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

时间:2017-03-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人教版语文高中作文教材指瑕

class="txt">云霄一中陈光辉

内容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写作教材构建了一个“注重过程一读写结合一兼顾文体一训练思维”的写作体系,凸显高中课标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然而,人教版必修写作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编者的理念与教材编写和实际写作教学的冲突,写作体系的内容安排与实际操作的冲突等瑕疵。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写作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科学性、导向性和操作性等层面来检验它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材 教学 内容分析

在高中课程背景下,人教版语文新课标必修写作教材体系应运而生,它在继承和发扬课改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写新作体系的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前面两套教材的不足,做了大胆的扬弃,体现出新的特点,为写作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试就人教版必修写作教材的教学内容作一分析,并对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中学写作教学的效度提出几点看法。

一、人教版必修写作教材的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的每一册都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有三个子系统:

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

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

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

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独立安排的写作专题的特点是:

第一,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也就是每一个专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接着的“写法借鉴”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可以选做)。

第二,“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

第三,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写作教学目标

1.把握写作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写作习惯

写作的设计,着眼于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写作的全过程,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写作习惯。所以还安排了一些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内容,如必修3第1单元“养成整体构思的习惯”,必修4第2单元“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必修5第2单元“养成文面美观的习惯”,等等。

2.通过写作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

教科书特别注重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必修1的选材、记叙角度、写人、写事,必修2的写景、描写、抒情、虚构,主要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必修3的立论角度、论据、论证、议论中的记叙,必修4的横向议论、纵向议论、反驳、辩证分析,主要是论述类的写作训练,必修5的“深刻”“充实”“有文采”“新颖”,实际上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这样既是对学生以往写作训练的总结,同时也为日后的高考作文奠定基础。

3.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写作教材设计,每一个写作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往往用一个人文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审题立意。“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指导。“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符合形

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

4.引导学生根据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

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为鼓励有条件、有热情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教科书不仅设计了若干个文学类写作的题目,还特意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作文建议”,分别附在必修2第1单元、第3单元,必修3第2单元、必修4第单元、必修5第2单元后面。这些设计,意在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他们个性化写作。

三、人教版必修写作教材教学内容指瑕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写作教材在编排上把教材的知识序和学生的认知序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注重过程一读写结合一兼顾文体一训练思维”的写作体系。写作体系扣住读写结合,立足文体写作,关注写作过程,训练写作思维。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把作文“写什么”与“怎么写”有效结合起来;在写作动力上,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和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在知识与训练系统的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相对集约和练习的相对丰富,凸显高中课标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理念。然而,人教版必修写作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体现出编者的理念与教材编写和实际写作教学的冲突,写作体系的内容安排与实际操作的冲突。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教材与阅读鉴赏教材缺乏应有的照应

例如必修课3、4写作学习的都是议论文写作,但阅读鉴赏的内容是小说、戏剧、诗词、古代史传散文,仅有一个单元古代议论散文和一个单元杂文随笔。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将写作专题中的部分训练分解到阅读教学当中进行,也不能让写作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

2.写作目标与教材教学内容不相称

第二个记叙文写作专题为“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这一专题已涉及到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在求“真”的基础上要求提高写作技巧,但就记叙而言,仅提到记叙角度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叙事的条理、详略、各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等等在本专题中都应有所涉及。另外,“ 园丁赞歌”限制了话题对象仅为“园丁”,而且与其他专题的标题也不对应。

3.“话题探讨”与“写法借鉴”错位

例如,“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专题中的“话题探讨”,提供了纪伯伦的《美》(节选),用散文诗的形式对美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引发的是人们对什么是美的思考。例文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散文诗使你对美有什么新的认识?”可本专题要学习的是抒情,话题理应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种种感动,然后在“写法借鉴”中去学习表达感动的方法。可教材的话题却把学生引到“什么是美”的理性

思考中去了。而在“写法借鉴”中却提供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白杨礼赞》、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之后总结例文抒情的特点是要有真情实感、情感要有寄托、语言表达上适当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加强气势等。可见,“话题探讨”与“写法借鉴”是不能相互衔接的。

4.“话题探讨”与“写作练习”错位

例如,必修2中第二个专题是“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教材中“话题探讨”提供的是《〈孟子〉二章》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和小说《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挫折中成长的故事等,而写作指导的内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写作练习提供的题目又是:以“探索与献身”为话题、以“逆境与成才”为话题、以“战胜困难”为话题写作文。在这个专题中,“话题探讨”的内容与后面“写作练习”的设计倒是具有逻辑联系的,但与写作指导的内容——学习描写的关联是十分牵强的,如将这些内容安排在学习议论文写作中或许差强人意,用这课教材来实现让学生学会描写的目标却是不可能的。这种现象在写作教材中比较普遍。其中,“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专题,“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等都有如此的不可操作性。

5.写法借鉴不能提供学生需要的写法方法

如必修2中第一个专题“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中,写法借鉴提供的内容为“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的不同。松树不等于柏树,江南不同于中原,初秋有别于深秋。”提供的例文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间穿插提示语: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而高中生需要学习的景物描写方法远不只这些,他们更多需要学习如何将景写得生动,如何写出景物的形色神态、动静虚实,游记中的景如何尽显其美,叙事中的景如何去映衬……所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的写法指导还是不能依托教材。

6.写作训练题的设计与训练目标背离

如必修1“表达交流”板块由记叙文训练人手,提倡“心音共鸣写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虽然切中肯萦,然而这一专题所设计的写作训练题却并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一道题要求就“ 甘地扔鞋子”的故事谈“感想”, 就文体而言,这应该是随笔类散文。第二道题要求学生以“ 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指向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目标,可是又冒出一句“文体不限”, 这又偏离了记叙文训练的初衷。第三道题要求学生以“ 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且提示“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这道题可以说是围绕“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写作训练。第四道题和第五道题要求学生就某个事例写感想的,和第一道题类似,也都有偏离记叙文训练目标之嫌。

7.写作训练题的设计与学生实际背离

如必修1中第二个专题记叙文写作专题为“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作文题的设计, 也有欠缺之处。例如第一道题要求把“小站歌声”的故事,改换为苗老师的视角重写。这其实是一个二度创作,多数学生生体验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就自己的情感和认知来说还有许多模糊之处,他们能够充分揣摩出老师的心态和认识吗? 这样的作文有几分“真”呢? 第二道题要求学生就一所小学“才艺小明星”选拔活动,从校长、家长、学生的视角来叙述。除了存在第一题的疑问外,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没有经历和体验“才艺小明星”选拔活动,情急之下恐怕也只能用“假话”来应对了。第三道题“写教师日记”和第五道题“写教授”也存在第一题同样的疑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8.写作训练的设计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背离

写作标题的设计:必修1中的第三个记叙文写作专题为“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这个专题的设计是抓住了记叙文的关键,但以“人性光辉”为题却值得商榷。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是真善美和假丑恶并存互见的,除了人性美,学生写一写人性丑未必不可,发现社会和人性存在的问题,有时恰恰是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是明证。如果一味粉饰生活,只会把学生塑造成心智简单或虚伪迎合之辈。

写作题内容的设计:必修1中的第四个记叙文写作专题为“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专题中作文题第五道题的要求续写老人、老太和一只麻雀的故事,故事中老太割了小麻雀的舌头,这个行为显得有些残忍,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写作题的要求的设计:第三个记叙文写作专题的第一道题要求“ 抓住某个人特有的动作, 把他连贯的动作写下来,要表现出敬业者的个性”。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复杂矛盾的,如果这个人不那么敬业, 有一些狡黯,那该怎么办呢? 不能写吗? 第二道题要求“描写外貌, 通过想象猜测老人的人生经历,要写出他的个性,表现他的人性美”也存在第一道题的疑问。第三道题写怪人,要求写这个人的闪光之处。其实这个社会的怪人大多是一些有问题的人, 为什么非要写闪光点呢?这不是非要人说假话吗?

9.写作练习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匹配

写作练习中的大多数内容成了虚设。纵观语文教学时间安排,每个模块的作文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每一个写作专题,只能进行一次集中的写作练习,也无法利用“写作练习”中丰富的练习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训练,只能选择一次综合性的写作练习。这样的写作训练也是最低效的训练。如必修1中的第一个专题,要将写人写事与定景的目标集中在一次作文练习中实现,这几乎不可能。可每个作文专题只能安排一次集中的作文练习,分步的片段作文训练,根本没有集中的时间来进行,在阅读教学中也无法穿插。

篇二:叙事要选好角度

导入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每天上学,我们都能见到老师,尊师是我们常谈的话题。你们对尊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通过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来唱出心中的园丁赞歌。

二、记叙的角度

作者记叙的立足点、观察点,即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进行记叙。在记叙文,尤其在记叙人的文章中,一般指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第二人称叙事角度,第三人称叙事角度,从观察点、立足点的角度出发,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在拍摄时,摄影机所处的位置就叫角度,普通的的照相时拍出的照片也很普通,没什么美感,但是高明的摄影师,由于其独特的视角,来安排场面,拍出来的也许是一件艺术珍品。写作跟摄影一样,面对丰富的材料,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选不准角度,写起文章来别别扭扭,写出的文章也就松散不紧凑,甚至前后不连贯。

写作时,到底选择哪种人称进行叙述,都应看选择哪种人称对选择组织材料进行写作更有利,并且贯穿文章始终。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表达。

(一)、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叙述所见所闻所历,依据在叙述过程中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孔乙己》《祝福》中的我。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一件小事》《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日记、书信、游记、自叙性文章《狂人日记》中的我

4、叙述过程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

好处是有亲切感,真实感,但是也有局限性,很难表现出我以外的思想心理和感受 举例说明:

如丛维熙《裸雪》中的片断: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这种视角有几种情况,让主要人物自述其事,如《狂人日记》《社戏》;让次要人物侧述,如《孔乙已》中的小伙计,也可以让局外人旁叙,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第二人称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

况: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文中称作者已经逝世的妻子为“你”。这种虚拟对话的方法,可以使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三)采用第三人称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如《项链》《陈奂生上城》《边城》等等。

《平凡的世界》

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 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 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 惊诧的目光在瞧他……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 糕。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 那霞光斑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想叹息,想歌唱,想流 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 事……他很想念孙少平。所谓和别人谈一谈,那就是和少平谈一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孙少 平,他就只能把他的故事连同自己一齐葬入坟墓中。他是那么强烈地希望孙少平出现在眼 前。但少平很久没有到他这里来了。他又没地方去找他——谁知他在这城市的哪个角落里 呢?

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作者的视角比较宽,可以自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任何一个侧面,也可以抓住某一个角度深入开掘立意。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三、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

事实上,不论那种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本质上都属于作者视角,只不过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各种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一篇记叙性文章,很少只使用单一的叙述人称,常常是两种或三种叙述人称的交替使用,各有主次、程度的差异而已。

在熟练掌握三种人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表达需要选择记叙角度。

记叙文的角度要小。一些细小的事情往往能表现重大的主题。而且,角度小便于写细、写具体,更便于把握。都德的《最后一课》,不写法国人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也不写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重大的主题,放到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

法语课上去写。在这个小小的课堂里,有省悟了的小弗郎士,有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有热爱祖国的村民,文章笔墨集中,情感的渲染很浓烈。

记叙文的角度要巧。《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从而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更是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叙述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作者选的角度可谓别出心裁。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四、拓展练习

请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

篇三:必修一作文

">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作文题目:以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解题思路:本次作文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表达与交流,从文体角度看,作文限定了文体为记叙文,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对记叙文文体的把握,避免出现问题不明的状况,其次,在内容上,要求描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应该选择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胡编乱造,为了“抒情”而扭曲事实,鼓励学生对平凡生活的人和事进行细致的观察,选择记忆深处最为触动的故事进行叙述,第三,在语言上,要求流畅通顺,生动形象,把握对不同描写手法的合理运用,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等。

二、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作文题目: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篇,按要求作文。

1、《假如我是老师》2、《给老师的一封信》3、《老师,我想对你说》

解题思路:

1、 本次作文的写作对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写得最多的题目之一,因此

在写作中,应该努力避免出现和以往作文重复的现象。

2、 本单元的侧重点在于选择好的角度进行记叙,首先应明确不同的叙事角度有哪些,鼓励

学生可以大胆创新。

三、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作文题目:以《最熟悉的人》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重点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解题思路:本次作文以人性光辉为主题,要求凸显个性,因此在写作中,要求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好人物的个性特征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在选材上,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材料。

2、善用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但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3、细节刻画侧面烘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四、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作文题目:材料: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续写这个故事。800字左右,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思路:文若看山不喜平,本单元训练学生写出事件的波澜,也就是事件的曲折变化。 写作前,学生可以先了解叙事曲折的常见手法:如抑扬法,悬念法,巧合法,陡转法,伏笔法,张弛法。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为了使文章叙事曲折而故意写的反复复杂,偏离中心。避免穿凿附会,漏洞百出。

标签:园丁 记叙文 赞歌 园丁赞歌记叙文高中 园丁赞歌800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