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仍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实现知识教学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事例、经济数据与图表、名人名言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纵向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横向比较;既看到我们的优势,也看到我们的不足与困难;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内容非常丰富,并且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与中学的德育内容相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工夫,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成长。如在学习“市场交易原则”时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在学习“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诸如此类与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俯拾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正在成长的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对教材信息积极思维、判断、选择、建构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时效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在编写体系、内容的安排、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中学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但是,任何既定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憾。因此,在保证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可以将教材的事例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不但有

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激发了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引入乡土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的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们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将来都是家乡建设的后备力量、生力军。因此,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过去、懂得本地区的现状、想想本地区的未来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乡土事例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的热情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乡土事例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小,不但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学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时,笔者引入了广西“爱心香蕉”事件,并创设了课堂讨论题:1.如果你是蕉农,你会不会砍了香蕉树种甘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主管农业的政府领导,今后你如何指导广西香蕉产业的发展?这一事例在本地影响很大,学生都感受甚至亲历过,当举出这个事例时,课堂上学习气氛高涨,学生争相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分析乡土事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面向社会,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即心理的能动状态,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了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在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中。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普遍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和参与欲望。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90后”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并没有进入高中的课程当中,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会感到学生关注的许多问题与学习无关,比如网上购物、网络游戏、QQ空间、微博、明星信息等,但是这恰恰是孩子们的兴趣点。

比如,在学习“商品和商品交换”内容时,笔者把现实生活中方兴未艾的“换客”活动引入课堂,创设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学习“货币”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结合网上购物经历,不仅学习了银行信用卡、转账结算等知识,而且学生通过交易知道了要遵守交易规则,重诚信,讲信誉,强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

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学才可能有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得越好,教学效果就越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可目中无“人”,而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结合学生兴趣点,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正是我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五、把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动活泼地生成和完善

活动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的基石,他认为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实践,依赖于活动。而道德本来就是“做人”的学问。“道德本质上是实践活动的。”德育也一样,如果只给学生讲些规则、准则,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而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和接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活动甚至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而是可以贯穿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

如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的活动贯穿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1.课前准备活动化。在课前准备阶段,笔者指导学生编排小品《内宿生小王的一周》,其中主要有五个情境。情境一:星期一小王从家里带来一周生活费100元,为饭卡充值50元。情境二:觉得参考书15元太贵,不买。好朋友过生日请客,小王花40元买了个毛绒玩具送给她。情境三:星期四没钱吃饭了,向同学借款20元。情境四:看到同桌有一双漂亮的名牌帆布鞋,决定省下一个月的早餐费,也买一双。情境五:周末是清明节,和家人去祭拜先人,劝爸妈不烧冥币,而以鲜花来寄托哀思。通过小品的设计和排练,促使学生把在社会生活中无意的道德的感性积累转化为有意。2.课堂教学活动化。在课堂教学阶段让学生表演小品《内宿生小王的一周》,并组织学生互动探究:小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消费观的内容。道德认识是在活动中得到深化的,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小品中接受教育,比在教室黑板上的板书、幻灯片上的符号要真切得多。通过情境设置下的讨论,进行生生互动和同伴教育,来感悟和认识正确的消费观。3.课后实践活动化。在课后实践阶段,布置道德实践作业:记录自己或家庭一月的消费流水账,总结反思折射出的消费观是否正确。道德认识最终是为道德实践服务,并在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通过课后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消费习惯和错误消费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用正

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在实践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的生成和升华。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明确、效果明显,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动活泼地生成与完善。

中学政治教材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走出课堂,设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还可利用学校、社区、社会开展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篇二: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龙源期刊网 .cn

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者:周四东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4期

摘 要:在教学课堂中,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点有很多,但是教师常常容易习惯忽视情感、态度教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解析了两者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的意义,对于研究情感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关键词:课堂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教学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对教学目标来说意义重大,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一直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人都把数学归类为单一的逻辑思维学习与训练的课程,该课说只是简单地锻炼思维。这样就无意之中把数学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给枯燥化了,变成了机械的工具,

更加无法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落实上。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把他形象化到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利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与问题对应的数学模型,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丰富我们的数学世界。数学丰富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在处理问题上如鱼得水,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改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高中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落实情感态度目标时存在的一些棘手的问题。首先是我们没有树立一个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指引的方向;其次是我们没有响应的教学活动来支持,无法切实落实;最后是我们采取的一些可行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发现效果不明显,学生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教师个人组织问题和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也有教育管理者的科学管理上的小瑕疵。

三、如何有效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质量

1.以数学知识内容为基础

从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出发,让学生领略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研究一堆枯燥数学符号法则的学科,实际上数学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如:数学公式的简洁明快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等等。作为教师要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

篇三:浅谈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浅谈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镇原县屯字中学 马海庚

【内容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或不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现状。本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认真分析物理课程标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从而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多维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物理课堂教学涛声依旧: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价值观;重智商,轻情商。这种功利教育给物理教学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对物理学习无兴趣,学习困难,不仅知识、技能学习效果差,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说:“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下面我就高中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教育意义和培养措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高中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内涵。

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

动和外在表现。高中物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要求为: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等因素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内容。

二、 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物理学以其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物理学家在研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他们的献身精神和爱国精神,是很好的育人素材。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技能,又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动机、意志力、自信心,学习态度和行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充分调动了学习非智力因素,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 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教师、教材等因素,全面统筹,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于知识技能教学中,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一)物理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目标的形成。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专心物理教育工作,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教师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观、价值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爱之能忽劳乎?忠焉不诲乎?”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忠于学生,学生会将老师的关爱转化为学习动力。

(二)充分挖掘高中物理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材。 物理学史是一代代杰出物理学家的光辉实践谱写出的闪耀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壮丽史诗:焦耳把华生精力放在热功当量的实验研究上,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普勒不顾贫病交加夜以继日观察天体运动,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布拉凯特拍摄了2万多张云室照片,从40多万条a粒子径迹中发现有8条产生了分叉,证实a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了新核等等。历代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在科研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真诚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对人类高度责任感等,都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典

型素材。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骨架。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原理到牛顿三定律,从弟谷多年的天文观测数据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从汤姆生的原子结构假说,到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等等,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建立,都是无数代科学家反复的研究实验,饱尝了各种辛酸得来的,从中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体会到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建立,都是物理学对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揭示,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层把握,物理学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研究方法,让我们学会尊重规律,尊重自然。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呕心沥血、心怀天下,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情怀,让我们学会了社会责任感。从物理概念、规律的形式和内容看,它们简洁、对称、和谐,让我们体会到物理学的美。

物理实验既是物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重要手段, 更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良好载体。实验课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体现以人为本;实验课倡导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验课强调实验纪律、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纪律观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从实验设计到得出结论,学生将经历一个艰辛的探究过程,学生会受到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要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培养了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感受到学习的艰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或集体探讨,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了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关注社会现象,研究物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三维目标在培养学生功能上各有侧重,且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书目:《科学咨询》杂志

标签:价值观 落实 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