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断腿女孩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的小说

时间:2017-03-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小小说的写作指导 (3000字)

>【训练要求】

了解小小说的一般特点,重点理解小小说在章法方面的特殊要求,用来指导写作实践,并提高文学鉴赏的自觉性。

【知识导引】

一 小小说的一般特点

“小小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从字数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短篇小说里篇幅短小的,一般不超过2000字;宽泛一点说,在两三千字。二是更“小”的,千字左右,甚至数百字。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看,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化,不拘一格。但是,因为它“小”,受到的限制就更多一些。总其大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条。

1.小小说也是“小说”,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人们通常认为,小说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物、环境和结构(含情节)──可参见《文学读本》下册里的“现代小说鉴赏常识”。小小说也有人物、环境和结构,我们回想一下初中语文课上学过的有关课文,就不难理解了。

2.小小说因其“小”,基本要素的展示往往呈现出具体而微的特色。出场的人物少,主要人物更少;一般不作细致的环境描写,鲜用或不用工笔勾画,多用白描、速写式的勾勒;情节集中,头绪不能太多,章法与结构方面有特殊要求。

二 小小说的章法

“章法”指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面,直接决定着作品的结构特点。一篇小小说的章法,乃是完整的艺术构思的产物,既受这种小说门类的制约,也体现具体作品特殊的特色,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这里,我们先谈谈小小说章法方面的共性。

1.情节要特点集中。经常立足于一两个“细节”向外发展,构成整篇作品的故事脉络,剖开社会与人生的一个横断面,集中展现人物的矛盾纠葛、生活状态。

2.线索要特别清晰。时间跨度不宜过大,也不宜作频繁的时空转换,几乎不用“复线”形式。 请看下面这篇例文,是作家韩晓征在她读高中一年级时的习作。

鹅黄的窗纱韩晓征

我转学的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分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这也难怪──重点学校,当然注重学习了。我很努力,加上基础好,期中语文考试,拿了98分,名列全班第二。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着快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的,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可是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提纲,我就说:“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本来我还想说,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好,可我觉得,等会儿突然拿给她,会更让她高兴。

“行啊,”她说,又一笑,“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楼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是那扇开着玻璃门的吗?”她还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高的黄颜色呀!是你自己挑的吧?”

“嗯,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儿哪。看看那窗妙,又看着她,我不禁拉着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家里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长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旋馆,可电梯又坏了。不得不一层一层地爬。他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的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还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撞上??我呆呆地站着。

一会儿,我好像记起了什么,从包里掏出我的《期末语文复习要点》,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我一层一层地往下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楼梯一层一曾地旋转着。冲出楼门,我顺着来路拼命地跑起来。很远了,也累了,我喘着气,忍不住回过头──

她家的窗子也变得很小了,可我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鹅黄色窗纱旁边,一个女孩子苍白的面孔,一张也许收起了笑容的面孔。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眼泪,只是为我自己流的么?

(选自《儿童文学》1985年第2期)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小小说。主要人物只有两个,正面描述的时间、空间跨度不大──放学后“我”陪同桌回家,重点是写在“她”家门口发生的事情,其他大都算作铺垫和补充。主要的细节是一个,即“钥匙”的“失”而复现,全篇故事就建立在这个细节的基础之上,围绕它形成完整的情节框架,线索是非常清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我”与“她”交往中──真诚互助与虚伪期骗的冲突逐渐浮出水面,猛烈撞击,涌起高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小说在章法方面的一些基本特点。

篇二:人生启示录:一个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

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跛兔赛跑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

一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健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就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健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恃硬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却迷失了方向,输了。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的配合,一样要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等于零,那么它再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了丰富的软实力也无济于事,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

今天理想的大学教育主要应针对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分析能力,统称为“硬实力”;同时,我们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内涵等,称为“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个名词时这样解释,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硬实力”就是指支配性实力,比如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而“软实力”则是文化、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是互为补充的。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同步发展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这时候他需要用软实力,他的智慧、慈悲心、品德来平衡他强悍的硬实力,这样在大是大非当中才可以把持得住。

张无忌学剑

——关键词:软硬两种实力要平衡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术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为学日益”

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问、知识、技能,增加硬实力;“为道日损”是说我们要修心,要加强软实力。怎么提升软实力?就是把妄想、陋习、贪恋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越来越大,没有框框条条管住,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更专一,全神贯注,这个境界老子叫“无为”。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不为”。“无为”是我们的硬实力很强,但硬实力跟我们融在一块,就像张无忌一样,没有妄想,没有偏执,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住我们的思想,这个境界是无为境界。在无为境界下,可以无不为,办到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值得我们深思。这场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就是华尔街那些最聪明的人带来的。这些聪明的脑袋不断发明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赚钱,结果引发了这场危机。学问和知识也要平衡,不要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失去了道德判断能力。

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未来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平衡。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要平衡软实力,在不停累积财富和名誉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回馈社会、广作布施。

孔子的《大学》开篇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讲发扬天赋的光明道德,提升智慧,明白事理,亲爱人民,帮助更多的人。这是达到“至善”这个最高境界的关键。这是《大学》的理想。

《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整个宇宙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人根据地,地根据天,天根据整个宇宙,宇宙根据一个规律,叫“道”,道就是自然。所以老子强调自然。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

为学与做人之间需要平衡,软硬实力之间不可偏废。过去我们的大学一直强调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技能,而现在我们觉得道德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栎树与工匠的争辩

——关键词:“修心养性”求快乐

一名工匠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到公园里,看到一棵很大的栎树,他的徒弟纷纷说这棵树不错,这么大!可以做椅子桌子船……工匠却摇摇头,说这棵树没有用,用来做船,很容易沉,用来做棺,容易被虫蛀。当天晚上这棵树不服气,在梦里跟他争吵:就是因为你们人说我没有用,我才能活到现在。因为有用的树早就被砍掉了。你们认为没有用对我来讲是最有用的。

庄子就说到了“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就那棵树而言,人认为没有用,对它来讲就是有用,能保存它的生命。所以有用、无用是相对的。我们人经常主观执

着于自己的有用、无用,庄子引用孔子的话说,“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上不能单独存在,我要怎么和社会融在一起?第一要终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学问,第二学问灵活变通,跟整个社会融合在一块;“内不化”是说我们内心道德的规范、品德、思想等等,要坚定不移的。我们要追求每个人的利益,但内心的道德要坚持,这样做人才不会犯错。

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或其他宗教,都把道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其最核心的方式就是“修心”,修心养性,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管理”。怎么样修身养性,管理自我的心?这点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修心养性”,道家讲“识心见性”,内心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了,才能明性情,谈高尚。“修心养性”完善人格道德,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体现道德的软实力。

譬如说“5·12”大地震发生前,一名在德国公司任职的香港工程师,被派到四川临时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不忍心离开四川,就留下来当志愿者。过去,他唯一的想法是多赚钱,他觉得赚很多钱,生活就可以更快乐。但当地震发生后,他突然了解了很多事情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他通过帮助周边受苦的人获得了身心的快乐。他后来想辞掉年薪400万元的工作去全心帮助当地人,结果公司很感动,安排他停薪留职半年。这名工程师通过身心修炼和灾难的洗礼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如今,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总体来说我们充分享受了物质生活。但是富强起来的民众是不是真的快乐?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负面的新闻报道: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不良讯息好像洗脑一样将一些年轻人潜移默化,不少年轻人都觉得空虚、苦闷、不快乐。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不单纯是年轻人的问题,而应检讨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或是社会价值观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快乐是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我们每个人不快乐,主要是我们妄想太多,追求不断,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只是觉得自己拥有还不够,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秀才的三个梦

——关键词:角度不同,结论各异

有位秀才屡试不第,第三次进京赶试,考试前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很高的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下雨天,他穿着蓑衣又打伞;第三梦是跟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背靠着背。第二天他去找算命先生解梦,先生说:“回家吧,你肯定考不上了!”在高墙上种白菜白费功夫;穿着蓑衣又打雨伞,多此一举;跟表妹一起躺在床上,却背对背,那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正收拾行李时,店老板听说后,也来给秀才解梦,但结果完全不同:高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又穿蓑衣又打雨伞,不是有备无患吗?最

重要的是第三个梦,和表妹背靠着背,那不就预示着翻身的机会到了吗?你就要成功了!

最后秀才去考了,果然中了探花!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到,站在不同角度理解这个梦,结果完全不一样。一件事主要是看你站在什么立场来看,在某个环境上可能对,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是错。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每个人经常执着自己主观的看法,认为自己永远对,这就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出来。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都很注重培养个人的软实力,注重内化的方法,以“定静为基础”。一个人只有“定静”,才能运用智慧,看待事情更加客观,更加能够提升我们内在的智慧,对万事的看法更加地清醒,看事物不那么片面了。

手中之鸟

——关键词: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上

曾有一个人手上抓着小鸟,问智者,这只鸟是生的还是死的?如果智者说是生的他就捏死小鸟,如果说是死的他就放了小鸟。不想智者气定神闲地说: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上。我们的生命好像一只小鸟一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未来怎么样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要念书还是要打游戏,取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我觉得“嫦娥一号”奔月之路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嫦娥一号奔往月球有三个阶段,第一步要冲破大气层的阻力和地球引力,如果能量不够,就冲不出去;第二阶段冲到太空以后,就没有什么阻力了,但如果轨道不正确,就会飘走,这个轨道要不停地调整,慢慢靠近月球;第三,要真正绕月球飞行,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冲力过大,就越过月球了。速度太慢就会被月球引力吸进去,不能变成绕月卫星。

我们的学生有很多理想,想毕业、想有好的工作、想有美好的家庭;这个就是他们的月球。现在从这里到理想,首先就要冲破自己本身的阻力,外面名利的过分追求,是非得失,内在的妄念、执着、负思想等等,这就是人间大气层。怎么冲破它不容易,但是也要做,不做永远达不到理想。

四川大地震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无常。无论你有多少希望可能一下子都没有了,这个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控制的。过去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未来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唯一属于我们的就是现在这一刻,这一刻是真的拥有。希望大家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刹那。

篇三:小小说的写作指导

【训练要求】

了解小小说的一般特点,重点理解小小说在章法方面的特殊要求,用来指导写作实践,并提高文学鉴赏的自觉性。

【知识导引】

一 小小说的一般特点

“小小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从字数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短篇小说里篇幅短小的,一般不超过2000字;宽泛一点说,在两三千字。二是更“小”的,千字左右,甚至数百字。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看,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化,不拘一格。但是,因为它“小”,受到的限制就更多一些。总其大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条。

1.小小说也是“小说”,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人们通常认为,小说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物、环境和结构(含情节)──可参见《文学读本》下册里的“现代小说鉴赏常识”。小小说也有人物、环境和结构,我们回想一下初中语文课上学过的有关课文,就不难理解了。

2.小小说因其“小”,基本要素的展示往往呈现出具体而微的特色。出场的人物少,主要人物更少;一般不作细致的环境描写,鲜用或不用工笔勾画,多用白描、速写式的勾勒;情节集中,头绪不能太多,章法与结构方面有特殊要求。

二 小小说的章法

“章法”指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面,直接决定着作品的结构特点。一篇小小说的章法,乃是完整的艺术构思的产物,既受这种小说门类的制约,也体现具体作品特殊的特色,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这里,我们先谈谈小小说章法方面的共性。

1.情节要特点集中。经常立足于一两个“细节”向外发展,构成整篇作品的故事脉络,剖开社会与人生的一个横断面,集中展现人物的矛盾纠葛、生活状态。

2.线索要特别清晰。时间跨度不宜过大,也不宜作频繁的时空转换,几乎不用“复线”形式。 请看下面这篇例文,是作家韩晓征在她读高中一年级时的习作。

鹅黄的窗纱韩晓征

我转学的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分注重成绩:学得好的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这也难怪──重点学校,当然注重学习了。我很努力,加上基础好,期中语文考试,拿了98分,名列全班第二。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着快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的,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可是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提纲,我就说:“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本来我还想说,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好,可我觉得,等会儿突然拿给她,会更让她高兴。

“行啊,”她说,又一笑,“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楼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是那扇开着玻璃门的吗?”她还是摇头。“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高的黄颜色呀!是你自己挑的吧?”

“嗯,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儿哪。看看那窗妙,又看着她,我不禁拉着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家里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长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旋馆,可电梯又坏了。不得不一层一层地爬。他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的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还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撞上……我呆呆地站着。

一会儿,我好像记起了什么,从包里掏出我的《期末语文复习要点》,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我一层一层地往下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楼梯一层一曾地旋转着。冲出楼门,我顺着来路拼命地跑起来。很远了,也累了,我喘着气,忍不住回过头──

她家的窗子也变得很小了,可我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鹅黄色窗纱旁边,一个女孩子苍白的面孔,一张也许收起了笑容的面孔。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眼泪,只是为我自己流的么?

(选自《儿童文学》1985年第2期)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小小说。主要人物只有两个,正面描述的时间、空间跨度不大──放学后“我”陪同桌回家,重点是写在“她”家门口发生的事情,其他大都算作铺垫和补充。主要的细节是一个,即“钥匙”的“失”而复现,全篇故事就建立在这个细节的基础之上,围绕它形成完整的情节框架,线索是非常清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我”与“她”交往中──真诚互助与虚伪期骗的冲突逐渐浮出水面,猛烈撞击,涌起高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小说在章法方面的一些基本特点。

然而,共性总是要通过个性加以体现,没有个性就没有了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小小说同样如此。有篇小小说题目叫《抛起的硬币》,也是高中学生写学校生活的作品。里面说,主人公林紫同学被考试压迫得有些心理变态,总是拿偶然的生活迹象来赌的自己的运气是好还是坏,比如,大考的前一天,她走在回家的路上,萌发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如果在回家时我能看到二十五个穿红色羽绒服的人,这次考试我就一定能在八十五分以上。”后来,当她满足了心愿,忽然又觉得应该是二十六个,结果直到进家门,也未遂愿,于是完全绝望。谁知妈妈刚给她买了件羽绒服,恰好是红颜色的。她“兴奋地闭上眼睛”,“冰冷的心被这火一般的红色溶化了,她一下子又愉快了起来”。这二十六件羽绒服,成了她的保护神,三天考试,她始终是愉快的。发卷那天,她又不自信了──

她受不了。“再来一次。”她想,“如果我从校门走到教室不遇见一个同班同学的话,那我就能在八十分以上。”走进教室,虽然在这段路上她确实未曾遇见一个同班同学,但仍不能安抚她那颗毫无主见的心。“再来一次,最后一次。如果在我数到一百之前,嘉文就来了的话,那就能在八十分以上,一锤定音!”她恐惧地闭上眼睛,心里默念着:“一、二、三、四??六十二。”

“不许动,哈哈??”她睁开眼一看,谢天谢地,眼前分明站着嘉文,她心定了,看来命运确是如此安排的。果然,卷子发下来一看,门门都在八十分以上。??

紧张的,无间歇的考前复习结束了。

高考也已经结束了。

快要发榜了。近几天林紫的心里十分不安,整夜整夜地做着噩梦。晚上她坐在床边,庄重地在一张白纸上点着黑圈,“奇数考不上;偶然,考上。”然后又数着“一、二、三??四十九”,她的心在颤抖,不敢再往下想。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枚硬币,抛起了,她的心也随硬币升起,划了一个抛物线。啊,没有声响,没有落下来时“当啷”的声响。她不敢睁着眼看那硬币朝上的“贰分”还是“国徽”。她的心儿悬着,悬着。

比较《鹅黄的窗纱》和《抛起的硬币》这两篇小小说,个性都是比较强的。《抛起的硬币》的主要人物只有“林紫”一个,情节更为简单──“她”猜想自己的大考成绩和高考结果,主要写人物内心里的矛看冲突。整篇作品几乎就是用一连串与“赌”有关的细节构成的,而这些细节又是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表现出来的,借以揭示该女生缺乏自信乃至有一点心理变态的精神状况,既写了性格弱点给予竞争者的负面影响,也折射出现行高考制度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沉重压力。本篇突出的特色是细节设计和人物心理刻画的自然交融。

相比之下,《鹅黄的窗纱》显得更为丰富和成熟。小说写了两个单科学习尖子的交往和冲突,可有意思的是:语文尖子“我”真诚待人,毫无防范之心,单纯得近乎“憨”;数学尖子“她”却颇有心计,步步设防,虚伪得无聊。这就为矛盾冲突奠定了充分的前因,也让情节发展具备了有效的推动力。其突出的特色是情节设计得巧妙,以设置伏笔、悬念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至“钥匙”突然落地,真相大白,读者回想“她”前面种种搪塞、推脱和演示,才明白了其中奥妙。就章法而言,在疏与密、张与弛、繁与简的布置方面,也是颇见作者功力的。比如,写“我”与“她”一同乘车,只用“说说笑笑”四个字带而过,而问楼、认楼、上楼这三个环节却细多了,不仅引出了“鹅黄色的窗纱”(用外表的“淡雅”反衬内心之“邪”),还生动地表现出“我”的天真、热情和“她”的善于伪装、巧于周旋。再如,全篇鲜有心理活动的正面描写,只是精细传神地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她”的“笑”态写得尤其精彩,而隐秘的心理活动就隐藏在种种“巧笑”背后,──用墨如此俭省,含蓄而深刻。结尾处,本可以假“我”之口,对虚伪不道德的行为大加鞭挞,却只问了一句话(“这眼泪,只是为我自己流的么?”),戛然而止。话少,却有更大的情感张力,给人留下开阔的思考的余地,余味是深长的。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小说一是要情节集中,二是要线索清晰,这两条章法方面的特点应该照顾到。联系一些名家名作,能够看得更清楚: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的死》,主要情节依托着一个细节──小官员看剧时打了个喷嚏,吐沫溅到在前一排就座的将军的秃头上。于是,小官员一次又一次向将军道歉,搅扰得将军不胜其烦,忍无可忍,大喝一声:“滚出去!”结果小官员被吓死了。他因“喷嚏”事件而不断前去赔罪,这是故事的线索;每遭到一次训斥,心理负担就加重几分,直至惶惶而亡,这是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的脉络。该小说家的另外一些名作,像《胖子和瘦子》《变色龙》等,章法方面也都具有上述特点。此外,好的小小说,应该个性突出,有其独到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章法方面的特色也是鲜明的。像《一个小官员的死》长于心理刻画,把小官员卑微、委琐的奴才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变色龙》长于言行刻画,把媚上欺下的“鹰犬”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前者用了层层递进的写法,显示小官员的心理负担像滚雪球似的日益加大;后者用了连续转折的写法,围绕狗的“出身”问题,让警官奥楚蔑洛夫忽冷忽热,变来变去。漫画的笔法,入木三分的嘲讽,又是这两篇作品共有的风味。越是杰出的佳作,其个性越是鲜明。有时,小小说也能容纳较大的社会生活面貌,反映开阔的主题思想,比如鲁迅先生写的《孔已己》,在3000余字的篇幅里,塑造了“孔已己”这个典型的“苦人儿”形象,揭示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内涵。该作品采用了“讲故事”的叙述形式,经由“小伙计”(见证人)之口,讲述主人公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断腿”的情节是小伙计“听”来的。──选取一个适宜的视角,连缀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勾勒出一种惨淡人生的全貌,反映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思想,这样的艺术构思,决定了作品章法方面的突出特点。说到底,文学形式是要受内容制约的,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个性。

三 学写小小说要注意的问题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学习创作小小(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断腿女孩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的小说)说,首先要注意从生活中提炼新鲜的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提高作品的格调,不要“失魂落魄”。其次,应注意选择好视角,确定好叙述的角度,讲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小说是要讲故事的,不讲故事就难以称得上“小说”。小小说限于篇幅和容量,对所讲故事的要求更高一些──情节集中,线索清晰,精彩有趣,简洁而有余味。讲故事,自然涉及到“人”,人的活动是构成故事的要素。那么,如何塑造一两个、两三个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就成为小小说创作的难点之一。写人,不只是描写方法问题,关键在于所写的人物形象是不是已经“活”在作者心理,仿佛呼之欲出,跃然纸上。酝酿到这种程度,再精心选好刻画的重点和描写方法,人物才有可能写得生动。最后一步,乃是布局谋篇──确定作品的“章法”。最好在学习了有关常识和例文的基础上,独立分析若干篇小小说佳作,这不仅有益于写好自己的作品,对提高小说鉴赏水平也会有所帮助。

【课内练习】

自由命题,写一篇小小说,注意学习运用有关的方法。完稿之后,同学之间相互鉴赏,推举出佼佼者在班里展览,也可以编印一册“小小说选集”。

【课外练习】

自己选读两三篇小小说,从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加以鉴赏,评点,写一篇鉴赏札记。

标签:断腿 在国外 女孩 放我一个人生活 女孩一个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