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家百态 > 正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诸发作为越国的使者,按照越国的国俗――剪发文身去拜见梁王时,却遭遇到了尴尬:如果戴上帽子,便以礼接见,否则便请你吃闭门羹。在这非此即彼的选择面前,诸发既没有借帽以戴,俯首就范,也没有转身就走,一气了之。因为在诸发想来,在没有向对方作出说明时便这样做,是有辱于他作为使者的身份与使命的,他可以而且应该走出第三条路来。
  于是,他首先说明剪发文身是越国根据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具有使封地完整、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作用的国俗,从而既表明毫无侮辱对方之意,又强调不可轻易改变之志。
  接着,他以商量的语气请对方考虑这一件虽然今天不碰到、但今后必然会碰到的事以怎样处理为好――假如梁国的使者到越国,越国的国君同样提出“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的同等要求,你们意下怎样呢?
  诸发不卑不亢地提出这个设想,是希望对方在了解剪发文身的原因和意义以后,作出一个修正的打算,如果修正的意图不坚定,就用这个设想来促成。应该说,这个设想即使付诸实践,也只不过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对等交往,何况现在提出的时候,只是希望对方收回成命、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罢了。所以是十分得体的。
  当然,诸发认为,要把这种启发式进行到底,还须作出让步。于是,最后,他索性让对方来决定我今天所应该采取的态度:你们如果到时候心安理得地剪发文身,我今天当借帽以见;你们如果估计到时候会心不安、理不得,我也不会改变国俗。――这时梁王因时制宜地出来接见诸发,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挽回面子;另一方面更是为诸发的义正词和地维护国俗(代表了国格)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就这样,双方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认识上取得了共赢。

标签: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