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周后运的寻梦人生 韩娱之寻梦人生

时间:2019-02-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是一名打工者,他是某些无良老板眼中的“刺头”,他是众多打工者心中的“大哥”,他就是周后运。   周后运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使他幼年就学会了自强自立。上中学后,周后运痴迷于文学,曾主办过全县第一张中学生报,并被洞口县文联吸收为会员。
  1991年冬,20岁的周后运穿上军装到了驻成都某部服役。勤奋好学的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我偏选择了军旅,因为力学给我以启示:军人就是支点。
  后来,这几句话被刊登在成都军区《战旗报》上。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改变了周后运的人生。不久,他被选拔到军区政治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5年间,周后运刻苦学习,立志自学成才。他参加了四川省成人函授教育学院的函授学习,并获得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本科文凭。
  1995年12月,从部队转业后的周后运南下寻梦。他带着身上仅有的300元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转道来到了惠州这座美丽的南方城市。周后运在惠州西湖附近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来,然后开始找工作。看着眼前玉塔微澜的美景,周后运无心欣赏,只希望能早点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可是,身上的钱渐渐地花完了,他还没能找到工作。是回家,还是留下?这两个念头在周后运的头脑里痛苦地转动、较量。最后,也许是周后运的军人禀性使然,他不甘心就此回家,选择了继续留下,想到了捡垃圾。
  华灯初上,映照着这座金碧辉煌的现代城市。没有熟人,没有亲属,没有一个接纳他的地方,周后运只好躲进西湖边的桥洞里,度过一个个夜晚。还好,惠州的秋天并不冷。
  周后运白天到下角附近捡拾垃圾,晚上就睡在桥洞里。一堆废纸,一个别人丢弃的饮料瓶,都会让周后运眼中泛出惊喜。捡垃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周后运拼命地捡拾着垃圾,拣满一袋他就去垃圾站换钱,除了每天买几个干馍吃,剩下的钱他都细心地储蓄起来。他多么希望自己口袋里的钱多一点,再多一点,那样他就可以去找工作了。几天之后,他靠捡垃圾赚了10多块钱。他说这是他到惠州后赚到的“第一桶金”。20多天后,周后运终于攒足了几十块钱。在一个有钱人的眼里,这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周后运的眼里,它就是工作,它就是未来。周后运的眼睛开始亮起来,有了钱,他就可以去找工作了。他在圆通桥旁的一家职介所进行了登记。每隔几天,他就去职介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没有他就继续干他的“活计”。
  一天,职介所告诉周后运,某报社对外招聘记者,让他去面试。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周后运换上了最好的衣服,修理了胡子,头发也特意打理了一下。揣着几篇在部队发表的通讯和一叠荣誉证书,周后运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去报社的路。报社宽敞舒适的环境让困顿中的周后运很羡慕。不知是社长看中了周后运身上那种轩昂的军人气质,还是欣赏他的文才,或是为他的谈吐所打动,他让周后运留了下来。生活就像变戏法似的,前一天周后运还在桥洞下做梦,第二天他就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报社记者。
  刚刚当上记者的周后运依然穷得叮当响。有一次,他徒步到距报社十几里路外的某工业区采访,因天气酷热,中暑倒在路边,一个好心的老人把他送到一家诊所。输液时,他再次昏倒,这位老人又把他送到一家医院抢救。病好了,记者工作却丢了,周后运只好去了一家集团公司做安全员。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因一场大病失去了工作,他只好又去了另一家外企做文员。在那里,他依然从事安全员工作。打工期间,爱好写作的周后运接触的社会面更广了,体会到外来工的艰辛和知识的可贵。种种经历使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激发了他创作长篇小说的冲动。
  作为一名打工者,周后运每天必须上班甚至加班。下班后,一些工人在打牌唱歌跳舞,周后运却在埋头爬格子。为了不受干扰,为了圆他的“作家梦”,周后运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低廉的顶层小屋,持续着他的创作生涯。那时,他每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因为没有钱买稿纸,周后运自行编织了一个篾筐,拎着它到路边和垃圾场收集遗弃的纸张,订成一本本稿纸。
  南方的夏天热浪袭人,尤其租住顶楼,又没有自来水,酷热难当,而且要承受蚊虫叮咬,他就跑到垃圾场捡回几个塑料盒,盛满水后端上八楼,摆在小屋内,再把脚浸泡在水中,桌上放两块毛巾,一边擦汗驱蚊,一边挥笔疾书。因长时间的熬夜,加上营养不良,周后运先后病倒过几次,其中一次较严重的病情差点使他放弃长篇小说的创作。但许多工友得知他住院的消息后,纷纷为他捐助医疗费。工友们无私的帮助,增强了他创作的信心。
  周后运历经八年的坎坷和艰辛,五易其稿,小说装订成册时,他把所用过的稿纸全部收集起来,整整装了5个大麻袋。2003年7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沧海横流》这部长篇小说。为出这本书,他付出了自己打工辛苦积攒的5万元。《沧海横流》出版后,周后运被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身在异乡,作为弱势群体的打工者,免不了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公平。面对形形色色的欺凌与邪恶,是委曲求全还是勇敢反击?面对弱者的痛苦和无助,是置之不理还是施以援手?先后做过文员、经理、部长,再到副总经理,从一名普工奋斗成高级白领,尔后,通过自身努力先后获取了施工管理工程师、三级项目经理及注册安全主任资格证等多种资格证书的周后运时常在思考这些问题。
  1998年元月的一天,工厂附近的仲恺大道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正在值班的周后运立即上前抢救伤员,为及时报警,他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拔打“110”,谁知竟遭到电话亭主人的勒索,不超过3分钟的免费电话要收他两块钱。两块钱事小,但不合法,周后运据理力争。蛮横的店主竟然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周后运随后向媒体投诉,当地报纸以《打报警电话也收费?》为题对此进行了披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个电话亭主因此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这件事给了周后运很大的鼓励。
  家乡淳朴的民风使周后运从小崇尚真善美。到南方打工后,使他全面接触了社会,了解到基层民众及外来工的疾苦。而军人的秉性和作为记者的良知,使周后运嫉恶如仇。他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找来《劳动法》《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等法律和法规文件仔细阅读。随后,他凭借自学的法律知识,仗义执言,以笔为剑,为不少打工者讨回了公道和尊严,成为全国外来工中的“维权英雄”。
  在惠州打工的十年里,他共为外来工义务代理了100余宗法律诉讼,参加了劳动关系错综复杂的外来工龙开寿勇斗歹徒案件?冤死民工刘兴清劳资诉讼?震惊全国的《卖错4元票,罚款3000元》及《陪酒丧命劳资双方引发工伤之争》等案例的协理,帮助被侵权的弱势群体讨回血汗钱300余万元。他不仅没有收过一分钱的报酬,反而倒垫出2万多元,自掏腰包管“闲事”。好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包括他的亲友,但他仍然“痴心不改”,在当地打工族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成了打工族信服的知名“土律师”。
  在维权的日子里,一桩桩原本十分简单却打得异常艰苦的案子,让周后运意识到,得让外来工学会如何捍卫自身的权益,为外来工编著一部法律读本的念头在周后运的心中蠢蠢欲动。
  提起《维权在线》的诞生,周后运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当过兵的人,他从来不相信眼泪,可有一次,他为一名打工妹求助的眼泪所感动。周后运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名叫宋化珍的外来工,以及她那求助的眼神,正是这求助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逼着自己克服一切困难,撰写这本《维权在线》。法律武器对外来工来说显得太过沉重!不行,得实实在在为外来打工朋友做点事,让他们学会如何捍卫自身权益。”就这样,一部《维权在线》的雏形在他脑海中形成。
  
  起初有出版外来工法律读本的念头时,周后运的生活早已捉襟见肘,有限的经济能力根本不容许他自费出版第二本书,可是,他是想好的事情如果不做就睡不着觉的人,何况,与第一本书相比,他认为这本书对社会更有意义,因为它能够向众多打工者提供切实有力的法律帮助。
  对他而言,素材取之不尽。丰富的打工经历本身就是资源,更何况,他还帮助过那么多人打官司,所有的资料都保存着。他从电脑里调出资料,利用工作间隙,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忘我地写呀,写呀!有时候,他还会三更半夜敲响律师朋友的家门,去咨询、借书……
  他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到了书籍的编著中,即使过年也没有回家;他还让妻子辞去工作,专门帮助他整理搜集的资料,誉写和打印书稿。大学本科毕业的妻子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主管,收入比他高,可是,她理解他的事业,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他,辞职回家当了“打字员”。妻子回家了,而他却又出去了,因为在写书的过程中,仍然不断有人来找他帮忙讨公道。在他替打工者讨公道时,常因得罪一些企业被陌生人跟踪威胁。他妻子时常对他说:“这次你就别管了,万一你有什么事,又有谁来帮你免费维权啊?”远在湖南的老母亲也一再叮嘱:“伢子,你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我们外地人‘打’不过人家,还是家里好,大家乡里乡亲的,不会欺负你,回家乡来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伴着家人的担忧在辛劳的笔耕中度过。
  2005年4月,周后运长达51万字的《维权在线――外来工法律读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书中辑录了以劳动争议为主的案例故事100个,相当一部分都是周后运亲身经历的。除了案例故事,还有一些分析文章,以及他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仅仅两年时间,周后运自费出版了两本厚书,这让周后运再次成为让惠州人惊讶的新闻人物。很快,《南方工报》、《深圳特区报》、《惠州日报》等媒体对他的报道,引起惠州市政协的重视。
  2005年6月15日,惠州市政协、惠城区政协为《维权在线》联合主办了首发式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廖锦堂出席并作了讲话,认为这本书对外来工、企业和政府都是一部很好的法治借鉴资料。《维权在线》的出版,营造了尊重外来工、关爱外来工、留住外来工的良好氛围,让外来工懂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逐步使法治精神融入到外来工的思想和灵魂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少领导翻阅了《维权在线》后,都对周后运退伍不褪色,立志成才,身体力行地出版了两部专著表示充分肯定和勉励。
  《维权在线》的出版犹如在外来工中吹入了一缕春风,周后运的手机经常响个不停,很多外来工和朋友给他送来了祝福和鼓励。东莞一位叫彭良军的外来工得知《维权在线》正式发行的消息后,专门从东莞赶往惠州寻找该书,并找到周后运为他签名。
  2006年3月,周后运应邀旁听惠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他提出了“切实维护外来工权益及适当增补外来工人大代表名额”的议案,获得与会代表的赞同,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2006年3月,周后运被评为2005年惠州市“十佳外来工”。他在领奖时说:“不要哀叹命运不公,关键看你如何去把握人生,如何去面对生活,珍惜企业提供的工作平台。只有奋力拼搏、自强不息,才能无悔自己的人生,才能无愧于领导、企业的培养。”获奖后,他参加了惠州市面上规模盛大的“十佳外来工巡回演讲”。他的事迹随着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讲,迅速在惠城、甚至在全国传播开来。
  打工长期“飘”的生活其实不允许周后运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更别说著书立说了,但从不言累的周后运仍然坚持挤出时间写作,先后在一些媒体发表了600余篇作品。周后运见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义务为外来工?大专院校、残疾人家园捐书及为他们讲课,特别是义卖著作及筹款,捐赠给在粤打工16年因患脑溢血而无钱医治的四川籍民工鄢斌,其义举受到了《羊城晚报》等媒体的报道。
  2006年11月,周后运获得“中华优秀奉献者称号”。不屈不挠的周后运并不以“成功者”自诩。民营企业家王金兵因要求减低“保护费”被砍32刀请他维权后,他又盯上了民营企业的维权问题,他意识到:当前民营企业“创业成本高,创业环境尚不宽松”。要改善民营企业现有的运作环境,说到底是如何把政策具体落实的问题。
  在此意识的驱使下,周后运决心编著《民企维权“宝典”》一书,以全新的视野,反映中国民企的生存状态,以实际行动来关注民企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以提高民营企业家们的法律意识。
  周后运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外来劳务工,却因替外来工和被侵权的弱势群体讨公道,而变成某些无良老板及所谓执法者眼中的‘刺头’。在南方寻梦十年的维权生涯中,得罪了不少有权有势的人,从而导致了我被迫频繁择业,创造了外来工‘跳槽史’上的奇迹。有人说我风光过,也失落过。此话表面听来乐观,但对我这名出身贫寒而又爱打抱不平的退伍军人来说,是那样的坎坷和苦涩。一些曾反对我从事维权事业的朋友讥笑我‘都是维权惹的祸’。”
  2006年9月,周后运又换了工作,来到广东湖南(惠州)商会秘书处任职,决心为民营企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也更加清楚,维权的事,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必须借助身边能够利用的合理合法的所有资源。
  周后运觉得,荣誉越多,压力越大,一定不能辜负社会对他的认可,他说:“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帮助,对我来说既是鞭策又是动力。”
  周后运非常同情弱者,特别是那些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弱者,只要有人找他,他将会用热情帮助他们,用激情和爱心继续书写自己的维权故事。他认为,在替工友们及其他弱势群体维权的道路上,自己“任重而道远”。他相信:他爱的人越多,自然有更多的人爱他;人人都多付出一点爱心,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心系弱势群体,关注平民众生,胸装凛然正气和怜悯情怀,永葆刚烈如火、柔情似水的品质,相信大爱相伴的人生路上有更壮美的风景。”这是知名作家罗德远对周后运的祝愿,也是周后运的真实写照。
  责编:雪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到10607503377394;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标签:寻梦 周后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