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工作总结 > 正文

电算化审计 电算化审计初探

时间:2019-03-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问题建议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算化系统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和突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电算化审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算化审计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是当前我国电算化审计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电算化审计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技术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要求电子商务的监管和审计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审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审计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嵌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后,才能有效监管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减少和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算化审计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2.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监督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上不再保存,审计线索不再存在。由此直接导致审计技术的改变,审计人员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审核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逻辑平衡性;审计人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审计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2)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方式表现为集中性和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由计算机自动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程序设计错误,必然导致会计数据处理错误。因此,审计工作不仅要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还得审查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3)内部会计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发展到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管理工作中,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生产制造系统的结合,所有这些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与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重点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从原来的对环境的控制、对人员的管理、对文档的管理扩大到控制系统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的全过程控制,不仅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合理合法性,还需要控制系统符合软件设计的规律和系统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符合会计法规、原则等。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修正其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标准。
  总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其工作方式方法、改变审计工作准则和审计标准,修正审计工作内容,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和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因此,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电算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或建设滞后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不单只是职业判断,而且还必须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但是,目前的法规基本上是适应审计传统书面记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世界各国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相对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在2000年6月16日才由美国国会通过《电子签名法》。联邦德国则在2001年5月16日公布了《德国电子签名框架条件法》。这些法律的颁布,为该国的审计机构取得合法的审计证据提供法律依据。
  在我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中,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法制建设相对滞后。2004年8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确认提供了法律保证。另外,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制度法规,如财政部和审计署组织制定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等,但是,这些法规制度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并没有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制度法规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推广,还不能满足现在电子商务交易审计监管的要求,甚至有些业务缺乏法律的监管,使得审计监督失去了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2.对发展电算化审计认识不足
  推进电算化审计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开创信息社会条件下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使审计对象、审计环境,而且也使审计工作方式、程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不抓住机遇适时推进电算化审计,掌握主动权,势必殃及审计工作的前途命运。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但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只要由电算化审计处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电算化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电算化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电算化审计人才严重短缺,综合素质低
  累计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审计人才,但是,审计人才依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注册会计师(CPA)为例,我国预计需要30万人,但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3万人取得CPA资格,从业人数更是只有8万多人。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缺乏对信息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导致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匮乏。大部分审计人员只掌握文字处理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几乎没有数据库知识、信息处理技术知识 ,因此有不少审计人员不知道会计电算化软件、电子商务软件是如何处理会计、统计等管理方面数据的,更谈不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进行审计监督。根据审计署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只有2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因此,电算化审计人才严重短缺以及综合素质低下是阻碍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电算化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由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没有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能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因此,面对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审计人员没有技术进行处理,只能采用绕过计算机的手工审计手段进行审计。采用手工审计技术,审计人员不能发现电算化会计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大审计风险。
  另外,我国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地指导审计实务工作。
  电算化审计软件开发也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从经济利益考虑,各大软件公司都热衷于有很大潜力市场的会计软件开发,对审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都非常少。其次存在技术困难,在涉及到审计软件与财会软件的接口问题,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再次是通用性受到限制。
  
  三、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鉴于目前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些合理性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加强电算化审计教育和宣传,强化电算化审计的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对电算化审计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我国在审计教育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方面,应该加大电算化审计宣传力度,重点加强电算化审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如果审计人员认识不到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审计人员就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最终的结果是我国的审计市场将拱手相让给掌握电算化审计技术的外国审计人员。
  2.加快电算化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电算化审计方面法律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到我国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审计的依据和标准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经济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方法、对象、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手工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一些内容已不适用,但是,在目前我国进行与计算机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相关的研究却比较少,适应电算化审计要求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至今没有建立。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电算化审计的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有一序列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保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立法力度,重点建立和完善目前电算化审计领域急需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体系,解决当前电算化审计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
  3.加强审计人员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电算化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加强电算化审计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将不能够胜任我国今后的电算化审计工作。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电算化审计专业知识培训,是我国审计后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不论是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还是CPA的后续教育,当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接口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并且作为后续教育的考核重点,这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增强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电算化审计技术水平
  会计电算化系统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多、更复杂,其技术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数据易被篡改和毁坏以及病毒入侵等;编程错误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建立的电算化审计系统抗风险能力和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比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复杂的多。电算化审计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包括:计算机操作、数据管理系统、新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工作环境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这些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控制制度,对审计人员来说是全新的审计课题。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审计职业谨慎态度,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手段,加强对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审计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幼桃:主编.初级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胡玲吴志斌:主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注册会计师手册》编委会:注册会计师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尹平:审计技巧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王伟:对电算化审计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电算化 初探 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