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反思 > 正文

新发现教学反思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5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2015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范文一: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童年的发现》,备这节课我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为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我都问了也上五年级的儿子一遍,看看他比较容易接受哪一种说法。修改了几遍后,又将教案顺了又顺,但是真正上课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个地方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梦中飞行"一段,本来想作为朗读训练点,指导学生朗读,可没想到第一个叫起来的同学读得那么好,重点的词语突出,语调优美自然,就是表情也很入迷、到位。但是,我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而是又叫了一个学生,结果读得不及第一个学生好。后来想想真该直接让同学们跟着这位学生练一练,用学生教学生,这不是很好地契机吗?

"他可能还观察过什么?"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的也比较精彩,比如:还可能翻来覆去地观察青蛙、猴子怎样上树吃食......但是,老师只顾赶时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同时,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有没有痴迷地想过一个问题或者观察过一种事物?怎样观察的?说一说。这样可能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大一些,学生的语言训练也比较及时有效。

课文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会遭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学生用结合课文内容和举例两种方法来理解,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不够完整,再则,老师当时也没有及时总结费奥多罗夫乐观的性格特点,老师的教学也显得不够完整。

总之,远远没有理想的效果,看来,教学设计既需要找到关键点,还需要注意一路风景,有花有草,才能有滋有味。

范文二:

《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但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课前以为学生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我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我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分组读议。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的遭遇。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问题所在。像这样的课堂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这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的长期坚持和用心领悟而来。它像语感一样,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真是学无止境呀。

找范文就来

范文三:

今天我教学了《童年的发现》,《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问题都很快地解决了,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

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呀,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得来的,都行。"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呢,于是我马上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于是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 "我发现壁虎的尾巴断了会再长出来。"

"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水时发现天要下雨、天气很闷时,鱼儿都要浮到水面上来吸气......"

"我发现蚂蚁是靠嗅觉闻气味来找伙伴和回家的......"

"我发现了天气很热时,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

"我发现蚂蚁搬要下雨,是因为......"

"我发现鱼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有一次我把鱼的尾巴剪了,它就......" 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新发现教学反思)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反思

《观察中的发现》教学反思:

《观察中的发现》是一节很有意思的口语交际课。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上完这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铺天盖地的信息使年幼的孩子们应接不暇,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但许多学生仍然没有观察的习惯。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对很多事物只是限于表面上的认知。教师要引领他们,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勤于思考,积累的知识才会越来越多,人也会越来越聪明。

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自始而终的情境深深吸引着学生。口语交际课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新课标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的投入了,入境了,他们童稚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他

们的眼睛似乎变得明亮了,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所谓“愉快愉快,心情愉悦,动作就快;快乐快乐,越快越乐,越乐越快。”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口语基本功,不能仅仅指望几节口语交际课就能实现的。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训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的能力,还应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己任。要培养学生从不会“交流”到会“交流”、从不善于“交流”到善于“交流”。

篇三:《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教学反思

《发掘自己的潜能》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发掘自己的潜能》选自《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该课由“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三框组成。第一框着重引导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二框从潜能的角度来展望潜在的自己,进一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第三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从知识结构来看,本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也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本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不断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如: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等等。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还缺乏一定的自信。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发掘自己的潜能,是他们很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因此,本框内容恰好为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提供了具体的帮助。

三、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积极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并且创造情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品质,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让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新课程的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教师要从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学习活动

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如下处理:

(1)本节课的“潜能”话题对于七年级生来说感到遥远、神秘,对自己是否有潜能缺乏自信,因而这一课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为了引发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兴趣,我以小故事导入,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作为旁白,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对“潜能”问题的探讨。

(2)在学生认识了“人具有七种智能”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潜能大搜索”的探究活动,这一活动让全班同学都活跃了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加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还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了更多的信心。

(3)为了让学生掌握和体验发掘潜能的有效方法,我运用了教材上的几幅图片的活动、”成功者发掘潜能”,引导学生进入到对“如何发掘自己潜能”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五、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上,使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学习状态,把人的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通过“寻找有突出才智的名人”活动、小组讨论进行“潜能大搜索”这一探究活动和“才艺表演”环节,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潜能这一知识;同时还通过“五秒钟启示”的拍掌活动,分析讨论成功者获得成功的历程,让学生掌握有效发掘潜能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通过展示自己和同学现有的特长探究自身可能存在的潜能,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自主获得了潜能的相关知识和自主掌握了发掘潜能的方法。

(3)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学生对订立目标有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这一结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所以我通过“五秒钟启示”拍掌活动让学生真

正体验到目标对潜能发掘的影响作用;还通过播放“永不言败”视频,让学生感悟到要获得成功需要有坚持不懈发掘潜能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4)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在教学中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向我们敞开,这样才能使我们顺利帮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六、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思想品德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的关系。

我认识到,教师在授课中也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既要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的约束,又要源于教材、回归教材,即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方法授课,都不能脱离课本,要教会学生从课本中提炼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并懂得学以致用。只要是有利于实现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要求的,能有利于达成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应努力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创造想象的可塑性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想象。教师应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中不断清除“盲点”,做新课程教学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薛艳芳

2013、10

标签:新发现 反思 教学 新发现湘教版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