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面试技巧 > 正文

[大学影像生活记]世界大学排名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影像是一种证物。它所摄录的、所象征的,是一个时代,而观看影片时的情状与琐事,也都保留着人生和时代的痕迹。青春过去了,光影消失了,惟有回忆,说是一种告别的纪念也好,说是一段缥缈的往事也罢,都提醒我在大学中曾拥有过什么,或我主动离弃,或它自动消失。
  ――题记
  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大学生活的,和九十年代初的师兄师姐们一样,女生住的是改造前的女生宿舍,男生住的是校祖修建的西洋式老建筑。那时,图书馆检索主要还是靠卡片抽屉,食堂的后勤化服务水平近乎零,夜宵基本上在一个私人小卖部解决,到了期末准备我们系“四大名捕”的考试胆战心惊……但是,就在我们一只脚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另一只脚正在往新世纪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电影在悄悄地介入,我的大学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七年中观看电影的地方有大礼堂、校外一条街、教室、图书馆、校园FTP等等,随着地点的变动、观看方式的不同,在校园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微妙转变。也许是整个时代发展大势所趋,也许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曾经以为漫长的校园生活已经结束,尽管看过的电影可以重新品味,但时光、相伴的人、事、情,都如细雨落土,不在了。
  
  一、大礼堂,大集体
  
  大礼堂在我心中分量相当重。当初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仅仅出于对富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大礼堂的神往,我在表格中就坚定地写下了这所大学的名字。进入大学之后,我得以多次仰望雄伟的大礼堂,而使我走进大礼堂的是周末电影。那时每个周五的中午,三家村大榕树前的绿色亭子的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龙购买礼堂电影票。亭子旁边摆出的小黑板,工整地写着周末即将上映的电影名字、时间、地点、票价,再没有其他多余的话。放映的电影片名到现在只有一部想得起来,这也是惟一一次走到售票窗口,买票看的电影――张艺谋的新片《一个都不能少》,票价5元,实惠得让我感觉吃了一次免费的午餐。之所以选择在除了回音就没有其他音响效果的大礼堂看老谋子的电影,考虑到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是群众真实出演,对影院硬件条件要求不高,大礼堂的简陋基本上不会影响电影的观赏效果。那天晚上,来大礼堂看电影的都是本校的年轻人,大家都觉得比较亲切,有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似的情感波动,面对影片中魏敏芝笨拙地唱起《娃哈哈》的画面,大家都开心得毫无恶意地放声大笑。就是在这一次之后,我喜欢上了在大礼堂看电影的感觉。
  观看电影除了享受视听效果外,全场的气氛和群体的共鸣是另一种享受。在观看《一个都不能少》后,三家村售票亭就不再卖电影票了,只有斑驳的绿色售票小亭在记忆中依旧泛白,曾是很多人美好回忆的周末电影结束了它的历史。不过,我还是有幸能够在大礼堂不定期地看上几场电影。那时,校园学生活动搞得火热,而且会借助放映电影的形式,扩大活动影响。中文系的社团当时相当活跃,生机勃勃,全国大学生电影周、中文系话剧社、文学社等都曾在大礼堂放过电影,我们沾了师兄师姐的光,只要哪个社团在大礼堂放电影,都可以去看免费电影。记不得到底是哪个活动放《甜蜜蜜》了,但那个晚上的情形仍清晰如昨。出发前,师姐把我们二楼的女生全部都叫上,一行人从地处山头的宿舍嘻嘻哈哈地下山又上坡,一路兴奋地冲到大礼堂。影片的真实情感和戏剧化的巧合都让我们安静地沉浸其中,看到片末,张曼玉和黎明街头的重逢,大家总算舒了一口气。回来的路上我们把刚刚在观看过程中抑制住的想法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但都不能完整地说完,很快就被另一个打断,或赞同或反驳,叽叽喳喳讨论不停。吵吵闹闹回到了宿舍,直到熄灯仍意犹未尽,个个都哼着邓丽君甜腻腻的《甜蜜蜜》,端着脸盆上水房。那个晚上我们楼层的水房里溢满了“甜蜜蜜”的声音,到处也都充斥着那种甜蜜的意味。
  记得是大礼堂整修之后,几乎再没有放过电影了。倒是成为许多校园活动的舞台,记得南强话剧社的心血之作《胆剑篇》在大礼堂公演,这次的演出,把我们中文系的全部男生都用上了,道具服饰当时堪称豪华,效果相当不错。可是,不知何种原因,至此之后的几年间,我很少看到话剧社的大动作了,不免有些遗憾。每年一次的校园十大歌手赛、班级全能比赛、迎新晚会、校庆大会、“五月天”演唱会、毕业典礼,诸如此类的活动使大礼堂放映电影的历史很快从我的记忆中淡出。只有在被授予学位的那个上午,望着主席台上等待校长举行毕业仪式的队伍,我猛然间意识到在校园的七年时光结束了,几年前在大礼堂看电影的那些人、那些笑声、那些叹息,不会重现。
  现在看来,在大礼堂看电影的时代是一个集体观看的时代,除了放映电影的时候,礼堂很少开放,对于我们而言,只有在看电影之时,才会走进礼堂接近礼堂,才有机会感受人数众多的集体娱乐。随着大礼堂主要功能的转变,曾经安安静静坐在椅子上的我们成为台上台下的主角,体验着集体狂欢。我有幸经历上个时代的尾声,目睹了一个时代来不及谢幕的衰落。
  
  二、录像厅、教室,小群体
  
  没有了大礼堂的电影,我在校园观看影片的习惯没变,途径和方法比起刚读大一时还多了一些,增添了另一番小群体看片的乐趣。
  曾经的大学校外都会有一条商业街,只是因各个大学的不同,而规模上有大小之别。未改建前的校外一条街除了服装店精品店外,录像厅也有几家。到现在,我只记得一家录像厅的名字了,但是,能够清楚地想起在录像厅每一次看影片的情形。因为我总共在一条街的录像厅就看过三次影片。一次是和三个友情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好友,顶着狂风出门看《勇敢的心》,四个人在一个狭窄的小房间里,对华莱士的最后一吼――“Freedom”大为动容。另一次是班级包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活动,据说目的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记得当时选择哪部影片时还有些争议,毕竟众口难调,最后不知是哪位决定了一部科幻片。从坐下来看片到最后,我一直都没弄清那部影片的名字,隐约记得是关于地球人误入一个外星球,遇上一群长相丑陋的外星人,双方开始战斗。这部影片的质量不敢恭维,但大家都坚持看完了,而且兴致挺高的。因为大学很少有这样的班级集体活动,不管看什么影片,只要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话题,大家很容易亲近起来。还有一次在录像厅看影片,是跟随影评协会去的。影评协会定期组织会员看影片,为了节省开支,都是租奥斯卡录像厅中午的场。我有午休的习惯,那次去看片,几乎就是在里面睡了一觉出来,对影片内容一无所知,至于观片感受的讨论我是有心无力,但还是旁听了一通。至此,我就再也没踏进过一条街的录像厅了,随着一条街商业气氛的日益浓厚,几家录像厅相继撤走。对于录像厅,我没有什么留恋,倒是那看影片时的人、事,现在回想起来,帮我驱走了不少孤单。
  有些影片我是在教室里观看。最初,学校里多媒体教室不多见,只有一两个教学楼的几间教室可以放映碟片。大家都很期待学习的作品选有拍成电影的,只要老师通知下节课会放碟片,上那节课的时候人数是最齐的。要知道,一些影片像《第四十一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在一般场合很难看到,都是系里老师的珍藏。新的教学楼群建好后,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在教室里看的影片数量逐渐多了。记得是夏季,我们的外国文学史学到了俄罗斯文学部分,在很多个晚上,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一起观看俄罗斯电影。有的是黑白片,有《白夜》、《黑桃皇后》等,虽然一些片段由于文化差异难以理解,但是黑白片的简洁隽永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些根据经典著作改编的影片由于经过翻译配音,片中的人物对话被有意识地加上中国色彩,看着纯正的俄罗斯大汉讲着一口中国北方普通话,还带上了方言尾音,弄巧成拙的配音让大家都忍俊不禁,缓解了许多看俄罗斯史诗性影片的压抑。教室里看的经典影片,既是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也是一次艺术欣赏的盛宴,通过老师的理论指点,领略到更多的精彩之处。在教室里看影片的最大乐趣在于,寻找作品原著,对照影片阅读,然后集体讨论,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进行着语言冲突和思想碰撞,其乐无穷。走出校园之后,这样的乐趣就难寻踪迹了。
  
  三、网络,个人
  
  图书馆,是一定要提到的地方。它一直充当着校园影视资源的园地角色,尽管几年间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入学的时候,图书馆未装修前,五楼定期提供几部影片,给师生选择,可以在大厅统一观看,也可以在小隔间挑选自己要看的影片,独自欣赏。那时,我对图书馆比较敬而远之,只到五楼参观一通,就离开了,从来没有在那里看过片。倒是有很多师姐经常把晚上的时间消磨在了图书馆五楼,回来后,她们常常会到我的宿舍讲述所看的好片,顺便加入自己的感想。这样,我也算间接看了一些片子。
  经过改建之后的图书馆,不论是外观还是管理方面都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新图书馆把旧的五楼多媒体中心移到图书馆网站上,校园网用户只要登陆网站就可以在线观看。此时,正是学校大力建设网络校园的时期,经过一个假期之后,大部分的学生宿舍都接上了校园网。有了网络,生活大不一样,观看影片的方式当然也不同往日。在大学学习的后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常常和舍友打开图书馆网站的多媒体资源,挑选大家都接受的影片看,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习惯,从周末吃午饭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边吃饭边看片,兴致高的话,可以几部连续看。最疯狂的一次,一个通宵接一个上午连轴转,之后,草草吃个饭,睡得昏天黑地的。第二天,看着彼此微肿的眼睛,就知道还没完全恢复。经过这次放纵,我们得出很多结论,首先,熬夜非常伤神,其次,一次经历已经足够,连轴转的后遗症太多,不允许发生类似的事件。从那时起,宿舍就真的没有重演历史,杜绝了熬通宵的现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两位舍长在大家多次意志薄弱打算继续下去的时候,毅然断网。可见,网络带来自由便捷的同时,极容易让人难以自拔,人的自我约束力有限,常常需要外部力量的制约。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我在宿舍登陆FTP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很少再去图书馆网站的多媒体资源了。通过FTP,我可以在十几分钟内下载一部电影。在写论文查资料的休息时间里,我喜欢做的事就是登陆FTP,寻找感兴趣的电影,然后下载到电脑里。等到需要放松的时候,我再打开影片,戴上耳机,安静地看。几乎在每一间接通校园网的学生宿舍里,这样的情景已成寻常: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塞着耳机,双眼平视前方,呆滞的脸上,突然间笑靥如花,有时又怒容满面,身旁的人还在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有了网络有了FTP,观看影片的时间,由我个人决定,选择影片的内容,由我个人决定,但居住在集体宿舍,观看的环境和氛围,我就无法决定了。独自看完一部影片,能做的就是,在深夜,隔着一袭薄的近乎透明的窗帘,找个阳台的角落,抬头看看夜雾中的星空,用海边夜空的静谧营造受到影片感染而生出的意兴,可这样的时刻在喧闹的宿舍区里短暂而珍贵。有时,看完精彩的影片,想马上找个人分享愉快,看着身边忙着QQ、MSN的舍友,话到嘴边不知对谁说。虽然享受着信息时代提供的个人自主的轻松,我分明感受到了网络的排斥性,让我有些失落感伤。在不断地下载影片、默默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标签:影像 大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