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日本评论三国

时间:2017-04-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三国演义》在日本译介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

摘要 《三国演义》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在邻国日本也极具影响力,《三国演义》的日译本(包括再创作)众多,形成了长盛不衰的三国热潮。这些译本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不论是直译、编译还是再创作,都带有强烈的日本文化的烙印。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可以换个角度重新认识本国的《三国演义》,并且探究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特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 译介 再创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江户时代原禄二(1689)年到原禄五年,署名湖南文山的译者首次将中国的《三国演义》译介给日本读者,并开启了三国故事翻译的热潮,至今以“三国志”、“三国演义”字样出现的译本(包括译介、仿作、再创作的版本)不下几十部,其中为人们熟知并且广为阅读的也有二十多部。各个译本既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又是译者个性的突出表现,各具特色。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而这些历史人物又是怎样登上日本的文学舞台,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我们以下提到的译本中,有的以《三国志》为题,有的以《三国演义》为题,但这(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日本评论三国)并不能认为其翻译所依据的就是《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因为日本人有将所有跟三国相关的读物都称作“三国物”的习惯,当然也包括《三国演义》在内,所以长期以往就混淆了概念。王向远的《日本当代历史小说与中国

篇二:《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于元末明初问世时,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大陆民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没有传到日本,此前没有纪录。日本真正第一个与中国的“三国”故事有关的作品,据邱岭与吴芳龄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一书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记》的作品。它的诞生,大约也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

《太平记》是讲述日本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小说,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国故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讲,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达”结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在《太平记》中,诸葛亮的主要表现是“忠诚”与“仁义”。他对主人公刘备的鞠躬尽瘁,一直延续到他死后,还可吓退敌人,给蜀国做贡献。还有,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个人悲剧,也都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不过,《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还不是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篇三:中日美三国统计年鉴对比

一、 中、日、美三国统计年鉴总体比较异同

统计年鉴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是一国政府向外界传达统计产品信息的窗口。不同国家统计年鉴的编制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接下来,我们就以中、日、美三国的统计年鉴为例进行比较。

1.宏观角度比较

历史方面:

据资料显示,美国和日本均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出版统计年鉴:《美国统计摘要》从1878年开始出版,日本从1882年首次出版发行《日本帝国统计年鉴》,截至二战结束共出版了59期,到二战后的1949年更名为《日本统计年鉴》,又继续出版。中国统计年鉴的出版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的中华民国统计年鉴。

出版时间:

三国年鉴多在下半年出版。一般情况,中国每年9月出版,美国10月,日本11月。 目录内容:

(1)中、日、美三国国家政体不同,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日本是君主立宪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美、日两国领导人都是由选举产生,盛行选举制。因此在美、日两国统计年鉴中存在election 这一专题,中国统计年鉴中则没有。

(2)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体系高度发达,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光商业银行就有几千家。在美国的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项专题Banking, Finance, and Insurance,详细统计了美国银行业信息。中、日两国统计年鉴的目录上则没有专门统计银行业信息的专题。可见各个国家侧重点不同。

(3)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依靠不断的发动军事战争来捍卫自己的大国地位,军事在其国家具有重要地位,其统计年鉴中就有国家安全和退伍军人事物这一专题Section

10. National Security and Veterans Affairs。而我国统计年鉴中则缺少这方面的数据统计,日本同样缺少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4)日本是一个纯粹的岛国,拥有发达的渔业,我们可以发现其将农业、林业、渔业单独列出一个专题。而中国的统计年鉴只是将渔业的统计数据放到了农业专题下的子项目中去了。而美国的统计年鉴中就没有提供渔业方面的统计数据。并且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因此在日本的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disaster这一专题。

目录结构

(1)中国的统计年鉴中每一专题的开篇都会有简要说明,而重要的指标解释放在每个专题的最后。美国的统计年鉴则是将简要说明与指标解释一起放在每个专题的开篇。在日本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出现单独的说明及指标解释。

(2)中、美两国统计年鉴后都有附录,而日本则没有。其中,美国统计年鉴见附录最多,内容更加详细。美国的统计年鉴在其附录中列出了其统计信息的来源,如各州统计局的官方网站网址、其它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网址、一些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网址等,可供查询并核对统计信息,大大提高了美国统计年鉴中统计信息的可信度。

(3)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澳门、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统计数据被单独列出了两个专题,而台湾地区的 统计数据则在第一个附录中给出。这与中国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关系。

(4)美国统计年鉴最具体详细,日本次之,中国最简洁明了。就拿population这一专题来讲,美国统计年鉴pop这一专题下还有75个小类。而中国则只有16个小类。日本统计年鉴中pop这一专题下有34个小类。此外,美国统计年鉴在附录中给出了早期未修订版本的图表给统计年鉴使用者参考,而中日则只给出了最终的统计数据和图表。

2.微观角度比较:

(1)中、日、美三国在统计年鉴数据单位上的选择不同。在货币单位的选择上,三国都选用了本国货币:中国—元、美国—dollar、日本—yen.而在其他数据单位的选择上,三国几乎都采用了国际统一标准的度量衡单位。但有些单位,各国还是依照了各国的使用习惯,如美国和一般英语系国家一样,在重量单位上采用了pound或ton,在面积单位上采用英亩acre.日本统计年鉴在重量单位上既采用τ?,也用ton.

(2)中、日、美三国统计年鉴某些指标口径不一致。例如,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中国在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上 采用了生产法、支出法两种方法,美国在 GDP的计算上则采用了收入法和支出法,而日本只采用了支出法这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国家财政收支统计上,日本从一般会计,特别会计,地方普通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四个角度来统计财政收支额,而中国和美国则是从收支结构角度来统计国家财政收支数额。

(3)中、日、美三国的统计年鉴的用户友好性不同。统计年鉴的用户友好性 表现在统计年鉴的注释上。中、日、美三国统计年鉴的注释详细程度不一样,。中国的统计年鉴中,带脚注的统计表数量占所有统计表数量的比例很小,注释不够充分,用户友好性不够充分。而日、美两国的统计年鉴中,这类统计表数量较多,注释的较详细,而且美国统计年鉴中统计表下的脚注中还写明了该统计表数据的来源。

(4)中国统计年鉴信息披露不充分,许多重要信息未公布。如我国统计年鉴中未公布我过国防相关方面的信息。同样,国际援助在我国国际收支单方面转移中占比较重,而我国在统计年鉴中却没有国际援助这方面的数据。而美国和日本的统计年鉴信息相对充分些。 综上,美国统计年鉴起源最早,专题分类详细,注释具体,数据可信度最高。中国的统计年鉴宏观上结构清晰,但是数据更加粗糙,无法追溯数据源,用户友好性不足够,且部分信息披露不充分。日本的统计年鉴在排版上有异于中美两国统计年鉴,不是很简洁明了,不利于用户使用。 此外,中、日、美三国统计年鉴在专题分类上除少部分是依据各国国情编制的,大部分分类是相似的,都能够较好较全面的反映了各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二、中美日三国统计年鉴财政部分异同比较

本部分将分从四个方面对三国统计年鉴财政部分进行比较分析。

1.中美日财政收支总额比较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2统计年鉴财政专题8—1;日本2012年统计年鉴5 public finance 143页;美国2012年统计年鉴federal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employment专题Table 469. Federal Budget—Receipts and Outlays: 1960 to 2011

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财政收入方面美国、日本不相上下,中国稍微落后一点。而在财政支出方面,美国则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当年的财政收入1.75倍,表现出很强大的财政赤字。而中日两国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数额相差不大,日本甚至有少数额的财政盈余。美国在2011年表现出的巨大财政赤字与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密不可分。2008年后,美国政府连续三年都保持较高的财政赤字,2009年是1.4万亿美元,2010年是1.3亿美元,2011年则高达1.5万亿美元。其实在金融危机之前,自2000年起美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就开始开始恶化常年保持一个较高的赤字水平,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是将这个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2统计年鉴财政专题8-1

从2006年至2011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就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2011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额几乎是2006年的2.5倍,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影响,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是与这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2003—2007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达到或超过10%,直至近几年,GDP的增速才开始放缓, 但2011年的GDP增速仍

注:数据美国2012年统计年鉴federal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employment专题Table 469. Federal Budget—Receipts and Outlays: 1960 to 2011

这张图表反映2006年至2011年美国财政收支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从2006年至2011年,美国财政收入显现出小幅度持续下降的趋势,而财政支出2006年至2008年上升趋势不是很明显,而2008年后即2009年美国财政支出激增此后保持较高水平居高不下。这也

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得出日本2008年至2011年财政收支方面数额上没有大变化。但仍稍微可以看出,日本在这四年中在极力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根据损失厌恶原理,似乎削减财政支出有点困难,2009年稍微削减了接近6兆日元后,日本政府似乎不堪压力,2010年的财政支出反弹至217.8兆日元,比2010年增加了接近10亿元。而财政收入自2009年大幅下降后,从2009年后开始有小幅度上升,但数额都未超过2008年的238.3兆日元。

finance 143页;美国2012年统计年鉴federal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employment专题Table 469. Federal Budget—Receipts and Outlays: 1960 to 2011 在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GDP在2011年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同时也能发现中国和美国的政府财政收支总额占GDP之比不超过50%,而日本却是财政收支总额与GDP十分接近,据数据分析,日本的财政收支总额已占到GDP的90%左右。

页Table430,436页Table668.

标签:日本 评论 新三国日本评论 日本网民评论新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