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蚁国英雄评课稿

时间:2017-04-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生命的壮歌说课稿(定稿)

《生命的壮歌》说课稿

郑红波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我是4号应聘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的壮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课教学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生命的壮歌》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课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蚁国英雄”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弱小的蚂蚁在火神面前,沉着坚定的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两篇文章主题相似,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是震撼人心的生命壮歌。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力倡导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生精神。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这两则故事,对于当今以自我为中心,急需培养合作精神的孩子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和本文特点,还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根据形声字,会意字的的特点自主分析字形,正确认读、识记、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篇短文。

2、从字里行间,在朗读感悟和自由联想中感受“蚁国英雄”和羚羊团结协作和为了种族生存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受到心灵的震撼。

3、通过学习,产生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在生活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积极主动从互联网,杂志等途径了解讴歌生命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只有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深入理解“蚁国英雄”和羚羊的献身精神。因此,我把入情入景,有感情的朗读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把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等重点句的深刻含义,并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陪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讨论法、情感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教学“蚁国英雄”,这是一篇扣人心弦,催人思考的文章,在初读“蚁国英雄”后,学生的灵魂深处就会受到较大的震撼。所以,教师不需要太多烦琐的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思考与感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朗读牵引,教师“穿针引线”。

首先,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蚁国英雄”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试着概括故事的大意;紧接着再让学生一边轻声读一边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空白处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其实这就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读中,他们深藏在体内的激情逐渐被点燃。此时,教师声情并茂地阐述,以及师生深情朗读,就能把学生、作者和文本一起带进那一幕震撼人心的场景之中。

接着,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他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当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时,这是何等的坚定与团结,怎能不令人震惊呀!蚁国英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轻读、默读、齐读、引读、小组读、个人读以及听、评、想中,学生的心与那些正与火神抗争,坚定又团结的蚂蚁连在了一起,他

们不禁为这样的壮举而感到无比的震撼。

2、想象支撑,学生“情感蔓延”。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是推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在文中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

A、假如你是在外层的蚂蚁,在大火焚烧的那一瞬间,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B、如果请你给这群蚁国英雄们也写一句颁奖词,你怎么写呢?拿起笔来,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他们仿佛就看见蚂蚁的肝胆俱裂,仿佛看见那至死不渝的场景。情动才涌,学生读到深处,理解到深处,自然就有说不尽的想法。

3、课外拓展,壮歌“余音绕梁”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故事的收集: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第二课时在学生学完“蚁国英雄”之后,学习“生命桥”这篇短文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动物之间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方法上他们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最后,以课题为灵魂提高语感能力。为什么说“蚁国英雄”和“生命桥”是一首生命的壮歌呢?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再回到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体会课题的含义。比较内容与主题时,学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再现了动物在面临逃生的悲壮场面,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正是因为他们的壮举才赢得了他人的生命的。这才是一首真正用自己的生命谱写

的献身壮歌呀。

六、说预设与生成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在预设与生成面前,如果我们没有对“思想”与“智慧”的正确认识,我们就不能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因此,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是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的调适,追求动态生长。

理想的课堂时常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生活的热情。课堂,是双向的沟通,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应给学生自由翱翔的蓝天;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的思维如潮般涌动。面对种种意外生成,教师应宽容、真诚地对待学生的纯真,机智地引导他们,让生成在课堂上熠熠发光,亮丽动人;让课堂少一份遗憾,多一份精彩;让课堂因学生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各位专家、评委,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许其间存在不足和错误,敬请各位专家和评委不吝指教,我将不胜感激。

篇二:06503高泉《“生命桥”》说课稿_高泉

《“生命桥”》说课稿

初教系 06503 高泉 学号 0601015706

一、说教材

《“生命桥”》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生命的壮歌》里面的一个故事,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都是讴歌动物的可爱。《“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的飞跃悬崖的成功逃亡的故事。故事虽然短小,但却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让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老羚羊帮助年轻羚羊跃过了悬崖,自己却坠入山涧。第三自然段羚羊飞渡的悲壮神圣的场面惊得猎人放下了猎枪。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把羚羊们面对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淋漓尽致的反映了出来。另外文章在词语上巧妙的应用,使文章不仅限于表面描述故事,而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值得去深思,去推敲,如:“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说明了羚羊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体现。“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则给我们一种悲壮的感觉。老羚羊是断翅的鸟,它虽然渴望飞过悬崖,在广阔的大地奔驰,但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它毅然牺牲了自己,想飞却没有飞起来的壮烈英雄!在第一队羚羊的带领下,羚羊群们秩序井然,快速飞跃。怎样秩序井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老羚羊们毫不迟疑,从容赴死。课文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生命的桥梁”图,深深的揪痛人们的心。

二、说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近20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我们说的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初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学生学完“蚁国英雄”之后学习“生命桥”这篇短文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动物之间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学习方法上,他们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但是,羚羊生活的实际离学生的生活是很遥远的,平时又很少涉及这种哺乳动物的知识,尤其是对他们的生活习性和良好的群体精神缺乏认知,因此对羚羊的认识不够全面,这都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和感悟。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发现、去感悟。要努力营造氛围,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实现文本与学生的交流。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四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于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培养学生们感悟的能力,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奉献精神。基于对教材概括性分析中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依据三个维度确立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朗读感悟,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文中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生命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 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设计意图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教学中,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学习的主导地位。)

2. 举一反三,迁移延伸法

(设计意图:迁移是高素质的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表现,是发明创造的核心。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3. 以读代讲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设计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借助前一节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书旁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

五、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悟”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

(1)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借助前一节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课文旁做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选择性的学习,是尊重生命个体的表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认识上的一种差异,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倾听不同的心声。

(2)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的羚羊的重生,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年轻羚羊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齐读、引读、小组读、指名读。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发出强烈的控诉。

(3)以课题为灵魂提高语感能力。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时就设置了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再回到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体会课题的含义。比较内容与主题时,学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再现了动物在面临逃生的悲壮场面,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正是因为他们的壮举才赢得了他人的生命的。

2、举一反三,迁移延伸

迁移是发明创造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的一大贡献。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策略又将推动课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自主合作,持续探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研究。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了学习的主导地位。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全课教学结束之际,播放一段有关羚羊现状的资料,并意味深长地讲述。在这里播放羚羊的现状的资料,主要让学生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羚羊”,更要了解生活中的“羚羊”。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

篇三:“生命桥”说课稿

“生命桥”说课稿

达仁中心小学 李采纯

一、教材分析:

《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尽管该故事的情节完整,独立成篇,但编者把它与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安排在一起,构成一篇课文起名叫《生命的壮歌》,是颇具匠心的,其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

蚁国英雄评课稿

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

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羚羊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取诵读法、启发式讨论法

五、说学法

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得失

得:这节课安排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们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课堂气

氛较为活跃。

失:课堂设计的内容较多,时间比较紧张。还有些问题可能讲的不是很透

彻。

标签:评课 国英 蚁国英雄ppt 蚁国英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