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警句 > 正文

古人廉政警句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出处】《论语·微子》。

【大意】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

【提示】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孔子在《论语》中所列举的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就是保持自己清高节操的古代贤人。如果为强权所屈服,或为不正当的名利所诱惑,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自取其辱。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大意】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

【提示】一个人能否抵御各种名利的诱惑,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意志坚定的人,可以战胜各种威胁利诱,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上面这几句话是孟子在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做人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西汉时的苏武就是其中一个。汉武帝时他奉命出使匈奴国,匈奴国首领胁迫他投降,先用畜群、财富、官位等条件引诱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企图用艰苦贫困的生活迫使他就范。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也不为富贵所诱惑,在匈奴国被囚19年,始终保持节操。后来,他终于回到汉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大意】失意的时候,就加强自身的修养;得志的时候,同时让天下人一起好起来。

【提示】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地位高低和仕途的顺与不顺,在对人对事方面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职责。有能力时,多多帮助别人;能力不足时,至少要把自己管好。孟子还说过“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是说一个人处在顺境时,不应忘乎所以,背离做人的基本道德;身处逆境时,也不能因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胡作非为。无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原则。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

【提示】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吕氏春秋》中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和叔齐认为这是以一种暴力代替另一种暴力,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著《史记》,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的首篇,表现出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提示】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中说的话。司马迁把那些“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的英雄的死,视为重如泰山,而把皇帝身边弄臣之死,看做与“蝼蚁无异”。一个人总要面对死亡,但有种种不同的死,表明了种种不同的生命意义。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出处】桓宽《盐铁论·地广》。

【大意】不要因生活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要因地位低贱而变更志向。

【提示】桓宽是西汉著名文士,他参加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会上的辩论,撰成《盐铁论》,因而闻名。桓宽这句话是说,任何人在身处逆境时都要坚守自己的气节、志向和理想。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晚年在北京西郊,住着“满径蓬蒿”的破旧屋子,连一天三顿饭都成问题,但他终于写下了流传后世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大意】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而保全自己。

【提示】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来是北魏贵族。公元550年,高洋灭魏,当了北齐皇帝,把北魏的许多皇亲都杀了,稍远的皇亲如元景安等人,连忙商议对策,决定跟着北齐国皇族改姓高氏,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说:“怎么能够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表达一个人坚守气节的决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处】李世民《赐萧瑀》。

【大意】狂风劲吹,才能显出野草的坚韧不折;动荡的乱世,才能认识忠诚正直之臣。

【提示】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大臣萧瑀而写的诗中的两句。唐高祖后期,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帝位,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虽然,这只是封建社会的一次权力之争,但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处】周敦颐《爱莲说》。

【大意】(莲花)虽生长于淤泥之间,却能保持洁净不污;虽洗涤于清水之中,却风姿天然,不显得妖媚。

【提示】这句话赞扬那些品质高洁、操守坚定的人。他们不论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是在顺利的条件下,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心灵高洁。屈原本来受楚怀王的重用,由于小人的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渐疏远了他,并且贬谪他。楚怀王的儿子即位后还是不用他。屈原心情抑郁地走到江边,被一个渔翁认出来,说:“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他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我被流放了。”渔翁说:“既然举世混浊,为什么你就不能随波逐流呢?既然众人皆醉,为什么你就不能吃点儿残羹剩饭呢?为什么怀里抱着美玉般的德操,而自己却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刚刚洗了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又有谁愿意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去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又怎么能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屈原的言行,正像“出淤泥而不

染”的莲花一样高洁。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出处】文天祥《正气歌》。

【大意】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崇高的气节才越能显示出来,这种气节永垂青史。

【提示】这是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句。当时元朝统治者绞尽脑汁,以高官厚禄相诱,劝他投降,可他丝毫不为所动,并写《正气歌》一诗以明志,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这种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

古人廉政警句

毛。

【出处】于谦《无题》。

【大意】名声与气节重如泰山,个人小利与欲望则轻如鸿毛。

【提示】这是明朝保卫北京城的名臣于谦所写的诗句。公元15世纪,北方瓦剌(西部蒙古人)向明朝大举进攻,明朝皇帝被俘,大部分大臣逃离北京,惟有于谦为首的抗战派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打败了瓦剌。被俘的英宗回京后,却对抗战派下毒手,杀害了于谦。广大人民对于谦表示极大的同情与尊敬,在北京为他建了祠堂。于谦临难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的行为,本身就是“名节重泰山”的最好体现。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处】于谦《石灰吟》。

【大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提示】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的歌颂,抒发了作者“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坚强信念。深山中的石头经过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而粉碎,变为洁白的石灰。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气,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气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出处】郑燮《题画·竹石》。

【大意】竹子牢牢扎根青山不放松,那根原来是埋在破败的岩石中。尽管遭到千万次磨砺打击依然坚强挺立,任你们东南西北风吹打依旧从容。

【提示】郑燮就是郑板桥,清代画家,一生喜爱画竹。他在画竹中寄托了一种精神,或是高洁不俗,或是虚心有节。《竹石》这幅画和四句题诗,歌颂了那种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别看一丛柔弱的竹子,任凭风吹雨打,千磨万击,依然坚韧从容。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难道不应当站稳脚跟,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吗?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提示】修身是儒家传统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严格按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荀子对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体,以至于一言一行,甚至服饰、饮食、居处、容貌、态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则。他认为做到这些,就与尧、禹差不多了,实际上是强调修身可以成为自强的一种途径。

篇二: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古代廉吏治家故事]

书诫训子

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其父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他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继承其父素俭清白的家风,深得皇帝李世民器重,任宰相15年之久,位高权重,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房玄龄为官谨慎,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用这些家训来约束子孙后代的行为。

家训勒碑

宋代包拯认为清廉是为人做官的根本。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老家的堂屋前面。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廉政格言警句]

用真心汇成凝聚力,用真诚造就向心力。

欲除烦恼须无我,想求安康莫贪心。

官是舵手,公正为桨,廉洁为舵,勤政为帆。

识大体保勤廉为官硬硬朗朗,顾大局守规矩做人堂堂正正。

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它比第一张身份证更为重要。

第一张失去了可以申请补发,第二张丢失了,则人格殆毁。

清贫与富有本身都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在清贫和富有面前,都能挺直腰身,保持尊严。

公生明,廉生威。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利千秋;两袖清风,勤政为民,名传万古。

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己为人不值一文。 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失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

手莫伸,心莫贪,嘴莫馋; 脑要清,脚要勤,胸要宽。 德高方能聚人,公道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心清才能志高,心浊必然气短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

诚信做人清白为官,踏实做事勤政为民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源洁流清不难成素节,形端影直最易见丹忱。

为国为民,流芳百世;贪财贪色,遗臭万年。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阿谀奉承只能荣于生前,正道直行方可垂名青史

共守勤政廉洁美德,永葆家庭平安幸福。

贤妻常念廉政经,好夫为民事业兴。

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

夫贵妻荣,妻严夫廉。

家有贤妻,胜似黄金。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家庭应该是廉洁的港湾,而不应成为腐败的漩涡。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朱圭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篇三:古今中外廉政名言警句集锦

古今中外廉政名言警句集锦

一、先秦其他经集子书中的廉政名言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尚书·毕命》)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易经·咸传》)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礼记·哀公问》)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表记》)

“见利不忘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春秋·庄公二十四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隐公元年》)

“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庄子·渔父》)意即:为政官员才能不够,政事办不好;品行不廉洁,百姓便荒疏懈怠;没有功勋实绩,官位和待遇就保不住;这是当大夫所担忧的事啊!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天志中》)

“不党(庇护)父兄,不偏(袒)富贵,不嬖(宠爱)颜包(女色),贤者举而上之。”(《墨子·尚贤上》) 上述诸子百家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廉政爱民这一点上.往往是一致的,他们的廉政主张,值得从政者借鉴。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从政警言

拒腐蚀,永不沾。 ——毛泽东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 ——邓小平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陈云

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江泽民

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胡锦涛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为政要廉,办事要公,用人要当,作风要实。 ——吴官正

三、廉洁名言警句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 清·朱圭在浙江做主考官时自署大门联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 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 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自题挂于厅堂的对联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

----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 清·周凤楞再题学款经理处联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 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 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 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

--- 清·纪昀联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 清·姚步瀛撰联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 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

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

----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明·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显赫的权势、优厚的利益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虚名,不去接近就可以保持自身贞洁;接近而不为所动者尤其高洁。机谋巧诈,还是不知道的好;知道而不去运用,那就更加高尚了。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能够用心去辨别哪些事情是不正确的,处理事情时才能果决地作出决定;品行良好常有廉耻之心的人,为人处事就不会有卑劣的行径。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肝脏感染了疾病,眼睛就看不清楚,肾脏感染了疾病,耳朵就听不清楚;病虽然生在人们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人们能看到了解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没有过错,必须从人们看不见的细微处下功夫。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只能见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创下大的功绩;存有私心,就不能为公众谋事。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释义: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释义: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的心,然后才能举荐天下的贤德之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就会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人老了,更应当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意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 [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 [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伯养说》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东汉·马融《忠经》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

——《宋史·叶梦鼎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

从政不为己,掌权不谋私。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知足者常乐,进取者有为。

看政绩,用聚光镜,恰如其分保清醒;看缺点,用放大镜,严于律己高标准;看前途,用望远镜,高瞻远瞩树信心;看事物,用显微镜,透过现象求本真。

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饮,多则无益;米粟万种,仅三餐裹腹,无欲为高。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 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

草生峰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节。

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标签:警句 古人 廉政 廉政格言警句 古人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