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警句 > 正文

范仲淹的警句

时间:2017-04-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意思: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诗人引发感慨的生活事件写出来使全诗耐人咀嚼,余味无穷。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意思: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之下与你一道剪烛夜谈,在来叙述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自然反衬今天的苦。诗句含蓄,回味无穷。

3、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

意思:晚风阵阵,从亭子里传出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这句是寄景抒情“风笛”“离亭”都有着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别人的特殊心境,有着典型的意义。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思:只要是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王勃这首送别诗,一洗酸楚的情阔,音调爽郎,独标高格,表达了彼此之间真挚的友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意思: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枯树前边万木逢春。

诗人以“沉船”“病树”自喻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一变忧伤低调的情调。表达诗人振作精神。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思: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这种托月相送的意境,写的深切而动人心脾。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

意思:是那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楼台,在烟雨蒙蒙中时隐时现。

这两句诗给全诗增添了许多朦胧迷离的色彩,使这幅江南春景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这两句诗出于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意思: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我的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在最高处。这两句带有自警的意味,具有哲理性。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句诗人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望岳》

意思:是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崖显得底矮渺小。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气概。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这两句话出自于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观沧海》

意思: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真是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间万物、生发出气韵山河、宇宙人豪迈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气拓山河的气概。

11、“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赏析: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境与意和,有悠然向往的情趣。 这是淘渊明归田后所作,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残夜未尽,一轮朝阳却孕育而生,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傲然。”

这首诗写景诗描写了作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赏析:长安街上春雨润滑如酥,进看没有绿意,远看草色青青。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表现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14、“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赏析: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入欲坠。阳光照耀铠甲,如鱼鳞熠熠生辉。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识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简直要肝肠寸断了。 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子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

赏析:叠词运用,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加了全诗绵绵情调,生动表达了织女相思之苦。全诗借神话中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遇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白天眺望远处,起伏山峦追随着原野,巴山尽头出现了平川,长江奔赴无边旷野依旧滔滔不绝。

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赏析: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目睹春花而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担惊受怕的形象。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好似一夜之间刮起了温暖的春风,将漫天雪花银装素裹的严冬变成了满树梨花的春天,作者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神情毕肖地写出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之情。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反映诗人怡然自得、淡薄潇洒的心态。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屁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赏析: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屋子,受苦的人有安身之处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赏析:这句诗出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的大意是: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还来观赏菊花。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句名句出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意思是走过重重高山,道道水,疑心没有路可走了。忽然见看到了明媚的风光。它让人们在迷途之中看到了希望。给人与鼓舞,揭示了人生哲理。

2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这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出自《鱼家傲》。

意思是在广袤夕阳西下,有一座孤城城们紧闭。描绘出边塞生活荒凉及地势的险要。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句诗剧出自宋代文学范仲淹的《鱼家傲》

意思是在深夜中守城将士无法入睡,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白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赏析:此句出自儒家大师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能使人委靡死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27、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句的大意是:唉!什么时候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的寒士,我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满意足。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这句诗出自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名句。

意思是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要留取一片丹心,照耀史册。表达了诗

范仲淹的警句

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2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出自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意思是,落花不是没有情的,它要化做春泥更好的养护着新花,表达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出自元代诗人散曲家,张养浩的《山坡羊》

意思是国家兴盛百姓受苦,国家败亡百姓还是受苦。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3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赏析:出自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我为他的国君担忧。虽然范仲淹的“忧君”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32、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赏析:出自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快乐之后才快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3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理,寄托在喝酒上。表达作者寄情山水,排除忧愁的复杂感情。

3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赏析: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表达作者纵情山水之情。

3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这句话出自《乐府诗集》中的《长歌行》

意思是少壮年华的时候不奋发努力,到老了就只能白伤心了。作者以此勉励人们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3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这句话出自孟浩然的《望洞亭湖赠张丞相》

意思是湖上蒸腾,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中击着岳阳城。这句话写出了洞亭湖的博大气势,及富艺术感染力。

37、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出自孟浩然的《望洞亭湖增张丞相》

此句意为: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请。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张九龄引存自己出任,

自己从此不做“坐观”者,而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3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赏析: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

意思是一缕缕明亮的月光从松树枝叶的缝隙间照射下来,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宗宗地流过。此句写出了山涧自然景物的幽静,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9、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出自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意思是风雪声吵得我思乡的心儿都做不成梦,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誉啊。此句写尽了诗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漏了诗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4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赏析: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要痛快地唱歌喝酒,大好春光在为他做伴正好借此回到家乡。作者在饱受内战痛苦之后,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种对和平消息的狂喜,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深刻。

4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傍晚时分大雨降临,春潮急速流动,旷寥的野渡口空无一人,那渡船直在河中打转。此句用字稳准,写景真切,点染“春潮”带来的渡口气氛恰如其分。

4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赏析:出自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意思是黄梅时节细雨纷纷,家家户户笼罩在烟雨之中,青草遍布的池塘处处都有青蛙的鸣叫声。这两句诗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对仗工整,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侯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4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出自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4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赏析:此句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意思是青山虽然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挡不住江水,江水冲破山峦的阻隔,终于东流而去。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此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意思是长风破浪的时候总要来到,那时候高挂起风帆,飘扬过海直奔太阳。体现了诗人一贯具有的倔强、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诗人力图从茫然的境遇中摆脱出来,重新启动一个激越高昂的世界,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4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就是醉卧在沙场,你也莫要笑,想自古以来,出征的战士又有几人能返回?这两句既可看城战士所作的旷达之语,亦可看成故作的豪饮之词,然而悲感到极点。总之,结句一个疑问“古来征战几人回”,其中包含了多少悲情?

4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析:出自宋代诗人于谦的《咏煤炭》,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已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是说人也切定煤炭。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4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此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此句自问自答,以水喻愁,用以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一般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其纯真诚挚的感情和精绝的艺术表现,王国维称赞其为“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

4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此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在这首诗中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结尾表明心志,要为朝廷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表明以前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全诗风格至此由雄壮变悲壮,虽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

5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此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大漠之上,烽烟扶摇直上,黄河之畔,落日如轮浑圆。此句深得大漠雄浑、壮阔的神韵,千百年来为人们赞叹不已,这两句以其高超的艺术境界,成为这首写景抒情诗的重心,使原本忧郁失落的诗意,变得雄浑壮美。

5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此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哪知道亡国之恨,隔着长江仍然唱着《玉树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玉树后庭花》的欣赏者——贵族、豪绅和官僚。《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早已随陈朝灰飞烟灭,而今又有人在国运衰非之时,大肆欣赏这种曲调,不以国事为怀,这不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诗人借古讽今,抒发了这种历史兴亡之感,一则反映出自己对国事的隐忧,二则曲折地谴责晚唐统治者纵情声色的腐朽生活。

5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此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其二)春蚕直到死时才会把丝儿吐尽,蜡烛只有化成灰泪珠才会流干。此句用象征的手法写出感情的忠贞不渝和无穷无尽的别恨;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之。诗人有这等疾情苦意、九死无悔的经历,方能出此惊人的奇语。字字都流露出情之深,意之切,回肠荡气,百吟不厌。

5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词人面对着春天的景色,风光依旧,亭台依旧,仿佛记得去年的事情。然而时光易逝,夕阳可回,而青春不再。“花落去”和“燕归来”都是眼前实景,而“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是词人主观的感情。情有景发,景中含情,两者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精巧的意境,对句工整,音节和谐,使这一联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5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句出自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一轮明月,而不致因离别而忧伤。这其实也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共同期望的。该句豪迈清雄,飘逸空灵、出语韶秀,是中秋词中最优秀的作品。

5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江水波光天地明豁,汉阳一带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青青芳草,一片葱绿,太阳渐渐落山了,自己的家乡在哪呢?面对江水浩淼烟波,心中顿起了乡愁。该句波澜起伏,烘托出登楼远眺之人的愁绪,用日暮时的浩淼烟波,衬托出诗人不见乡关的怅惘愁怀,景中寓情,情景融成一片。

5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黄莺在争夺向阳的枝头,燕子在湖边啄泥。此句对仗工整,写出早春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5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此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当年的欢乐已经永远过去了,现在自己却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如果这离愁是丝缕,用一把剪刀把它剪断就好了,可是这是离愁,再快的剪刀也剪不断,去不掉。越思越烦,越想越乱。这滋味自然难受,但是又说不清楚,所以只能称“别是一般滋味”,亡国羁缚的滋味,实在是世人无法体味也无法可比的悲苦。

5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此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表述了自己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像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语言风格粗犷豪放,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

篇二:常用名言警句

常用名言警句

干群关系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

16.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

17.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

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当代)

依法行政

1.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6.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子》)

7.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格言》)

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淮南子·兵略训》)

9.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10.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11.党纪国法为镜,人民疾苦在心。(当代)

12.秉公执法威自显。(当代)

13.廉洁奉公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当代)

政务公开

1.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3.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政府公信力

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

2.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轻诺必寡信。(《道德经》)

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1.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1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14.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15.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7.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18.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20.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1.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2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2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24.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问责机制

1.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2.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4.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5.我将吃苦不要紧!为了责任而受苦是美好的命运。(罗曼·罗兰)

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7.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8.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9.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10.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11.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12.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13.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1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6.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17.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18.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19.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0.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篇三:范仲淹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常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影响到他们对记人记事的文章中作品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于是,缺少对课文深入学习的热情,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希望能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利用谈话引起学生对故事人物学习的兴趣;出示重要问题和语句,吸引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学习。

(2)找出写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3)依据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其品质。

六、设计理念

七、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2、首先,我们来复习生字

(1)ppt出示词语,

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 米粥、

(2)指名认读。

(3)齐读。

3、范仲淹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

4、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和远大的抱负

5、小结:范仲淹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他少年时代刻苦

读书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让学生欣赏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学生对范仲淹产生想去了解的冲动和欲望。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 (生说师板书)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范仲淹哪些言行使你感动?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 并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过程:默读——思考——画句子——读句子——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感悟理解:

(一)只身苦学、

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引导: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学习精神让人敬佩,感动)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引导学生理解“废寝忘食”,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精神。]

(二)划粥割齑、

1、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对于这句话的描述,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划粥割齑

(2)出示句子: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2、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引导学生从 “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读书的。

(三)谢绝佳肴、

1、老兄误解了,??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描写。

(2)从这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美味佳肴、粗茶淡饭)

(3)为什么他宁可粗茶淡饭,也不吃美味佳肴呢?

(4)引导学生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5)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四)闭门不出

1、别的师生都丢下书本跑出去,他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随便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1)把其他人对见皇帝的表现进行对比,体会范仲淹的自信与刻苦。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五)寻找动因

此刻,一个埋头苦读诗书的学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什么理由要他如此勤奋苦读呢?

1. 引导学生说出范仲淹之所以这么刻苦学习是因为他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也道

标签:警句 范仲淹 范仲淹的名言警句 范仲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