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认识负数评课稿

评课稿

10月 8日开始我们学校为期一周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拉开帷幕。参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风采。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前准备都很充分全面,课件制作精美,沉稳老练,教态自然,他们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活动体验,将我校“五环研课”校本教研中的“智慧课堂”精彩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我先说一说我们组杨老师《认识负数》这一课。《负数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杨老师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本节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自然引入新课。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新课伊始,杨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3和- 3是两个不同的数,在

“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3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

二、鼓励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质疑。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杨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 杨老师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他是这样引导的“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杨老师此时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小组讨论交流,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得出正数都大于0 大,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三、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生活,但又高于实际生活。

在这节课中,杨老师在多个环节都注意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温度计、电梯楼层、山的海拔高度、记录学生身高等,通过多种事例,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即负数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杨老师的设计广泛联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仅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接着对祝老师《鸡兔同笼》一课也谈谈我的看法。鸡兔同笼问题原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更早以前是属于课外奥数典型题,现新教材吧这一内容引入四年级的教材中,对学生尤其是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对老师的课堂把握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祝老师朴实而扎实的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层层深入,师生共同探讨的数学课。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化繁为简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化繁为简。祝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500年前,此时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古书,出示课本中的古题,分析题意后说明数据较大,不便于进行探究,解决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出示老子名言:天下难事作于易。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开始做起的。再把数据放小,出示例题。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先探究出解决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祝老师教学画图法,化繁为易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加之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大大减少了题目难度,帮助了

学生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不仅带领学生找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假设法),也让学生明白了用“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策略。

二、这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呈现出猜测、列表、画图、假设、“砍脚法”等多种解题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另外,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这个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

三、设计上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祝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列表、假设、画图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无序猜想到有序猜想,过渡到按顺序列表的方法;由观察表格,找到表格规律,过渡到画图法和假设法,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启示,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二: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从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教法和学法是:(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 (3)合作 交流、探究法。(4)练习巩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叫《与我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生通过游戏这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课件出示3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然后出示导学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接着反馈交流结果,最后教师进行讲解,点拨,并介绍负数的读写法。接着再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例2。这个环节共让学生进行3次的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

和探究能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应用。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浅到深。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课外作业是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

板书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重点。

六、预计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效果应该比较理想。课堂气氛活跃,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上就是我对《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篇三:“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想。

一、 说教材: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

我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

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

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 通过了解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体会到中国古代

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

性的做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精心设计环节,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

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得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 说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出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学生——转走2名学生,存入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走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紧接着,我将提出问题:数学上如何记录意义相反的量呢?引出负数。于是动态生成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进行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将游戏中的数用正、负数表示,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并

读出正数和负数。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个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引入课本的几个城市某日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这几个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找到10摄氏度和零下10摄氏度,(课件出示)学生会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找到14摄氏度,但学生在找零下10摄氏度时,发现应该确定0摄氏度,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找一找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找”唤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摄氏度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摄氏度高的是用正数表示的,即正数都比0大,比0摄氏度低的用负数表示,即负数都比0小,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习兴趣,即将正数、负数、0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零的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

有用,我设计了两种练习:

1、 基础练习:以书本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刺激学生的思维,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悉的掌握知识。

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2、 形成性练习: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只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

四、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0<正数

设计意图: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意思表述清楚,用形象的数字说明正负数的含义,道破了本

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充分掌握。

标签:负数 评课 认识正负数评课稿 负数的初步认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