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反思 > 正文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17-04-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茶店子小学 邓丰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篇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新城四小:薛海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4、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

动手实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兄弟各五个,总是在一起,有骨又有肉,长短各不一。

2、学生说出谜底:手。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再来看看数学乐园里的这些同学都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在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同学们摆的图形多美丽呀!

2、提问:他们都摆出了什么形状?

3、学生回答:伞、三角形、五角星等。

4、师:他们摆的图形各用了多少根小棒?能列出算式吗?

5、生:3+3+3+3+3+3=18

10+10+10=30

4+4+4+4=16

6、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7、 学生汇报。

8、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9、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10、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11、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12、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象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来表示,板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13、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6个3相加,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6。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4、读乘法算式,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3、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4、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板书设计:

3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8 6个3相加 ×6=18 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新城四小:薛海娟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数学乐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让学生来摆小棒,如摆三角形,摆小树,摆正方形,摆小房子??摆之前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来计算: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3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10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引出乘法,板书:6×3,告诉学生“×”叫乘号,6从哪里来?3呢?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问: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求几个几用加法计算方便吗?旨在让学生体验乘法的简便。学生有的说乘法方便,有的说加法方便,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如果让学生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2、可见出现错误,还是课前准备做得不充分。 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篇三: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8页到4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 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编排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

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套,小棒若干。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 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那个项目?然后用观察 —— 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然后说一个长的30个2相加,学生会发现再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

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2个4相加,可以在2和4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2个4相加等于8,所以2×4=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4×2=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到此第一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处理了练习九的第二题,课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适当丰富内容。采用“开火车”形式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处理4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本节教材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也创设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情景图,小飞机每节车厢坐3人,过山车每排坐2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厢坐6人??等。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这幅图不能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而是暗示生活中有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我把这幅主题图安排在这里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加法改成乘法。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48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看看有哪些你们喜欢的项目?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教材p44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那个项目?

生答

那咱们先玩那个项目呢?

二、交流探索 解决问题

好!咱们就先玩小飞机,请同学们仔细仔细观察图画。有几架小

标签:乘法 反思 教学 初步认识乘法教学评价 乘法初步认识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