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我的青藏线】青藏线地图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李宗奇 陕西合阳人。政府公务员。业余时间创作散文、诗歌、小小说二十多万字。出版有《宗奇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父亲》一文获2004年度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银奖。
  
  唐朝叫大唐,有容才大,唐朝的大在于既接纳也包容。包容的最高境界叫包罗万象,万象是指世上万般具体的事物。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每一件事情,都在万象之中。
  能包容是了不起的事情,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天地是包容的,天道酬勤,地理人和,包容着有序的时空运转,以及无常的天灾人祸。青藏也是包容的,包容着人们已经认知了的东西,也包容着人们尚未认知的东西。巴颜喀拉山养育着长江黄河两条河流,我们称长江黄河是母亲河,巴颜喀拉山是母亲的母亲。喜玛拉雅山上有世上第一高峰,是这个地球上离天最近的地方。
  青藏在我心中是大的,是神秘的,很久以来,我一直有个愿望,沿着这条线好好走一走,看沿途风光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去体会一直藏在我心底的包容这两个字。
  
  7月16日――18日 连阴
  
  这几天是做准备的时间。
  首先是请假,我工作在西安,但要向北京请假,答复是干脆爽快的。
  接下来是读地图,地形图、城区图、路线图。
  女儿从电脑上下载了厚厚一沓进藏须知,我做了行动指南,逐行细读,逐句理解。
  同事送来了红景天。我查了一下资料,红景天属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海拔2800至5600米的青藏高原,生长在多寒、缺氧、干旱、强紫外线照射的高山雪原,生长周期慢,从而形成了独特丰富的高性营养成分,被夸为“东方神草”。
  18日晚上,我和妻子像预防非典一样重视,每人喝了两包,稍酸,喉咙有点发热,却有强心剂一样的安慰作用。
  
  7月19日 小雨
  
  这一天早上开始下雨。雨不大,却是很有精神很有韧劲的那种下法,像成年坚持慢跑的人,不是为了给外人展示速度,而是充分彰显自己使不完的耐力。
  人是多愁善感的动物,旱了盼雨。雨太勤快了,也生心怨。
  我们是在雨天出行。一行四人,从西安咸阳机场出发,飞机航班是MU2335,机型是空中客车。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小雨还在下着。很快,飞机穿过云层,云层是厚厚的,穿过时有些颠簸。云层上是响亮的晴空,开阔,温暖,甚至有些暖融融。云层之下是一个境界,云层之上是又一个境界。这有点像我们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在举棋不定,苦苦思量时是一种状态,当度过不易的阶段,迎刃而解之后,眼前就是一片豁然开朗。像陶渊明的诗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小时后,飞机徐徐降落在西藏贡嘎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守护西藏的两位功臣。一位是公安厅老副厅长康玉权,进藏44年了,另一位是我的同行老常,进藏41年了。四十多年了,这些年的光照和风雨在他们两位的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烙印。我们汉字中“烙印”这个词是份量很重的,“含金量”很高,岁月如金呢。
  他们笑呵呵着,握手,寒暄。每人一句“扎西德勒”,每人脖子上一条哈达。“第一次进藏,一切节奏都要放慢,包括走路”。
  我下飞机之后走路的身姿颇有些蹑手蹑脚的模样。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公鸡踏在热鏊上”。平常时候我这个人性急,吃饭三锤两梆子,上楼一步两个台阶。去厕所方便可以用排球术语说,短平快。
  吉普车拉着我们跨过雅鲁藏布江大桥,穿过2公里长的嘎拉山隧道,拉萨城就到了。沿路两旁敦实的柳树和丰满的杨树下隐藏着藏式民居,楼面不高,以两三层建筑居多,最引我注目的是那些紫红色的大门。
  我血压偏高,心脏跳动也不太墨守陈规,动身前一晚连服两包红景天,就是担心高山反应。怕什么偏偏就有什么,比快速反应部队还及时,说到就到。一切只好忍着,我有点怕高山反应,但我不怕忍,忍是我的基本功呢。
  入住酒店后,妻子第一句话说,快去照照镜子,欣赏欣赏自己。
  我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脸上的光没了,嘴唇也泛着青。中国古典小说经常用“一夜无话”来进行章节过渡。我这天也是一夜无话,集中心思调整状态,以备明天上路。
  
  7月20日 稍 阴
  
  今天去林芝。
  早晨,我们走在拉萨的街道上,感觉同内地的城市一样。所不同的是,建筑大多三层,可能是缺氧的缘故吧,图的是上下楼方便。
  在一家热火的早点铺里,我们喝过豆浆,吃过西藏煎饼,就向林芝进发。
  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就好像陕西的汉中一样水灵。去过的人都说好,我们也渴望着。走在路上,太阳透过云层慢慢笑开了脸,天被阳光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把个美丽的米拉山、雅鲁藏布江和那沿途的房屋、树木、牛群 、藏猪照耀得丰富多彩。
  我们的车走到哪里,江水就流到哪里。还有一朵又一朵洁白无瑕的云,似天女下凡,自由自在地向人间飘动,飘着,飘着,似乎各自有了目标,靠住了一个一个清秀墨绿的山头,起则轻轻地吻,继而纹丝不动。
  江水随着江岸的走势和江床的凹凸不平,在水面形成一连串的涟漪,这些涟漪连绵起伏着,像音阶跳动着隐现出1、2、3、4、5、6、7、i的字样,这字样构成了美妙的乐章,泛着哈达的洁、雪莲的纯和天籁的真,难怪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李娜的《青藏高原》和韩红的《天路》,都是一曲走红天下,因为雅鲁藏布江水中含蓄着神灵。
  林芝快要到了,天蓝得要命,云洁得惊魂,山静得出奇。冷不防,一群牦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一个个头戴藏红花一样的红绸,横七竖八。司机按着喇叭,它们置之不理。司机再按着喇叭,胆小的只是回头望望。一个稍大的黑牛和一个苗条的花牛慢悠悠地横在路中间,像家长,掩护这牛群通过。
  林芝是个好地方,氧气明显地多了。
  这个城市除过少了布达拉宫,小了些规模,比拉萨还有魅力,我喜爱林芝这个地方。
  
  7月21日 雨时下时停
  
  今天的行程紧张。早上,我们冒雨去了柏树王国。王国生长着900多株柏树,平均树高30米,胸径1米,最大的一棵巨柏,高50米,胸径5.8米,树龄2600年,被誉为“中国柏树之王”,当地人称其为神柏。我们在藏巴汉子的带领下围着神柏顺时针转了三圈,举目望去,嚯,好大一棵树,树根麟麟巴巴的,似龙如蛟,更像百岁老人饱经沧桑的脸,树身由底部起三丈有余起分叉而立,三股壮而雄的枝干纵天仰伸,枝繁叶茂,云遮雾瘴,树梢好似长进云里边。我跨着带有长镜头的相机爬坡抄道50多米,才照到了全景。手被荆棘划破了,裤腿湿漉漉的,鞋子泥巴巴的,心里却乐滋滋的,真叫开眼呐。
  中午,路过巴松错,错是藏语中“湖”的意思,湖面开阔,状如新月,山抱着湖,湖绕着山,湖面如镜,青山如诗,湖心有岛,岛上有寺,俨然一幅风景画。
  湖边,有一棵奇树和一块奇石。
  这棵树叫十二生肖树,传说寺的主人有两个爱妃,一个印度的,一个西藏的。爱妃每天清晨以湖为镜,倚石梳妆打扮,掉下根根秀发,时间长了,落发之处长出一棵树来,树的叶子上分别呈现出十二生肖的个性图案。我围着树转了一圈,拾到一片叶子,仔细一看,叶子上有一个蛇的图样,妻子正好属蛇,我送给她,她藏在了手包里。
  一块石上凸现出一些字母,导游说,这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嘛呢叭咪?,?代表佛的“身密”,“嘛呢叭咪”代表观音菩萨两手拖着“如意珍宝”,象征具有以大慈大悲广生的利众菩提心,“?”代表众佛的“意密”。这个被最为尊崇的真言,似我们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
  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三个叩等身长头的中年妇女,心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种仪式的庄严和美感超凡脱俗,甚至超越了所有的行为艺术。这不是行为艺术,是生命艺术。她们三人身上穿着羊皮围裙,双手套着带系绳的木掌手套,眼睛凝视天空,嘴里喃喃而语,啪、啪、啪,木掌自然而响亮地拍出三声,第一声响在头顶,第二声响在额际,第三声响在胸前。陪同我们的人告诉我,这是对佛、法、僧的顶礼膜拜。然后,她们向前迈上一步,五体投地,两手掌在向前伸出的同时在地上拍打出一阵风和一层尘。我请陪同我们的人去问一下,之后告诉我,她们是来自另一个地方,那地方在千里之外呢,她们就是这么一步一叩首过来的。
  下午三时许,卡定奇观到了。
  这是一座神山。藏语卡定是天上人间的意思。传说格萨尔王一箭将此山射为两半,山势力险,高纵入云,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瀑布中一尊天然形成的大佛面目慈祥,时隐时现在瀑布圣水之中,大佛左右各一男女持重护法,岩画般的观音菩萨脚踩莲花,手握宝瓶普度众生,神龟叫天,喇嘛诵经,神鹰献宝,如来佛祖,汉字显佛,无一不透着神奇和深奥。我的目光随着导游生硬的天水普通话在享受和寻览着。
  不经意间,我有一新的发现,面前的半山腰有一盏酷似点燃的酥油灯的旁边,凸现着土黄色浮雕,前边站着一个头顶围巾身材高挑的老阿妈,身后依偎着一个瘦弱的老阿爸,活灵活现,我起名为:相依。
  大家看了一致说,像。
  
  7月22日 大雨
  
  雨下得挺神的,像是考验我们的意志。老常说,你们是大唐来的,给西藏带来了喜雨。这时候下雨,是下草,下粮,下牛奶。
  早餐后,我们匆匆赶路。今天的任务可重了,要看神湖羊卓雍错,又要看山南的“五个一”,两个景区方向截然相异,在风风雨雨中往返600多公里,可辛苦了小胡子藏族同仁师傅。
  在进藏前,听去过西藏的朋友说,羊卓雍错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错是喜马拉雅山山麓最大的内陆湖泊,集雪山、冰川、岛屿、牧场、农庄、蓝天、白云为一体,景色至美。
  我心里怀着憧憬,车在山路上疾飞,一会儿身子向左靠,一会儿身子向右靠。人在车中,车在山中,山在雾中,雾在我的心中缥缈,缥缈,经过92道湾曲折盘旋,一直缥缈到了山顶。
  山头上,淅淅沥沥的小雨在飞扬,红红绿绿的伞在移动,男男女女的声音在穿梭,我们跑到山的沟壑上,尽情地享受着雨中的羊湖。我感觉到了急促,是眼不够用,还是气不够用。美,是美,太美了,简直是一个睡美人,她那样的婀娜,那样的多姿,那样的沉静,那样的妩媚,尤其在薄雾的遮掩下,更是令人遐想连连。再阳刚的男人,见到她都是会卷刃的。
  人们崇奉羊湖,更是将她奉为羊卓雍错达钦姆的化身,她是西藏同胞心目中的守护神。
  我向着静态的睡美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不知她收到了没有。
  下山后,我们又向山南赶去,那地方神秘又神圣,我们是去朝圣的。
  山南,是藏民族的发祥地,是西藏文化的“摇篮”。那里产生了“五个一”。
  第一个王朝:西藏历史上的两代重要王朝――吐番王朝和帕竹王朝都崛起于山南,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就是以山南为基地养精蓄锐,从而统一了西藏,实现了一系列改革,对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农耕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宫殿: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它高耸于雅砻河东岸的扎西次日山之巅,远远望去,像一顶闪耀的桂冠,从这里可俯视整个雅砻河谷的田园风光,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曾多次出现这个令人难忘的镜头。
  相传,有一天,一位牧羊老阿爸正在悠闲地放羊,不经意间,看到扎西次日山下走过来一个人,忙上前打问,那人一字未吐,只是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牧羊老阿爸顿悟,这一定是上天指派来管人间大事的,于是,为这位上天而来的人修了这个宫殿,这位上天而来的人就是第一个藏王聂赤赞布。
  第一个寺庙:昌珠寺,是西藏最早的佛堂。始建于公元641年。相传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镇妖兴国而建。这里曾是松赞和文成的冬宫。至今,仍陈列着一幅元末明初的珍珠唐卡。这幅唐卡长2米,宽1.2米,用29026颗珍珠和各种宝石镶嵌而成。名曰 “观音憩息图”。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观音慈祥的目光都在看我,像是在说,你来了,好啊!观音的目光余晖一直送我们出了那个不易进去地方。
  第一个藏王墓:位于琼结县内,离泽当镇30公里处,是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赞普至第四十一代赞普和王妃的墓葬群。据史料记载:墓的上方有神殿,墓下方也有神殿。神殿中供奉着松赞干布和释迦牟尼的塑像,松赞干布的灵柩安放在地下室的中央,左边的一间地下室里,保存着松赞干布生前远征的战袍,右边摆放着纯金制作的骑士和战马,灵柩的前端放有包在丝绸里的一颗珍珠,重达35公斤,这是庶民百姓对他一生显赫功绩的歌颂。
  走在大墓上,我和大家说,甭说话,慢慢地走,松赞干布正在地下宫殿召集大臣开会呢,议题是:关于如何解决西藏缺氧的问题。你们听,大臣们讨论后,松赞干布正在总结说,西藏什么也不缺,只是缺氧,一旦解决了氧气问题,将是世界上人口爆炸的地方。大家听了都笑了。
  第一块田地:我站在雍布拉康的上方,正在过着眼瘾,当地同仁扎西平措说,公路边那块长方形的地,就是西藏的第一块田地,二亩多,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里边有三匹马在大雨中悠闲地吃着草,一白、一红、一黑,三人为众,三马为什么呢?
  在山南同仁的酒店里,我们又吃又喝,又说又唱。看到扎西平措长得有些像松赞干布,我说,我们是大唐来的,今天给你们送来了文成公主第二,这个人是谁呢,人们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同事小王身上,纷纷鼓掌起哄。
  我说,扎西代表松赞第二,小王代表文成第二,我和老常是证婚人,让他们喝个交杯酒,在掌声和吆喝声中,藏汉代表又一次在山南“盟婚”。
  
  7月23日 天晴朗晴朗的
  
  纳木错,我在地图上见过几次,去过西藏的人更是嘴上念叨不休。
  去藏北的路上,我和老常等几个一路聊天。我问,这高原里,煮面条为什么要放在高压锅里?
  老常说,在普通锅里,水温不到度数,不好吃。
  我又问,一般多少度?
  老常说,八、九十度。
  边上一个人说,没有。一次,我用高压锅煮面条,以为气放完了,刚打开锅盖,嘭的一声,面条全部缠在脖子上。当时我想,这一下完了,脖子上一定会留一圈珍珠泡。马上用凉水去冲,结果什么事也没有。
  我笑了,顺势看了一下那个人的脖子。
  我沿路看到,藏族同胞的房子四角都有飘动的五彩旗,我问,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告诉我说,这是过藏历年时挂上去的,表示吉祥。年初一,邻居互拜;年初二,走亲戚;年初三,阿妈(母亲)、阿佳拉(姐姐)和搏姆(姑娘)把蓝、白、红、黄、绿的五彩绸用心缝挂在木杆上,任风飘扬,彩绸的顺序是:蓝在上(代表天)、白排二(代表云)、红排三(代表火)、黄排四(代表土地)、绿在末(代表水)。
  那个朋友见我问得细致,听得有味,便来了劲,说,你不知道,我们藏族过年家人还要占卜,其实是一种娱乐。藏历腊月二十九,当太阳沉落雪山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陶罐的周围,吃一种特殊的面疙瘩,藏语叫“固都索”。
  在一些面疙瘩中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谁吃到什么,赶紧向掌勺的女主人报告,每样东西都和吃食者的性格或运气联系着。例如,吃出羊毛的人,说他心地善良;吃出辣椒的人,说他性格泼辣;吃出木炭的人,说他心黑;吃出豌豆的人,说他圆滑;吃出桃干的人,说他身体健康;吃出瓷片的人,说他纯洁;吃出盐巴的人,说他屁股重(懒惰)。“面疙瘩会”总是在欢笑和戏谑中结束。
  老常也来了神,说,西藏过年祝福也挺有意思。穿着节日盛装的拉萨人,捧着“切玛”走上街头,向亲戚邻居祝福。“切玛”大约是一尺来长,彩色方盒,盒分两格,一边装糌粑,一边装麦糠,盘得高高的,像个小金字塔,上插酥油做的日月模型和染成鲜艳颜色的青稞穗,还有鸡冠花。
  祝福的人们,各致问候:
  “扎西德勒彭松措!”(愿吉祥如意美满)
  “阿妈巴珠工康桑!”(愿女主人健康长寿)
  “顶多得瓦吐巴秀!”(愿岁岁平安吉利)
  “朗尖央总拥巴秀!”(原年年这样欢聚)
  同时,各自从对方的“切玛”中抓一撮儿糌粑、麦糠,在口中尝一尝,然后向空中抛三次,以敬云、敬地、敬龙神。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万物有灵的藏北高原,在扫视和被扫视、接纳和被接纳中,感应着雪山的峻、蓝天的纯、白云的洁、湖水的湛、草原的旷、牛羊的悠、牧民的闲。
  下车后,腿沉、气短、脸乌青、嘴发紫,老常说,慢点,这儿海拔5000多米,这连绵不断的雪山,有一千多公里,就是念青唐古拉山,我把“念青唐古拉山”听成了“年轻唐古拉山”,心想,那处于藏青分界的连体山就是苍老的唐古拉山了。
  念青唐古拉山像一个峻冷的小伙,披着洁白晶莹的外衣,默默地站在那里。它的身后身前,站着无数个年轻的小伙,不过它们大多穿着发青、发绿或发灰的衣裳,横看成岭侧成峰,重重迭迭,连连绵绵。念青唐古拉山与毗邻的纳木错是闻名全藏的神山圣湖,神山圣湖是藏族儿女的生命和精神。念青唐古拉山,是藏区家喻户晓的大念神。说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叫纳木错,藏北的牧民认为那里的湖神女是山神的妻子。
  在那很久很久以前,念青唐古拉山住着一个很了不起的猎人,他的名字叫扎邬莫恩,扎邬莫恩和唐拉山神是好朋友。有一天,他愁眉苦脸去见山神,山神问,你有什么紧火事要我帮忙?他说,我想富。山神说,你闭上眼睛,我允许你在我的宝囊中抓三把,不管抓到什么,全归你。他闭上眼睛,一连抓了三次,第一次,他抓了一把白晶的食盐,向北撒,北方羌塘草原有了无数个盐湖。第二次,抓了一把碱,向西撒去,羌塘草原有了无数个碱湖。第三次抓了一把青稞,他向南撒去,南部从此盛产青稞。就是这简单的三把,扎邬莫恩在羌塘草原声震四方了。
  有一天,扎邬莫恩在纳木错湖边放牧,突然出现了一个美丽女子,她对扎邬莫恩说,我是听了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话来与你约会的,我们“以仙人相爱,以俗人相亲”。扎邬莫恩说:有幸有幸。话音刚落,一道耀眼的彩虹在纳木错湖与扎邬莫恩之间闪了三下,之后女子说,等明年三月十五日月出时分,你到湖北来认领你的孩子,千万记着要带上弓箭。说完,消失于湖中。
  来年三月十五日,月亮刚升起,扎邬莫恩就出门认子。见到一头野母牛正在舔犊,他一箭射去,正好射中那刚出生的牛犊。
  那女子闪现了,泪流满面,对扎邬莫恩说,你这个六亲不认的家伙,竟然杀死自己的儿子,看来,我俩情尽缘末。说完,随着动人心魄的哭声消失在湖中。
  故事因纳木错而产生,纳木错因故事而迷人。
  快到湖边时,天气特别的晴,不知是纳木错想与宝石争艳,还是欲与水晶比美。一望无际的湖水,蓝格晶晶的。我的心如一颗硕大硕大的水珠,一下子融入湖中,随波荡漾,一会儿平如镜,一会儿泛如翠。举目难极的天,在一团团洁白如玉的云朵映衬下,蓝疯了,亮极了。班头鹰在空中翱翔,黑鹤在水中嬉戏,游人在湖边留影,牦牛、枣红马和藏族男女簇拥着,我望着湖水,浮想联翩,人的乳汁,是这湖水的浓缩;人的血液,是这湖水的砺炼;人的汗水,是这湖水的承载;人的眼泪,是这湖水的辛酸。珍爱湖水,就是珍爱生命。我在河滩上仰面躺去,四腿八扎地任我自由,一下子,人就沉静了,也不知是我醉了,湖醉了,还是天醉了。
  
  7月24日 火辣辣的太阳
  
  昨天,我的身体透支了,回到酒店,又自我欣赏完一路的采风照,乐得老嘴都不听了使唤。
  凌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头疼得要命,我担心着会不会是脑水肿,想叫醒妻子,见她打着鼾声,又不忍。我强忍着到了天明。
  这一天的任务是看布达拉宫,知道了这个安排,头一下子又轻松了起来。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没有到布达拉宫就等于没到西藏。就像到了陕西没有到兵马俑一样遗憾。
  布达拉宫,我在电视上多次看到过。听说,进布达拉宫是有限制的,每天500人,提前三天要带身份证排队预定。
  正式进宫之前,我们“预习”过两次,一次是白天,看骄阳下布达拉宫的雄姿,一次是晚上,看月光下布达拉宫的靓影。我为照布达拉宫的全景,抱着相机,一气儿退到了广场的墙角根。
  上午10时,我们走进了布达拉宫的外围大门。我气喘吁吁地往上爬,身上的劲儿没有多少了,硬是精神撑着。太阳辣得很,照在脸上、身上,刺疼刺疼的。
  这是一座神秘的宫殿。集殿、城和寺于一体,既蔚为壮观又别具特色。
  外边看,红白相间,浑然一体,古色古香,雄伟大雅。进去看,分为三个层次,要上三个楼层的台阶,按当地讲究,由楼梯左边上,在楼梯的右边下,人虽多些,但不论男女老少,当地的,外来的,一样地排着队,一样地悄无声。
  殿堂的墙上绘有佛事壁画,年代久远了,仍不失艳丽和珍贵,殿内陈列着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铸造的大小佛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默默地站在那里,心里静极了,一切杂念俱消。尤其那几座镶金嵌玉的佛塔,看过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国之瑰宝。
  排列有序,保存完整的佛教典籍《愣严经》、《园觉经》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西藏人民心中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穷的力量是震撼的。两部经书中都有“指月”之喻,佛祖曾经告诉他的二弟子阿难: “如果有人用手指月亮给人看,那么,此人就应循着手的方向看月亮才是,若是此人只是死死地看着指头,那么,此人不但没有认识月亮,同时也没有认清指头。”此处说的指头,是比喻一切经典理论所讲的真理(可以引申理解为“典籍”),换言之,一切语音和文字都是为了提示我们朝向真知。
  我们要感谢吞米、桑布扎,他作为藏文创业人,让我们可以仰观佛之伟大。
  
  8月25日阴
  
  在拉萨火车站广场,高耸入云的旗杆上,又鲜又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映着远方的雪山,映着近处的草原,映着周围的房屋,这是世界华人的中国心,也是西藏同胞的中国心。难怪西藏盛行一首歌,《她们的名字叫中国》。歌词唱道:“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名字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母亲的女儿,她们的名字叫中国”。此时听着这首歌,让人想落泪。
  在火车站的贵宾室里,老常又一次把洁白的哈达系在我们的脖子上,又一次把盛满红酒的酒杯端了过来,我们又一次仰脖而饮,我们在又一次相互拥抱中,淌下了难分难舍的眼泪。
  火车徐徐开动了,我隔着玻璃向站台上送行的老常等挥手道别:西藏,扎西德勒!兄弟,扎西德勒!
  火车向北驶去,我们第一次上了天路。天路,是西藏同胞和青海人民多少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这个梦想,只能在五星红旗飘扬中实现。这个追求,只能靠设计者和建设者用生命挑战极限来承载。天路自青海的格尔木起,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达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2001年6月29日动工,2005年8月24日,南北铺轨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合拢,2005年10月12日,天路全线贯通。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世界上唯一在厚长的冻土层上建筑的铁路。
  铁道两旁有着严密的“防线”。第一道:在外围排列了无数个田字状石块,中间种着草,以固定冻土层的风化。第二道:浇注了无数个井字状的水泥桩,以防沙土异动。第三道:在近围拉起了一道道铁丝网,以防牛呀、马呀、羊呀的进入。
  火车喘着粗气爬着唐古拉山,身临其境,觉得雪山更加峻美,更加苍凉,难怪唐古拉山火车站是无人值班火车站,火车在那里也不停。
  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青藏公路以西的区域叫可可西里,她是中国大地上最美的一片荒野,有雪山,有草原,有湖泊,有荒漠,还有一般难以见到的野牦牛,野驴和藏羚羊。藏羚羊成了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体型丰满,态度和蔼的082号女列车员说,能见到藏羚羊,是有福气的。我们四人坐在卧铺的窗口正聊着天,不经意间,发现窗外有五个头长羝角、全身土黄色、身子肥肥的似鹿非鹿的动物正在聚谈,以为是野鹿,我把这一场景说给082号服务员,她兴奋地说,这地方没有鹿,那一定是藏羚羊,你们真有福,我们有的列车员跑了多少趟,还没有见过藏羚羊呢?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把眼睛贴在窗子玻璃上,眼巴巴地期待。我们老家的人说:“有福之人毛两腿,无福之人两腿毛”。也不知我是有福还是无福。正纳闷间,眼前一亮,还来不及照相,就大喊一声:快看――藏羚羊。呆在卧室的人一下子都出了窝,扒满了过道上的窗口。可能这一场景,惊动了两只藏羚羊,藏羚羊拔腿就跑,我举起相机朝跑去的方向速拍两张,回来一看,虚了,但形象可见,头上的两根羝角先向后弯、再向上翘,两只耳朵扎得高高的,眼睛黑大黑大的,鼻子和眼睛一样黑,身材十分苗条,除过肚子下颜色浅黄一点,整体色调如土一般,唯独尾巴白白的,四只矫健的腿显得修长修长的。082服务员说,这是两只雄的,雄的尾巴带着白,雌的尾巴不带白。我兴奋极了,藏羚羊不但见了,还见了五雌两雄,幸哉福哉,幸哉福哉。
  沱沱河到了,这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沱沱河曲曲折折,在黄昏下呈现黄、白、黑的网状三原色,我的感慨不能自禁。
  水是人的命,水是慧的根,有了水,才能国泰民安呢。
  
  8月26日 晴
  
  青海的老杨祖籍山西,父母在陕西工作,他自小在西安长大,对我们这些来自“大唐”的人格外地热情,饭桌上,提起青海,有说不完的话,一再叮咛,要多留几日,免得后悔。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叫仁青,也是藏族同胞。一路和颜悦色,话语不断,人挺活道。
  出门前,听同行老满说,青海的李家峡水库,他去过三次,那里有丹霞地貌,好看得很。我们的目标,正是坎布拉。很快,水库就到了。清亮的大水顺着山势由西向东流淌而去,一座座的山慢慢地由青变黄,由黄变红,越来越红,红得似朱砂染过。走到大坝上,我刚举相机,哨兵说,这里不能照相,我说,照一下景色,哨兵说,什么色也不行。我感到惋惜,仁青说,咱们山上照,效果更好一些。
  上了山,我们逍遥自在地坐在一块刻有“龟山平湖”字样的圆石旁,照了相,镜头中有红红的山、有碧碧的水、有树、有石、还有张着笑脸的人,挺全和的。
  在李家峡水库的山谷中,除了一湖碧水外,就是大大小小的山。这儿的山,经过地壳运动和风吹日晒,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特征,色彩鲜明,有的呈朱红色,有的红中透着黄色,有的红中点着绿,五彩斑斓,灿若云霞。远远望去,山林中有一座山的顶上金光闪闪的,像是寺庙。仁青说,就是一座寺庙。公路两旁,满山遍野的羊,黑的,白的,还有花的,应有尽有,羊们见车不避,见人不躲,胆子比牛还大。
  
  8月27日 阴,雨转晴
  
  早上,我们先去塔尔寺。
  塔尔寺有壁画、堆绣和酥油花,民称“三绝”。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佛学家宗喀巴,他被誉为“雪域佛陀”。
  塔尔寺在藏语中称之为“衮本贤巴林”,意思就是“十万佛像弥勒洲”。相传宗喀巴大师诞生时,从剪断的脐带滴血之处长出一株白旗檀树,树上有十万片非常茂密的树叶,每片叶子都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像的一种)。今塔尔寺中,在宗喀巴像的右边供奉着狮子吼佛像。
  宗喀巴大师,今青海湟中县人,生于1357年,1401年写有著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1406年写成《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宗喀巴一生著作有19函170多卷,1409年在拉萨创祈愿大法会,标志着格鲁派的成立。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最著名的8位中,大家知晓两位,就是克胜杰和格敦朱巴。
  宗喀巴在去西藏学佛6年之后,母亲香萨阿切盼儿心切,托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家书,让宗喀巴回来探望。大师接到母亲的家书后,为坚持学业和弘扬佛法而决意不归,派弟子智华坚赞携带给母亲和姐姐各一幅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以慰籍母亲和姐姐,并在信中告诉母亲:“若能在我出生的地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大师出生的那颗白旗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能如见儿一般。”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母亲香萨阿切在信徒们帮助下建成了一座佛塔,取名莲聚塔。
  从此后,塔尔寺由小到大,巨大宏阔。
  过日月山时,狂风大作,雪雨交加,小雨下成了大雨,大雨变成冰雹,那儿是文成公主怒摔宝镜的地方,我怀疑是文成公主见到了“大唐”来的人,又想家了。
  第一次听说青海湖,是四十多年前地理老师讲的,只记得是中国第一大湖。见到青海湖,那是1968年3月19日我当兵时的事。湖面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水,路有积雪,冻成的冰棱子一滑一滑的,我们坐的解放牌卡车在湖的一角路过,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
  这次看青海湖,有着原有的感情基础。
  天也凑巧,晴,大晴。
  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广阔的湖水瞬间变成了一面深蓝深蓝的宝镜,宝镜亮极了,天上的飞鸟和白云倒映了进去,要不是那一丝微风,是绝然去之不掉的。一会儿,银波荡漾,气势逼人,湖面似女人鼓动着丰满的胸膛,以神奇的力量,把粗浪细浪一波又一波地送到了湖岸,有的游人躲闪不及,湿了衣衫,游人不恼,只是乐呵呵地对着笑。
  湖岸不远处,几百亩菜子花正开得火热,浓艳的黄花香气袭人,一群群的蜜蜂在花朵上飞来舞去,惊得婆娘女子娃尖叫着,快,蜂,蜂……。其实,蜂是有风度的,人不逗虫,虫不咬手,就像中国的外交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在湖的西北角,隐约可见两个形态各异的岛屿依偎着,与湖畔相向而立,听说那就是有名的鸟岛了,每年春天无数只稀罕的候鸟来这儿筑窝安家,生儿育女。可惜我们来的时间,是跛子的尻子错了差口,只得望岛兴叹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见识了第一原子弹试验基地――金沙滩。金沙滩是个两面之地,刚起来刚得要命,柔起来柔得心酸。那里四面环山,中间低凹,易于保密,当年受冲击波侵袭的残垣断壁和地下指挥所,真实而神秘。就是这颗原子弹,壮了中国人的胆。
  我没有想到,久负盛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诞生在那里。当时,王洛宾正在金沙滩拍电影,路遇一漂亮女子卓玛,那是藏族户长的千金,每天路过卓玛的帐篷,王洛宾的眼睛都在期待着卓玛的出现。一天,卓玛骑马归来,意识到了原委,手持马鞭朝着王洛宾的身上轻轻抽去,然后,扬鞭策马消失在草原之上。从此后,王洛宾用情、用感、用心、用血写出了这首动人心弦的民歌,每当民歌唱起时,他就想起了卓玛。
  我没有见过卓玛,但我爱唱这首歌。
  
  8月28日 又晴
  
  我们今天要去看孟达天池。
  沿途,白牦牛、黑牦牛、花牦牛一个个都是大眼睛,双眼皮。脖子和肚子两边长长的毛,一走一摆,一跑一曳,酷似山里姑娘穿的长裙,煞是好看。
  李平师傅车开得好,也是部队下来的,父母是内地人。他在青海生,青海长,圆圆的脸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耳坠肩,鼻子长得像一头蒜,嘴唇显着厚道,眼神放着慈善的光,一提起青海来,他双眼中就灌满了自豪和幸福,说话似寺庙的钟声,笑起来嘎嘎嘎的。
  他1979年工作,开车近三十年了。他说,长了这么大,没有压过一个老鼠。说话间,冷不防出现意外,一群灰色的嘎啦鸡横过马路,一个个圆鼓隆冬的,长相似鹌鹑,走路似小鸭,一个母亲带着十几个孩子,连蹦带跳的。
  为了躲避这群小生灵,李平在刹车的同时,右手划拉着吆喝的动作,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当他看到嘎啦鸡母子们安然无恙时,顿时笑成了一尊佛。
  在天下黄河第一弯处,我为了对焦距,一会儿前,一会儿退,险些与飞驰的卡车对接,坐在岸边等镜头的妻子火了:“不照了,小心车祸。”旁边一个戴墨镜的高大男人眼神藏在镜片后头笑我,我似蛤蟆过门槛,既伤尻子,又墩脸,半天缓不过劲来。
  车走了一大阵儿,一个朋友说,前边哪里能唱歌(方便),有人要唱歌。李平师傅问是女的吗?对,再不让唱歌,有人就要跳舞(夹着腿走路)。
  很快,孟达天池到了。车门开了,我说,谁唱歌,我带路,其实我也是熬得够受。坐在第二排老陈的年轻妻子不好意思,我问小田,小田说,不去。我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结果笑声带下来一大帮去唱歌的。
  孟达天池是个秀珍型的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在山的最上边,路挺陡的,我们一行十几个人都骑着骡子上山,我挑了一个体型稍大的枣红骡子,牵骡子的是个瘦小的撒拉族姑娘,这是我第一次骑骡子,骡子驮着我,大口喘着气,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像是寻找好走的路。这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幕:九岁时,我随父亲去四十里之外的澄县去拉炭,晚上喝过汤,母亲扫净了架子车的箱体,给里边铺上一个褥子,让我睡在里边。随着父亲的脚步向前移动,慢慢地,我就睡着了。天亮时,父亲开好票,走到装炭的几个大男人跟前,给每人递上一支羊群烟,用右手拉拉管事的衣角,小声说着什么,管事的哼了一声,就把跨拉子炭(带块的)往车里装,装满了,还用铁锹使劲儿地拍打。父亲满脸笑,我只是默默地瞅着。
  炭装好了,父亲驾着辕,我把一根绳用铁钩挂在架子车辕的右边,扯着捎,走平路还罢了,上镇吉坡时,可费劲了,父亲架着辕一会儿朝坡的左边爬,一会儿朝坡的右边爬。我说,大(爸),你不端端的走,拐来拐去的,大说,你娃不懂,这叫盘坡,比端端地上省劲。
  难怪骡子也通人性,也晓此理。
  我问牵骡子的撒拉族姑娘,撒拉语姑娘怎么说,她说:阿娜达。我说,好听。接着又说:“阿娜达”
  她问:“咋啦?”
  我说,“我看骡子蛮苦的,我下来,让骡子骑着我。”
  “那不好意思。”
  “要不然这样,你骑着我,让骡子牵着。”
  “那更不好意思了。”
  “这不好意思,那不好意思,你说咋样好。”
  “你别逗了,我也知道你人好。其实,骡子和人干工作一样,它就是干的这个活。你若同情它的话,除过应给25元外,再给骡子加把料。”
  “咋样个加法?”
  “多给五块钱”。
  “行――”
  她笑了,美得好似孟达天池中的一朵花。
  到了山顶,我看到了秀丽俊俏的孟达天池。
  
  结束语
  
   青藏高原的神圣,包容着天地人,天地人的自然融合与有序相处,才是最大的和谐。
   自然的纯洁、古朴和浩然,这是青藏高原的另一种 “世界屋脊”,那里是天然的正气之源。
   干我们这一行的,去去青藏高原,蛮好。

标签:青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