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谈语文中的“绿色”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绿色评价的研究,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新的评价,这一新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绿色教学 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当前评价改革的实践中,要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上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本位的评价观念,建立符合形成性评价所必需的多元价值观,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悦,但同时也使人感到许多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应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实实在在。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需要“绿色”的教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笔者越来越感到构建“绿色”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绿色”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课堂。
  一、现代社会到处打假,课堂也需要打假,切忌作秀课
  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少围绕在教程如何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语文课已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而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一这实在是一种偏颇。不是吗,多媒体的运用也无法代替语言文字给人的独特感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语文教学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语文课不需要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更需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或者为了丰富课堂内容,真正对文本的研读时间很少,文章没有读懂,语言没有体会,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无意义的延伸和拓展上去了。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一幅天象图挂在黑板上,可以滔滔不绝讲解半天。语文教师俨然是博学多才的学者,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将语文课堂变成舞台,让老师或学生扮演教材中的某一角色,形式主义的过度表演,完全使语文课“变味”。由于我们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和观念陈腐,在传统篇日的解读中依然存在概念化倾向。“绿色”课堂,要时刻以“探究本位”、“学生中心”为中心,走出表面的浮华,真正让课堂成为“原汁原味”的学堂,让不确定性、生成性在课堂中蔓延,让生命的绿意在课堂中流淌。
  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传授知识,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知识,是单向的接受。这种单向的、线性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绿色”的课堂提倡“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大部分老师都开始转变观念,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这种“平等”但往往是老师努力营造的,而不是自然生成的。这种“平等”不应该是老师居高临下的“恩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而形成共鸣的平等。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因而更需要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着重想象、感悟和创造性。完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平等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因此,现今的语文课堂呼唤真正意义的平等。有了平等,学生的思维如奔流的山泉,对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有了平等,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更多的个性,为学生扬起多元化的理想风帆;有了平等,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原生态”课堂,生命的绿意才能在课堂中多姿多彩。
  三、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强调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同,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抬到比学习结果、学习效果更高的地位
  自上而下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评课者以此为标准,上课者也趋之若骛。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游戏、课本剧、各种表演等令人目不暇接。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师生互动热火朝天,气氛空前活跃。但透过喧嚣,学生对文本理解了多少,哪些活动在哪些方面建构了学习韵知识与能力,学生对知识建构了几何,在哪些方面培育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却很少有人深入追究和认真测评。“绿色”课堂是需要老师的智慧的,课堂教学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如一位老师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有学生认为作者写烈日和暴雨是为了烘托祥予的苦难生活,别的学生对此也没有异议。这时,老师以其敏锐的视角发现了其中的教学资源,他马上追问:“为什么一定要写烈日和暴雨才能反映其苦难生活呢?把祥子放在春天、秋天和冬天行吗?”这样就产生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由此引出,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走向了更高的层次。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去营造一种诗意课堂,让学生去感悟语文、体会语文、实践语文,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让“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充满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读出诗意、品出诗意、悟出诗意;让语文课堂浸泡在浓浓的诗意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评价的语言要合适,不夸大,不打击学生,讲究艺术性。我们在所采取的绿色评价,使学生敢于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会参与课堂学习,轻松快乐学语文,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十里铺乡初级中学)

标签: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