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方案 >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 ??? 11月份,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在教师们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圆满结束了。从老师们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伴随课程改革的春风己悄然走进了课堂。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没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开发;
学生的参与意识得不到增强,没能能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聆听等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主要表现如下:
???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教“7的认识”时摆7根小棒、7个图片也要求小组合作”。实际上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没有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必要。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 2、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老师走入了教学误区,为“活动”而“活动”,不分主次轻重,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例如在听五(1)班周老师的 Unit 5 my weekend这一课时,将“--Do? you often read books in this park ?---yes, I do.”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3、合作时分组不科学。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采用的合作方式是同桌双人合作,这种双人合作方式是合作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而有的老师采用的是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随意性又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 4、合作规则不明,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例如一名教师在教《掌声》一课时老师共组织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当教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同学们难过的图片,请同学们自由议论:同学们为什么都不说话;
第二次是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让同学们讨论“这时候为什么大家热烈地发表着意见。结果这两次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叽哩呱啦,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好像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大约一分钟后,老师说“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老师让学生发表高“高见”,但举手发言的同学却极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种热闹的场面,看似同学们很积极,达到了“讨论”的目的,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同学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所以同学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共识,而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以致于老师让大家发表意见时,小组内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

??? 5、合作时任务不清,时间不足。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清楚,其原因是教师认为课堂上只要学习方式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于是在备课中,忽视了对教材的理解,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使得教学过程不清晰;
设计教学时也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由于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导致了课堂上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盲目、随意,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很容易的地方却设计了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却没有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而有的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安排时间不足。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就叫“停止”。结果由于时间不足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1、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与内容要恰当。

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如下的合作学习:你最想了解小兴安岭的哪个方面,小组间细研读相应的段落。看看这个方面重点介绍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间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2、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结构要科学合理,讨论发言要有序轮流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合作交流学习时,我认为采用“异质型合作小组”比较好,也就是全班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竞争的信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组内讨论时,不能都由优等生发表意见,要多给差生做思想工作,重视差生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决困难,让差生积极投入到讨论当中,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不怕说错,说错了也不要紧。同时给每个小组长做好工作,让他们派代表回答问题时,轮流安排,首先让差生发言,如果没说对,其他组负责补充,如果说对了老师及时给以鼓励,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 3、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设岗定责,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各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也就是给他们下达“任务”、分配“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先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讨论时不要大声喧哗;
不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当然,为了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静态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动态轮换,小组内的分工要定期调整,从而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4、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 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但是,这必须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想法之后,再与同伴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例如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先把要研究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告诉学生这次合作不是随便摆一摆三角形就行了,让他们先独立思考:任取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然后与自己小组里的同伴们一起交流、讨论:(1)、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2)、三角形中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吗?(3)有没有等于第三边或小于第三边的情况?讨论时向学生提出合作要求:合作要有秩序;
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样有条理的去思考和交流问题,避免了课堂上“一锅粥”的现象,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5、要给学生提供多余的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有积极意义,它在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差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 体现了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进步,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缩小优差生间的差距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