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偏题跑题现象频发之心理剖析】 偏题和跑题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应试作文偏题跑题现象频发,有时候,题目的命制的确难脱干系。比如话题限制层次过多(“感情亲疏和认知正误深浅”)、话题关键词概念不清(“人文素养和发展”)、内容过“偏”过“雅”(“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等等,但是把板子全数打到题目、题型身上,未必公允,也无助于解决问题。
  不妨先以今年浙江卷题目为例。其题目命制沿用话题作文题型,但已作了较大改进。引导材料对话题关键词的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一枝一叶”从它的本义上说,即植物的“一枝一叶”,从它的引申义上说,就是“寻常细微之物”,它跟“一世界”的关系很清楚:“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这样审题立意就有一个基点,对阅卷的公平公正便于操作来说是有利的,同时,它还给考生留下了展示才情的广阔空间,大量的优秀作文可为此作证。退一步说,哪怕只是去证明一下“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也不会跑题偏题,假如能用自己真切的体验“智慧”地加以诠释仍然可以并且应当得到阅卷者的充分肯定。古人刘熙载说过:“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张伟民先生也认为,只要是考生表达自己有深刻体会的具体鲜明的见解,哪怕只是认同了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也可视为“深刻”。但是,据浙江阅卷场传出的消息,“差作文”的主要表现还是跑题和偏题,比如通篇写“母爱”、“诚信”、“宽容”、“和谐”,就是不见“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踪影;又比如大谈“枝离不开叶,也离不开枝”“我的家庭我的世界”,用平日写熟的“联系的观点”应付一切,等等。谁能说这跟题目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呢?
  今年有三份试卷,是材料作文,四份试卷是命题作文,但谁能说,采用“非话题”题型的省市就不是偏题跑题现象频发了呢?
  可见,不管什么题型、题目,不管会不会写作文,都会产生跑题偏题现象,这本来很正常,不正常的倒是一味指责命题的心态。
  
  二
  
  应试作文偏离题意的考生,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本身不会写作文,面对考题,只能胡乱写一气,以凑足字数为目的,这样的偏题跑题作文得低分并不可惜,甚至理所应当。另一类考生会写作文,且有能力写好,这类考生作文偏离题意,才值得叹惋。网上流传的北京卷零分作文《安歇吧,袁崇焕》(其真实性有待证实),从文笔看,这位“考生”也许不是不会写作文,但绝对是跑题了。本文所指是后一类。
  后一类偏题跑题之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论者多有涉及,但对考生心理方面原因的剖析,似重视不够。据本人对自己所带的10 届高三学生的观察分析,其心理因素大致有如下几种。
  优势心理。考前的兴奋点往往会形成某种心理“优势”,这种“优势”有时会赢得考试作文的超常发挥,更多的时候则会干扰对题目的冷静分析。1996年高考题是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试的第二天,一位家长说,这两幅漫画他和他的儿子都曾见过,7月6日晚上散步还谈起,家长还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指导。这位家长很兴奋地对我:“我儿子作文是薄弱项,这下可好了。”我一听心里直喊“糟糕”,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因为当年的题目要求对两幅画进行比较,以写成评论为宜,而家长辅导的重点是怎么进行联想,如果这位考生能对题目进行冷静的全面的分析,家长的指导不无益处,但审题的时候,这位考生首先想到一大堆联想的材料,过于兴奋,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干扰,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也容易观察到,如一位学生写《在我成长路上》,题目写着“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怀,有同学的帮助……这些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可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父亲一直很有意见,一看到“在我成长路上”就触痛了他的伤疤,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叹苦经,最终还表示:“我一定不让自己的儿子受这样的苦。”他的“优势”心理造成他过多的关注“在我成长的路上”而忽视了题目中的说明文字。
  自大心理。这类考生个性非常强,也读过一些书,自己会思考,对规矩规则向来不太看重。笔者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位,他酷爱李敖文章,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对他心目中的偶像稍有微词,他便当众起来驳斥,眼角还挂着激动的泪花,他的作文从不按题目规矩作,下笔就是自己的快意文字,当老师提醒他时,他居然这样说:“我平生只准备写一篇违心文字,可惜阴差阳错,您看不到,因为它是高考作文。”从他高考的分数看,恐怕他最终也不肯“违心”。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个别,如此的无视合理的游戏规则,怎能不碰壁?
  取巧心理。有的考生平日写作水平不低,如果遵题写作,取得中上等的分数并不困难,可为了取巧而套用宿构则很容易出问题。1999年,笔者所带的一位曾经发表多篇的佳作“高手”,高考时以一篇平时写过的回忆文章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因而偏题,大失水准。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自信不足,一心指望背几篇范文上考场骗分,套对了又不被发现,就算运气,但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越是有能力套作文的,越是不需要套作文;越是需要套作文的,越是没有能力套作文。
  跟风心理。高考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就大编“星际故事”;外界风传“创新”,就反弹琵琶,凡事一律逆反,或生硬移植各类文体,不伦不类;据说秋雨体最受阅卷者青睐,于是,下笔便是“意象再现”。跟来跟去,什么都顾到了,就是不顾自身条件和题目要求。
  
  三
  
  考生的不良写作心理,需要教师和关心中学作文教学及其应试训练的有识者进行疏导,但事实上,我们对此关注不够,甚至在有意无意地助长它们,对此,我们应有所警惕,有所反思。

标签:偏题 跑题 剖析 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