使学生将地球模型进一步完善,在学生脑海中建构出以经纬网为基础的地球表层面貌;
区域地理复习,使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地理要素,还要关注在这些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一个地区的矿业、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而使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点出来的时候,关于这一点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通过表象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此时学生头脑中的地球模型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在复习设计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专题图训练、区域图训练、套叠图训练、拆分图训练都是很好的复习方法。

4、实际联系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个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在专题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逻辑次序。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基本复习时,思维逻辑次序是正向的,即复习完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实际的例证,加以剖析和验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对原理的认识,以及对技能应用的检验。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理论的运用上往往具有相对集中性,所涉及的内容会限定在某一特定的认识范畴内。这一过程对于活化书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高考中对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考查,在思维逻辑的次序上是逆向的,即通过题目设置了新情景、新问题,首先给出实际,要求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了解实际),再去联系理论。现在的地理考题是先给材料,结合材料来解答问题,材料是实际,我们必须到课本中找到理论基础来解答问题。而此时所要联系的理论就不一定是相对集中的,某一特定知识范畴内的理论,甚至有可能是跨学生的多种理论的综合。在一贯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复习中,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例证式的思维模式,这与考试中的实际要求存在思维水平方面的差距。由此可见,高考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是实际联系理论的要求。

第二轮专题的复习设计,必须有案例分析。综合性试题的选材设计在这个阶段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承载多个学科的学术信息,以训练学生可以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来解题。

5、关注主题与主干熔点 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如何处理主干重点的再复习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说,从高考命题的角度学科主干知识绝对不是回避的内容,关键是对学科主干知识如何认识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考查。事实上,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表现在对学科主干思维方式的考查上,透过一定的情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最主要的学科技能和研究方法。可见,主干知识的再复习不是浮在众多知识表面上的重点,而是要挖掘沉淀在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主干。

从综合学科考试命题角度,题目的选材和题目的选材和题目主题的确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理想的设计应是: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的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这就提示我们每一位综合科的教师,在本阶段的复习选材和挖掘知识主干时注意寻找主题与主干的熔点。

在这一阶段的综合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热点材料的讨论交流是寻找熔点的前提。每一位教师从本学科的基本思维品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角度去考虑和审视这些热点材料,加工成本学科专题复习的熔点材料。

6、形成成熟思维体系和思维方法 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能够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高考中的题目是新颖的、未曾见过的,考查的知识又是复习过的。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是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有责任设法让学生形成成熟的学科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获得考试思维的主线,从而在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

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基本形成试题提供大量新素材、新情境以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特色。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收集试题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合理的发挥。

在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中、应引导学生面对新情景、新问题时,从空间定位入手,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然后根据题意认定解题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判断事实,最后进行结论的评价与反思。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在具体复习策略上,老师应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思维过程,加以强化。

7、动态、思辨、反思的原则 复习的后期阶段,要提倡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体验方法的运用,回味知识的描述,反思已有的结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些原则真正活用到实践中和考试中是不容易的,它依赖于平时的点滴和积累,依赖于日常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专题复习原则之一,动态、思辨、反思的训练就必须进行。讨论、一题多解、交叉答疑和述评等是训练的好方法。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表述、甚至争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新欲望。这样做,会使复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 ? ? ? ? ? ? ? ? ????????????????????????????????????? ????????????????????????????????????????????????????????????????????????????????????????????? 2010年6月18日

标签: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 高三 2010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