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音乐情感作用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

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者的情感不仅在量上得到拓展,同时在质上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而情感在质上的提高和改造,对于音乐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有着特殊的意义。音乐接受者的情感在质上的改造,首先表现在情感的升华上。他们在接受音乐之前,已具有一定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是自然情感,而自然情感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利害关系的反映,它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功利评价的性质,换句话说,这时的喜、怒、哀、乐都与个人的利益得失相关联。而在音乐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在音乐作品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的触动与感召下,其情感往往带有较强的非现实性和虚拟性,这时产生的一切情感活动不带有任何利害得失因素,人的自然情感在此时已经得到淡化和消失,此时,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悲、是喜,都给人带来一种美感,并给人一种“脱俗”的纯精神享受,这便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其自然情感获得升华,变成了一种高级的美的情感,如果人们长期接受这种精神的提升,那么他们的精神境界渐渐也会变得高尚起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在《国家篇》中曾说过:“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事物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并很快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人格也变得高尚优美。”③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在质上的改造,还表现在情感会变得更加强烈和深刻。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的集中表现,作曲家原有的强烈、深邃的情感,经过音乐语言形式的加工、提炼,会变得更加强烈感人,因此,当接受者体验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时,他们自己原有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得深刻和强烈。综上所述,在音乐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在得到深度情感体验的同时,其情感不但能得到宣泄,其灵魂也能够得到净化,其生命更能得到超越。当他们从音乐作品中体验到作曲家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激流并被之感染时,就会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震荡和剧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使被震颤的心灵获得一种更新和再生,并且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观照社会和人生,由此而建立一种新的认识与评价人生意义的标准。正如歌德曾说:“音乐占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④

二、 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再是以每天能创造多少产品,而是以创造多少闲暇时间作为衡量这个社会发达水平的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闲暇时间将会逐渐增多,这样就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如何度过这些闲暇时间,对人们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都颇为重要。如果每个人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都能参与一些带有一定娱乐和审美趣味的音乐活动,则能够消除大脑和身体的疲劳,减轻精神的压力。这样,将会大大有益于人们的精神放松,并使人们的性情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艺术“情感宣泄说”认为,人的本能和各种欲望、各种需要,往往受到社会的道德、法律、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其被限制、压抑的心理能量,可以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得到宣泄;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可以在艺术的世界中得到满足和寄托,并把人的本能欲望升华为社会所允许、可接受的文明形式。这种情感以艺术形式宣泄,恢复和保持住了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把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对人性的塑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⑤因

为音乐审美联想中的“移情”活动,能够使人把对象变成自我,欣赏者像看待自己的作品那样看待他人的作品,把艺术家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来认识,把艺术家的情感当作自己的情感来体验,把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当作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受,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益。人们可以从优秀音乐作品的品评体会中,培养起对真、善、美的崇尚,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最终将导致人精神的升华。黑格尔对此早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离(在其他艺术中还有这种对峙)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⑥人的心情愉快了,内心就会平静,情绪相对稳定,音乐对人的精神因此起到了调剂作用,人的精神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长期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总之,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能使人们主动地投入其中去感受和体会,在愉悦和审美的同时升华其人生境界,提高其审美品位。因此说,音乐活动是融哲理于情感之中的有效的感化人的方式之一,动人的音乐,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无形之中净化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意识到,通俗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通俗音乐很善于迎合接受对象的社会心态(即某个社会群体共同的心理倾向)。它的表现内容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心态或某种精神需求,而不是对另一种思想的诠释。通俗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能够成功地表达大众群体的思想、感情和伦理道德观,表达青年人的渴望与灵感等,这是它容易被接受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流行的实现,应当给予参与流行的人一种外来刺激,而这种刺激,必须迎合人们潜在的心理需要。日本心理学家佐藤指出:“如果某种刺激能够满足人们以下潜在的需求,那么连锁式的流行效应可能开始振荡。这些需求是:他人对自己的承认与期望、自我暗示、自卑感的补偿、新经验的获得、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求爱、出人头地、从众等。”从通俗音乐自身的表现方式、艺术特征看,它富有艺术创造力和从众、不断变化、善吸收的特点,它充分地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从音响设备、演奏的乐器、演出场所的灯光到布景,最大限度为它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氛围服务,而又不被这些技术手段所束缚。通俗音乐的创作演奏,始终充满着活力,追求个性表现,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审美群体,造就了一种开放性的、无比活跃的审美文化。当然,某些流行音乐的听赏过程中,听众的音乐行为外在表现是积极的,但内部心理状态是消极的。他们被动地接受音乐,敏感于音乐时髦的外部形态和音响刺激,热衷于歌曲的原始情感流露并产生共鸣,音乐欣赏视野狭隘,音乐知识贫乏,追求表面的感官刺激及极端化的表现方式。流行,是一束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冲击波,它具有精神的“能量”。无论我们对其音乐作品持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评判尺度,这种“能量”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音乐工作者,在音乐活动中必须了解接受者的情感、心理的特点及规律,做好正确的音乐导向工作,从而使人们亲近音乐、理解音乐,引发人们对音乐的美好向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论文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随着心理学的诞生,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的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等众多学者的联盟,音乐情感的研究呈现了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这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文章对音乐情感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并提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见解。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曰 " 乐者 ( 快 ) 乐也 " 。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缺少它 , 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 , 或者会使

人心理健康不全面 , 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 , 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 。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 艺术语言 ", 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 , 并且 , 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 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 , 但存在一些微小的 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 , 一听即逝 ,因此 , 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 , 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 , 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不是道德信 条背诵记忆的载体。

音乐是什么 ? 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 , 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 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 , 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 , 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 , 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 , 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 ?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 等等 , 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 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 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 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 , 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 , 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 " 音乐语言 " 和赋予美的因素, 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 , 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 , 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 ( 如戏剧、舞蹈、影视等 ), 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 , 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 , 借音乐的抒情性能 , 把情感表露出来 , 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 ? 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 , 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 , 它与人的脉膊律动和感情 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 , 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 , 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讯号 , 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 , 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 译 , 那就麻烦了。而音乐 , 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 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 , 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 , 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 阶层的人民 , 虽语言不通 , 却都能通过音乐 , 直接感受 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 ," 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 ", "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 "," 音乐无国界 ", 这些近百年来 , 己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 即 " 乐与情通 " 。 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 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老师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

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观看,老师教育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具体表现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1】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老师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4) 悲哀、哀怨。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我们的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身为学生的我们对具有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

篇二: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表演艺术,它能够最深刻、最准确、最生动的反映人的感情。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声乐艺术不仅能使人精神上得到宣泄,同时它可以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歌唱不仅包括对声音的训练,也包括对情感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忽视了情感,单单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那么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观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歌曲情感的真实与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是歌唱者对生活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只有歌唱者牢牢把握住歌曲的内在情感,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才能点燃观众的激情,震撼观众的心。情感体验越深刻、丰富,把握歌曲越准确,演唱越真挚,感染力越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的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没有办法完全记录出音乐内在的微妙变化,更没办法记下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要使乐谱中潜藏的生动乐思得到发掘、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歌唱者的再创造。瓦乐特曾经说过:“演奏(唱)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的传达该作

品”。因此,怎样分析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把握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然后确定演唱情绪、歌声音色、形体表演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特定背景下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词与谱,借助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细致琢磨,了解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歌曲的音调风格等。尽一切可能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审美特征、思想追求等。并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环境和场景中。只有对歌曲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 同样,歌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苦闷凄婉、茫茫而无处求的心态,才能感受到那种压抑、无处报国的苦闷心境。 声乐不只是演唱技术,而更多的是歌唱文化。对歌曲的理解也不要仅局限于歌词表面上,应该深入到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里去。

2、 体察品味音乐的律动,钱仁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怎样表现人的情感问题时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 人的情感变化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强与弱、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分化。其中强与弱的变化体现为力度的要素,激动与平静的变化体现为速度

要素,紧张与松弛的变化体现为节奏要素,在空间上体现为音程和音高要素,音色则是一种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因素。

3、 正确处理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情是源,声是流,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声者,乐之象也”,声乐,有声才有乐。我国从古至今以歌声的“圆”、“润”、“纯”、“响”、“亮”为美,对优美的声音也有着“珠圆玉润”、“发声必纯”、“余音绕梁”的说法。声是歌唱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美好的情感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美好的声音基础上。对声音和情感的关系,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是音乐表演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 语言和音乐旋律共同构成了声乐基础。歌唱的吐字、咬字贯穿于歌唱艺术的始终,正确处理字和声的关系,也是歌声传情的重要保证。 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曾就字声问题有专门的论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声乐旋律曲调在情感抒发上流畅连贯的完整性。19世纪杰出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弗兰契斯科·朗培尔蒂在《歌唱的艺术》中也谈到“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需的天赋资质,但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他仍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境地……”。如果在演唱中只要求声音而忽视了咬字、吐字,就会使观众听不清词意,妨碍歌曲情感的表达。可见,咬字、吐字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重了声音和咬字、吐字后,最关键的就是感情的投入了。清代的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讲到过:“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唱者不得其情,但斜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仅令听者索然无味矣。”马腊费奥迪在其所着

《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也对声与情的关系有极为精辟的感受,他说:“实质上,并不是歌声给予歌唱艺术表达的感情以 深刻的印记、而是在于通过音的媒介、说些什么和如何说法,在于艺术家要表达的感情是悲剧的、戏剧的还是抒情的。在他的心灵中首先须有悲剧和喜剧的情绪,而为了得到真正的艺术效果,则要通过他的词句表达出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声情并茂,从而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

声音是音乐情感内涵的载体和手段,音乐的情感表达才是歌唱活动的最终目标,所以追求声情并茂才是声乐艺术的本位回归。但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声情并茂”的原则并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和运用。加强声情结合,可以从发声练习做起。一般说来,发声练习的有三种主要作用:1)活动嗓音;2)训练各类发声技巧;3)调节情感情绪,培养音乐能力。 我们可以在一定技术目的下,借用歌曲中的某些乐句作为发声练习,依据歌曲特定的情感内容,进行训练。发声练习在声音的调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歌曲演唱中不可少的前提和准备。声乐练声曲必须声情结合才能加强歌唱中字、声、情的结合。哪怕是最简单的发声练习,都应带着愉快的情绪,饱满的激情,美好的情感来做,在张口发声前和乐句结束后,做到“感情的先现和延留”(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音乐情感作用),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关注歌唱表演 在正确领会与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准确地把握歌曲情感基调、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同时,歌者需要通过表演再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为观众提供视觉、听觉的审美享受。 所有的表演

艺术形式,包括声乐在内,都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歌曲的演唱重点不在展示优美动听的歌喉和高难的技巧,而是如何运用已掌握的技巧完美的诠释出歌曲中丰富的内 容才是歌唱者追求的目标。歌唱者的情感也不能仅仅来源于作品表面的理解,还要善于去想象。想象是进入角色和情境的桥梁,也是贯穿于音乐表现过程中的心理要素之一。渗透在声乐作品中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歌唱艺术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离开想象,演唱激情将无法产生,艺术情感的表达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基础和依据。这种想象不仅仅是依靠声音的技巧,而更是情感上的流动,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塑造不同的角色,感受歌曲所需要表现的情感,再通过声音去把作品诠释出来。这样的表演才可能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还要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带动观众的情感、情绪一同进入审美的规定情景,共同完成审美的创作活动。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应当自信、自然、亲切、大方和观众交流。要善于用眼神、面部表情、形体语言把歌曲的意境与内心感受传递给观众,演唱时投入、动情,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动作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切忌动作多而杂,使眼花缭乱。做到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对歌曲情感的真切再现。 结语:“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刻的体会歌曲所产生的历史时代的文化意识、审美特征、

篇三: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系 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唐雯 学号 2012531330351 音乐舞蹈系音乐教育刘小君 职称 讲师

年 月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内涵及关系 ?????????????????3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3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3

(三)、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的关系???????????????????4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5

(一)、从感性认识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5

(二)、从标题、文字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5

(三)、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6

(四)、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6 致谢????????????????????????????????8 参考文献??????????????????????????????8

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 专业学生 唐雯

指导教师 刘小君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能表现感情并以此感染欣赏者。音乐通过它独特的方式——声音在时间的运动和声音的强弱、节奏来表现其感情。音乐情感体验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审美活动的归宿,它能使欣赏者感受到作曲者的心境、情感和思想,使欣赏者了解音乐之美并向往美好事物。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只有在对乐曲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的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相反,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发自内心情感世界的对音乐的认识、欣赏、感悟的结合。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艺术

Abstract:Music is a good performance and stimulate the emotional art, and other art like this infection can express feelings and appreciators. Music through its unique way - the sound of movement in time and intensity of sound, rhythm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Music i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aesthetic process, but also the fate of aesthetic activity, which enables the viewer to feel the composer's mind, emotions and thoughts, so that the viewer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longing for the good things. Whether it is for ordinary music listeners, or for music specialist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music appreciation are indispensable during a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only on the basis of thought and life of music produced after have a relatively clear understanding is it possible to gain a deeper,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the work. Instead,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music is caused by certain social life, and a certain idea and is linked. In the course of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al heartfelt emotions people experience the world of music understanding, appreciation, perception combination.

[ key word]: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 Art

引 言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出高情商、高素质的人,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亦能增强我们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更可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进而丰富人的情感、陶冶情操。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养水平的标志之一。通过音乐鉴赏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欣赏者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对于情感体验,要求欣赏者感受音乐,使之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随之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情感体验是欣赏者欣赏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主体的情感反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内涵及关系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音响感知达到情感体验,去想象联想,从而完成理解和认识的过程。简单来说,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是对某一事物存在的感知。然而,事实上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这个活动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情、个性特征、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不同,在欣赏中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们说音乐欣赏也具有创造性,它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参与。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时,我们心头会涌起一种凄楚、哀怨和愤懑的感受,不可能产生欢乐和豪迈的激情。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音乐欣赏是思维在意识形式中将感觉经验转化成想象的活动。音乐欣赏的创造性是音乐审美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作为欣赏者不仅要善于理解和想象作品,还要能借助审美,想象审视音乐作品,达到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张前教授在《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中指出:“欣赏者对由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情感活动会产生感知、想象、理解等反应。这时,欣赏者的情绪和情感又会影响和作用于音乐作品的本身。这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结合的过程”。一个作曲家,在创作和审美地反映世界过程中,总是情感与认识相伴随的,他对于生活的审美的情感、态度,推动着他去反映生活,进行美的创造。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这即是说,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是人的主观体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心理学家戈尔曼也曾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所谓情感体验,

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人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

(三)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的关系

1、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应。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动力、中介和归宿。

2、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3、音乐是通过其旋律起伏、和声张驰、调式转换、音色变化、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的。

4、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

5、音乐欣赏者首先在音乐作品欣赏中情感体验上有感性认识,其次也要有情感体验上的理性认识,以获得音乐作品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

6、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欣赏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互相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7、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

(一)从感性认识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我们在欣赏这个作品时,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此曲由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曲调热情奔放, 高亢矫健,由高,中音的木管和乐器齐奏,铜管和低音木管齐奏。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赛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作品为多段体结构,乐曲不段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标签:作用 情感 音乐 情感背景音乐 情感电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