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国外生活的艰难

时间:2017-03-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国外生活的艰难

可是,不少内地同胞都把海外人士当成了“大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从海外回来一些同胞,衣着比较光鲜,气色比较滋润,包括寄回来一些以汽车、洋房为背景的很风光的照片。对比之下,当时内地同胞生活还很困难,似乎海外就是天堂,海外来客都是富人,有些内地人难免自惭形秽。改革开放20多年后,内地同胞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提高,我们同海外同胞主要是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由于大部分内地人并未出过国或者只有走马观花的短期出国,并未真正了解外国,也未真正了解海外同胞;特别是看到一些人那么热烈地往外国去,去探亲,去定居,去留学,仍然以为海外是天堂,海外同胞是富人。

其实,无论是华侨华人,还是留学生,总的看,并不富,有些人甚至没有国内的同胞富,生活还很艰难。笔者最近出去跑了一圈,看望了一些海外朋友,看过他们的家,到过他们的工作或学习的地方,促膝长谈,畅所欲言,深感他们之不易,压力很大。比如留学生,要为学费发愁,要为生活费发愁,要为身份发愁,哪还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就说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也得拼命干,谁还敢给老板讲什么“八小时工作制”,讲什么“节假日”?笔者在美国有位朋友摔断了股骨,动手术打上钉子后,第二天就得拄着拐杖上班。我问她:“那么疼怎么忍?”她叹了口气:“吃点止疼片吧!”不能说美国社会不人道,美国的医疗条件、医疗保障肯定比中国好得多,但是,对不起,手术后你不得不上班。这种情况,同中国还真有点不一样。

笔者说这些的意思,还是想说在海外生活不容易。可是,海外同胞一回国,仍然被一些国内同胞认为人家比自己富得多,以为人家是富翁,要求投资的,要求借款的,要求赞助的,要求捐赠的,还有“敲竹杠”的。这令人寒心,令人讨厌。人家即使有钱,也是人家挣的钱,愿意花或不愿意花,愿意花在什么地方,都是人家的自由,别人不要干涉,更不要眼红。

国外生活的艰难

在不少国人的心目中,到国外留学是一件耀祖的事情。可实际上,留学充满着困难和艰辛。当开始留学之路时,留学生们首先面对的不是书本,而是生活。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家长的希望;他们很多人可以不必打工,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硬的文凭;他们外语说得很溜,却找不到知心朋友;从白天短暂的欢声笑语到夜间漫长的孤枕难眠,精彩的国外生活无法掩饰现实中的无奈……

高考失利,去国外镀金

2007年,黄薇开始了在的留学生涯。这是18岁的黄薇第一次离家,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重新适应另外一种独立生活。高考落榜后,黄薇无奈接受父辈们的留学安排,去。

刚听到这个国家的名字时,黄薇一愣,脑中闪过的是电影镜头中寒冷的郊外的晚上,以及那啃着面包身高马大的妇女。想到自己可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几年,黄薇有些后怕。但爸爸告诉她,对于他们这样并不十分富裕的家庭来说,大学相对低廉的学费以及可以免试语言入学的机会再合适不过。

黄薇说,到了俄罗斯,她才发现多数在那里学习的中国自费留学生,基本同她一样,都是国内高中毕业以后到这里读本科的。其中多半是国内的高考落榜生,还有一些是在国内已经被大学录取,但本人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而自动放弃的。不管是哪种情况,当初都是抱着到国外镀金的美好愿望而来,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拿到一个正规大学的毕业文凭。至于对今后有什么打算,很多人觉得是等到毕业以后再考虑的问题。

衣食住行,一切都得靠自己

初到,兴奋的心情很快就被孤寂感打败,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和学习挫折,更让她觉得彷徨而消沉,甚至有放弃学业收拾包裹回家的冲动。虽然来俄罗斯之前就做好了“吃大苦、受大罪”的准备,但是当来到了莫斯科,进入语言学院(简称“普院”)的预科班之后,还是遇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麻烦。

“莫斯科的天气特别叫人难适应,灰灰蒙蒙终日不见阳光。我到达不久后,俄罗斯步入了冬季,下午4点天就黑了,四周冰天雪地,冻得不得了。我吃不好睡不好,又想家,为省钱不敢随便打长途电话,住的宿舍是老房子,通讯系统又差,网络常被切断。”黄薇说,她等于和家人朋友失去联系。那段日子真的很不快乐,心情跌到谷底,人也变得非常忧郁。

最让她不习惯的就是学校的食堂。每天只卖午饭,营业时间只有三个。早晚餐该去哪儿吃?让她不知不觉中没了归宿感。在国内时,作为父母的“掌上 ”,她一直是依赖在父母身边。凡事都不动手,养成了依赖性。来到这里,没有人可以让她依赖,只好上街比葫芦画瓢地置办起一套锅碗瓢盆,买了油盐食品,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做起一家之主来。买菜不知该买什么,就买土豆和面包。一连吃了一个多月油煎土豆片,也不知道换换样。

做饭时不是碰着胳膊就是烫着手,虽然在家时多次见过父母做饭;洗衣服经常弄得满屋是水;扫地还不如没扫时干净.....。

看着同屋的印度人又是吃又是喝,再看看娇生惯养的自己,在国内时哪受过这种罪?一个星期下来弄得自己“惨不忍睹”。几次拿起电话,想向父母诉苦,但一想,除了给父母增加心理负担外,还能增添什么?于是她忍了又忍,常常是拿起电话又放下。两个月过去了,竟然也学会了买菜、做饭和洗衣服。

日夜苦读,依然前景堪忧

如果说生活上的困难只是一方面,那么学业的负担,语言的不便使她差一点绝望。

在预科班学习的同学大都来自、、捷克、朝鲜等国家,彼此的语言对方都不明白,根本无法

国外生活的艰难

交流。老师一会儿说说俄语,一会儿讲讲英语。可是不管老师怎么说,怎么用手比画,到底在说什么,究竟让干什么,学生们全不明白。由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每天留什么作业也不知道,当时她感到特别迷茫。

说到俄语,黄薇预科系的系主任都说它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它的名词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动词要变位,名词、形容词还有六格之分,以至于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好好想清楚究竟是什么性,要用哪个格。“我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学习,早上8点起来背单词,然后去上课。下午放学,到家第一件事情还是背单词,每天晚上写作业要花4个,写完作业还要背单词,每天一点多才睡觉。”俄语发音中还有一个普通话里没有的大舌音,其他国家的同学轻松地就能发出这个音,黄薇却练了半年,也发不像样。想想从前学的英语,真是简单。

好不容易熬到了预科毕业,黄薇以为能松口气,可进了大学才发现,课程相当繁重,对于语言刚刚入门的留学生来说,更增加了就读的难度。每年都有留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被除名。“我们要想毕业,必须在两年内修满50门课程。除了平时上课,还要经常考试,俄罗斯的考试多数是口试。一天天感觉比高考前还要紧张。

”黄薇说她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洗澡,因为只有洗澡时才能真正放松身心,忘记压力。

最让黄薇担心的是,她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留在俄罗斯找工作,显然不可能。回上海,需要俄语的工作肯定不如英语多。想到自己已经荒废的英语,黄薇很后悔当初同意父母让她来俄罗斯留学的决定。“即使高考落榜,我也可以第二年重考。把我在俄罗斯留学所花的精力拿回国内,我肯定可以考个好学校。”黄薇说,想到这点,她有时真想放弃,而且身边也有坚持不下去回国的朋友,但一想到省吃俭用的父母盼着自己能学成归来,再大的压力也只能自己扛。

启示:重重压力下的异国求学路,家长需要三思而后行

留学生们的年纪很多只有十多二十来岁,一旦离开家的保护伞,来到一个充满文化差异的陌生环境,人生地不熟,且没有家人的呵护,再加上来自生活和学业的各种压力,即使成年人也需要时间消化,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应对逆境经验的青少年?

这群离乡背井到陌生国度求学的留学生们,人们除了关注他们的成绩,还有谁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位将孩子送出国又接回来的家长感慨,“如果你的孩子无法越过以下这些留学中常见的‘坎’,那么送孩子出国的决定,你需三思而后行。”

压力1:孤寂----用吃喝玩乐应对感情真空

童艺在麦克马斯特大学读研究生两年多了,说起留学的最大感受,他用了两个字形容:孤寂!

她说,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课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大学教育很独立,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沟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同学。此外,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闷极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

更多的留学生,身边没有深交的同国籍朋友,加上周围是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难打进别人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久而久之,难以排遣的寂寞让他们变得很孤僻。

“留学生出国,就是出来闯世界的,不懂得闯的人,或者乱闯的人,就容易出事。”童艺说,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发生分化。寂寞能使人沉淀、使人清醒,但也会使人消沉、堕落。

于是,一些人大量时间玩,有的人甚至赌博、吸毒。“还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同居!将这作为一种排遣孤独的方式。”

压力2:学业----宽进严出、高淘汰率让人崩溃

对留学生涯中学业的沉重感受很深。外国学校宽进严出,进去相对容易,能否顺利毕业,得看你的努力了。

在,许多学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还有的学科甚至高达40%,成绩不及格,也就失去了毕业的机会。这给许多肩负着亲人朋友深切期望、远涉重洋来到海外求学的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即使优秀如张乾和也无法顶住这些压力,更何况很多在国内成绩并不出类拔萃的学生。

2006年,上海留学生颜秉炎在加拿大留学时失踪。颜秉炎成绩跟不上,有几门课不及格。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就选择了逃避。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络……

2007年,南京留学生宇在莫斯科大学跳楼自杀。学业的压力加上家庭的变故,他感觉无力负重。于是,他从7层高的宿舍楼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太多的残酷教训,不得不让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学,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较多的“小留学生”,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送出国门,目的是为接受“优质 ”的教育,但往往事与愿违、前景堪忧。他们出去之前,有没有作好准备,吃苦的准备,接受压力的准备。一些家长光准备了钱,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子女们准备多些吃苦和经受折腾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且需慎重的衡量一切的条件: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经济能力。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不然让孩子盲目的出国,不仅浪费巨额的资金,也等于把孩子推下万丈深渊。

压力3:语言----国内学的英语出不上

语言的障碍,也给很多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一点,陈星星就有很深的感受。她在国内读书时,过英语六级很轻松,她认为走出国门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没想到,刚上飞机,就感受到语言的障碍了。

“在香港登机,从安检到海关再到上飞机都说英语,一下子觉得整个世界变了!”她说,从那时起,她时常感觉到,自己流利的英语竟不好用。在伦敦罗机场,要买前往牛津的巴士车票时,简直懵了。卖票的阿姨说的一口英语,竟然完全听不懂!幸好当时在机场拉到一个女孩帮忙翻译,才买了票。

原来,英国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个卖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听很难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发音,但在英国的普通生活中,常见的却是各地五花八门的地方口音。

压力4:文化----中国乖学生被认为没出息

钱丹凝是一个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广州女孩,她在英国洛丁汉大学读博士时,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文化冲突的力量。

她对文化的差异很敏感,到英国后,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融入到当地的圈子中去,不同国家同学的聚会,都会邀请她。也因此成了很多难以适应这种冲突的中国留学生诉苦和求助的对象。

有一个台湾省留学生,几乎是哭着来找钱丹凝。她是台北大学的高材生,在台湾时已是个出色的律师。但没想到的是,来到英国后,她的成绩常常不及格。极大的心理落差,让她非常痛苦。

钱丹凝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中国,老师一般强调“权威的结论”;但在英国,老师则强调论证过程。英国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得不到英国老师的器重。在英国老师眼中,按老师的话办事的学生是没出息的,没有培养价值!

如果留学生出国之前,能有系统的培训,告诉他们到国外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所准备,那他们将可能少走许多弯路!然而记者从留学生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程序,也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做这些事。

压力5:歧视----被人欺负反遭学校劝退

记者采访中,还有不少留学生提到,在海外他们有被歧视的经历。这些成了他们心中难言的伤痛。

一些留学生反映,在英国,就有一些地区有种族主义者,对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留学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刚一开学,就有11个中国留学生被打伤。有过亲身经历的留学生反映,那些人在路上似不经意地用中文向你说话,你若回答,确定你的国籍,就会欺负你。

这些时候,他们不敢报警,一是人在异乡怕被报复,同时还担心学校会让你退学----学校通常不管这些事,且怕你被种族主义分子打成重伤甚至出人命,为了不承担责任,宁愿先让你退学。

许多有过这种经历的留学生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在心里留下永远的痛。

压力6:工作----留学生找工作两头不讨好

留学生人数增多,学位含金量下滑,这使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改变,不再迷信一纸洋文凭。国内国外,同等对待。留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目前还在读书的小王,心情就很焦虑。她以专业第四名、留学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本想留下来工作,但之后的大半年她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边投简历,边打零工补贴生活。这时,家人不断打电话催促,更让她倍感压力。她的精神开始变得紧张兮兮,总觉得欠家里太多,总是莫名其妙担心爸妈出事,担心自己出事。一次,她和室友正聊天,有电话打来没接到,她坚持认为家里出事了,竟然大哭起来,令室友手足无措。

数据

据统计,到俄罗斯留学每年学费约在2-4万人民币,加上生活费,在5-8万。到法国留学,每年学费大约7-9万人民币,加上一些住宿费,伙食费,保险费等一系列的费用,大概15-20万人民币。到留学,学费大约每年23万人民币,加上生活费,大概32万人民币。到英国留学,每年至少50 万人民币。虽然国外大学昂贵的费用是国内大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每年还是有几十万人选择出国留学。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出国留学的人数比2007年增长1/3左右,达到历史峰值。据保守估计,今年留学的人数至少会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0%。

链接:海外留学生自述

徐思琪高三时留学日本:“家里的积蓄都花了,我只能坚持”

当时班上有好几个同学,看着他们能逃过高考,我心里很羡慕。于是回家跟爸妈商量。爸妈考虑后,觉得我成绩不好,在国内很难考个好学校,便同意了。咨询了几家留学中介后,家里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将我送到了日本,希望我在那会有好的发展。到日本的第一年,按规定在语言学校读一年的预科班。结果一年后,由于成绩不佳,我没有被合适的大学录取,只能继续读语言学校,并支付昂贵的学费。待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带去的钱基本上快用完了,面对大学的门槛,我又一次却步了。只能暂时断了上大学的念头,选择一面在餐馆打工,一面读语言学校。到今年,我来日本已经五年了,回顾五年的生活,我也曾经后悔来时太盲目,曾经也想过要放弃,可是想到家乡的父母,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为我出国上,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朱敏高中去德国:“回国后一直很忧郁”

我是高中的时候去的德国留学。读了三年的语言学校,却一直没被大学录取,后来坚持不下去,只能无奈回国。由于我高中就出国,在国内没有被承认的学历,回国后一直在家待业。说实话,我很茫然。父母现在也很后悔当初作出送我出国的决定。自从回来后,我就一直很忧郁,什么都不想去学,只想在家呆着。

国外生活的艰难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中国过去有个说法:“京城居,大不易”。其实,海外生活也不容易,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工作学习相当艰苦,挣钱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些事业有成、生意成功、收入丰厚的,但大多数并不是“大款”。

可是,不少内地同胞都把海外人士当成了“大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从海外回来一些同胞,衣着比较光鲜,气色比较滋润,包括寄回来一些以汽车、洋房为背景的很风光的照片。对比之下,当时内地同胞生活还很困难,似乎海外就是天堂,海外来客都是富人,有些内地人难免自惭形秽。改革开放20多年后,内地同胞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提高,我们同海外同胞主要是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由于大部分内地人并未出过国或者只有走马观花的短期出国,并未真正了解外国,也未真正了解海外同胞;特别是看到一些人那么热烈地往外国去,去探亲,去定居,去留学,仍然以为海外是天堂,海外同胞是富人。

其实,无论是华侨华人,还是留学生,总的看,并不富,有些人甚至没有国内的同胞富,生活还很艰难。笔者最近出去跑了一圈,看望了一些海外朋友,看过他们的家,到过他们的工作或学习的地方,促膝长谈,畅所欲言,深感他们之不易,压力很大。比如留学生,要为学费发愁,要为生活费发愁,要为身份发愁,哪还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就说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也得拼命干,谁还敢给老板讲什么“八小时工作制”,讲什么“节假日”?笔者在美国有位朋友摔断了股骨,动手术打上钉子后,第二天就得拄着拐杖上班。我问她:“那么疼怎么忍?”她叹了口气:“吃点止疼片吧!”不能说美国社会不人道,美国的医疗条件、医疗保障肯定比中国好得多,但是,对不起,手术后你不得不上班。这种情况,同中国还真有点不一样。

笔者说这些的意思,还是想说在海外生活不容易。可是,海外同胞一回国,仍然被一些国内同胞认为人家比自己富得多,以为人家是富翁,要求投资的,要求借款的,要求赞助的,要求捐赠的,还有“敲竹杠”的。这令人寒心,令人讨厌。人家即使有钱,也是人家挣的钱,愿意花或不愿意花,愿意花在什么地方,都是人家的自由,别人不要干涉,更不要眼红。

标签:生活艰难的句子 生活艰难的歌 国外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