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灵魂摆渡人第一季 免费 [用灵魂教学生读书]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转眼,我已经工作满十六年了,回想十六年前的那个雨后的早晨,我一个人踩着泥泞走向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学去报到实习,那情景恍如就在昨日。那时,背阴的麦地里还残留着未化的冰雪,路边的老柿子树黝黑粗硬的树枝铁一般伸向天空。在凛冽的风里,传来远处村庄喇叭里激越的秦腔,一听就是花脸的声音,那声音在早春空旷的原野上喧闹着,奔腾着,掠过我的耳梢,一直奔向远处,消融在一大片槐树林里。沿着那声音奔腾的方向,我穿过那一大片槐树林就看到了一栋教学楼、几排平房,没有围墙。现在想来,我都奇怪自己一路上为何那般平静,本来是要面对一段未知的、全新的生活,而我却没有一点激动和兴奋,沿着麦垄走向那所中学时候的心情和我现在沿着修剪整齐的绿化带走向教学楼时的心情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十六年了,路边的风景已经彻底变了,而我行走在路上的心情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那所槐树林边的中学是一所初中。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候,我没有一点紧张,很坦然很自信地上完了那节课,还剩下五六分钟,我让学生自己看看书。下课后,指导老师不断地夸奖我,说我一点不像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学生。是的,我觉得我命里注定就是要走上讲台的,从小我就这样想,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更是这样想的。所以当这一天来临时,我只觉得这一切顺理成章。但是,那第一节课上的什么内容我已经早已记不起来了。
  有一节课,我却一直记着。那节课是上午最后一节课,我给初一的学生讲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师后排坐着辅导老师,还有和我一起实习的师院同学。我照着教案条分缕析地讲解课文,分段,总结主题思想,总结艺术特点,完成了我精心设计的板书,看看表,竟然还有十分钟才下课。像很多刚走上讲台的我的师院同学一样,自认为准备得极为丰富的内容被很快地就罗列完了。这是我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难道我也紧张了?没有事情可干了,我就说:“我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吧。”
  本来是为打发时间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去对这篇小说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我似乎已经成了小说中的韩麦尔先生,我似乎就面对着小弗朗士和明天就不能说自己母语的村民们,这似乎就是我的最后一节课了。我完全沉浸其中了。当我读到“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时,我已经彻底分不清我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小说里了,我只感觉到我的声音在颤抖,我的身体也在颤抖,只好无力地靠在黑板上。恰好就在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我伴着铃声继续读下去,“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最后一句正和下课放学的情景吻合。其他班级的学生在门外玩笑叫喊,飞快地跑向楼梯下楼去吃饭,而我的教室里,学生们鸦雀无声,一动不动。我从没有从这些初一孩子脸上读到过那样的表情,有一点凝重,有一点悲伤,不,应该是有一点悲壮。那种表情反过来又感染了我自己,我继续靠在黑板上,一句话也不说。我的同学和我的辅导老师也都依然静穆地坐在教室后排,神色庄重。大家都不敢或是不忍去破坏了那种氛围。
  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一节课!我一直感谢上天为我在踏上讲台不久就安排了这样一节课。这节课让我顿悟:语文是要用灵魂来教的,我的课也应该是与学生灵魂的沟通!
  这一认识使我正式的教师生涯开始的非常顺利。在周塬脚下的那所农村高中里,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我将自己的读书所得与学生们分享,我的欣喜与忧伤,我的感动与困惑全展现在课堂上。我相信,我的学生看到了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语文老师,看到了一个将课文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然后呈现给他们的语文老师。而我从学生们的眼睛中明白了什么叫情操。
  以后,我经常反思那节《最后一课》,我觉得语文教师首先一定要是个真正的读书人,能够透过字里行间读到作者的思想与情绪,感受到作者的爱与恨,能够体味到汉语的美感。这种感觉是装不出来的。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堂的内容再丰富也难也打动学生。
  其次,语文教师是应该有一点演员气质的。优秀的演员往往人戏不分,那正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表现。只有有这种投入,表演才能感染观众。而语文教师也需要这种投入,这种投入会把读书的魅力展示给学生。慢慢地,学生也会学着以这种投入的方式去读书,去自己感受作品,感受作者的灵魂,这无疑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
  后来,我到了西安,任教的学校是全陕西省最好的中学之一。我也结识了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极有造诣的许多同行和专家,视野更开阔了。但是在教学中,我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升学压力,我的学生们有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很少有时间去读书。《红楼梦》《家》这类书籍成了“闲书”,甚至认为读了这样的书会影响学习,诱发早恋。更可悲的是,语文学习也要靠做题来完成,一些老师以布置语文练习题的方式来与其他科目抢时间。我的学生成了“做题人”,而不是“读书人”。语文课几乎成了对考试内容的功利性解读,试卷上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试的内容也就没有人管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困惑了一段时间。但依然是从那节《最后一课》中,我明白了我该怎么做。语文课堂如果缺乏了人性的光辉,缺乏了师生间心灵的震颤与沟通,只剩下了对课文的肢解和对习题的分析,语文必将成为无本之木!
  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是无权选择被教育者的。我不能只教爱学语文的学生,更不能只教所谓成绩好的学生,学生情况有了变化,我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对美的渴望,都有没被发掘的体验美的能力,面对韩麦尔先生的真情,一向淘气的小弗朗士不是也变化了吗?
  于是,我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就有了较大差异。我用十几个课时来讲《红楼梦》,把我对曹雪芹的崇敬,对《红楼梦》的喜爱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学生,无需鼓励,我带的两个班,学生们争相阅读《红楼梦》。
  我很崇敬史铁生,我深深地理解为什么有人把史铁生称之为当代的“圣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经常让我反思自己的生命价值。于是,我把我的反思在教授《我与地坛》时充分表现出来了,然后又用七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们完整朗诵了《命若琴弦》。课下,更无需布置,很多学生主动去图书馆借来史铁生的作品仔细阅读,有不懂的地方,还拿来跟我讨论。
  我很欣赏余秋雨先生的才情和文笔,他对民族历史文化所流露出来的浓烈感情,我以为正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他能走入历史去感受历史的心跳,也能走出历史,站在历史身边反思,有感情,又有思想。这些素质不是我们欣赏的吗?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读余秋雨,由余秋雨又读到梁衡……
  一些老师在听我的课时,很佩服我的学生的发言。每届高考结束后,大家都想知道我的学生为什么作文分数很高,而且经常会有满分作文。其实我知道没有什么诀窍。不必看什么《考高作文宝典》之类的书,一棵树要枝叶鲜绿,不是靠园丁一片一片地擦拭叶子,而是依靠树根边充分的水肥。语文实在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一门重要学科,没有感情的语文之树怎么会枝繁叶茂?
  引导我们的学生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吧!用感情,用灵魂去读书!

标签:灵魂 教学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