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教师的情感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谈谈你对教师情感的理解

谈谈你对教师情感的理解

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开发,只靠目标和制度的管理,而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而应充分体现、发挥以尊重、平等、信任、关心、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教育,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育当中,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和期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学生不放,而对“潜能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我认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关爱、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与“潜能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们,以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打动其心灵,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它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尊重学生

高年级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希望教师尊重他们。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

四、信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信任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师生平等更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对优生的信任,能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潜能生信任,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针对学生的情况,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其进行交流,并客观地分析、评价其现状,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调整心态,驱散其心中的自卑,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其进步的欲望。

五、理解、包容学生

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用宽阔的胸怀,转换视角,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的角度去体察学生。同时,还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只有理解并真诚地包容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篇二: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题目: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罗智力

摘要: 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人都是有感情的,这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因素将发挥着特有的重要作用。积极的情感推动教师爱岗敬业,它是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创新和取得成就的动力来源。教师情感在课堂上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对课堂气氛起着调控作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 教学 情感 作用

作者简介:罗智力,男,1982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人。都江堰市崇义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邮编611835;电话13550141313;Email 。

正文:

过去,人们把教师称作“教书匠”,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溶入自己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任何认识和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焕发惊人的力量,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正常交流的进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的情感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以前教师们往往专注于认知性教学而忽视情感性教学, 没有意识到的情感性教学的效果要比认知性教学的效果大得多。现在许多优秀教师以自己突出的情感效应赢得了学生的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什么是教师情感

什么是教师情感呢?

首先要看情感的本质含义。心理学上,情感是指人喜怒哀乐等的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而复杂的一种心理体验。[①]教师情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各种事物的态度。教师情感同样具有两极性,表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情况。积极的情感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对所授学科的热爱,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等。积极的情感是教育应具备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而消极的情感则正好与之反,本文所指的情感是教师的积极情感。

二、 教师情感的作用

教师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工作这一职业所持的态度;二是授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三是与学生的活动交往。这三方面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探讨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教师情感的动力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金斯· 主张,“ 第一性的动机系统就是情感情绪的系统, 生物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系统的放大才具有动机的作用。”[②]这就是说, 教师的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系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 激发、维护、强化人的逻辑认知识活动, 从而提高个体的逻辑认知效率。反之, 消极的情感则可降低个体的逻辑认知效率。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对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③]对此,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加形象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 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 他就想知道更多, 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④]这句话对成人同样适用。可见, 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 情感性教学是非常强调情感动力功能的发挥的。

第二、教师情感对课堂教学的感染和调控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心理交融的过程,师生间相互接纳,会产生目标的一致、认识的协同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教师情感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感染和对课堂气氛的调控上。

1、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及表现方式

情感的感染作用指一个人的情感会激发起周围人产生彼此相同的情结体验,称之为情感的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 它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 所以教师就要学会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使学生体验应该得到的情感。教师情感的感染性主要从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手势等方面表现出来。所以:

(1)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教师借以传授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

效果。从课堂教学来看,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清晰生动、用词丰富准确、声调抑扬顿挫、速度张驰有度。教师的语言应该给学生的听觉造成一种美感, 才能渗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讲课要感情饱满真挚, 并辅以一些适当的手势动作, 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让学生在娓娓动听、情真意切的讲述中接受知识的熏陶。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教学语言经验时曾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 还必须倾注满腔热情, 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 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感染。”这正如英国人罗宾· 乔治· 科林伍德说的,“ 语言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它的功能在于表现情感??任何特定的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⑤]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靠点名提问或考试测验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的, 而是用精彩的讲演、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颖有趣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词汇量,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阅读能力。

(2)非语言行为的作用(眼神,表情,手势等)

马卡连何认为,“ 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表情的人, 就不能做教师。”[⑥]教师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感情的流落,能直接被学生认知, 同样学生的面部表情对教师而言亦是如此人的面部表情通常表现在眼神之中。正如俗语所说的,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目光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 教师以亲切而期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 能够将有关信息暗示给学生, 使之心领神会、有所感悟。各种研究表明:一方面, 教师的表情运用在信息传递中有着相当的地位, 情态表达往往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内在体验都可以表达在眼神之中,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都不会忽略眼神的奥妙。一般来说, 人在柔和而向上的氛围下,其潜能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恰到好处的手势可以辅助教师作为语言外部的表现形式, 唤起学生一系列形象的产生。教师的手势若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相配合, 根据学生情绪而变化, 通过手势使教师所讲内容更生动、更丰富, 使学生在形象感受中增强理解的因素,而这种理解是一种直觉、一种感受。学生借助教师的手势对某些内容能进行细微的体察理解。

2、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气氛是师生态度、情感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它对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终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下,学习效果亦异。教师是课堂心理气氛的主导者。虽然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同程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以及教师的个性品格等也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热情、乐观、振奋等情绪因素无疑是对课堂气氛起到直接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当好“ 课堂气氛” 的调控员。

第一、要首先建立起平等和睦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第二, 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所谓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在正确思想指导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 成为学生心理状态的观测者。学生在课堂上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是情绪的晴雨表, 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到学生表情的微妙变化, 洞察他们思维所处的状态。教师接受到学生发出的情绪反馈信息时, 应及时加以调控, 改变教学形式, 使课堂气氛适时得到调节, 始终保持适宜的状态。

第三, 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 情绪饱满, 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 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假如教师走上讲台时, 没精打彩、少气无力、口授随随便便、板书潦潦草草, 学生也会情绪低落, 心不在焉。所以说, 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气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情绪失控, 动辄发火, 或者把自己在校外产生的情绪迁怒、发泄到学生身上, 那么课堂上就更不可能出现适度的学习气氛。那种充满火药味的气氛只能窒息学生的智慧火花。教师的教学艺术是课堂气氛的“ 空调” , 它决定着课堂气氛的降温、升温, 决定着课堂气氛的活跃还是沉闷。

3、教师情感对学生的期待与暗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师情感的焦点所在。学生既有认知方面的需求, 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 这两种需求是各不相同而又相互促进, 其中, 学生对情感方面的学习往往是自发地对教师的模仿、认同,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影响, 建立行为的制约, 即所谓潜移默化。因此在与学生交往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爱学生,是基础

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主要表现在:

第一,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一极、学生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教师爱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唤起相应的情感, 激起共振、共鸣, 促使师生之间心理动机方向的一致, 这恰恰是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一旦投射到学生心灵上, 就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亲其师, 信其道” 而“ 学其理” , 乐于跟他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

第二, 师爱, 会使学生产生“ 爱屋及乌” 的体验。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不仅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 而且还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堂上。实践证明, 学生感受到的教师的爱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学生乐意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学习成绩显著上升。师爱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理智, 变成物质力量。师生情感交流产生的交往性动机, 可以创造出融洽、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情境。在师爱之火点燃下, 学生思维、记忆及想象的马达便会发动起来, 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学习责任感增强, 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第三, 师爱具有“ 两极性” 。师爱的积极作用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能力。相反, 倘若教师缺乏爱学生的情感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以至熄灭学生智力活动的热情。实践证明, 教师粗暴泛漠, 不关心体贴, 缺乏耐心指导帮助, 学生就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轻蔑等消极情绪, 久而久之, 对教师就会反感。

(2)给学生真诚的期待与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的期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虽说教师的期待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是不自觉表现出来的, 但对学生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 教师要努力保持自己稳定的情感, 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有意 识地使自己对每一位学生产生积极的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的教

师, 就是在他责备学生, 表现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 他也时刻记着,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火花熄灭, 而应充满爱和期待。”[⑦]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作用, 特别是在无

篇三:谈教师的职业情感

谈教师的职业情感

李志英

(1.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 要]情感是人之本性,职业情感是每位教师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是所有教师的毕生需要和追求。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自我提高, 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完成神圣职业使命的内在动力。本文提出了当前教师职业情感淡化的表现及原因, 并论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

[关键词] 职业情感;原因及表现:良好

Teachers’ Vocational Emotion

Li Zhi-ying Xie anbang

(T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

62;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4

T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Emotion is part of the nature of humans. Professional emotions are the theme and essence of every teacher’s life, thus the need and pursuit through their life. The professional emotions are the impetus for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mselves, establish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ccomplish their holy mi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e declin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motions.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form and perfect wholesome professional emotions for teachers.

Keywords: Professional Emotions;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Excellent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要实现中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理所应当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 甚至被视为“学校与教学革新的心脏, 它能最大程度地重建和振兴一个国家的教育希望”。 教师地位重要迫使我们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因其直接影响教师教育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它不仅是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支配作用,即能使教师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 执著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 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身心的愉悦。

一、情感和教师职业情感的内涵和构成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的职业情感由哪些内容构成? 这些都是探讨教师的职业情感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问题。

(一)情感和教师职业情感的内涵

情感作为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恐、惊等六种基本的情绪体验。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为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责的情感。

(二)教师职业情感的构成

教师职业情感从总体上由对教师职业认识、热爱学生和自身发展三部分构成。

1、神圣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没有那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获得这样多的赞誉。古往今来,人们曾把教师比喻成“圣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春蚕”“蜡烛”“托起太阳的人”等等。这些称谓表达了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也反映了对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人格的期待,并在实际中逐渐变成人们对教师职业实际的角色期望。教师不仅

在学校中要“为人师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期望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楷模”。因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职业与生活合一的高度人格化的职业道德。这种人格化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的内在需要决定的。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每位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崇高职业使命与重大职业责任,具备高度的道德感和深刻的理智感,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倾注自己毕生的职业情感和操守。

2、热爱学生。

美国学者傅雷曼等认为,教师人格特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它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技术设备等都重要.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无数教师取得教育实践成功,赢得学生爱戴的前提,它是教师最具光辉的人格趋向和职业情感的本质体现,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在陶养职业情感时,要将“热爱学生”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应当以一颗饱含热情的关爱之心,尊重、理解、包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3、教育职业的人生价值感与生命意义。

“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体验。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讲到,“在我们生命力量所唯一能成就的事物,只不过是尽力地发挥我们可能具有的个人品质,且只有靠我们意志的作用来跟随这些追求,寻求一种完满性??这样一来,我们便选择那些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

所以当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热爱教师职业,视教师职业为理想的职业,那么你在职业生活中就会主动思考,积极进取,获得成功,虽苦犹乐,进而体验和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实现个人学术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安静、自我的实现,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教师职业情感淡化表现及原因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教师专业情感遭遇了什么?具体有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教师的职业情感淡化?

(一

教师的情感

)教师职业情感淡化的表现

1、一些教师职业情感状况欠佳。

据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开展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教师群体中有职业倦怠的比例高达50. 34 % ,位居职业门类中工作倦怠指数最高的前三名。情况表明,不少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满意率低,缺乏自豪感,存在职业倦怠和弃教改行的念头,压力重重,身心疲惫,激情缺乏,意义失落,像挥之不去的烟尘,模糊了三尺讲台的神圣和风采。从总体上来说,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教师,生活得并不如意,并不幸福。教师的不幸福折射出教师职业的困境,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丧失了对教师职业热爱之情。

2、一部分师生关系淡漠。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师为父,徒为子,师徒如父子”,师傅和徒弟之间的那种感情如再造父母,亲生儿女。师傅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自己的徒弟,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徒弟要像孝敬亲生父母一样尊敬老师,孝敬老师。师生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但是在现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如何呢? 简而言之有人称为:工作“交易”。高校收费制

度的建立改变了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上学我交费, 讲课你拿钱”, 持这种认识的学生为数不少, 师生之间缺少产生更深层次感情的基础。另外学生对教师都怀有敬畏心理, 与教师在一起感到拘束, 加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 获取知识渠道日趋多样化, 他们缺乏与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为了要完成教学工作, 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难得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过多交流。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不易量化, 通常没有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中, 影响了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

3、一些教师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产生多重角色冲突。

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不仅其劳动的特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 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 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尤其在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引入,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倡合理竞争, 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但若不能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教师之间常常因为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协调和成果分享上产生矛盾, 引发人际关系紧张, 由此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造成心理问题。教师不仅要面对特定的学生, 也要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人联系, 这就涉及到教师人际关系多元性。教师同样不可能将自己置身度外, 往往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的心理面具来与不同的群体或个人打交道。而这些面具中有一些是教师本人并不欣赏的, 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得已而为之。这种伪装也会给教师自身的心理带来影响。因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因素。

4、一些教师缺少追求职业理想积极性和动力。

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已由崇高的使命演变成了消极应付的差事,职业责任感严重下降。不能勤于教育工作, 不能全身心热爱教育工作。不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能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产生不必要的忧虑。一些教师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 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 试图离开教育岗位, 另觅职业。这种怨职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 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二)教师职业情感淡化的原因

1、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

工作的压力来自于:目前中国社会的法律保障不完善、部分非人性化的管理评价机制、聘任制带来的失业压力、繁琐的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新社会环境下教师内在尊严的缺席、课程更换更新带来的学习压力等等都在“压迫”着教师。

生活的压力来自于:教师的劳动具有价值大但交换价值较低的特点,没有哪个国家、民族和个体会否认教育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不会否认教师在教育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样存在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教师收入在世界范围内与同等学历和资力人员相比较普遍不高。当前社会作为一名教师何以支付房子、车子和孩子的消费(选择学校,就业,如多数教师又没有门路和金钱为孩子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些都使教师深感尴尬等)问题,这些对某些职业很容易实现的物质条件,对他们来讲可能要为之付出艰辛劳动的奢侈品。

2、一部分学生表现不佳。(某些学校扩超,家长逼迫。学生互动没有处理好,

现在的学生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盲目地认为礼貌细节在现代生活中已经过时了,对教师缺乏基本的礼貌细节,不懂规矩等,目中无人。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毫无疑问是学习。但现在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严重问题。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生即使按时上课也是做着与课程不相干的事情,或者干脆睡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考试作弊,讨好老师取得高分如此等等。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势必会影响教师的职业情感体验,影响他们对待学生和职业的态度。

3、某些教师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观念的泛化,不良金钱观和享乐观正不断侵蚀着某些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日渐消退,他们也不愿或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情感的淡漠乃至于麻木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现在某些教师的不少教育教学活动成了“思想赤贫”和“情感沙漠”的活动。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失去其主体性地位,而沦为教学活动过程的被动客体。试想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发挥出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作用吗?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教师,会意识到教师职业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会意识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不只是一种责任和付出,同时也有收获和回报,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1、 强化教师的道德责任。

鲁讯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条件,爱心也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杨启亮教授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说,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他认为,前两个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者是“自律”取向,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他建议教师积极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从教育实践中真实地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把教师职业与教育人生统一起来,在追求人生卓越的同时创造教育人生的幸福。

教师职业最终就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源于良心 ,发自内心”。“良心”是隐藏在人内心的意识活动, 它能使人自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责任。它是道德原则、道德理想体现为内心的感情和信念的东西, 是这种感情和信念在意识中的统一。

2、 采用柔性管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采取适合的管理方式。教师从事的主要是精神性劳动,激励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促使教师品德行为的提升和人性的丰满,激发教师释放生命的潜能、展现生命的魅力和实现教师生命的价值。

柔性管理则是针对教师特殊劳动采用的,它是指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而是按照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而采用的非强制性的软制度,它通过激发人们潜在的驱动力,将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的管理模式。教师柔性管理的最大特征是以情感为依托。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投入,心灵交流,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对教师采用柔性管理将有利于培养教师对学校、职业、学生及管理者的良好职业情感。 3. 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提高教师的物质保障、社会基础、文化导引、教育支持和健康基础等问题。在许多地方,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使教师心理失衡,失落感亦会随之而生。对此,比较直接的方法是社会增加对教师的物质鼓励,从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而且能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会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并促进教师对自我劳动价值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程度。

4、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职业情感的良好体验来自校内外生活的充实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表现在学生的成

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 表现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取得的成就, 表现在家长与社会的信任、尊重等诸方面。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和关注程度影响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教师心理健康得以实现的有利保障。1)要加强国家对教师职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要健全教师心理保健体系;2)社会舆论应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3)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力量对教育的支持,视教育为多方位、立体型的网络体系,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

5、促进教师角色认同与自我认识。

角色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在社会中因不同的境况而承担多个各自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认知,是指教师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规范的认知和对于角色扮演是否恰当的判断。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认同特别是对角色功能的认同,是教师在角色认知上良好的主要表现。自我认识,是指教师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能对自己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有一个全面而中肯的认识,其中也包括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点及由于职业决定了的相对固着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认识,真正建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情感和操守。

参考文献:

[1]乔连全, 吴薇. 大学教师发展与高等教育质量[J].国际学术动态, 2007, (3).

[2]曲铁华、张晓静. 教师劳动美浅析[J]. 教育研究,1996 (2)

[3]张奎明.教师职业特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9 .第20卷第五期

[4]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9.第18卷第5期.37页

[5]]何齐宗, 李 楠.论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6 .第30卷第6 期.

[6]赵洁 .教师成长需开“五扇窗” [J]. 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7 ] 刘次林. 论教师幸福[J ] . 教育研究,2000 , (5) .

[8] [美]B. F. 斯金纳著,陈维纲等译. 超越自由与尊严[M]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6.

[9]徐学俊 魏礼飞.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J].教育科学研究2001.1

[10]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 教育探索.2003.5

[11] 俞国良,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1 期(总第163 期)

[12]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9月第18卷第5期.

[13] 韦登明,章锁江.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 年第18卷第3 期.

[14]李院莉, 武莉娜. 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26卷第7期

标签:教师 情感 用教师的情感魅力 教师的情感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