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风流去读书笔记

读《风流去》后感

最近花了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读完了,此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

孔子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和与此交织的中国历史!

《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苦、无奈一直伴随

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

涵就开始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 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

还是有“礼”存在,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

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则来不合则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

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忍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

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

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

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

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捕杀晁错,腰斩于市,并诛晁错全族!惨!

怎一个“狠”字了得!从此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

关系非同一般,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诸王叛乱!晚叛不如早叛!

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后拉拢其中犹豫不定

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消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

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央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中国历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人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了!从平等的帝师到随意丢弃的弃子!

当然历史不可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然的选择,可集权的方式可以选择不那么没

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

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

忍,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

时当朝高官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李固被杀之前已

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

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

了!终于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

了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

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还是无奈!?自始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

与文人集团斗争的序幕!

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道德,采用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杀戮;宦官集团

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用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

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屠尽所有宦官,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

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

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本风声鹤唳的

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压抑了多年的文人终于可以为

国家、人民做些贡献了!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恢复了生机!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此时文人担

忧的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肩上无限责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样转

瞬即逝,只活了65岁,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经历46年至公元266年,

司马氏篡魏立晋,晋后又灭蜀、吴,从此天下一统! 晋以后的文人,渐渐的变成了权利的奴隶,朝堂上的权利倾轧,互相杀伐,让文人周围

的空气越来越凝固,马上就要窒息了!此时有些文人看透了权利,选择全身归隐山林,如晋

末的陶渊明,从此开创了新的田园风潮,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另一个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

杀伐和民族浩劫却悄悄的拉开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观由老庄的从自然中来,到陶渊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个轮回,至此本

书也结束了!

纵观此段历史,从汉初开始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使整个文人集团变成了不会思考只

会坚持自己“道德”的偏执狂,认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才是世间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

道德之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欲将所有的不“道德”诛之而后快!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

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生民的劫难!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这一个个文人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

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希望与无奈,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鲍鹏山先生将此书

起名《风流去》!假设百家依然争鸣,儒学并不强大,社会开明可以允许不同的文化诉求,那

么文人依然是文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同的思想学术都被兼容并包,也许历史就不

会那么的残酷了!篇二:读书心得 《风流去》读书心得

老子思想启示点滴

一.懂得本源,依然面对文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们可见老子对历史的悲观,对人类文化史的基本评价,在他看来,人类道德是一个逐

渐堕落的过程,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不是发展的过程,而人类在历史长河的文

化创造,只不过是对堕落人性的被动适应,甚至是对其的取媚。所以,他认为人类历史应该

反过来,逆向行走——去追溯本源的“道”。

二.我这样理解不敢为天下先”勇敢与不勇敢,相互依存,恰是因为某一方面勇敢,才在另一方面不勇敢。没有道德感

的人是没有道德痛苦的;没有良好文化熏陶的人往往也就没有文化负担。这痛苦,这负担是

人生的枷锁。但若没有了这种枷锁,那不就成了孟子所说的“放假邪侈,无不为己”的恶棍

了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得志者有时小人, 成功者有时庸人这种反常的现象。 我们虽然如此下贱,如此卑鄙地活着,究竟从老子那里可以获得怎样的人生指引呢?要

真正读懂老子的哲学,首先由于汉语缺乏必要的时态,限制和虚拟语气,有些句子我们可以

理解为作者的理论主张,也可以理解有的可以看做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如前文“勇于

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其次,读老子的著作,重要的不是看他提倡什么,而是看他向我们

描述了什么看他向我们描述 的生存状态有多可怕。 从生命的角度想,我们都是有思想的芦苇。老子要求人们守住柔弱,而不要追求极盛,

月圆而亏,日中而倾,物方生方死,所以守住弱,便是守住了发展的生机,而走向鼎盛,则

是走向衰败的转折,所以一旦强大,万不可轻傲,更要谦恭自守,甚至自损,以保持持续的

生机。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不断地提醒或告诫我们生命及生活的意义,是以恭敬自守、不张

狂,不刻意示强为原则的。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员,善待他人,珍视万物,在生命的河流

中,不断蓄积自己,,以拥有不断前行,持续成长的内力。篇三:读书笔记获奖 新浦区教师读书心得 单 位: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姓

名: 刘倩日 期: 2013-8-29 索 引:窦桂梅主编:《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年1月第l版。观点摘要: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换言之,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

道哪几件事?笔尖流泻出这样的文字,心中却蓦地一惊。谈论优秀者,自身是否应当率先拥

有优秀的状态?翻看我的履历,头衔不少,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云云,但这些在笔者心

里是并不足以作为优秀证明的。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本着自己对“优秀”的理解,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加上对时下

教育热点话题的思索,结成这本《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行文的时候,没

有以太多的、现成的优秀教师作案例、当“经验”,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体验,就甘一话题发

表一些看法,以引起一点反思。努力学着思索者的样子,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在这个孤

寂的领域里,寻找感人的言词”。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业精于勤 张扬个性 永葆激情读书养气 合作共进内

省致远 海纳百川公共情怀 笔耕不辍 关注细节善待教材 尊重写字 黄金分割

理性视点 把握自己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一提起名师,人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

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后,我内心地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窦老师除了自身的天资聪慧外,也曾付出

了多少的艰辛与努力!她的成长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

自苦寒来。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知道的事情。窦老师无

疑是优秀的,她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

专业探索。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我觉得确实是一味滋补

的心灵鸡汤,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

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

而愿意为他付出。

看完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

材、研究课、素养、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第1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

母语,感恩于母语。”对母语,我们要有敬畏与传承的意识,语言的基本构成是字词,母语教

学中的取和舍。

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窦桂梅老师在文中对汉

语,咱们的母语心怀敬畏。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言行充满“语文味”,既要有散文的辞彩,又

要有诗人的哲思。语文教师要在自己心灵最柔软之处,牵起一根琴弦,以母语温润澄净的音

符时时撩拨,使自身之于母语,犹如渊鱼之于池水,水乳交融而又冷暖自知,并由此引发学

生的审美共鸣。在多媒体泛滥的今天,提出了“画面怎能代替黑板,点击怎能代替书写?”

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我也要和窦老师一同呼吁:对母语要维护她自身的

本色,同时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是我们最基本的语言操守。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

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

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

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窦老师对小红花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剖

析,要明白任何时候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

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

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闲时不读上几页是无法活下去的。”这

让我想到了皮鼓说的让读书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及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向一本书,也没

有一匹骏马,能向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是多么惬意、美妙的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窦老师的那种“挤

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

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

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

《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

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

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

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

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

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

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窦老师的

“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

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

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

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

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

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

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

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追求“有见解的解读”,应该是语文课堂寻回师生自我的开始。一个教师的解读能走多远,

他学生的理解就能走多远。教材解读四问: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

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解读文本,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最重要的

基本功之一。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

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

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

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

“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

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而她也在“公开

课”这一“熔炉”中,获得了“熔炼”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上公开课,真的是“痛而后快地

成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

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

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窦老师却有着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亲身的体会。她一直认为公开

课是教师最好的平台。她认为公开课可以给自己提供丰厚的“利息”,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

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宁静的读书只是点滴的积累,

而公开课的“利息”,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

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

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 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

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经常的写作,不但让

窦老师“妙笔生花”,更让“写作”这辆推土机,将窦老师的思维推向纵深发展,去开垦灵魂

深处最丰饶之地!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

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教师各方面的风采和谐地交织

在一起,外化为丰富而富有魅力的立体形象,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

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写能力的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读,我很喜欢。但写就困难了。每次写东西

都要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才勉强能应付任务,而且总觉得文不通句不顺的。看过书后我才知

道,每一个人开始的时候,都是和我差不多的。但你只要没有畏难情绪,标准也不要太高的

话,每天写一点,把手写顺了,文思自然也会畅通一点的。有人说,常读常思常写,就能感

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那就让我在艰难中行进,在痛苦中拔节吧。 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课堂应该是个激情飞扬的地方,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当教师、学生与文本

产生共振的那一刻,将是最美妙的时刻!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学生,让孩子们的

思维随你一起或飞翔,或跳跃,或静静轻舞,共同倘徉于语文那美妙的殿堂!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

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

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

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

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

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这仅仅是开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多读书,多听课,多写反思,来促进自己教学

水平的提高。或许永远也成不了优秀,但在路上会发现许多优美的风景,前进的途中会有许

多感人的回忆,这就是一种幸福。篇四:读书笔记

篇二:什么是读书笔记

《什么是管理》读书笔记?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印象管理无所不在,不论是商业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是

个人的成长发展都需要管理。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大量的案例,亨利福特领导的福特,

斯隆接手的通用,分别以不同的战略和构架开辟自己的市场;e-bay独特的商业模式;戴尔

以速度取胜的直销模式,美国自然保护组织对自己使命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案例都像一个

故事,一个个成功而令人赞叹的故事,直观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管理。? 本书中有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点是,价值链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将经济活动看做一个整体,不论你处在哪个环节

或者位置上。客户不会去管是供应的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客户关心的只是自己要的

最终产品的质量本身。因而管理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了,不论在公司与自己客户之间,或者

在公司与自己的供应商或者商业伙伴之间,都已经像公司内部管理那样同等重要。?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

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

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

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而对于价值如何创造的研究需要超越组织机构本身。当公司跳出自己的圈子,从外向里

观察的时候,他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新世界,创新伴随各种形式的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满足了

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向客户推销产品。? 在当今这个日渐开放,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无疑是日益激烈。管理者应该学

会用客户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客户的需求,把握管理由外向里的视角。在新经济时代,价

值日益附着于这些无形的东西之上。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价值的来源从具体事物向创意、

从产品向服务转移。产品甚至也可以像服务那样去做。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一个

系统、一个商业模式产生,商业模式建立在关于价值的远见之上,只有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

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点是,竞争战略解决的就是差异化问题,就是如何将差异化做得更好, 防止完全竞争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独特的定位。在战略上面,决策就像岔路,你

选择了一条路,那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另外一条路。有些企业会同时运行两种方案,

以求规避沉没风险,然而实际上资源分散,成本更高了,效果自然不佳。所以重要的就是要

向那些也许很有诱惑力的机遇说?不?,因为这些机遇可能导致资源从原来对完成该组织机构

任务更为重要的方面偏离,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上。现在

我们身边到处是电视、平面纸质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等这些在大众化生产消费时代出现

的、面向广泛受众的传播工具。而市场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分众行销转型,产品和市场被不断

细分与定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特定的人群传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信息,却发现广

告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来完成,无法有效区分锁定的目标受众,而且造成大量的广告预算流失

在非目标人群中。而分众传媒就是相对于大众传媒而言,媒体信息面对于某特定受众? 第三点是,对于任何组织机构来说,长久保持自己的方向都有很大困难。企业面临的挑

战常常来自发展,发展的压力往往让企业过度扩张,模糊了自身定位,因而最终影响了表现。

因而企业必须清晰地把握自身的使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也让我想起在上海陆家嘴西路的一家名为古典玫瑰园的英国茶餐厅,以雅致、安静、

干净的特色闻名,老板是来自台湾的著名玫瑰花家黄腾辉。浪漫及对精致生活文化的追求是

茶餐厅的使命,因此黄腾辉在台中创立古典玫瑰园时,就定下种种匪夷所思的规矩和限制:

店内全面禁烟;禁止喧哗;6人以上不招待;12岁以下止步等等。如此拒绝顾客,初衷何在?

虽然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经营理念,使古典玫瑰园的生意刚开始很惨淡。但慢慢的,很少数

的客人一进店,就被其所营造的格调和气氛所吸引,口耳相传,就形成了口碑。时至今日,

古典玫瑰园的分店遍及全球,北京、上海、纽约、韩国等地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正是对自身

使命地清晰把握,使得古典玫瑰园以高雅精致的格调在众多茶餐厅中脱颖而出。对于经营者

来说,清晰地把握使命,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样的经营

者,往往比什么都能做的人走得更远。?读完这本书之后,把目光转移到个人,我们也需要管理,自我管理,需要有正确的价值

观为指导,有自己的理想,并将远见落实到行动上。不要将眼光拘泥 于当前,要知道现在的点滴积累都会成为未来受之有用的供应库。再者要着力培养自己

的核心竞争力,显示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清楚自

己想要的是什么,自身的使命是什么,再将目标细化,把握真正适合自己的机遇。?篇二:《社

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1

一 数字与意义

1·2

1.分析单元:所谓分析单元,就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并解释其中差异的单元。

常用的分析单元有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人为事实等。

2.简化论:用在狭小范围或特殊群体获得的结论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这就是简化论。

3.数字的启示:第一,常识并不总是对的。 第二,数字并不总是有意义的。第三,对数字的错误解释经常发生。 疑问:高层次分析单元 低层次分析单元 生态谬误 区位谬误 1·3

1. 在社会学中,和其他的任何符号一样,数字的意义就在于数字的社会指称,而要获

得数字的社会指称,就要有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2. 获得具有科学意义的数字和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社会意义进行解释,通常要经过几个

阶段:首先,要弄清楚被研究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考虑;第

三,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在不同的变量

之间建立关系等;第四,搜集资料;第五,整理资料,并根据第二阶段的思考对资料进行分

析。第六,解释结果的社会意义;第七,处理研究的结果。 1·4

获得数字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区分日常观察和社会观察) 分类一:(根据是否是人为场景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分类二:(依据是否参与到所研究的社会情景中)参与观察(公开性和隐蔽性)和非参与观察 局限性: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观察,都难免会遇到困境,特别是在融入了被观察的人群

以后,就很难保持研究甚至观察本身的客观性;还有,如果不辅助以其他方法,仅靠观察方

法本身就只能获得人们行为的表现性资料。

2)问卷调查

局限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一定。

3)文献调查,也称“第二手资料分析”(定性方法:历史分析,过程分析定量方法:内

容分析)

局限性:只能根据既有文献;对文献资料的信度测量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资料的可

及性。

4)访谈、实验和评估

疑问:在问卷调查中怎么识别回收问卷的有效性? 在避免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时采取的深度访谈是什么?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信度测量?如何理解对文献资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5

对数字科学意义的探讨策略:基本分析,比较分析和反复分析 基本分析:概括性研究——“分布”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 比较分析:可比变量之间的比较——截面数据比较 同期群比较疑问:集中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 测量离散趋势的方法:四位分法 总结:数字对于社会学来说虽无它对于数学一半,但是没有数字的社会学是不科学的、

有严重缺陷的,在一切问卷调查活动以及社会现象研究过程中,缺少了数字的解释和说明,

那么一切社会问题都无法给予科学系统的解释,数字之间关系的社会意义,构成了社会学界

市的重要基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析策略,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赋予数字或资

料以科学意义来增进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并获得知识的积累。 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2(2007-12-21 13:45:53)转载▼

《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2

二 社会之学

2·1

1.三阶段规律: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神学的”阶段,人们把一切事件都归因于生命体和人类相似的力量; 第二是“形而上学的”阶段,人类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 第三是“实证的”阶段,人类认识各种现象,并找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支配现象的规律。

2. 科学分类:孔德依据“一般性不断减少,相互依赖性和 复杂性不断增加”的进化路

径,对科学作了分类,并认为这个分类系统不仅是一种逻辑分析,而且也为历史所证明。譬

如,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社会学。2·2

1. 机械团结:当社会成员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人们有 着共同的

生活基础,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的时候,人们之间很自然就是一致的,没有理由

去寻找另外的使人们协调一致的东西,人们共同的生活基础就是社会团结的纽带,这就是机

械团结。

2.有机团结:当机器工业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后人们不再干同样的活,也不再

因此有同样的生活基础,并且不在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个体之间开始分化,个

体之间的差异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协调一致,社会必须有使差异在社会的层面上保持协调和一

致的机制,这就是有机团结。

3.集体意识: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特征: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有着自己的特征,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式。

4.社会现象:对个人可以施加外在压力的任何固定和不固定的东西,也就是一个社会中

普遍存在的,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和独立存在的任何东西(行动方式)。简言之,只要是对

个人产生强制作用的就是社会现象。疑问:社会事实 内省法 社会现象中的“非人格”层面 2·3

理想类型: 为了理解有价值观念和文化所影响的社会行动,韦伯创立了一种分析方法,

即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是理解世界的概念或分析模型。在真实世界里,理想类型很少存在,存在的只

是理想类型的部分属性。因此,理想类型是一个参照系。2·4

1.社会学想象力:其特征是在发端之时就出现了多元的理论思路和多元的研究范式。社

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

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

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

遇。

2.功能主义:其视角来源于把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其另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强调道

德共识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重要性。局限性:过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强调社会的部分有助于整体的整合,使得其

解释能力受到极大的约束。默顿将社会功能分为:1)显功能(显现的)和潜功能(隐含的)2)正功能和负功能篇

三:《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书笔记《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序言:对于科技的进步,即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在最近一两年的变化,过于低估它在未来

五到十年内的影响。

一、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1.1那些陨落的巨星

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俨然成了被颠

覆的对象。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

1.2从底层开始的断裂预计到2015年,全球的移动终端会达到70亿台,人均一台。 在传统pc时代,每个人

平均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2.8小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的在线时间是16小时。

二、消费者重获主权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做投资的时候最怕“带锤子

的人式的倾向”,意思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互联网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原本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

的世界里彼此连接了起来,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3.1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在数字经济领域,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很难形成持续的垄断;另一方

面,资源无限丰沛,企业之间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企业要发展,只有用好产品来讨好消费

者。社会的日益富足,使我们有条件“从一个精打细算的购物者转变为一个小小的鉴赏家,

用数千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尽情展示自己的独特品位”。

2.3.2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福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话语即权力”。

2.4.1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土曼科技的案例,你的社交关系链其实也是你的传播链,更是你的生意链。

2.4.2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互联网便得有温度了。杭州出租车联盟案例。正和岛:企业家社群的样板“正和岛”是一个大的外壳,它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要求入

岛人员必须是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所在企业需要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产

业或事业;所在企业在登岛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认可并践行岛民公约”。正和岛五条戒律:无诚信的交往;无底线的商业;无尊严的人格;无原则的行善;无良

知的享乐。

正和岛六条行为规范:理性地判断,建设性地表达;说话算话,恪守 承诺;包容个性,尊重差异;不随便麻烦别人,不死缠烂打;不发口水贴,不兜售生意;

不拿不宜公开的信息到岛外去嗮。

2.5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从“大众”到“个性”,从“个人”到“人人”,再从“客户”

到“用户”,只是几个词语的变化,却经历了差不多250年的演进。单个人的声音最多只是表达,只有当无数个声音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它才会汇聚成为

一股力量,成为一种权力。

三、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顾客。--彼得。德鲁克。

3.1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得“屌丝”者得天下+无粉丝、不品牌 屌丝以自我调侃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 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去“中心化”的特点。 现实社会中的控制、层级和中心化的结构形式,在互联网世界不可能,往往还会沦为被

嘲笑的对象。

用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屌丝”经济其实是很彻底的一种“长尾经济”:单个消费者贡献

的消费额不高,但由于“屌丝”的基数相当庞大,使得最终总量极为可观。据易观国际发布

的《中国互联网“屌丝”用户游戏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该打5.26亿。这

意味着,在13亿中国人口中约4成属于“屌丝”人群。 将品牌看作一个企业和一个产品的“诚意的名片”,看作企业和产品的魅力人格。品牌是

一群有共同偏好的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形成的口碑传播。品牌是产品与口碑的合谋,是相同偏

好的消费者的品位的聚合和个性的投影。 传统的营销理论认为品牌的价值取决于传播能力。 既然产品的功能已经分化为物用的价值和表达的价值,那么,品牌的魅力人格体的建立,

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物用层面,实现卓越的性能;在表达层面,赋予产品无法割舍

的情感共鸣。

管理思想家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魔力产品打造法则:魔力产品=卓越的性能x强大的情感诉求(m=fxe) 可口可乐互联网上推出昵称瓶。如今互联网上主流用户的心态是“我不爽,我不屑,但

我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可是说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动机,他们虽然对“围观”、

“起哄”也很热情,但更热衷的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互动和参与。不管是明星还是产品品牌,对于粉丝而言,很重要的功用就是角色代入。

3.2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2.1“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经济的升级过程分为农业经济、生产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4个阶段。体验经济的

核心是让顾客融入其中,使顾客愿意为产品之外的感受买单。 如果说产品满足了我们一半的生存需要,服务满足了我们的归属需要,那么,体验则满

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物质丰饶、信息过载、内容泛滥的今天,能打动我们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一场电影、

一本小说、一段风景,都很难长久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能够打动我们的只有情感本身和我

篇三:读 书 笔 记

读 书 笔 记

张瑞

1、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读朱永新《我的理想教育》有感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以上均摘自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用以自勉。 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9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运用爱的力量使一名学生从惯偷成为优秀生;山东沂水二中优秀班主任李发军,以爱的抚慰和支持使濒临绝境的特困生刘强成为省高考状元;等等。这些事例在使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就必须用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各方面表现得不是那么好的学生。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促进老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创造得更加辉煌。

2、书本是无言的老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寒假中我读完了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收获很大。知道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思想,1、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2、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3、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4、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这些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3、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里既表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机智,更表现了他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说实在的,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华的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采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变成封闭的系

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

4、赏识助您走向成功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寒假中,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一,师爱——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二,自信——成功教育的秘诀。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的确让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让我的心地陡然开阔。

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阅读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

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6、读《我理解的教师精神》

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但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又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王定新教授在《我理解的教师精神》中认为教师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在文章中他谈到了多个层面:“不可复制的奇迹:生命意识”“臻于完美的途径:爱与宽容”“充满的行囊:理想与激情”“独特的这一个:个性精神”“直面缺憾:学会反思”。

我一直认为女人是天生的感性动物,便以此为理由纵容自己对那些理论性书籍或文章一再敬而远之(除非因为各种名目的考试需要),但王定新教授的这篇文章我前后读过几遍后,竟自觉有了些领悟。一是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古今中外的故事信手拈来,有点有染,让我这个一线教师感觉看得不费力,愿意一读再读;二是文章观点既具有时代感又闪耀着人文精神,既关注学生成长又关注教师自身成长,令人有亲切感。我随手记下阅读时产生的一些胡思乱想。

“一个生命就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生命伟大而值得敬畏。

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关键词:尊重、平视、不放弃);教师层面(关键词:自我幸福体验 自我生命价值自我生命质量);综合层面(关键词:互动、对话、交融)”

我忽然想起《简爱》中的那段经典对白,简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没有尊严了吗,不,你错了,我有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可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的站在上帝的面前。”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爱情中的双方不分贫富、贵贱、美丑,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一视同仁,活泼的、文静的;乖巧的、顽劣的;聪明的、愚钝的??

我的脑海中忽又闪现一墓碑,那种清冷、凄凉的气氛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五、六年前的一个清明节,我随家人去村里公墓扫墓,来到爷爷、奶奶的墓前祭奠时,右边一座新建的墓碑引起我的注意,上面平放着的一红色花环令人触目惊心。家里人说,没有结婚成家的孩子便多此祭物。妈妈说,这就是Y老师的女儿呀,你不是认识吗,才十九呢。我便在脑中迅速链接起相关信息来。Y老师在村小工作,他的脸孔如刀刻一般,冷峻严肃,整日眉头紧锁,似若有所思。他的女儿一条腿天生残疾,走路有些一瘸一拐,于是又申请生了第二胎,对儿子宠爱有加。听好事者介绍说,后来女儿学了理发,就在爸爸学校附近开了理发店。一个来村里干活的小漆匠常来走动,两人便产生了感情。Y老师以种种理由不同意这桩好事,屡次干涉。终于一日,女儿不告而别。Y老师又出面找回,大概觉得太有失体面,把女儿反锁在家中。三天后,女儿喝农药自尽。

一个现代的真实的悲惨的故事,直接侩子手便是这位冷漠的、顽固的基层教育者。也许他有千万种理由,而且这千万种理由都是出于他为女儿“好”,但这结果不是太残忍了吗?花一般的年纪,如此灿烂的年华,来不及品尝这人世间的诸多幸福便随风消逝了。这位父亲一定也没能料到女儿会有如此极端的反应,他一定也心痛不已,悲恸欲绝。但回到教育者关注的教育层面上来,这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吗?Y老师的生命意识几乎是空白。他既不尊重这独特的生命个体——以为女儿是他的私有产品,必须时时处处执行他的意愿(大概对待他的学生也是如此);也没有一颗宽容、仁厚的心——人都有七情六欲,青春年华的少女怀春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这天生残疾的少女一定有一颗比常人更为敏感,也更需要爱来呵护的心灵,即便在人选、交往方式上或者有所不当,她需要的也是长者细心的引导与疏通。这一切老师明白吗?

由此,想到最基层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又想到教师的家庭教育状况。

标签:读书笔记 形式 情感 情感化设计读书笔记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