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两位被叫做状元的年轻人_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时间:2019-02-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高考成绩一公布,我就一直想采访郭薇和罗赛。也许是刚离别大学校园不久,对于“高考”还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情绪,遥想自己当年,也同样奋战拼搏挥汗如雨,也同样面临道路的选择和心理的压力,我非常想了解考了如此高分的他们,是如何对待高考,又是如何成长、如何生活和学习的?
  对他们,我其实一直想避免“状元”这个称呼,我怕社会公众言论的某些不谨慎会给这些优秀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也相信,优秀的人所展示出来的永远不只是夺目的高分与成绩,我试图期待发掘的,是高分背后的鲜活的个性。和这两位优秀的年轻人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如自己所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都那样成熟、大气、开朗和幽默,同时又都同样的谦虚和严谨,丝毫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仿佛考了高分的人不是他们,分别被北大和清华录取的人也不是他们,他们的淡定仿佛自己与“高考第一名”无关。我不得不折服,从心底里,我确实很佩服这两位出生于80年代末的比我仅仅小五岁的年轻的孩子。
  因为时间仓促,我先和郭薇、罗赛约了周末在网上聊天,随后再请他们来编辑部做客。两位少年都很准时地出现在我的QQ上。
  
  平朴的蔷薇,耀眼的光芒
  
  郭薇,照片中一副恬静温婉的样子,谈话中她则显出一般女孩少有的率性和幽默,当她知道我这个编辑姐姐考上大学的时候比她现在要小时,她连连感慨自己老了,让我看到了这个女孩的可爱调皮。她说,得知《美文》采访他们,罗赛也和她联系了,并让她“写得烂点好衬托自己”。我被两位状元的私下交锋逗笑了,连忙道“啊?罗赛怎么这样啊,太不谦虚了,你偏要写得好点,和他PK呢。”郭薇说“人家自己评价是‘平和中正’型的,我就该剑走偏锋了。”
  郭薇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古典文学、音乐、时事政治、体育运动,特别是喜欢足球比赛,热爱足球是两位状元相似的地方。郭薇最喜欢看的报纸则是《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借此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她一向觉得做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北大在陕西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出了一道题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是“在爱、事业与责任三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哪个?”郭薇当时选择了责任,她的理由是“责任应该是第一位的,一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人,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问心无愧,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郭薇中考的时候就是第一名,在高考之前院校的自主招生中,郭薇就以陕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选中,而高考中又以总分693的高分考取了第一名。她是复读了一年的,而且从去年的理科生转为文科生,去年的理科考试取得了670分的高分,但志愿报考的是北大,与分数线仅相差4分。她今年的数学成绩是149分,与满分仅差一分,可见她丝毫不偏科,是难得的文理兼优的好学生,并且她已达到钢琴业余9级的水平。这个在老师、家长眼里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的女孩,总在强调自己的成功来自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自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来自于自己从来不把学习当压力而是视为兴趣的心态。
  我对她由理转文的原因很好奇,因为自己当年也是这样一个理转文的“落榜生”,郭薇的回答则很轻松:换换吧,我喜欢新东西。我说如果转了文不适应怎么办,你没有想过万一不成功呢?她还是很轻松地说:不成功便成仁么,实在不适合我再去学理。如此的自信和坦然,我开玩笑说她很有境界,我见过很多理转文的学生,也包括我自己,确实是因为理科成绩糟得一塌糊涂逼不得已转文,而郭薇则是为了“玩个新鲜”,其实我知道她轻松的背后有很多艰辛的付出,一个人如若没有曾经坎坷的心路历程,也不可能在成功降临时如此淡若秋水,我料想那些靠拼搏赢得的辉煌与喜悦,早已渗透在平日奋斗的日子里,以致于成功降临时,他们反而淡然自若,这样的人生才是更加充盈的有质感的,而不是仓促地激越飞升然后黯然落幕。但是这份镇定出现在一个19岁女孩的身上,多少还是让我意外的。
  我问她更喜欢文科还是理科,她说:理科。
  这就是郭薇――一个喜欢理科,数学成绩获得将近满分的文科状元。
  
  宠辱不惊――人生就是一场比赛
  
  罗赛用了一个下午,按照我的建议重新回忆写出了今年的高考作文,这是一项艰辛的工程,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高考之后的轻松状态下还愿意去重新体验那硝烟弥漫的场合,我觉得自己给他出了个难题,但我已决定一定要亲自考考状元,他果然在规定的时间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罗赛的语文成绩是137分,平时阅读相当广泛,思想深邃、睿智,看了他的博客,仅有的几篇文章都是写足球的,而高考前他也没有中断看世界杯足球赛,这是他最好的调剂心理的方式,他说“考场如球场”,比如那场中国对卡塔尔的预选赛,中国队一开始挺顺,可当卡塔尔赢得一个点球后,中国队的阵脚一下就乱了,踢得没章法。罗赛说,这场球赛给他一个教训,遇到意外时一定要镇定。他热爱足球,已经不是一般fans的水准,而更多的融入了对足球文化的理性思考,把那种灵魂里的东西表达得很透彻,又很温婉理性。
  他在《路在何方――寻路》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些年,在中国,足球人口在递减,准确些,骤减――这也就是为什么篮管中心的人会喊出“让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的口号的原因。相比日韩的年轻人对足球的挚爱与追求,我们,倒是那些30岁左右的人在茶余饭后会聚在一起踢上一场。
  信吗?印尼的足球人口,已经超过我们了。
  制度是可以改变的,政策是可以改进的,热爱呢?难道我们也要写进规章制度里吗?
   ――没有了热爱,还会有希望吗?
  真的希望,我们的领导,能够从长远考虑,在自己的任期内(当然,最好能够长期任职)抛开功利,从头做起,从青年抓起,就像当年的王俊生一样,为中国足球制定一套20年,50年坚持的计划,为将来着想,为子孙造福。
  我想,到了那个时候,更多的人也一定会重新燃起对中国足球的热爱。
  中国的球迷是最可怜的,也是最宽容最善良的,在蛰伏的日子里,中国足球,不会荒芜。
  罗赛说他最喜欢苏东坡的一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他不喜欢看回头的路,他说生活中大家都差不多,对自己没什么好说的。我开玩笑说,就当是我强迫你回头好吧?他笑笑说:好吧。
  罗赛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对于未来他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规划,但是他觉得大学应该不仅仅是学知识的地方,应该从多个方面完成对未来的储备,即使以后对某个学科不感兴趣了,也可以再去转专业。谈到家庭、老师及自己的努力哪方面更重要时,罗赛说“不分伯仲”,罗赛觉得很感恩所拥有的这一切。他的父母都在研究所工作,学习上从来不给自己施加压力,他的妈妈还经常半夜陪他一起看球赛,因为他从来没有因为喜欢足球而影响过学习,所碰到的老师也都非常好,很注重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他说利用好时间,掌握课堂上应该学会的知识,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业余练习书法,又极好地锻炼了他的心智,任何时候都处惊不变。
  我问他,高中生活结束了,最难忘的片段是什么?
  罗赛说:“没想过,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衬得上‘最’字吧!”
  我开玩笑,用郭薇的腔调:“果然是中正平和之人啊!讲话不轻易激动表露情绪。”
  他则恍悟:“啊?又一次被出卖了!”随后又补充道:“我还是有激动的时候。”
  “比如看球的时候”――我和他异口同声。经过一阵愉快而默契地交谈,我已经十分理解这个热爱足球的小伙子。
  末了,我对他们说,和你们对话突然间就心情澎湃了,甚至想回去再参加一次高考。
  罗赛惊愕:“不是吧?”

标签:两位 被叫 状元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