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街道规划报告】农村在2018年全部规划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 ? ? “一轴,五环,十景” ? ——**街道两全战略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科学合理地规划**街道“两全战略”布局,确定发展方向,统筹安排辖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 规划作用 本规划是**镇范围特别是**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 ?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 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

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8.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9. 《**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0.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1. **市、**县历年统计年鉴;

12. 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 规划范围 **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25年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做活云丹山旅游开发;
保护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自然人文特色,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推动**镇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壮大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四大板块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坚持以人为本,强镇富民,建设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科学性、前瞻性原则 (2)现实性、可操作性原则 (3)系统性、综合性原则 (4)针对性、生态性原则 第八条? 战略目标 在规划期内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农业特镇、旅游名镇、人居优镇的理想目标。2025年镇区人口达到2.7万人规模,初步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镇域城镇体系。

第九条? 城乡统筹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要途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相互服务、互为市场的城乡统筹发展框架。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舒适、安居乐业的现代城镇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的战略。

第十条? 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近期GDP年均递增15%,到2015年GDP力争达到10.8亿元,远期GDP年均递增10-12%,到2025年GDP力争达到33.5亿元。

(2)经济结构:
三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云丹山为主的旅游品牌,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
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加快发展壮大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四大板块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出效益。

(3)城镇化:形成由中心镇、重点中心村,中心村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远期城镇化水平达 43%左右。

(4)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10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5)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开发,结合旅游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

? 第二章? 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 **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1.6%,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市化水平预测,**镇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23.6%,2025年城镇化水平为43%。

第十二条? 镇域体系规模 按镇域体系规划分为三个等级规模:中心镇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2.7万人;
重点中心村:**、龙溪、白塘、温泉、巴茅街、水车河、边街、张畈重点中心村,规划期末人口规模共2.6万人;
一般中心村:柳畈、太湖、郑山等,规划期末人口规划1.6万人。

第十三条? 产业结构调整 对镇域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存在的问题,规划重新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山、水、城,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新型城镇。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中心镇产业结构,从而推进全镇城镇化进程。

针对镇域现有产业结构特征,即传统产业发展缓慢、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规划重新对现有产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以便充分发挥现有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全镇城镇化进程。

巩固生态农业基础地位,调整结构,继续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重点村为中心形成以生态农业、水果种植、山药、香芋、药材等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要的产业分布。

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旅游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镇区产业发展中心的发展速度,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旅游商业贸易,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第十四条? 产业布局优化 一是强化工业。充分利用蕲太公路交通的便利,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镇区西部的工业区为中心,联合各个重点中心村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优质稻、甜叶菊、洋芋香芋、山药种植与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使**镇成为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产业。

三是亮化旅游。**镇域内自然景观优美,有一定的人文景观,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规划以镇区为中心结合温泉养生度假基地、太平风景区、南**漂流等旅游村布局旅游接待、集散的功能。

在发挥交通优势,做好工业品牌的同时,要充分挖掘**镇所独有的旅游品牌资源,做亮旅游业,推出独特产品,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 镇域体系规划 以镇区为中心,顺应镇域的用地形态,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镇中心镇区为全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两带:沿S205省道形成主要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轴;
沿大别山红色旅游专线形成旅游经济发展轴。?? 三片区:以镇区为基点形成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的中心发展区;
镇域北部形成以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为特色的农业发展区;
镇域南部形成以旅游经济为主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规划以镇区为全镇经济的核心,通过产业的聚集和辐射,促进经济发展的接力和扩展,形成联系紧密、有机互补的城镇空间结构。

第十六条? 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规划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按照镇域体系规划统一标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应从县域出发并与**县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1)镇域道路:以穿镇而过的蕲太公路为骨架,加强各级公路的建设。扩宽改造县道,使其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
其余乡村道路均达三级公路的要求。2015年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100%。

(2)镇域给水:整修扩大桂华、温泉、**、合盘冲、**岭、**水厂,建设稳定可靠的水源,为镇区及周边村庄提供水源;
农业灌溉以花园水库蓄水为主。

(3)镇域排水:**镇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统一排放至镇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
雨水就近排入蕲河等水体。

(4)镇域供电:近期对**镇110KV变电站增容,在镇区和工业园区新增变压器及开闭所,升级电力线,保证供电稳定。

(5)镇域电信、邮政:规划远期电话普及率达100%,扩大无线电话网的覆盖范围。在主要中心村增设邮政营业点。

(6)镇域广播电视: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工作,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确保电视节目安全传播;
提高有线电视基本覆盖,规划远期有线电视入网率100%。

(7)镇域环卫:在镇区增设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厂,垃圾集中后统一运至垃圾填埋厂填埋处理;
严禁垃圾随意堆放。

(8)镇域防灾规划:加强山体丘陵的水土涵养林建设,防治水土流失以及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
沿河加强堤防建设,将蕲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 第三章? 城镇性质 第十七条? 城镇性质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旅游名镇,**县东部休闲旅游集散中心,重要的生态农业及农特产品加工基地。

第十八条? 用地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北部、西部地区,适度发展南部地区,控制发展东部地区,。

? 第四章? 镇区用地规划 第十九条? 建设目标 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拥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打造山、水、城,保持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强化加工业、优化种植业、发展旅游业,将利用地利、人和等优势, 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新型小城镇。

第二十条? 规划结构 **镇规划结构形态为“一心一轴两带七组团”。

“一心”:镇区行政服务、商业文化中心;

“一轴”:连接新老城区的发展轴 “两带”:依托**大道和S205构建的生活带和交通带 “六组团”:分别为一个工业组团 、四个居住组团 、一个休闲产业组团、一个商贸服务组团 第二十一条? 居住建筑用地 (1)居住建筑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大道以南,另在改线S205两侧也有分布。

①居住用地的组织结构采用居住组团级。

②居住用地以城镇住宅发展、农居点安置为主,尽量依托已有的居住形态和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居住组团。

③规划的居住用地依托镇区现状格局,沿现状建设用地沿**大道东西两侧发展,在蕲河路北侧呈组团发展。居住用地可充分利用蕲河及镇区内山体的自然环境,形成富有山水特色的新镇住宅小区。建议在建设新区的同时,注重引导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化,引入社区管理机制,控制建筑层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④镇区内农居点的改造以土地置换的方式,按照整拆整并的原则在居住用地内集中安置。

⑤居住配套设施:居住用地的公共服务设施沿街布置,部分保留现状,部分新建,保留部分包括教育设施(中学、小学、托幼) 、市政设施等,新建部分包括商业服务(旅游接待中心)、文化娱乐、镇区医院、市政设施、管理服务和社区公园等。居住组团中心包括社区服务及组团绿地等。

⑥住宅建筑形式:居住建筑以低层和多层住宅相结合,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建筑,镇区北部住宅可考虑采用退台建筑形式。组团内部结合水体、绿化组织各具特色的现代民居风貌。建筑色彩建议采用暖黄色调。建筑物应尽量南北向布置,沿街住宅底层的一部分可用于公共设施如组团商店、文化站、物业管理等。

镇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3.0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4.66%,人均用地面积49.27平方米。

? 第二十二条? 公共设施用地 镇区内现状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但规模小、档次低,大多设施均沿开发路布置,道路狭窄,人车堵塞,市场用地拥挤、零乱。从现状发展来看,沿街杂乱布置公共设施,造成了设施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服务半径。

①规划原则 ???????????? 以创建符合中心镇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目标,形成规模等级合理的各级服务体系。

???????????? 以更新手法,集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服务质量。

???????????? 建立新的行政中心,通过新中心的设立,从根本上实现城镇资源、设施全方位整合的目的。

②规划结构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在强化中部核心区基础上,形成“一心三带”的布局结构。

一心:即为北部行政办公服务中心区,在中心区布置行政办公、客运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镇区医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公共设施,成为**镇新的标志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

三带:即沿**大道、S205和黄侃路两侧布置的商业带。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按居住小区级配置,主要沿**大道、S205和黄侃路设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行政管理、旅游接待、商业、金融业、旅馆业为主,配置为居住区配套的文化站和卫生站。

????????????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布局在中部行政办公服务区,作为**镇镇区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其它政府部门的派驻机构。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5.2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8%,人均用地面积1.96平方米。

???????????? 教育机构用地 对现状的小学和中学予以保留和扩建,另根据**镇的发展需要,新规划一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11.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71%,人均用地面积4.09平方米。

???????????? 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主要沿**大道、S205和黄侃路两侧布置。

居住组团级商业服务业用地结合小区中心设置。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22.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46%,人均用地面积8.25平方米。

???????????? 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结合现状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规划三处文化娱乐用地,集中展示**镇的风貌,共占地4.1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40%,人均用地面积1.55平方米。

???????????? 医疗保健用地 在保留原有的镇医院的基础上,在行政办公用地南侧规划**镇中心医院一座,规划医 疗保健用地3.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6%,人均用地面积1.17平方米。

???????????? 集贸市场用地 在**大道与黄侃路的交叉口北侧规划一处集贸市场,用地面积5.3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81%,人均用地面积1.98平方米。

???????????? 综合商住用地 规划结合镇区西边的山水通廊,布置综合商住用地,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等休闲产业。用地面积7.2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44%,人均用地面积2.68平方米。

③设计引导 镇区公共建筑总体风格应体现现代风格,形式与功能性质相吻合,标志性建筑及节点建筑要富于变化,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提高镇区的空间视觉效果。

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58.5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66%,人均用地面积21.68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 工业建筑用地 **镇镇区工业企业较少,在本次规划中,在西面新增适当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满足服装、鞋类、电子加工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镇区工业用地面积22.4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52%,人均用地面积8.3平方米。

?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四条? 道路规划 规划路网采用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原则,路网布局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理顺道路线型,形成网络,有利于**镇的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

205省道进行北迁,原有通过镇区的205省道部分成为城市道路(命名为**大道)。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7%,人均用地面积0.52平方米。

规划区内主干路红线宽18-22米;

次干路红线宽15米;
支路红线宽7—12米。

第二十五条? 社会停车场地及广场 **镇镇区按停车需求设置客运站1处,公共停车场9处,共有406个车位(按35平方米/个计算),供社会客运车辆和镇区居民自备车停放;
市民休闲广场3处,作为居民活动场所;
交通广场3处,保证交通视线通廊,同时兼作居民活动场地;
文化旅游广场1处,作为游客休憩活动场所。总面积为3.88公顷。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52.5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63%,人均用地面积19.46平方米。

第六章?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 规划目标 合理建构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镇区景观系统,在保护镇区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特征的同时,实现镇区空间景观特色的延续。以人为本,合理改善镇区景观要素,保护塑造多样化的和富有活力的镇区空间。

第二十七条? 规划布局 镇区内的绿地主要由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组成。蕲河两岸的自然景观较好,经过开发整治后可以形成良好滨水景观;
在镇区东西两侧的山口规划了两条山水对话通廊,东侧结合道路和公共绿地设置山水联系通道,西侧保留镇区西面良好的生态水塘,既保证了蕲河与镇区山体的联系通廊,实现了山与水的对话,又和镇区西部的休闲产业组团相互衔接。镇区中心山体连绵,规划予以保留,形成一条东西绿化长廊,成为城市的绿肺,向周边辐射;
镇区西南结合原有山体和** 110千伏变电站布置两处集中公共绿地;
街头绿地主要沿黄侃路和纬十一路分布,形成两条联系通廊,把镇区的各个绿化中心联接起来,形成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

公共绿地:为改善镇区环境,给居民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镇区公共绿地主要由公园绿地、河滨绿地和街头绿地组成。公共绿地用地总面积为17.6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94%,人均用地面积6.55平方米。

防护绿地:工业组团旁规划防护绿地面积7.72公顷。其余防护绿地主要为镇区内部保留的山体,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4.70公顷。

第二十八条? 景观系统 以人为本,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流水系,并与绿色网络共同构成镇区生态绿地系统,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性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符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以及游客的休息游览的需求。

?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 给水工程规划 1. 规划用水量 **镇区规划用水量为0.61万吨/日。

2. 水源规划 镇区用水水源主要来自蕲河,枯水季节结合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3. 给水厂规划 整合扩大现有**岭、**水厂,使其日生产能力达到0.65万m3/日 4. 给水管网布置 结合**镇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和现状供水设施,对开发路上管径偏小的管网进行改造, 在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两侧布置干管,以保证投资的经济性;
由枝状管网逐步改造成环状网,以确保供水安全可靠,管网遍布整个镇区,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5. 供水水源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规划确定在供水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和堆栈,不得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等。

第三十条? 排水工程规划 1. 污水量 污水量按给水量80%计算,则本规划区的污水量为0.49万吨/日。

2. 污水处理厂 本规划区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镇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小型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位于镇区规划区西南面,占地面积2600㎡。

3. 污水管网布置 根据规划区地势形态、采用分区分片排水形式,镇区的污水管主要沿道路布置,将镇区污水自北向南、自东向西汇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管线布置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第三十一条? 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区最大供电负荷为23608 kW。

电源接自**110千伏变电站。

规划区内设10kV开闭所4处,每处10kV开闭所建设占地约70 m2。

35kV电力线路架空敷设,35kV电力线路预留高压走廊宽度为15米,进出10kV开闭所的电力线路在电力电缆沟内敷设,局部地段可根据地形情况架杆敷设或者直埋地下。

第三十二条? 电讯工程规划 1. 市话预测 根据规划区人口发展,市话普及率按100门/百人计算,预测规划区市话容量达到27000门。

2. 设施规划 根据市话预测数,规划设置了电信支局3处(与邮政局相结合布置)。分别在**大道和纬十三路交接处西侧、纬二路和205省道交接处东侧、**大道和纬六路交接处西侧。

电信线路由**县电信局引至规划中的电信支局,再由电信支局分别引至相应的电信电缆交接箱。

电信主干线路采用φ114PVC排管,敷设于地下,埋深0.75米。镇区规划主干线路下的支线及用户线可采用架空线路,也可采用地埋电缆直埋。

第三十三条? 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建议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在全镇范围积极推广沼气化。

? 第八章? 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第三十四条? 总体目标 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理念,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即“大环境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使环境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生态环境体系,为建设生态型现代化**镇区打好环境质量基础。

第三十五条?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镇区大气环境质量各规划期均按国家二级大气质量标准进行控制。镇区工业废气处理率要求达到100%;
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100%。

第三十六条? 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 加强区域水体的综合整治,保持区域良好的水体环境。规划区地表水水质达到2类水体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率至规划期末均要求达到100%。

第三十七条? 声环境质量目标 镇区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居住区、工业区、混合区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域要求达标。至规划期末,区域环境噪声Laeq平均值≤55db,镇区交通干线噪声Laeq平均值≤70db。

第三十八条? 固体废弃物处理 固体废弃物要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不产生二次污染。至规划期末,规划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有毒有害废弃物均处理至无害化程度。

第三十九条? 环境保护措施 1. 建设开发的力度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建设项目的确立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度。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新项目引进要提出清洁生产的要求,同时控制高能耗、高物耗、排污量大的工业发展,应以节流、节能、清洁生产为发展方向。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3. 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镇区防洪、绿化建设,综合整治河道,强化河床淤泥治理工作。

(2) 加快区域排污系统建设,从而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 建立交通干线两侧防护绿带体系,确保区域的声环境质量。

(4) 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布局合理、方便使用,数量满足要求。

(5) 加强环保管理,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与企业的环保意识。

(6) 加强环境保护的评估工作,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7) 增加环保投入,确保环保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四十条? 环卫设施规划 1. 发展目标 建成与镇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布局上合理、数量上满足需要、功能上实用先进、作业上专业化、技术上先进、效益上高效能的,从垃圾的收集到最终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互相配套、连续不断运转的环卫设施体系。

2. 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 镇区内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点收集转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近期采用袋装化收集方式,中、远期逐步向分类化、资源化收集方式过渡,开展资源回收和垃圾综合利用工作,提倡 “循环经济”、“零垃圾设计”。

3. 粪便收集与处理 中心城镇粪便采用三格式无害化处理。

4.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应以企业自行处理为主,由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并应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利用率。对有毒有害的工业废弃物规划纳入中心城镇统一处理。

5. 环卫设施布局 镇区内设有两处环卫站。居住用地内的小型垃圾收集点平均分布于整个镇区、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按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
工业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在厂区内自设垃圾收集点,以提高镇区的环境卫生质量。镇区垃圾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6. 公厕建设 公厕按1000人/座标准设置,主要生活性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公厕每处建设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内部应设置残疾人专用蹲位。

? 第九章? 防灾规划 第四十一条? 防洪及排洪规划 镇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100年校核,2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

为了满足区域排涝要求,规划结合镇区用地布局对起主要防洪排涝作用的蕲河河道进行整理、疏浚、拓宽,使其排水更为顺畅,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镇区和村镇所在地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排洪通道,防止洪水淹没镇区和乡村。

第四十二条? 消防规划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网。

第四十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确定本区抗震设防标准为基本烈度6度,镇内的一般民用工程按基本烈度设防,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燃气供应、医疗卫生、消防、周围水库等,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近期目标:消除一般地质灾害隐患,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正规化。

远期目标:改善地质环境,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程度,实现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 第十章? 五线规划 第四十四条? 绿线规划 公共绿地绿地保护范围为本次用地规划布局中确定的公园以及街头绿地的用地范围。

主干道两侧绿线控制宽度为10—30米。

沿河每侧绿线控制宽度为50米。

城市规划绿线范围内用地,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城市规划绿线内的所有的林木、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位、破坏、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绿地用地性质。在城市零星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应逐步迁出。

第四十五条? 黄线规划 城市黄线指的是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黄线范围内禁止以下活动:
(1)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3)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4)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蓝线规划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范围内用地应严格保护,不受侵占。除按照规划建设排水泵站、水坝、污水处理设施、园林小品及相关市政设施外,禁止建设其它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十七条? 红线规划 红线为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红线范围内道路用地应严格控制,不受侵占。

第十一章? 分期建设 第四十八条? 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核心竞争力源于城市竞争力中具有独特性、延展性、持续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竞争力要素,可以看作是城市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的、与其他城市相比能够聚集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资源环境保护和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充分认识**镇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条件,探索**镇的核心竞争力。

**镇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
同时根据**县“医药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做出**镇自己的个性,使旅游休闲、药材和农产品深加工成为**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通过立足资源优势,明确“发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城镇建设思路,把挖掘和发展城镇农产品加工业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头戏,做出其独特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 第四十九条?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1. 完成输配水管网的建设。

2. 完成205省道的北移及黄侃路的兴建。

3. 蕲河的整治改造,清淤整治河岸。

4. 完成**新政府办公区建设(用地面积4.11公顷)。

5. 完成**客运站的建设(用地面积1.4公顷)。

6. 工业区的建设(用地面积22.41公顷)。

7. **大市场的建设(用地面积5.36公顷)。

8. 完成公立幼儿园的建设(用地面积0.64公顷) 9. 环境治理,建立环卫站一处。

10. 建设镇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0.5万吨。

11. 增加镇区10KV变压器数量、增加镇区电信支局。

?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十条? 加强城镇规划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统一认识,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做到规划好、建设管理好。加强执法管理工作,杜绝违法批地、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

第五十一条? 加快城镇化进程 认真贯彻中央及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关政策,加大镇域基层村的调整力度。制定有利于城乡经济合理发展、资源共享、村镇重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倾斜措施,重点扶持镇区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和共同富裕。

第五十二条? 总体规划具体化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及时编制近期建设重点地段和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并在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城市设计和单体设计。重要建设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符合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五十三条? 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行土地级差地租和有偿使用。建立稳定的城镇投入机制,优先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第五十四条? ? 加强队伍建设 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开发建设队伍,在镇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开发建设。

?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镇总体规划是**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

第五十六条? 本规划文件由总体规划文本、图件、附件(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 ?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街道 规划 报告 **街道规划报告 横梁街道规划 浦锦街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